都铎王朝 第一季

欧美剧其它2007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山姆·尼尔,杰瑞米·诺森,娜塔莉·多默尔,安娜·布雷维斯特

导演:克莱恩·唐纳利,布莱恩·柯克

 剧照

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8 00:05

详细剧情

  16世纪中叶,英国驻法国大使遭到暗杀,而且死者正是年轻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的叔叔。这让国王极为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准备兵发法兰西。不过,红衣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权衡各方利益,并不赞成英法交战。因此,他想方设法,让英王、法王通过协商解决了此事。由于王后凯瑟琳只为亨利八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让她逐渐失宠。亨利八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在宫廷之内寻欢作乐。不过,真正令亨利八世动心的却是一名叫安•博林(娜塔莉•多默尔 Natalie Dormer 饰)的女侍官,后者美艳动人,丰满妖娆,使得他几近疯狂。为了能够明媒正娶,亨利八世跟主教沃尔金密谋,要与王后离婚,此举顿时牵涉到外交、宗教等多方利益。期间,热死病蔓延,引起全国恐慌,一场宫廷震荡也随之而来……

 长篇影评

 1 ) The Tudors,都铎王朝,一个蓝胡子的历史

"You think you know a story, but you only know how it ends; To get the heart of the story, you have to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这是电视剧都铎王朝第一季片头中的一句话。The Tudors,一部讲述英国都铎王朝历史的电视剧。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王朝,都铎王朝的国王/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国王。在金雀花王朝的末期,玫瑰战争不仅耗尽了英格兰的资源,也耗尽了金雀花王朝的继承人。于是一个远房的理士满伯爵亨利就成为红白玫瑰两派和解的选择,他就是亨利七世,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君主。亨利的父系是都铎家族,一个原子威尔士的小贵族家庭。母系来自兰开斯特家族,也就是玫瑰战争中红玫瑰。为了和白玫瑰约克家族达成和解,亨利娶了来自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就这样达成王朝和解。

按说电视剧叫"The Tudors",就应该从Henry VII开始说起。俺本来打谱从Wars of Roses末期开始看呢,心里琢磨说不定还能看到Richard III;没想到电视剧一开篇就使Henry VIII了,Henry VII的儿子。都铎王朝从来就不是一个多产的王朝,像金雀花的爱德华三世一下有7个儿子这种事儿可是见不着了。Henry VII没有早夭的儿子只有两个,Athur和Henry。Athur理所当然是王位继承人,因此亨利七世早早就为小Henry安排好了前途:进教会。小亨利于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那会有文化的人可都是教士。没想到Athur没等到继承王位就呜呼了,于是小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小亨利不仅继承了王位,还继承了哥哥Athur的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电视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小亨利,也就是著名的蓝胡子国王Henry VIII,一生娶了6个老婆。英格兰那会可是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Henry VIII结了6次婚,但他却只离了两次婚,神奇吧。关于亨利的六位妻子有一个口诀,那就是著名的“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生”,这说的就是6位妻子的命运。电视剧的第一季讲的就是头两位妻子,离婚一世凯瑟琳和砍头一世安博林间的故事。

如果你看过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本《亨利八世》,你对这部电视剧的第一季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俺已经记不太清楚莎士比亚剧本里托马斯·摩尔有多大比重,但在电视剧里摩尔的戏份很大,这可能是比较大的区别。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有很多,俺个人认为《亨利八世》是其中最差的。莎士比亚生活在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因此在《亨利八世》这个剧本里就不免要拍一拍伊丽莎白她爸她妈的马屁,这也让《亨利八世》这部剧意思不大。俺当年看玫瑰战争的历史看的一头雾水,当时没有方便的互联网,文本资料少得可怜。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有很大部分都在玫瑰战争期间,于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就成为搞清楚历史的方法之一。记得当年看到《亨利八世》剧本最后伊丽莎白出生那段简直肉麻的掉了一地疙瘩,也很同情莎翁当年的境遇。闲话说了一地,接着说电视剧。如果你不了解那段历史又想好好看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话,莎翁的《亨利八世》是一本不错的入门。

电视剧里Henry VIII的扮演者是Jonathan Rhys Meyers。这位帅哥出演过Alexander和MI:III,但是俺却对他一点印象也没有。这次在电视剧里Meyers真是翻身了,这位简直就是Henry VIII复活,演得太好了。Anne Boleyn的扮演者是Natalie Dormer,一位戏剧演员。在片头里有安博林回头的场景,Dormer的眼神充满了魅惑,那种勾魂摄魄的感觉让人浑身酥软。Dormer的Anne Boleyn棒极了,举手投足间的吸引力洋溢着真个屏幕。电视剧里比较大牌的演员可能要算Sam Neill,他扮演Wolsey大主教。Wolsey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中是一个反面人物,电视剧的描绘应该更加接近真实——一个伟大的外交家和人文主义者。在第一季里,Anne Boleyn成功的击败Katherine,Wolsey也被砍掉了脑袋。在随后的第二季里,亨利八世唯一一位正常死亡的妻子,Jane Seymour登场。简·西摩据说是亨利唯一的真爱,她也为亨利剩下了唯一一个男孩。Jane Seymour出现后,Anne Boleyn登上断头台就成为或早或迟的事情。在托马斯·摩尔的脑袋被敲掉,亨利和教皇正式决裂后,Anne Boleyn也掉了脑袋。真可惜啊,Natalie Dormer这么迷人的一位女子,在下一季中将不再出现。

Henry VIII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比如说,他起先为了捍卫天主教用拉丁文写了一篇批判马丁·路德的文章,而后来为了和Katherine离婚竟然和教皇决裂。这件事简直就和先帝爷干的一样漂亮,从此英国教会独立,称为“圣公会”,因为它既不是天主教也不是新教。其实俺倒觉得英国教会就是一个不听教皇听国王指挥的天主教会。亨利和Katherine生了一个女儿Mary,在和Anne Boleyn结婚后,他宣布Mary为私生女,剥夺了她的继承权。而在处死Anne Boleyn后,他又宣布他和Anne的女儿Elizabeth为私生女,而且也剥夺了她的继承权。直到他的晚年才恢复这两个女儿的继承权。亨利和Jane Seymour生下了亨利唯一的儿子Edward,也就是以后的Edward VI。Mary,在年轻的Edward死后继承王位。Mary作为Katherine的女儿笃信天主教,她在位期间宰了无数新教人士,因此被称为Blood Mary。Blood Mary现在为人所知是因为一种鸡尾酒,鲜红的颜色让它得名血腥玛丽,俺估计喜欢喝这种酒的同志没几个知道这种酒名字的血腥背景。Mary死后,Elizabeth继承王位,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号称童贞女王(Virgin Queen,著名的弗吉尼亚州就是献给这位童贞女王的而得名的)。既然童贞,就当然没有子嗣,都铎王朝断绝。接下来是多灾多难的斯图亚特诸王登场。

Henry VIII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分别叫玛格丽特和玛丽,电视剧里把这两个人物合成了一个,叫着玛丽的名字做着玛格丽特作的事情。Henry和Mary关系极为密切,很是疼爱这个妹妹,著名的Rose Mary号战舰就是用这个妹妹的名字命名,而Henry的女儿Mary的名字也是从妹妹而来。Henry的这两个妹妹对以后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差点当上Queen的Lady Jane Grey就是Mary Tudor的外孙女;而另一个Mary of Scotland,斯图亚特家族的玛丽,是Margaret Tudor的孙女。以后斯图亚特王朝继承英格兰的王位全靠这位Mary of Scotland呢,而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当然也是靠她。电视剧里把Henry的两位姊妹合二为一,不知道以后怎么办。The Tudors不会拍成Henry VIII一个人的故事吧?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The Tudors Season 3应该能够把离婚二世和砍头二世的故事讲完。回到开头,"You think you know a story, but you only know how it ends; To get the heart of the story, you have to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这句话是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所写。编剧Michael Hirst是著名的历史剧编剧,他在2007年的电视剧“Elizabeth: The Golden Age"大热。《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讲的是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女儿伊丽莎白一世的故事,因此才有开头的那句话:你认为你了解这个故事,但是你仅仅知道故事的结尾;要想抓到故事的精髓,你必须回到开始。呐,就是给自己做个小广告呗。

"The Tudors"是俺看过的最好的历史剧,画面华丽,人物丰满,故事进行如行云流水,又像水银体温表掉在了水泥地上。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国产电视剧就更没法看了。《食神》的最后,评委大大感慨让她吃到了如此的美味,淡淡的洋葱让她心生忧虑:以后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办?俺现在也有这种感觉,“洋葱,我放了洋葱”,以后没有这么好的电视剧怎么办?只好苦苦等待第三季的到来。最后提一句,音乐很棒!

 2 ) 迷雾中的那个人----Thomas Cromwell其人

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观众可能在第一季还没有特别关注Cromwell这个人。导演选择了一个反面形象的演员,而编剧也把他塑造成一个善于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但这个小人却最终成为亨利八世后期的权臣,并以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被铭记。

2009年英国的Man Booker小说奖得奖小说《狼宫》(Wolf Hall),正是以Cromwell为主角,并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亨利八世的这一段历史。史料告诉我们的Cromwell是这么一个人:出身于铁匠之家,从小善于打架斗狠,却又聪颖好学;少年时离家出走,在欧洲多国流浪,当过雇佣军,跟着纺织品商贩学做生意,对银行业务(与当时商品贸易息息相关的行业)也非常了解;精通法律,拥有律师身份;后为红衣大主教Wolsey所用并加以器重。

Cromwell之所以来到亨利八世身边,正是由于Wolsey的推荐,或是在帮Wolsey去国王那儿跑腿时开始。这一点,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解读的分叉在于Cromwell在来到亨利身边之后,是如《狼宫》小说中所刻画,不遗余力地帮助已经失宠的红衣主教争取权益;还是如《都铎王朝》电视剧中所演顺水推舟、投靠红衣主教的敌人Boleyn家族,对红衣主教之死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

以Cromwell当时尚未显赫的身份,以他精明的为人,在历史潮流变化难料、权利斗争瞬息万变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立场没有任何官方或私人文献流传下来,并不出乎意料。于是六百年后我们如何来猜测、揣度他当年的心思,大约只能用两个方法:

方法一:唯结果论。在经过了围绕亨利八世离婚事件的权利斗争之后,Cromwell成为最后的赢家。甚至在暂时的胜利者Boleyn家族也随着Anne Boleyn的被斩首而沦陷后,仍然屹立不倒,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唯君命是从,国王偏向谁他就支持谁,国王放弃谁他就放弃谁。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个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手段犀利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纠结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家。

方法二:唯出身论。野草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观赏类植物。因为野草的使命就是生存,而不是其它什么劳什子,比如说看起来比较美,闻起来比较香之类。像Thomas More这样出身世家、一心向佛(上帝)的人,可能会为信仰而折腰,但是像Cromwell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灵活的立场和更加灵活的身手,早就死了一千次了。

综上所述,本人倾向于认同电视剧对Cromwell为人的塑造。但是也必须指出,他能够在几十年的政治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也有异禀过人之处,绝不是一般的小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到底,小人还是君子,伟人还是枭雄,纯粹是价值观的判断,而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全世界古今中外统一的度量工具。

迷雾中那个人消失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而他深谋远虑或助权为虐的所为,造就了一个财库富有、王权强大的英国,从此后它将从偏居一隅的岛国,走向称霸欧洲之路,直至到日不落的辉煌。

 3 ) to Walsy


Walsy【沃尔西】,都铎王朝里的那个红衣主教~
(每次看见剧中的这个角色出现时,我都会想起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多么诡异的联想,这个演员的动作实在有点柔。。但配上他的相貌,真是囧Orz)
 
沃尔西是从亨利八世对其无比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后来的入狱被迫自尽。像是新旧势力的代表,神权与君权的冲突,随历史的发展潮流(囧Orz),这丫也必死无疑。只是死得这么凄凉,(其实相比克伦威尔,他又更体面一些),毕竟有些让人唏嘘。
 
都铎王朝里砍头还是演了不少的,留下深刻印象的还算是沃尔西和安·博林【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的死。安死得很美(这是什么!)
沃尔西独自一人穿着破旧的囚衣在牢房中,一张小桌子上放着他的食物:一小块干面包、一个苹果。拿起代表自己主教身份的帽子,面对着十字架,开始作他的忏悔:God, we have not spoke as long as and as often as we should. 于此同时,宫廷里正上演着一幕戏剧:以沃尔西为题材的戏剧,一个化妆得如同小丑一般的人身着红衣主教的服饰,在同两名艳丽的女子嬉戏,捧起一串串珠宝和金银挥洒着,脸上露着夸张而猥亵的笑容。I'v often been at other businesses. If i want forgiveness, i should ask for it, but i... For all that I've done, 镜头又回到同女子嬉戏的小丑身上,四周观众的笑容哄闹着,克伦威尔站在人群中,刻板的脸上也带着喜悦。for all that I aimed to do.---- there cannot be, no forgiveness. And yet I, I think I'm not an evil man.有人手持十字架对小丑脖子挥舞了一下 ,查尔斯欢笑着,博林【安`博林的父亲】也在笑。四个魔鬼装扮的人围住了小丑,将其捆缚。Evil man pray louder and seems to seek penalty,画面转向正在祈祷的莫尔,表情很痛苦飞快地念着些什么,半点没有往常那种淡然自如的清淡气息, think themselves closer to heaven than I am, that I shall not see the gate of lord, not hear your sweet words for salvation. 无数个代表邪恶的魔鬼追捕着小丑,推搡着他。I've seen externaty, I swear...小丑被推置一副画前,太阳之光如天之眼,既普照大地,也俯视、看透世间万物。小丑如若微醉,似幼儿好奇的目光盯着画,跪了下来。画被收起,露出燃着熊熊火光的炼狱。四处的恶魔从小丑身边散去,小丑惊恐地尖叫。 But it was a dream, and in the morning all was gone. I konw myself for what I am, and I throw my poor soul upon your forgiveness. Before all I know, I desire none of your loving hands. 沃尔西忏悔完,划了个十字。而闹剧的那边,从炼狱门口走出一名牛角怪兽,恶魔叫闹着,欢呼着,观众笑闹着。小丑也划了个十字,双手合拍,脸上惊恐的表情。沃尔西起身,走向小桌前。宫廷里,恶魔们推着小丑向恶魔走去。恶魔吼道:Welcome to hell! 沃尔西拿起切面包的小刀,朝自己项上剜去。背景音乐此时达到高潮,又随沃尔西倒下而黯淡下去。
 
从剧开始,当权的大臣几乎是随着亨利八世换老婆的时间不断地替换,沃尔西,我个人觉得是演员最丑的一个,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权臣。
 
他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同托马斯`莫尔(还是莫尔·托马斯?乌托邦这个词就是他的作品衍出的)的信仰是相同的。莫尔是个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对待异教徒,他的态度和对待感染瘟疫的人是相同的——烧死。沃尔西也反对异教,会贬斥异教徒,将他们驱逐出境。但是在亨利八世的宗教信仰正朝着异教发展时,莫尔一筹莫展,只是想起来了沃尔西对他说的话: I remind of something Walsy once told me, that I should only tell the king what he should do, not what he could do, for if the lion knows his own strength, no one could control him. We are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this...God knows what we are going to suffer!
 
我不是很理解沃尔西在忏悔中说的“for all that i've done, for all that i aimed to do”,历史中的沃尔西是如何我并不清楚,我只是在说剧。剧中的沃尔西的妻子使劲捶打他的背,给他舒展筋骨时,说,亲爱的,我很担心你,你工作得太辛苦了。在同法兰西国王进行和谈时,国王派来“慰问”沃尔西的美人被沃尔西辞去,之后又很仁爱地说,如果我更年轻更有活力神马的,就。。。你还年轻很美丽,不应该用来做这样的事情。在对莫尔以及卡迪诺主教【从罗马教皇那派来管国王的离婚事宜问题的一个主教】的几次对话时,沃尔西是看得最清楚的一个:他明白莫尔和主教卡迪诺的想法,但是莫尔和卡迪诺并不明白沃尔西的远见。在最后国王特意让他来参加会议却不安排他的住宿时,卡迪诺主教从门缝里斜眼看了一下心力交瘁且有些尴尬的沃尔西,关上了门。而此时,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大人忐忑地说,如果大人您不介意,请用我的房间吧。虽然大家不说,但是我们其实是很感激您多年来的关照的。
当然沃尔西在心里焦急的时候,多次对他人是一副威胁和不爽的样子,会迁怒仆从怒吼:you dog! (狗狗惹着大家神马了嘛~ 哼)会在还未知道安·博林和亨利八世的“奸情”时轻蔑地称,what a silly girl like you can say to a king? 在自己面临威胁时,对人——而这个人也许就是能让他恢复国王的宠信的人——仍是一副傲慢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要忘记,你有现在的地位是我多年提拔你的结果。(对莫尔说过,对查尔斯说过)
 
沃尔西惹怒国王的根本原因是,他是神权的代表,而国王要君权独掌,二者的冲突无法避免。其直接原因是,国王要离婚,要娶年轻美貌多才多艺风情万种的安·博林,而沃尔西办不好这个差事。导火线:萨福克伯爵检举沃尔西在清剿一些修道院时,本该将其弄来的财产上交给国王,却有很大一笔没有上交,而是中饱私囊,还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国王陛下的同意私自拿去修建牛津大学了。而亨利八世当时就震怒了,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这样背弃欺骗我,我很失望。(我艹!这种傻逼人渣国王怎么没人来推翻啊?自己拿了钱只知道打仗。额,在第四季确实有人起义了) 在一两集之前,国王和沃尔西一同乘车,国王看见沃尔西的宅院,说,你的房子真不错。沃尔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恭敬称谢谢夸奖。国王之后又说,也许整个伦敦也没有你这么宏伟的宅子。沃尔西立马惊了一跳,说,我把这宅子献给国王您了。亨利八世又露出他那恶心的笑容,with furnitures? 沃尔西心放了下来,笑了笑。然后亨利就大笑起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亨利八世是个傻逼,治国无方,外交无能,但帝王之术还是很懂的。中饱私囊不是大罪,但拿了钱不交还不是给自己用,却去修牛津大学这就威胁自己了。
 
在亨利八世还没决定到底是恢复沃尔西的地位还是杀了他的时候,最终坚定他杀沃尔西的人是莫尔。亨利八世把在座的五六个人【莫尔一位书呆子,克伦威尔一个精明但不怎么掌权的一只改革派,萨福克伯爵等三位佞臣】吼了个狗血喷头(这丫是英国版咆哮帝无误),说你们半点没有沃尔西的办事效率。然后萨福克说,但是国王陛下要知道沃尔西为法国效力得更多【解释:有政治抱负的权臣必然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亲法国派主和是沃尔西的方式】,而且他还中饱私囊。亨利八世不发一言看向莫尔。莫尔说,沃尔西的确很傲慢。虽然莫尔没有说的是实话,但正如沃尔西对莫尔说的:if you do not help me, than you are helping them【指那几个佞臣】。于是沃尔西相当于被判了死刑了~
 
其实要相对于克伦威尔,沃尔西算死得轻松的了。克伦威尔死前本该说些很雄壮的话,但他哭了(大误|||),那个刽子手行刑前被灌醉了,斧头都拿不稳,往克伦威尔背上砸了三四下,后来是旁边的人看不过去,知道是有人故意要他死前受罪,推开刽子手抢了斧头结束了他的痛苦。
 
比较莫尔和沃尔西,很让我想起《康熙王朝》里那个想劝渡顺治的行森和尚同行森的太师父玉林法师。前者理想得看不清现实,行森还没看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就被烧死了,而莫尔看到自己不向着沃尔西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一筹莫展。玉林自尽以换来王权与僧人的平和,沃尔西心衰力竭自尽。
 
克伦威尔为人更精细一些。行事也更激进,所以连本来和他的信仰相同的安·博林都看不过去他的做法。克伦威尔原本同博林家族是同一战线的,但是他却偕同其他佞臣诬陷害死了安·博林,毁了博林一家(不过除了Anne我看着有点惋惜和难过,博林一家倒台只有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觉)。他杀莫尔的时候,莫尔说,现下是我,不知什么时候是你。莫尔死前也算是看清现实了。——看不清现实就说自己坚持自己信仰的人只是傻逼,看清了现实理解了苦难还能坚持自己的信仰,这样的人才值得敬仰。莫尔虽然有点迟,但是不影响他仍是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克伦威尔哭了真是囧到我了——不过如果每个有政治抱负的权臣死前都那么铿锵,这个就不现实了~
 
看都铎王朝同看康熙王朝的时间相隔并不长,看了每次有很多想说的,但是终究还是不知道写什么,今天貌似写得还蛮长滴。。。
亨利八世在看书方面和康熙的嗜书有得一拼,帝王之术也还可以放一起比比,但论及品行和帝王风范,H8就是一傻逼。嗯!
 
话说,,,不是To Walsy吗?

 4 ) 《都铎王朝》1-3集 历史笔记



本来是打算先看《罗马》,结果却被《都铎王朝》吸引过去了。这部美国Showtime2007年的历史剧的主人公为亨利八世,如果你不熟悉这个名字的话,我们还可以再在他前面加些定语,比如——和他同时期的人有沃尔西主教、托马斯·莫尔、马丁·路德、克伦威尔,最重要的是,他是“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
如果16世纪的英国有八卦杂志或网络,那么亨利八世一定每每荣登封面或首页。毕竟,即使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十六世纪,想要再找一个像他这样娶过六个老婆,拍拍脑袋就随意处死贵族和教士,还惹得罗马教廷愤然开除其教籍的国王,也是很难的。为了娶新老婆,亨利八世引发了堪称历史上影响最大、长达八年的休后离婚案,更由此引发了英格兰的宗教改革,也是之后一系列新旧宗教之间血腥争峰的始端,如玛丽一世统治期的“血腥玛丽”。
看过亨利八世画像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胖家伙,个子不高,且小腿发达,即便年轻时也肥嘟嘟的。Showtime却请来了妖艳派的帅哥Jonathan Rhys Meyers 饰演他,Jonathan不仅长相英俊,而且身材健美,的确很适合演绎争强好胜、多情滥情、多才多艺而又有点神经质的早期的亨利八世。从《天鹅绒金矿》中画着浓重的眼影把那个把Gram Rock演得风华绝代无人能及的Brine,到现在这个穿着高领皮革装的风流国王,Jonathan你成长为多么华丽丽的女王受啊~~~>O<

故事从1520年开始讲起,当时亨利28岁。一开场亨利的叔叔在法国被暗杀,年少气盛的亨利嚷着要与法国开战,幸而沃尔西与托马斯·莫尔这两位幕僚说服了亨利,将他从战争的悬崖边拉了回来,还明智地把缔结和平条约的功劳让给君主。“陛下,您将作为新世界的构建者而铭记于史册。”沃尔西主教说。
沃尔西渴望与法国结盟,在他的极力主张下,亨利在法国北部的锦绣田野(亦作金布围场)和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和谈,但最后还是弗朗西斯赢了。
亨利咽不下这口气,又瞒住法国偷偷和神圣罗马皇帝结盟,在第二集中他把女儿玛丽(8岁)当作政治筹码先许给法国王太子,第三集又许给神圣罗马皇帝,接下来又许给奥尔良公爵……

现在来介绍一下1-3集中的主要人物:

凯瑟琳王后: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阿拉贡的凯瑟琳。亨利八世的元配夫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德五世的小女儿。她先是嫁给了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半年后亚瑟就死了。亨利七世担心儿媳再嫁会导致丰厚的陪嫁流失,更希望能保持和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的同盟关系,所以不遗余力地促成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但天主教认为寡嫂不能和小叔子再婚,否则他们会没有孩子。在外交斡旋下,罗马教皇松了口,只要凯瑟琳仍是处女,他就同意这桩婚事。凯瑟琳发誓自己决没和亚瑟圆房,于是,年长亨利八世六岁的凯瑟琳和小叔子结了婚。凯瑟琳王后是旧道德的典范,谦卑顺从、知书达理、宅心仁厚,深受国民爱戴。可惜35岁的她已年老色衰,看起来就像亨利他妈。婚后他们生育了六个孩子,但五个儿子都死掉了,只剩下一个女孩玛丽(就是后来那个声名狼藉的“血腥玛丽”)活了下来。亨利开始担心这桩婚姻触犯了天条。

白金汉公爵:这个人在第二集就死了,但有必要介绍一下。他曾说“这是我的王冠,我的宫廷”,这话不假,都铎王朝的王位得来是有些非法。从兰开斯特家族的父系看,白金汉公爵的确比亨利八世更有资格继承王位,但亨利八世母系的血统无疑更胜一筹。他有两个妹妹,一个被王后宠爱,一个被国王宠爱。在剧中在目睹自己女儿的出轨行动后竟然迁怒于国王。而且白金汉的女儿并没有直接跟亨利八世发生关系,只是国王的密友布兰顿为了赢得跟国王的打赌才引诱了她。盛怒之下的白金汉居然打起了王位的主意,他由此萌生了推翻亨利八世的念头,不过白金汉什么也没有,他的那些封地和金币怎么可能跟国王相提并论?愚蠢的白金汉被善于阴谋诡计的博林给出卖了,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以叛国罪把他送上断头台,同时没收了家产。凑巧的是公爵的爸爸和爷爷也都被以前的国王砍了脑袋。

沃尔西主教:亨利八世早期的宠臣和权臣。他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国君主眼中圆滑的外交官,国王眼中的治国能臣。但亨利八世的原则就是,决不允许一个大臣长时期获得自己的恩宠。沃尔西在1521年前后仍是声威赫赫,甚至极有可能成为新任教皇。但很快,因为离婚官司无法获得罗马教会的批准,亨利八世迁怒于沃尔西,指责他从中作梗,充当了教皇的走狗。1529年,沃尔西被解职,次年死于狱中。
剧中的沃尔西主教由势力派老演员Sam Neill饰演,在他的精彩演绎下,沃尔西复杂的性格和跌宕起伏的人生路线被展现得丝丝入扣。据说Sam的尔西主教改变了既往印象中那个贪污分子和幕后政客的形象。但个人认为,沃尔西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己私欲和亨利无穷无尽的欲望。沃尔西在权力鼎盛时期,身兼约克大主教(1514—1530年)、巴斯与韦尔斯主教(1518—1523年)、达勒姆主教(1523—1529年)、温切斯特主教(1529—1530年)、圣奥尔本斯修道院院长(1521—1530年)五个重要教职,年收入可达3.5万英镑,相当于王室收入的1/4。

托马斯·摩尔:《乌托邦》的作者,人道主义者,亨利八世的秘书和顾问。亨利十分赏识与尊敬他,可是两人后来在政治与宗教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亨利也把他处死了。在第二集中他说过:“我最珍惜的就是我的气节”,多年后,他果然为了自己的气节而死。

安妮·博林:托马斯·博林爵士和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小女儿。当时枢机主教沃尔西权倾朝野,引得诺福克公爵等人忿忿不平,于是,他们和国王的妹夫兼好友布兰顿结成了反沃尔西的同盟,而同盟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博林的那一对尤物女儿。博林先买通关系给国王送上了大女儿玛丽,捞了一笔,很快国王就厌了,博林爵士自然舍不得到手的钱财又被收回,就前赴后继地派出了小女儿。 安妮·博林在历史上一直被描述为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人,但弗朗索瓦一世秽乱的宫廷催育了她与生俱来的魅力。她诱惑亨利的经验可以写本书(《勾引国王的一百种方法》= =),她很清楚亨利这种花花公子的性格,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他越是渴望,她先是吊起亨利的胃口,欲擒则纵、欲拒还迎,亨利就这样痴痴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追求安妮·博林的亨利表现得像个疯狂的初恋者,又写情书又送珠宝,最有趣的一幕是,亨利在办公室听到有人报上“安”的名字时,他“嗖”的一声站起来。后来发现原来是另一位名叫安妮的侍女时,脸上失望的表情表露无遗(亨利你果然是个强受啊~~~>_<)。

 5 ) 一部香艳的都铎史

近两个星期一直在看《都铎王朝》,对于都铎王朝的理解顿时变得清晰起来。WEB迅雷上刚刚更新到第九集,亨利八世,性格极度乖张,可以在得知亲叔叔被刺杀后诺无其事的和侍女嬉戏,和法国国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摔跤,为了政治需要不满12岁的亲女儿(那个著名的血腥玛丽)先后被许配给法国王太子、王太子的弟弟,以及她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表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可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为了皇后旁边的侍女安·博林,冒着被开除教廷的危险要和王后离婚,他曾经说过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哪怕教皇开除我一万次教籍,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于是在得不到教皇的允许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教廷,通过了至尊法,宣布自己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首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幸运的安·博林在成为新的王后后,并没有继续幸运下去,因为她没有生下亨利八世期望已久的儿子,而因为莫须有的“通奸罪”被处死,在她之后,亨利八世,因为不用罗马教廷的准许,很方便的先后离婚结婚了四次,而后处死了其中一个妻子。

虽然这六个王后只给亨利一个儿子,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却是亨利八世的两个女儿,血腥玛丽(第一个王后所生),和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安·博林所生)。

无疑,在38年的统治中,亨利八世是非常熟练的玩弄帝王权术的,即使是权倾一时的红衣大主教沃尔西也不敢对他有任何欺瞒。但是他也有困惑的时候,在船上,和莫尔漫不经心的谈起,有人送了他一本书,《君王论》(哈哈,那个著名的马基雅威利),书中反复讨论了“a king is to be loved or to be afraid”,莫尔随后问他,书怎么样,亨利八世苦笑一声说“没有你那么,那么的乌托邦”随后又提起一个权臣要杀自己。于是两人都沉默了。我想此刻是亨利八世困惑的吧。

都铎王朝因为有了亨利八世的离婚案,而顿时变得血腥和香艳起来,延续了一百年的宗教改革,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摇摆不定,无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被冠以“异教徒”而上了绞架,其中包括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作者,信仰天主教,死后被罗马教廷追圣,和德兰嬷嬷一样),轮到了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继位之后,玛丽信仰天主教徒,转而迫害新教徒,被冠以“血腥玛丽”。

因此一个诺大的英格兰,因为亨利八世的个人情欲使得无数人上了断头台,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宗教信仰。

PS: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段,

 “but I love you ”

“You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You can love, perhaps a year, a month, a day, even for the hour, and in an hour, you do love well in deep, but after the hour, you love not, you love another, another, and then another, your love is the most generous ,is most wounding.”

PS:本文参考了部分资料
http://liuxiaoyan1213.blog.163.com/

 6 ) 把阴谋讲简单点,把历史说清楚点

第一季短短十集,断断续续看了怕有半年。拖啦这么长的时间,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故事不那么精彩,看完一集之后没有连续钻研的兴致,能放放松松去睡觉;其二,每一集的故事都讲得很清楚,印象深刻,隔段日子再去看不至于犯糊涂。

因此初看的时候觉得不如《罗马》好看,不过全看完以后觉得制作算是精良。

“都铎”是一个姓氏,“都铎王朝”指的就是这一家人前后110年的统治。这仍是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就在这个王朝手里,英国大治,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迈出了一大步,把欧洲列强远远抛在了后面。

说起来这个家族,名人可就多了。电视剧是从二代目八卦主角亨利八世开始的,在第一集里面也出现了他女儿,日后凶名在外的女王“血腥玛丽”。那会儿,这孩子的妹妹,日后也是大大出名的女王伊丽莎白还没出世。

亨利八世已经够凶蛮的了,为啥她女儿也这么猛呢?因为这可怜小孩的爹妈要打离婚......

英国的国王,亨利八世,喜欢上了这个叫安.博林的女子,脑子一根筋,非要休了现在的王后不可。

王后是谁呢,她不但深受英国国民爱戴,同时还是西班牙的公主(她娘是当初支持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那个著名女王)。当时的西班牙可是欧洲强国,经常欺负法国,还曾经联合德国兵一起攻陷罗马,把天主教的教皇都给关了起来。

这里面还有一大堆八卦就不说了,反正王后不干。西班牙当然也不干,教皇......那会儿正被西班牙恶人和德国恶人追得四处躲避,焦虑啊......也不支持。

英国大主教沃尔西刚刚竞争教皇失败,他是想尽了法子要想在离婚案上遂国王的意,以保证自己在英伦的势力。但是他的种种努力,始终没有什么成效。

安.博林的家族这就紧张了。要知道博林老爷有两个女儿。他先是教唆大女儿献身给国王,哪料到被国王吃了以后没几天就扔了......于是再次献上小女儿,只不过叮嘱她说,怎么也要想点法子吊着这个男人的胃口才成啊。安于是一直守身如玉,魅惑成功,可是真要上位......王后哪里是那么好扳倒的哟......

于是各方势力就陷入了僵局。

这要是倒退100年,估计英王就得低头让路。而且在过去的100年,也不知道有多少国王低头让过路呢。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在德国,路德教派掀起的宗教改革已经如火如荼。

这新教在英伦的代言人是克伦威尔(后世用铁血征讨了整个英国的克伦威尔的祖先)。这时候他还年轻,正是国王身边的顾问。他认为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全是人渣,天主教的教义也早就腐朽。

因此,他找到安.博林嘀咕,给国王进言说,凭啥要听罗马那帮老朽的话呢?新兴的基督教说啦:国王自己觉得该咋办,就咋办呗。

亨利估计也不是啥虔诚信徒,他当然超级喜爱这个对王权极为有利的教义。

这时候,一个公开的法庭审理了国王离婚案(厉害吧,瞧瞧人家的王可怜成啥样儿了),罗马的使者最后说,不。

那后果就是,夹在中间的跋扈主教沃尔西彻底倒台,对手博林家族上升。而罗马,从此失去了英国。

电视剧的第一季到此结束。

后来...

国王离婚,娶了安。整个英国倒向了新教。后来国王喜欢上别的女人了,安就被砍头。电视剧的第二季到这里结束。

后来,统共算起来,这个国王前后一共有6个正式结婚的老婆,其下场分别是“离婚、砍头、病逝、离婚、砍头、改嫁”......因为一夫一妻制,看起来这个八卦国王把整个教廷和神学院折腾得够呛......

后来亨利和西班牙王后的女儿玛丽上台,天主教复辟,杀了很多人。

后来亨利和安的女儿伊丽莎白上台,新教复辟,杀了很多人。那是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

再后来...

不论这些男人们和女人们如何,那些宗教领袖们又如何,草民们又如何,总归是新教胜利了,并且传播到新大陆,大英帝国富强了。

-------
欧美拍的片子,一点也没有什么大义和理想,有的全是八卦和对私人利益的考虑。所谓历史事件,里面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人事,卷入漩涡的各人都从自己出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挣扎。

可是他们也并不单打独斗,而是审时度势,各自寻找机会和盟友来一起折腾,分分合合,直至胜利。

宏观上看起来,可不就是历史的大趋势。

手头上有关于美国宪法的那段历史的介绍,看起来也是这样的感觉:与会的那些各州代表们的发言和争执,大多数也都是关于本人、本州、本阶层的切实利益的殚精竭虑的维护。每个人都真正维护自己的利益,历史自己会知道该怎么走的。

-------
网上有不少朋友对着里面的宫廷和阴谋嗤之以鼻......我的看法是,那时候的欧洲,国王被教廷压制着并不能为所欲为,后宫里面又是一夫一妻制,况且一个国家的大小也就当我们一个省而已,这能折腾的资源和舞台确实就小些。

再加上人家编剧为了把故事讲清楚,其实是把很多阴谋的细节都撇去不谈了......

嗯,这样比较直线条的阴谋好啊,我们这样单线条的脑子也能看懂了,多好。

------
官方网站
http://www.sho.com/site/tudors/home.do?source=shocom_nav
这个链接是官网的人物说明
http://www.sho.com/site/tudors/characters.do

《淑媛》对几位女王和公主的介绍
http://blog.2008.qq.com/qzone/622007475/1218700814.htm

天涯小筑的政治经济形势背景材料
http://donatino.skygate.cn/post/21/1304

 短评

人道主义,欧盟,滚床单……倒不是说他扯淡,太美国腔调是个问题,尤其是演员说gonna的时候。那个时代不扩张而缔结和平条约会名垂千古这个论调……要把我感兴趣的时代拍的这么寒是有点强的。大事件上年代有些出入,小事件就更張冠李戴,最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歪曲简直让人恼火。

6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较差

权利的游戏……可怜的沃尔西啧啧,如果查尔斯来演亨八就好了,帅啊……据历史记载王后是很宽容淡定且很有爱心的,所以好女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坏女人则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真的不喜欢男主长相啊!!!!!!

9分钟前
  • 更擅长摆烂
  • 还行

自从接受ROME洗礼后彻底沦陷在历史剧里 可惜和ROME一比缺憾无处不在啊

12分钟前
  • 账号弃用
  • 还行

人物很立体,无特别荒唐的剧情。那么英国范儿的一个戏貌似居然是美国人拍的,擦!

13分钟前
  • Wikieepedia
  • 推荐

一边看连续剧一边翻阅真实的历史记载是件很有趣的事;服设非常华丽;本季中很喜欢的人物是玛格丽特•都铎和沃尔西主教。

14分钟前
  • 力荐

演员太好了。一直知道JRM很棒,他的intensity太出众了;Sam Neill也太棒了,从中饱私囊到邪恶嘴脸到pathetic到最后接受命运,每一种状况的表演都很棒啊;小玫瑰也不用说了。亨超很帅但是相比之下演技呢?女王也演得很好。但其他主要演员就很一般。另外,不是很喜欢剧本。我更想看更加own自己故事的剧本。但是经常感觉很多剧情就是“这是史实,我要插一段”的感觉,没有跟人物动机有机结合,或者说,很多角色从历史来看可能很难确定动机,剧本就放弃了或者说得模棱两可

15分钟前
  • 🔒⛓️Nemik
  • 推荐

第一季就那么戛然而止不是非逼我看第二季吗?可是某人貌似第二季不大能看,不要胡子啊!片头那似笑非笑的清秀的小样子结结实实的闪了我好几次。正好补补英国历史,戏里帅哥成群。只是里面的女人们啊,亨利他妹像他妈,他老婆像他妈,Anne是不老,长得还像动物。

18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纯粹是抱着对小乔的花痴来看中途还翻了高三的历史笔记才记起英国通过至尊法案政教合一的阶段。可惜小乔在剧中过分不讨喜整一个二百五没脑子鸡巴指挥大脑的国王,还是说那时候人类也并未进化的拥有自我完整人格令人唏嘘啊。

23分钟前
  • 41shoots
  • 还行

整个一淫乱史。

26分钟前
  • spielmann
  • 还行

虽然不是历史,但借机了解历史

27分钟前
  • 笑着流泪
  • 力荐

受小说和电影《鸠占鹊巢》影响太深,觉得这结尾草草的怪怪的。

30分钟前
  • 开开!
  • 推荐

比起罗马和斯巴达克斯来确实粗糙了些。虽然是冲着小乔和亨利看的,但我最喜欢的三个剧中人是凯瑟琳皇后,红衣主教沃尔西以及可爱的卷毛威廉,可惜的是三人都命运多舛,早早结束使命。

3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英国国王离婚记,离了整整一季,到最后也没离完,且待下季。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人家是奔着一帮古典美男去的好吗?

42分钟前
  • 推荐

尽管人物角色相对一部历史大剧来说有点少,但还是值得一看

44分钟前
  • Tiger
  • 推荐

布景服装美轮美奂,宫廷的荒淫腐败表现充分,甚至无必要的过于充分。国家之间的权利角斗最为精彩,亨利八世的反复无常和虚伪很清晰。主教沃西是最有意思的人物。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看着亨利不断咆哮,简直想一巴掌扇过去,让他安静下来。小玫瑰和权游里的感觉差好多,十六世纪的英伦贵族服装实在是太难看了。王权和教权的争斗倒是好看的。

48分钟前
  • 花落花开自有时
  • 推荐

第一集有点小雷,剧情拖沓,凯瑟琳老得像亨利的妈似的。。。

52分钟前
  • violet hill
  • 还行

Jonathan簡直就是極品男好不好 帥慘了 權利制衡和電視劇主次分配的很平衡。

54分钟前
  • Lim-ah
  • 力荐

除了ooxx就是xxoo 主角们倒是很养眼 服装也好 就是看不下去 找不到意思

59分钟前
  • 宇宙唯一女盆友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