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人

欧美剧美国2020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罗丝·伯恩,莎拉·保罗森,玛格·马丁戴尔,乌佐·阿杜巴,伊丽莎白·班克斯,崔茜·尤玛,约翰·斯拉特里,詹姆斯·麦斯登,艾莉·葛瑞那,亚当·布罗迪,凯莉·卡特,格雷森·戴利,卡莉·斯泽恩,杰·埃利斯,梅兰妮·林斯基,珍妮·特里普里霍恩,南希·纳什,特蕾莎·帕夫林克,利亚姆·麦克唐纳,安德里亚·纳维多,丹妮埃拉·伯尔冈,诺维·爱德华兹,马西娅·贝内特,安娜·道格拉斯,罗伯塔·科林德雷斯,塔拉·尼科迪莫

导演:安娜·波顿,瑞安·弗雷克,阿马·阿桑特,劳瑞·德·克莱蒙特-托奈尔,加妮克扎·布拉沃

 剧照

美国夫人 剧照 NO.1美国夫人 剧照 NO.2美国夫人 剧照 NO.3美国夫人 剧照 NO.4美国夫人 剧照 NO.5美国夫人 剧照 NO.6美国夫人 剧照 NO.13美国夫人 剧照 NO.14美国夫人 剧照 NO.15美国夫人 剧照 NO.16美国夫人 剧照 NO.17美国夫人 剧照 NO.18美国夫人 剧照 NO.19美国夫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4:50

详细剧情

  20世纪70年代,保守派活动人士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凯特·布兰切特 饰)领导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反对“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ERA)”运动。让我们通过她与一众第二波女性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罗丝·伯恩 饰)、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特蕾西·奥尔曼 饰)、雪莉·奇瑟姆(Shirley Chisholm,乌佐·阿杜巴 饰)、贝拉·艾布扎格(Bella Abzug,玛戈·马丁戴尔 饰)和吉尔·拉克尔斯豪斯(Jill Ruckelshaus,伊丽莎白·班克斯 饰)——重新见证70年代文化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攻坚战是如何永远地改变了美国当代政治版图。

 长篇影评

 1 ) 《美国夫人》演员和真实人物对比

《美国夫人》在每集剧情开始之前,即以黑底白字提示:本剧基于针对《平等权利修正案》(ERA)展开的政治斗争和争论期间发生的真实事件,出于创作和剧情需要,剧中部分角色、场景和对话均为虚构。剧情先不论,这部剧的演员对真实人物形象尽量还原,基本上做到了形似神也似。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部迷你剧中演员造型与他们的真实人物形象的对比。

原文链接参考,加上 维基百科

//www.eonline.com/photos/30738/mrs-america-cast-who-s-playing-who

//www.townandcountrymag.com/leisure/arts-and-culture/g31982629/mrs-america-cast-comparison-real-life-photos/

1、 Cate Blanchett 饰演 Phyllis Schlafly

两届奥斯卡奖得主Cate Blanchett,她还担任了该剧的执行制片人。

Phyllis Schlafly,生于1924,被称为“击败ERA的女性”。作为保守的伊利诺伊州的家庭主妇,她几乎以一己之力,挫败了“全国妇女组织”(NOW)中各位神通广大的女权主义者对ERA的推进,导致了ERA的失败,该失败被视为如火如荼的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准。Phyllis的反ERA运动直接改变了共和党在女性问题上的立场。美国现如今的保守主义思潮,也能溯源到Phyllis的那个时代。

Cate Blanchett 饰演 Phyllis Schlafly

2、 Rose Byrne 饰演 Gloria Steinem

Gloria Steinem,生于1934。是一位偶像级的女权主义者、记者和活动家,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始人之一,合作创办了《纽约》和《女士》(Ms.)杂志。

Rose Byrne 饰演Gloria Steinem

3、 Tracey Ullman 饰演 Betty Friedan

Betty Friedan,生于1921,被称为美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 1963年她出版《女性的奥秘》一书,揭开了第二波女权运动的新篇章。Betty在女同性恋和其他问题上的看法跟女权主义盟友们多有不同。但是,她是一位先驱者,共同创立了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并帮助创建了NOW。

Tracey Ullman 饰演 Betty Friedan

4、 Margo Martindale 饰演 Bella Abzug

Bella Abzug,生于1920,绰号“Battling Bella”,是来自纽约市的律师、众议员和妇女运动领袖,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创办人之一。她精通政治谋略,主持了1977年的休斯敦全国妇女大会,并领导了卡特总统的全国妇女咨询委员会。

Margo Martindale 饰演 Bella Abzug

5、 Uzo Aduba 饰演 Shirley Chisholm

Shirley Chisholm,生于1937。1968年成为第一位当选为国会议员的黑人女性。1972年,她发起了一场开创性的民主党总统竞选,成为第一位黑人和第一位竞选大党提名的女性。

Uzo Aduba 饰演 Shirley Chisholm

6、 Elizabeth Banks 饰演 Jill Ruckelshaus

Jill Ruckelshaus,生于1937。是一位进步主义的共和党人,曾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女性权利顾问,同时也是美国民权委员会和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的成员。

Elizabeth Banks 饰演 Jill Ruckelshaus

7、 Ari Graynor 饰演 Brenda Feigen-Fasteau

Brenda Feigen,生于1944。一位女权主义律师和活动家。Brenda与Gloria共同创立了妇女行动联盟,还帮助创办了Ms.杂志。1972年,Feigen与Ruth Bader Ginsburg(如今的最高法院大法官RBG)共同领导新成立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妇女权利项目(WRP)。在WRP工作期间,Brenda为建立《平等保护法》中对性别分类的强化审查做出了贡献。 2018年的纪录片《RBG》中收录了对Feigen的采访,介绍了她的这一工作。

Ari Graynor 饰演 Brenda Feigen-Fasteau

8、 John Slattery 饰演 Fred Schlafly

Fred Schlafly是Phyllis的老公,一位比她大15岁的富有律师。在公开讲话时,Phyllis经常会感谢Fred让她这么做——她说这是为了激怒她的女权主义反对者而设计的噱头。

John Slattery 饰演 Fred Schlafly

9、 James Marsden 饰演 Phil Crane

Phil Crane是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人,他从1969年到2005年在国会任职,1980年参加共和党总统竞选,失败告终。他是Phyllis的一位强大的盟友。

James Marsden 饰演 Phil Crane

10、 Tara Nicodemo 饰演 Ruth Bader Ginsburg

Ruth Bader Ginsburg,生于1933。当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臭名昭著”RBG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注定会成为客串之一。

Tara Nicodemo 饰演 Ruth Bader Ginsburg

11、 Sarah Paulson 饰演 Alice Macray

Alice是Phyllis的亲密盟友,是反对女权主义者的家庭妇女之一,是“爱丽丝梦游休斯顿”集的中心人物,常规角色中唯一的虚构人物。

Sarah Paulson 饰演 Alice Macray

 2 ) 保守派VS自由派:从服装角度看美国70年代女性群体的巨大分裂

美国60-70年代,裤装被传统家庭主妇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甚至裙裤也不可以。与此同时,东西两岸的自由派女性服装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美国夫人》不仅仅是反女权代表人物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一个人的故事,它描述和重现了美国60-70年代整个女性平权运动的复杂性,长达10年的《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ct,简称ERA)推动并最终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令人讽刺的是,修正案的反对者很大一部分是女性:那些满足于传统家庭身份的主妇。

所以准确来说,《美国夫人》的真正主角是《平等权利修正案》,它向观众展示了同一时期立场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阵营。

即使在女性平权、宣称无党派的自由阵营,也夹杂着不同的利益主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格洛丽亚想要推动堕胎合法化,雪莉想要为黑人女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贝蒂坚决地站在女性群体这边,贝拉则选择迂回战术,寄希望于男政客的开明和信诺。

女性群体的内部利益分化极容易被当时占主流的男政客利用,成为冲击女性平权战线的最大隐患,也导致了ERA的阶段性失败。

女性自由阵营脆弱的联盟

相比自由阵营脆弱的联盟,由施拉夫利牵头发起和组织的美国主妇保守联盟内部就稳定得多,即使有着某些利益冲突,也在施拉夫利“高明”的斡旋手段之下得到化解。

这种自由和保守阵营之间的针锋相对和水火不融,是剧集的服装主设计师Bina Daigeler进行角色服装订制时的一个关键原则。

她和她的服装团队通过大量收集当时的时尚和新闻杂志图片,拼凑出一份完整且分裂的美国70年代女性服装档案

服装组制作的MOOD-BOARD

以菲莉丝·施拉夫利为首的保守派

作为反ERA的中坚分子、保守女性代表、传统家庭主妇利益捍卫者,施拉夫利宣扬传统家庭价值,捍卫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相应地,她和其背后的女性阵营(多数为家庭主妇)的着装风格也(仍然)有着非常明显的传统女性特质。

第一,也是最显而易见的,这个群体极少穿裤装,因为在她们心里,裤装是模糊女性特征的第一步,A字裙是很常见的一种款式。

第1集

香蕉姐扮演的艾丽丝身上藏了关于这个细节的一个彩蛋,第3集中和施拉夫利同处一室时,曾私下试穿过一条裙裤,但仍然觉得不适合。

即使是裙装对裤装最大让步的裙裤,也被保守派觉得不可接受,这不仅说明了当时保守主妇对新风潮的抗拒,也暗示了在保守阵营但敢于尝试新风格的艾丽丝将会慢慢转向自由派(后面会有专题讲到艾丽丝)。

第二,整体风格走的是传统女性的淡雅柔和,采用大量饱和度低的暖色调,比如粉红、橙色和骆驼色,或者柔和之后的冷色调,如天空蓝、薄荷绿等。

第三,虽然美国60-70年代是女性权利和社会地位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但那时时尚产业还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姿多彩和普及,也没有H&M、ZARA这些快时尚企业,尤其是郊区中产女性,仍然困在“家庭”的小天地里。

即使当时女性自由风潮刮得轰轰烈烈,他们仍然保留着50-60年代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女性服装风格,会一起去购买布料(注意是布料,不是成衣),根据选购的布料和相熟的裁缝沟通订制服装(某种角度上来说,那时候的女性服装比起现代女性更具有个性和个体特征),甚至连家用围裙都是订制的。

根据季节的不同,她们拥有独立的冬季衣橱和夏季衣橱。

但当然了,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保守女性力量,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国郊区中产家庭的白人女性,一般都拥有较为殷实的家庭财富(来自丈夫或者父亲)。

第2集伊利诺州的投票现场,相比起反对方,支持方的女性解放阵营成员无论在人种和收入阶层上都更多元化,这当然也体现在了两派截然不同的着装上。

反对方多数是家庭主妇
支持阵营自由派

第3集由施拉夫利推动的全国禁止《平等权利修正案》启动会圣路易斯站中,其中一个发言人所说的话更是将她们白人至上的狭隘思想赤裸裸地表达了出来。

第3集
第3集

虽然服装都是在多伦多的工作室制作完成,作为绝对主角的凯特·布兰切特在剧中的服装大部分都忠于历史,是当年菲莉丝·施拉夫利衣橱复刻版,从接受《多纳休秀》(The Phil Donahue Show)访问到街头抗议活动,和在google里搜索到的媒体图片相差无几。

第2集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了:

1976年在堪萨斯城参加密苏里州共和党委员会会议时穿的白色波点花纹粉色长袖上衣搭配白色马甲。

历史照片,剧照待更新

1977年在白宫前领导的ERA抗议露天活动时穿的象牙白长腰带外套。

历史照片,剧照待更新

还有多次在电视上进行辩论时穿的柿红色网眼针织长裙。

宣传照片

自信和稳定,是菲莉丝·施拉夫利的性格特征,而这也反映在她的穿衣风格和单品选择上,胸针和(或长或短的)珍珠项链这种典型的富裕阶层白人女性钟爱的配饰必不可少地被用上了。

第1集
第1集

服装师甚至在Etsy(美国电商平台)上淘到施拉夫利1982年出席晚宴时穿过的一条极具未来风的多明尼加时装品牌Oscar de la Renta长裙(剧集宣传海报上的那一条),并将它移用在了1979年那场著名的“ERA死亡宴会”上。

宣传海报

正是在这个晚宴上,施拉夫利声称:

ERA今晚就会迎来它道德层面的和宪法层面的真正死亡。
应该就是这一件

服装师另外的一个挑战是:公众镜头外菲莉丝·施拉夫利的着装风格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家里、私下和朋友聚会时、甚至在厨房忙活时她都是穿什么的?这些生活细节并未出现在媒体曝光之下,需要根剧剧情和角色性格进行重新订制。

整个剧在9集的长度里跨度9年之久(初步估计是1971-1979),这就要求每集每个角色的服装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

在剧集的前半部分,依然保持着60年代遗留下来的一些服装风格,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年龄的进一步加大,施拉夫利的风格也将会慢慢地转向更深的颜色和一些相对不那样紧贴的服装(随剧集更新)。

自由派

和保守的施拉夫利(及其支持者)不同,女权主义者、ERA支持阵营的女性穿衣风格显得更为多元和有趣得多。

嬉皮士风、波西米亚风、东部纽约都市风,穿牛仔裤、T恤和带有各种印花图案的衣服,更符合我们现代定义的时尚女性,因此服装设计师混搭了不少时尚品牌,如Diane von Furstenberg、Yves Saint Laurent、Missoni等。

格洛丽亚·斯泰纳

其中又以Ms杂志创办人格洛丽亚·斯泰纳为标杆人物(眼镜也和当时斯泰纳戴的是同款)。

第1集

第2集中她(右1)所穿的复古小花裙来自时尚品牌Yves Saint Lauren。

刚开始时她穿得女性特征很强的迷你裙、过膝长靴、毛皮大衣,但随着政治生涯慢慢展开和其主导的杂志影响逐渐增大,曾经野性十足的自由派,也不得不注意起自己的公众形象,穿衣风格慢慢转向极简主义,牛仔裤成为她的日常标配。

雪莉·奇泽姆 Shirley Chisholm

前两集对雪莉·奇泽姆的时间不多,第3集开始慢慢有了更多的着墨,比起第2集的主角格洛丽亚·斯泰纳刻画得更为出彩。

作为美国历史第一位竞选总统的非裔女性,雪莉·奇泽姆身上承载着两重象征意义:女性权利的觉醒和种族平等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女性权利尚未被充分认可和黑人歧视仍然严重的70年代,一个黑人女性进行政治竞选,很容易被加诸其身上的不同群体利益所撕裂。

要抵抗住这样的双重压力,就必须要具有非常强势的性格才能够驾驭。

同时,她知道如果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民众支持,在外观上必须先打造一个强势、值得依赖、稳定的形象(毕竟人靠衣装)。

与激进的政治表现相匹配,在服装上她多选择鲜明的印花和斑斓的色彩,甚至连配饰都渗透出一种充满自信的气场。

艾丽丝 Alice

是的,我将香蕉姐扮演的艾丽丝放在了自由派,因为我相信她将会成为保守主妇群体转向自由派的一个集中代表。

相对剧中众多历史真实人物,艾丽丝是剧组完全虚构出来的一个角色,旨在反映出70年代后期保守和自由派想到融合的一个潮流,而她和施拉夫利之间的友情又会对这一历史潮流的转变增加更强烈的戏剧效果。

前两集更多是作为施拉夫利好友的配角角色出场,但主创已经在慢慢铺垫她的自由之路的转变。第3集戏分虽然仍然不多,自由派转变的思想和走向却已经初见端倪。

在种族平等问题上被好友出卖,不仅让艾丽丝看到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不择手段的施拉夫利真实面目,也让她第一次亲身下场见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当然在服装上也插入了一个小伏笔,正如我们前面在保守派服装风格所说的,裤子被中产阶级主妇们视作洪水猛兽,但一向唯唯诺诺的艾丽丝却像个好奇宝宝那样去尝试(虽然目前阶段她仍然觉得不合适),这为她将来接受自由和解放女性思想做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铺垫。

在这里的裙裤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完全符合了当时艾丽丝的思想状态,对自由阵营世界的好奇但又不敢过于张扬尝试,完全形式的裤子可能被她认为是一种过于激烈、无法接受的行为。

期待后面以她为主题的独立集出现(到时我们再详细分析)。


以后会跟着剧集更新,继续分析女权主义者包括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作者Betty Friedan)、吉尔·鲁克尔肖斯(Jill Ruckelhaus)等人的服装特色。

Jill Ruckelhaus

其他陆续更新。

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3 ) 《美国夫人》--换一个角度看女权主义

每当我们讨论女权主义的时候,人们总是滔滔不绝的讨论起1960-70年代的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似乎总有几个里程碑式的女人在不断的被提起: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凭借着《女性的奥秘》唤醒了一群“属于厨房中的女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Marie Steinem)大胆地诉求女性堕胎的权利,还有第一位参选总统的黑人女性雪莉·奇瑟姆(Shirley Chisholm)试着打破美国的男权统治社会。

然而有女权主义者推动着改革,就会有人站在原地打转,回望着过去,恋恋不舍地不愿向前进。大部分的电影或是电视剧都刻画了那一群激进的改革派举着牌子在国会门口游行,却总忽视了站在历史另一边的那群不愿改变的人们。

最近刚刚上映并且正在连载的《美国夫人》(Mrs. America)就提供了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它交错穿插了反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的两方视角,以这样的手法勾勒出那个轰轰烈烈的激进年代,让观众得以窥见一个更多元化的女权主义。

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是共和党保守派人士,她反对平等权利修正案 ERA(Equal Rights Amendment),认为“平权”不仅会将女性从家庭的庇护中拽出,还会将女性引向强制性兵役,最终破坏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在那个动荡年代,她不屑于讨论女权主义,她认为有许多比平权法案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美国的核限制协定,和美国的国土安全。

但菲莉丝·施拉夫利其实是个充满矛盾的角色。

她声称自己从未收到过性别歧视,但在剧情中偏见与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在第一集开场的比基尼秀上她大露长腿,在全是男性的会议中她的声音几乎被忽视,甚至被要求着为会议记录笔记,在她告诉丈夫自己将要竞选议员的时候,丈夫让她不要抛弃家庭;在第二集的会议中她给每一个男性议员分发家里做的面包,宣扬女性在厨房的重要性...

她在男权社会中苟延残喘,却依然希望男性能做自己的保护伞。

最讽刺片段就是当菲莉丝·施拉夫利作为唯一一名女性走入全是男性的会议室,大家都身为议员,自己却因为女性的身份被要求做与秘书同等的事情。潜台词就是,虽然我们都是议员,但因为你是女性,所以你就应该干秘书干的事。当她走出门外与秘书交谈,回首望见里面香烟烟雾缭绕,一群西装革履的男性在自己缺席的这几分钟还不忘记交谈,似乎自己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扇门不仅仅隔开了议员和秘书,更重要的是它暗示了在政治领域,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外。不知道菲莉丝·施拉夫利看到议员们在交谈的那一瞬间是否有感觉到“性别歧视”存在?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就是当秘书递给菲莉丝·施拉夫利笔记的时候,误以为她还未婚用了(Ms.)。就像是人们普遍认为已婚并且有了孩子的女性就应该呆在家中相夫教子,似乎政治与她们无关。菲莉丝·施拉夫利脸色立马一变,严肃地纠正她“是Mrs. Schalfly“,强调了自己已经结婚。身为一个反女权主义者,却背道而驰干着传统意义上女性不会干的事,不得不让人深思:是不是菲莉丝·施拉夫利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女权主义,只是自己还未发现?

又或许菲莉丝·施拉夫利这样聪明的政客,是不会意识不到性别歧视的存在,特别是在自己正在经历歧视的时候。第一集中她满脸的隐忍就暗示了她对于区别对待的不爽,只是在那个时候菲莉丝有别的关注点,比起歧视,她更关注国土安全。

在这场平权法案的另一边是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她是《纽约》杂志的专栏作家并且创办了美国著名女权杂志《Ms.》

第二集是随着格洛丽亚的出场而开始的,她在媒体记者的闪光灯下闪闪发光,与菲莉丝不同,她关注女性权利,她是平权法案的一线支持者,她表达对堕胎权利的支持,认为每个女性都有权利支配自己的身体。

在第二集的一开场,我们就看到了记者围绕着她询问关于堕胎法的看法,并且整个第二集都刻画了以格洛丽亚为首的女权主义者们是如何与菲莉丝为首的草根家庭主妇们作斗争,拉拢议员们。一边迫切地希望平权法案的通过,一边百般阻挠。

随着这场战斗越来越激烈,第二集的最后观众们终于得以回看格洛丽亚年轻时候的经历,原来当时年轻的她因为美国堕胎法没有通过,她不得不远渡重洋去英国堕胎。

英国当时只允许怀孕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女性堕胎,而英国的医生了解了当时二十二岁的格洛丽亚因为不想被孩子和婚姻禁锢而选择堕胎后,对她说了一段话:“你永远也不能和别人提起我的名字,而且你要掌握你自己的人生。” 本以为这一幕可能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夸张了,但随后我发现,这是格洛丽亚在自传中记录下的真实事件。在自传的开始,有这么一段话:

伦敦的约翰·夏普博士(Dr. John Sharpe)于1957年(即英国医生可以以除女性健康以外的任何其他方式合法地进行流产的十年之前)冒着巨大的风险向一位22岁去印度路上的美国人给予堕胎手术。他只知道她毁了婚约,只为寻求未知的命运,所以说:“你必须向我保证两件事。首先,你不会告诉任何人我的名字。其次,你将做自己想做的事。”亲爱的夏普博士,我相信在当时就知道法律并不公正的您,不会介意我在您去世后这么久后说: 我尽全力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这本书为您而写。

第二集的这个小插曲同时也是第二集的高光时刻,让读者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格洛丽亚为何执着于女性堕胎权,和当时女性对于自己身体的无能为力。

如果说第二集是女权与反女权的激流暗涌,那第三集就是两方的正面交锋。雪莉·奇瑟姆正式开始她的总统竞选之路,而在另一方菲莉丝也将她的反平权组织(Anti-ERA)从草根升级为了全国性广为人知的组织。

这一集的关注人物主要在雪莉·奇瑟姆,美国第一位竞选总统的黑人女性,在那个年代,她不仅需要战胜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更多的还有这个对于黑人不友好的社会对于黑人的偏见。她坚定的认为“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在竞选总统“是一个谎言,诚然,这个国家的历史上的总统都是白人男性,平等的权利的前提似乎是:你得是个白人男性。于是雪莉决定成为开路先锋,决定打破这个系统的不平等。

就在雪莉和女权主义者们为了ERA奔波,为了选票而操劳的时候,在另一边是菲莉丝和她的全国性反平权法案组织的集会,她们始终认为平权法案会侵害女性的权利。

除此之外,雪莉的竞选也不是十分顺利,作为唯一的女性候选人,她的竞争力始终比不过另外的候选人。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竞选,和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并肩作战,最终打败了尼克松。虽说雪莉退出竞选可能看似是女权主义的一次失败,但是麦戈文支持堕胎的权利,他在很多观念上是和女权主义者的想法一致的。

第三集的最后一刻,观众们看着乔治·麦戈文走向总统的舞台,虽然心中稍有失望,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光荣的一刻,雪莉是站在乔治·麦戈文的身边的人。

虽然她自己作为候选人失败了,但是她成功的唤醒了女性,成功的把性别平等往前推了一步。在他们牵起手向大众挥手的那一刻,这个选举结果就注定了是在当时年代下对于雪莉她们最好的结果。在那一刻,女性和男性,白人和黑人,终于可以一起站在那个对于女性和黑人看似遥不可及的舞台上了。

希望这篇推文可以让生活在2020年的我们,回头看看当时为了性别平等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们,也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离我们想要实现的平等,到底还有多远。

这部目前为止只出了三集的剧依旧让人期待,不知道之后的女权主义和反女权主义们会如何交战,他们又是如果共同推进历史进程的呢?

↑更多影评和摄影,欢迎关注公众号 一只在留学的猫

谢谢观看~

 4 ) 为了看懂这部剧,花一周的时间补了参考资料

最近刚好想出一个关于女性议题研究的系列,初衷是对女性议题关注但不了解,对各家之言跟着频频点头又总想不清楚,更困惑于提到女权,舆论的激烈与撕裂。于是,想用研究的“笨方法”,从重要历史、经典著作开始,理解女权是怎么回事。

《美国夫人》是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历史剧,背景是第二波女权运动。巧妙之处在于,比起女权主义者单方面高呼“我要什么”,笔墨还着重刻画了另一方“反对什么”,呈现平权浪潮下的众生相和利益纠葛。 通过影响整部剧的三个关键问题,审视了一项争取了近百年的权益,为何至今结局不明。

在看剧时,有三个问题一直在萦绕,找了些资料,试图探索答案。(第一部分的历史背景,涉及的内容太多了,准备再单独出一篇。)

01 为何在当时,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平权运动? 02 反女权到底在反对什么,这种主张对男女皆有害吗? 03 最意想不到的反对群体,如何造成半个世纪的分裂?


01 回望过往

—— 《美国夫人》处在女权运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第一波女权运动:争取女性作为人的权利

受到启蒙思想的启发,发现基于天赋人权的权利,在法律条文明确之后,衍生出来的投票权、受教育权、工作权等,女性并没有实现。人性、人权的概念落到具体实践时,出现了区别对待。

一战二战和经济大萧条时期,外在需求迫使女性走出家门,加入社会建设和养家糊口的行列,赢得尊敬,促进女性的重新界定,只能固守家庭角色的说法不攻自破,激发了女性创造成就的内在欲望。

但男性退伍后,女性面临工资削减,很多人回归家庭,迎来生育高峰。

比起战时对职业女性的追捧,广告主、社会舆论重新塑造了“幸福主妇的形象”,年轻貌美、温顺、容光焕发、热衷家务。

处处暗示“美国主妇太幸运了”的背后,还有一声受到压抑的低语,“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

女性逐渐意识到,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决定,而是社会所规训。

第二波女权运动:从生活经验层面考虑到了社会性别(gender)

波伏娃《第二性》的著名论断是“女人是被文化塑造的”,第一性是父权和男权结构,决定了第二性的存在。女权浪潮伴随着抵抗一切基于族群、年龄等方面的歧视和压迫,《美国夫人》中指代女权主义者就不是feminist,而是liberationst。

《美国夫人》的焦点 —— 平等权利修正案(以下简称ERA),一句话概括就是 “美国的男女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

1971年,在ERA提案期间,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美国宪法是在假定妇女不作为法人而存在的情况下起草的(Constitutions were draft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women did not existas legal persons)。

零碎的改变过程是漫长而不确定的,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才能有效地实现美国法律结构的必要变革”。

但反女权力量的出现,让势头大好的ERA,面对半个世纪的分裂。


02 女性特权论

—— 不是优待,是加重了性别偏见

《美国夫人》开篇是反女权领袖菲利斯,她穿着星条旗图案的泳衣参与筹集资金的时装秀活动,展示完镜头拉进,看到了她逐渐消失的笑容。

她更喜欢的是访谈节目、讲座、辩论现场,对热衷的国家安全能侃侃而谈的场合,想要进入国会实现影响力。

现实却是经常碰壁,两次竞选议员失败,丈夫认为她不会竞选成功,才做做样子帮忙。

菲利斯并非不在意,剧中不是像女权主义者一样,放在台面上的申诉。但通过放缓的节奏,会注意到细腻的刻画,比如一个微表情的特写,一次回头的审视。

即使生活美满的她想成为幸福主妇的代言人,即使一再标榜“从未觉得受到了歧视”,这些无声的表达,传递了融在她生活里一个个介怀的信号。

大魔王给你个眼神,你品,细品

女性从政之路不易。

但因声势浩大的ERA,政治家更关注她的女性身份,点醒了她。尽管明确表示通过女性议题赢得竞选并不感兴趣,但撼动ERA大潮中受到忽视的家庭主妇群体,将意味着四千万张选票。

面对职业歧视时,你会怎么做?

当时的女性,多数在职场中默默接受,乃至放弃职业追求。伴随着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直面问题,主动争取权益。

菲利斯则选择站到了对立方,自建一支队伍,以此争取话语权,赢得参与“数字游戏”的筹码。

看到了不知是立志还是讽刺的故事:因女性身份碰壁,转身却以反女权的姿态,号召主妇安于家庭角色,实现了自己追求的事业。

“当菲利斯把ERA变成女性内部的战争,而非讨论社会性别角色(带来的问题),ERA就失去了胜算。”

如果在自媒体时代,菲利斯应该能做到流量大V。深谙夸大言辞、扩散焦虑的手法,“获得大众关注的人总是赢家”,剧中不止一次为证明观点捏造事实。

通过巧言令色,菲利斯凭空树立了攻击女权的靶子。

ERA追求法律上平等的权利,到她口中就变成否认男女之间的一切差异。

有的观点过了半个世纪,依然具有煽动性:

“婚姻制度是世界上最适合女人的交易。”

“女权主义者是得不到像我们一样美满的家庭,心生嫉妒。”

核心是彰显女性的“特权”

类似于1986年美国国防部长提出的“我认为妇女的生命太宝贵,不能参与作战。”

这种特权的“照顾”下,背后是“女人根本不行”的看法。以自身柔弱接受从属地位,使命回归于恪尽妻职母职。

当律师的丈夫驳斥了菲利斯的特权论是把常态当成了保障。

警惕:女性的福祉不能全靠男性的善意

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把依赖丈夫当成唯一的正确答案,高声呼喊“爱的供养”作为普世价值主张,实则带来隐秘而沉重的性别歧视。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提到当时的一些典型法律条文,比如,“丈夫是家庭的主人,应有他来选择家庭的住处,女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

“职场歧视案件层出不穷,以性别划分等级,造成优劣批判是污名化,局限女性自我发展和成长。”

男性也被“生来优越论”架在了与成功模式捆绑的位置上

有钱养家、事业成功才是实现自我的标准化形象,加剧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女性一样,抹杀个人和生活多元化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人特质和品德,评价维度趋向单一。

父权环境下,男性如果家庭贫困、身材瘦弱,可能会遭遇欺凌。为了符合男性气质,也不能轻易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03 反女权的集结号

—— 女性内部撕开了一道口子

面对来自女性内部的阻挠,女权主义者的反应是什么呢?

从不屑到不解。

最初ERA的局面势如破竹,认为菲利斯不过是“边缘化的理论”,迟早被遗忘。

现实却是迅速反转,主妇们的行动力和效率令人惊叹,还想到了给投票者送面包这样巧妙的手段。

“送面包的组织”把女权运动的领导者打得措手不及。轻视变成惊讶和不解,“法律没阻拦她们整天待在厨房里烤面包啊”。

不解是有原因的,对平等权利的呼吁,不是仅凭几个女权领导者的主观臆断,是历史发展中逐渐明朗,众多女性形成了共识,逐渐走到了一起。

《幸福的奥秘》提出,主妇们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家庭生活中,“看不到自己21岁之后会是什么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困惑,蔓延到并没有犯错的丈夫和孩子身上”。

安稳生活和自我探索互相撕扯,女性还有所企求:“作为心灵和精神的生命,思想的境界又在哪里呢?”

所以,“无以名状的问题,像沸腾的水,在美国幸福主妇的形象中迸溅而出”是真实的。

而剧情的大反转,女性运动主角之一 —— 主妇居然站出来反对ERA,也是真实的。

为女性争取权利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反对,让我们看到了关键的三个因素:

环境:当否认了现有生活,也没看到更好的生活;

所得:不清楚能获取什么权利;

所失:损失厌恶的威力更大。

这股浪潮颠覆了“幸福主妇”的形象,动摇了信赖的价值基础。世世代代根植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彻底改变的。

声称可以自由选择,但生活环境和舆论压力不变,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每个人做选择时,担忧的不是“选择”,而是连带的结果。

如果你选择不结婚,会在主妇群体中听到“40岁没结婚没生孩子是没人要的象征,是可悲的。”

如果你选择成为家庭主妇,可能会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同情或揶揄。

很多主妇不了解ERA究竟代表了什么,通过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但不工作也能养育6个孩子的中产家庭主妇,担心失去丈夫供养的恐惧,首当其冲地反对ERA 。

自下而上的疑惑,映照出女权共同体内部的分裂。究竟争取什么权利为先,是温和还是激进路线,意见常难统一。

这种情况下,仅靠举着“进步”的大旗,告诉主妇们“应该”做什么。

课代表般一厢情愿地谆谆教诲,说服力不强。 如果不理解主妇的处境,细分群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形成有效的策略,越来越多的主妇加入了反对的阵营。


《美国夫人》借史思今,今天的问题,有历史沿革的痕迹。反复讨论的内容,早有样本。

对菲利斯的争议,依然值得借鉴。

《大西洋月刊》的影评,有一句是“从肮脏的伎俩到媒体操纵,从厚颜无耻的受众规模化到特权的武器化,她的幽灵无处不在,而且可能永远不会被驱逐”。

华盛顿大学打算给她授予荣誉学位时,遭到一些师生的反对,理由是“职业生涯表现出追求政治目的的反智主义”。

学校给出的解释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而是认可一位校友,对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议和辩论,在许多情况下,帮助人们更好地阐明了对自己价值观的看法”。

近半个世纪的讨论和争取之后,可能依然会像金斯伯格所说,“真正的改变是具有永续性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a half-life的翻译有好几个版本,更喜欢这个,想到《女性的奥秘》里说的,困在郊外别墅里生活优渥的中产主妇

参考资料:

特别感谢 :美国夫人的讨论组里 “关于《美国夫人》的历史背景书籍推荐” ,豆友 已注销 和qycanace 分享了 《女人的一个世纪 — 从选举权到避孕药》,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对把之前零零散散的认知串起来了。

链接://www.douban.com/group/topic/171924334/

1. 德博拉·G,费尔德.《女人的一个世纪 — 从选举权到避孕药》[M]. 2006. 新星出版社;

2. Emerson, Tomas I.; Brown, Barbara A.; Falk, Gail; and Freedman, Ann E.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 A Constitutional Basis for Equal Rightsfor Women[J]. Faculty Scholarship Series. 1971. Paper 2799.

3. 阿迪契.《亲爱的安吉维拉》[M]. 2019. 人民文学出版社.

4. 王业昭.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妇女的反女权运动 —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J]. 2015. 《社会科学家》.(第3期,总第215期).

5. 贝蒂·弗里丹 . 《女性的奥秘》[M]. 2005. 广东经济出版社.

6. 琳达 赫什曼. 温柔的正义[M]. 2018. 中国法制出版社.

7. 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2018.

8.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Roberta W. Francis. 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s Organizations. 2014.

9. 纪录片:女权主义者,她们的所思所想. 2018.

10. 豆瓣课程:用性别之尺丈量世界.

11. 李银河. 《女性主义》[M].2005. 山东人民出版社.

12 徐艳蕊. 《媒介与性别》[M]. 2014. 浙江大学出版社.

13. 玛丽·比尔徳. 《女性与权利》[M]. 2018. 天津人民出版社.

14. The Atlantic:We’re Living in Phyllis Schlafly’s America.

15. 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M]. 2011. 上海译文出版社.

会持续更新女性议题的研究,关注这方面,想做点什么,也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吧。正在学习中,欢迎交流呀。

公众号 闲能捕卓

 5 ) 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幸运(《美国夫人》分集剧评更新至EP08)

EP01

1968年,纽约激进女性(NYRW)成员在新泽西抗议当年的美国小姐选举。她们在场外将口红、高跟鞋、内衣、花花公子杂志扔进自由垃圾桶(Freedom Trash Can),反抗男权制社会用「美」的标准给女性套上枷锁。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这一标志性事件也直接导致许多人对女权主义者下这样的定义:丑陋、孤独、可悲的老处女。

女主Phyllis表示自己从未感觉受到歧视,将她人的不满与失败归因于她们个人的不努力。而她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她有姣好的面容(与主流审美一致),完美的身材,漂亮的学历,聪明的头脑,她有能为她进入政坛拓展人脉、提供资金的丈夫,家里有足够经济条件请保姆照顾孩子帮她减轻家务劳动的负累。在既存的社会构造中,她吃尽了性别红利的甜头,若想继续取胜,只能更加紧密地攀附、依靠、赞美男权,并帮助稳固这样的制度,使之屹立不倒。

而Phyllis面向家庭主妇的演说则直指她们内心的恐惧。她们不似Phyllis有学历有资源,若现有的male breadwinner模式被摧毁,她们甚至没有足够能力获得经济来源。她们没有role model,变革带来的未知令人不安,女性进入劳动市场并非仅凭勇气与热情。而这一点恰好被激进女权主义者忽视——在今天不也是依然如此吗,想结婚?你是男权制的帮凶。想生育?你是子宫的奴隶。

《美国夫人》讲述的是自女性主义运动开展以来一直持续至今的论争:自由派和保守派互相觉得对方可悲。一场婚姻,几个孩子,男权制就是这样将女性的姐妹情谊割裂。

EP02

第二集,聚焦女权先锋Gloria Steinem.

Gloria曾在傲骨贤妻第六季客串,出演她自己。当Alicia犹豫是否要竞选州检察官时,Gloria在一次演讲的后台鼓励了她,是相当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桥段。

读过Gloria的回忆录《在路上》。Gloria说,之所以选择“旅途”作为本书的主题,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旅途都是压倒性的男性气质的地盘。男性代表了冒险,而女性代表了炉灶和家。”她写自己在印度的见闻,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并从女性主义视角记述了她遇到的故事。一位爱尔兰司机曾经在等红绿灯时回头对Gloria和她的朋友说:“亲爱的,如果男人能怀孕的话,流产简直会被看作是圣礼!(Honey, if men could get pregnant, abortion would be a sacrament)”后来成为了一句运动中的口号。剧中也提到了这句话。

第二集所展现的,不仅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割裂,还有同一阵营内的分歧。在自由派内部,有人认为应该团结家庭主妇力量,而有人认为应该立场鲜明地反对她们。这一点依然在强调intersectionality feminism的重要性——在同一集团内部,大家的诉求也各有不同。

最后一点是社会运动应该采取的姿态,包括如今正在行进中的女性主义运动,要有烤面包和打电话的耐心。

EP03

🔺聚焦Shirley Chisholm,第一位进入国会(1968)、第一位尝试赢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1972)的黑人女性。

她的自传标题是Unbossed and Unbought,不被领导,不被收买。Shirley的这一人生信条也在EP03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女性必须代表自己发声,不能寄希望于男性政治家施舍的小恩小惠,不能满足于温和的交易。

她在大学时的辩论赛中就已崭露头角,教授建议她进入政坛,她说自己面临着“double handicap”,即身为黑人与身为女性的双重障碍——她在教育界工作十几年后才正式走进政治的战场。当女权主义者振臂高呼sisterhood时,少数族裔女性的声音沉潜海底。

🔺1989年,法学教授Kimberlé Crenshaw提出了“intersectionality(交叉理论)”,并在书中提出“黑人女性主义”。主张黑人女性的权利无法仅从“黑人”或仅从“女性”的角度来讨论,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复合作用。当白人女性提出应统一战线时,黑人女性的遭遇则被定义为次级议题。

黑人女性作家Alice Walker在书信体小说《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中提到,如若有女性将自己在黑人群体中受到的性别歧视公之于众,会被认为是“阶级的背叛者”。在她的另一本讲述非洲女性割礼的小说《拥有快乐的秘密(Possessing the Secret of Joy)》中提到,发达国家女性对本国的阶级问题十分敏感,放眼国际社会的南北差异时却略显迟钝,这正是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导女权运动的局限性。

🔺EP3中其他值得注目的问题包括

斗争应彻底还是迂回?应与男性合作还是决裂?适当的妥协应被鼓励还是唾弃?

投票权的重要性。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上街游行喊几个漂亮口号。EP03继续展现了保守派的团结一致与聪明出击。

EP04

🔺聚焦Betty Friedan,《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也被译为女性的神话)》一书作者,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美国全国女性组织)创始人之一及首任主席。

《女性的奥秘》是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书中论述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美国主妇尽管物质充裕,家庭主妇,却倍感压抑孤独。她们求助于心理医生,却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这一现象被称为“无名的问题(malaise)”。Friedan从二战后的历史背景、消费主义的兴起、教育和媒体的助推几个角度解释了该问题的成因,并阐述了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女性走出困境的唯一方式是寻求一种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职业。

如今看来这些论述在gender理论中并不算新鲜,但正如EP04里NOW其他成员对Friedan的评价:“我们被困在荒野中四十年,是她点燃了火柴”。

但Friedan同样存在她的局限性。EP04中她禁止女儿穿低胸装这一情节也可以看出,她在性议题上采取相当保守的态度。她在《女性的奥秘》中写道,女性奥秘的普及会使女性性欲“贪婪、耸人听闻、无节制”地加剧,色情文学变得日益露骨低俗。此外,Friedan因激进反对同性恋者而备受诟病,她将女同性恋者日益扩大的趋势称为“紫色威胁(Lavender Menace)”,并于1969年开除一位同性恋编辑(LGBT运动史标志性事件“石墙运动”就发生在1969年。),1970年曾尝试组织NOW成员公开同性恋身份,认为这将对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有负面影响。

🔺EP04中其他值得注目的问题包括

女权运动与Les运动关系之间的复杂性(在如今关于代孕的讨论中依然可以体会到)。一部分女权主义者为了对抗社会中“女权主义者都是同性恋”这一论述而刻意与女同性恋群体疏远。一些女同性恋者对于男性气质的戏仿与追求,使得一些女权主义者指责女同性恋文化强调本质主义与二元对立。

女权运动去中心化的重要性。之前也写过我之所以不喜欢果子狸和鳄鱼毛毛就是因为她们给女权诸多议题下了唯一定义。在美国夫人中,可以明显看出自由派和保守派两方组织的特征,自由派虽然也有焦点人物,但拥有话语权的人显然更多,讨论也显得更平等。而保守派这边基本是Phyllis独裁,也假意给她人机会,但这些所谓的合作都基于她个人对于权力的渴望。

EP05

Phyllis的自相矛盾。她反对ERA的行动是建立在维护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制度基础之上,然而她踏入政坛、闻名媒体、控制丈夫和孩子时又难掩野心。这也是为什么在两对夫妻辩论中她漏洞百出的原因。二元的传统价值观经不起推敲。

至于对面那对小夫妻,Marc Fasteau简直是女权主义者心中的完美男友吧!!好的关系是不被定义的、开放平等的。

然而他们1987年离婚了。。2000年Brenda写了一本自传叫Not One of the Boys: Living Life as a Radical Feminist(正如图3台词中那样,Marc说的,过一种激进的生活),2008年Brenda和她的同性伴侣Joanne Parrent结婚。(70年代初作为NOW成员如果被发现是同性恋身份会对女性主义运动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当初的Brenda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为集体理想做出了个人牺牲。)

这集还有个彩蛋,还未成为大法官的金斯伯格说“我不喜欢出风头”,有笑到!

EP06

聚焦Jill Ruckelshaus,温和派共和党人,曾在党内积极推进女权运动。当共和党不再支持ERA之后,Jill也曾奋力反击。1980年7月,在底特律举行的共和党全国大会上,Jill带领四千多名ERA支持者现场抗议。

正如剧中展示的那样,Jill擅长游说与演讲,1991年在全美女性政治联盟(NWPC)20周年纪念大会上,她回顾了女性运动的历史。“We’ve shown people what the power of women, united over one transcendent idea, can be. That yes, we can put aside partisan differences. We can put aside the things that would divide a political party into a thousand different factions.”是的,我们可以放下党派之争。我们已经向人们证明了女性的力量。

第六集中依然在探讨是否要为了“更大的目标”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白宫女秘书指控上司的性骚扰,但女权主义者们又确实需要那些民主党人的选票来推进ERA前进,以便从制度层面更好地改善女性群体的处境。今日种种来之不易,有太多女性为之做出个人牺牲。(包括Jill说她需要多次忍受其他政客的咸猪手。)

EP07

聚焦Bella Abzug,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之一,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她在年少时就曾在地铁站里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此后一生都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华丽衣着和色彩鲜艳的宽檐帽是她的标志,而这不仅仅是出于时尚的追求。Bella曾经说,“When I was a young lawyer, I would go to people’s offices and they would always say: ‘Sit here. We’ll wait for the lawyer.’ Working women wore hats. It was the only way they would take you seriously…After a while, I started liking them. When I got to Congress, they made a big thing of it. So I was watching. Did they want me to wear it or not? They didn’t want me to wear it, so I did.”戴上帽子,他们才会认真对待你。

EP07中通过Bella和Lily的一段争吵,再次展现同性恋议题在女权运动中的尴尬地位。Bella多次提出要为了长远目标而做出妥协,而这也让女同性恋群体觉得受到背叛。直到今天,在互联网上关于代孕的讨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激进女权和女同性恋群体之间的对峙。

EP08

非常有趣的一集,一直作为Phyllis手中提线木偶般存在的Macray成为主角,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拥有这样一个夜晚——和对方阵营的女性一起喝酒,和一群lesbian一起唱歌,听女权主义者们讨论议题。她尖叫,她受洗,放弃日常的优雅姿态,忘掉厨房里的精确菜谱,摆脱Phyllis的控制与压迫。EP08中为我们展现的正是探索的乐趣,对岸风景并非真的如同想象中那样糟糕。

结尾处,大会上的众人一起高唱,我们终将战胜这一切,我们无所畏惧,我们不会再被离间,再被打败。令人动容。

 6 ) 《美国夫人》刻画了一个不同的女权主义者:反女权的那种类型 + ERA历史背景简介

注:并非剧评,只是一篇历史背景简介 + 剧组采访翻译

Phyllis Schlafly在20世纪70年代帮助挫败了《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平等权利修正案 (ERA)》历史简介

ERA意在保障公民无论性别均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旨在改善薪酬平等,家庭暴力,孕妇歧视等。ERA早在20世纪初就被拟好了,这个修正案也曾得到艾森豪威尔,尼克松,肯尼迪等总统的支持。但一直到1972年,国会参众两院才表决通过,但还需四分之三的州批准才能生效,即50个州里需38个。1973年已有30个州通过,但同期对ERA的抵制也开始了。1980年共和党政纲删除了ERA,里根公开反对该修正案。在最后批准期限之前,仍差3个州,所以ERA未能生效 (具体时间线见文末图片)。在1972年至1982年间,各种民调显示,民众对ERA是很支持的,这也包括那些没有批准ERA的州。但最后为什么没有生效?这就要提到挫败ERA的关键人物:Phyllis Schlafly

右边举牌那个即Schlafly

很多人以为1974年尼克松的辞职代表着GOP的陨落,但到了1980年代,他们就重塑了党派形象:代表小人物,代表普通美国家庭的党派。这对后来右派的崛起很重要。其中一位比较突出的人物就是:Phyllis Schlafly. 她在大学学的是政治学,对国防有些研究。她早在50,60年代就开始进行政治活动了,她曾在1964帮助Barry Goldwater拿到总统提名,她反女权的运动主要体现在她职业生涯的后期。

反ERA运动是70年代GOP转型的直接催化剂,重振了势力被削弱的保守派。 Schalafly擅长演讲辩论,很会利用媒体,善于将保守主义的思想转成更通俗易懂,广为接受的话语,就像是今天的Alex Jones,Rush Limbaugh这类人物。在表达观点时,她经常靠民粹主义,真假参半的话术攻击两党中的自由主义者。Schlafly的观念非常非常的传统保守。她觉得薪酬差异不是问题,女性就该在家养孩子,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她有个儿子是gay),认为洁身自好的女性不会遭遇职场性骚扰。ERA支持者的一个失误在于先在国会建立起了共识,然后才把注意力转向了各州。而Schlafly正是利用了草根的力量,利用了当时家庭主妇觉得女权主义者看不起她们这一点,以及她们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女性参战的恐惧等,动员家庭主妇写信,送自制面包苹果派给议员们,表达反对ERA的意愿。她的政治活动体现了共和党的转变,即1950年代自由主义者、温和派主导,转变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保守派。推动这种改变的力量更多体现在基层,而Phyllis Schlafly就是一个非常擅长动员基层民众的人

现在提到平权,很多人会想到第十四修正案,其中的平等保护条款(Equal Protection Clause) 就被用在了著名的Roe v. Wade案来保障堕胎权,但第十四修正案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在很多话题上不是很奏效,Jessica Neuwirth的书“Equal Means Equal”对此有解释。所以最后才有ERA的提出。

ERA全文: Section 1:Equality of rights under the law shall not be denied or abridg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r by any state on account of sex. Section 2:The Congress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enforce, by appropriate legislation,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rticle. Section 3:This amendment shall take effect two years after the date of ratification.


片场采访翻译,原文链接:‘Mrs. America’ Depicts a Different Kind of Feminist: The Anti- Kind

这部由FX出品的新剧集由凯特·布兰切特出演,饰演Phyllis Schlafly,她在20世纪70年代帮助挫败了《平等权利修正案 (ERA)》,并为这场延续至今的争论定下了条条框框。

多伦多片场——"欢迎来到反女权主义者的游行行列”,FX限定剧《美国夫人》的执行制片人Coco Francini说到。她的身后,在多伦多郊外的一个游乐园的停车场里,几十个身穿厚呢大衣和高跟鞋的背景演员正走来走去,举着自制的标牌,高喊着 "女同性恋回家去 "和 "趁你还能,快读圣经”。镜头转到凯特·布兰切特,她戴着一对珍珠耳环,一头挽起的金发戴着一顶古板白色系带女帽,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的臂弯夹着一个纸板,背面贴着一个红色的八角形贴纸,上面用白色的大写字母写着: "STOP E. R. A."

《美国夫人》将于4月15日在Hulu平台上首播,由同样是执行制片人的布兰切特出演,饰演右翼活动家和政治组织者Phyllis Schlafly,她在20世纪70年代带头成功挫败了《平等权利修正案 (ERA)》。这部剧集由《广告狂人》的编剧Dahvi Waller创作,揭示了一段颇具启发性但又似乎被人遗忘的历史时期——一场关于女性地位,永久地改变了美国保守主义和女权运动的进程的政治斗争。

最后产出了一部蔓延交错,雄心勃勃,跨越十多年的系列剧,有着2020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电视演员阵容之一。对于布兰切特来说,Schlafly是她在美国电视剧里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挑战简单分类的角色。Schlafly在2016年大选前去世,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极力倡导传统女性的形象角色,然而这却让她走出了自己的家门。她到处说教宣扬女权主义对美式生活的危害,然而她本身也能算作是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们都是充满着矛盾的女人",布兰切特在她的片场拖车中说到,她褪色的牛仔裤和运动鞋与那精心修理的Schlafly式假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妈妈之前对我说,'你怎么能去演这样的角色呢?’我回答说:'正因为你刚问了我这个问题,我想知道她是怎样一个人‘"

Cate Blanchett饰演Phyllis Schlafly

《美国夫人》讲述了两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一个是关于女权主义者为得到E.R.A.的批准而付出的努力,另一个是反女权主义者试图阻止它通过的故事。ERA版本之一曾于1923年在国会首次被提出,它将修正美国宪法,在法律上明文规定男女平等。它于1971年重新被提出,国会在1972年通过,并立马得到了总统尼克松的支持。到1977年,在所需的38个州中,有35个州批准了该修正案。

在整个1970年代,Schlafly一直致力于动员大家反对ERA,她持有的女权主义的危险性,美式家庭的神圣性的观点,传达到了数百万保守派的家庭主妇中。这些以白人为主的妇女,不停写信,在厨房的餐桌上分发小册子、给议员们送去自制的面包。她们汇聚成为了一股基层组织力量,可以与知名度颇高的左派抗衡,比如Gloria Steinem (Rose Byrne饰演),众议员Bella Abzug (Margo Martindale饰演) 和 Shirley Chisholm (Uzo Aduba饰演), 以及Betty Friedan (Tracey Ullman饰演)。Schlafly是一位自费出版的作家,也是一位激进的反G人士,她曾在国安纲领的国会竞选中败下阵来,她这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推动她成为政治明星的话题。

从左到右:Steinem, Abzug, Rep. Shirley Chisholm and Betty Friedan

当天的拍摄开始前,坐在片场拖车里布兰切特说:“我第一次听闻Phyllis Schlafly是她出来支持川普的时候;所以我开始倒推逆向研究她在基层草根中的影响力,来理解我们今天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隐形的桥:尼克松的倒下与里根的崛起》一书的作者,研究美国右派的历史学家Rick Perlstein称Schlafly为 "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最重要的政治组织者"。

布兰切特说,Schlafly清楚地知道许多美国妇女并没有把女权主义看成是解决她们的问题的答案。"那些一直以传统的方式在家工作的妇女,感到被批判被边缘化",布兰切特说,"她们觉得女权主义者在告诉她们,她们的地位不高。" 而Schlafly非常成功地利用了这种被轻视的感觉,但她始终未能在共和党建制派内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夫人》并没有把女主描绘成反派,而是将她刻画成当今电视剧中最常见那类角色的更合理的女性版本:非正统派主角/反英雄式角色。编剧Waller注意到她的编剧成员大部分都是女性,她说:”我们已习惯看到男性反英雄角色,当出现一个女性反英雄角色的时候,她基本上是个(性转的)男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那么,真正的女性反英雄角色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2015年, FX凭借《美国犯罪故事: 公诉辛普森》大获成功以后,FX 炮制了一系列基于各种头条新闻的剧集。但《美国夫人》讲述的是一个更鲜为人知、不那么轰动的故事。执行制片人Stacey Sher说,希望《美国夫人》 “杀手打线[注]”般的演员阵容足以吸引那些没有意识到Schlafly那完美美国女性的愿景有多大影响力的观众。([注] Murderers’ Row: 1927年纽约洋基队,被认为是史上最出色的球队组合)

"我肯定有因没有亲自烘烤纸杯蛋糕而被评头论足的时候",Sher说。

Waller和Sher在2015年开始构思一部以Schlafly为中心人物的剧集,当时很多人对希拉里·克林顿成为美国总统还抱有希望。在川*当选后,Walle开始将Schlafly不仅视作是反女权主义者,还是 "里根革命中的一个步兵(位低任重)”,宗教右翼崛起的一个关键人物。

布兰切特承认,要与这个角色找到共同点并不容易。她说: “也许是因为我和Phyllis这样的角色不管是感知上还是实际上都有很多不同点,我必须得挖掘一下才能找到些共同点。”, “我被她处理多任务的理能力所惊艳, 我被她惊人的基层组织能力所震撼”。

对Waller来说,Schlafly反对《平等权利修正案》这场争斗是一部政治戏剧的理想载体,这部戏剧没有把女性塑造成受害者,而是把她们塑造成寻求并希望掌权的人。“无论你爱她还是恨她,你都不得不承认她是个不平凡的人”,她说,“还非常有趣的是:当你发现自己在为她鼓劲的时候,你也会因此恨自己。"

尽管如此,要推销这样一部电视剧仍是一个挑战,因为:90% 的演员都是女性,内容有关数十年前女权主义政治斗争,以一位中年保守派女性为中心,而且她的姓氏还挺绕口。据Waller回忆,执行制片人Francini认为布兰切特将是该剧的完美主角。“我们当时想,多半不可能”,Waller说,“她从来没有拍过电视。"但布兰切特马上对剧本做出了回应,并以主演和执行制片人的身份加入。她的参与是FX决定在2018年收购制作该剧集的关键因素。FX的总裁John Landgraf说:"她就像是个巨大的磁铁,吸引到了剧组里其他那些非常棒的演员。”

Sarah Paulson曾与布兰切特一起出演过2015年的电影《卡罗尔》。她这次抓住机会再次与布兰切特合作,在剧中饰演Schlafly的朋友,角色是虚构的。 她被该剧对女权和平权运动不寻常的切入点所驱使。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说,是由于凯特,“因为凯特,除外还是因为凯特,然后是凯特,接着是凯特,再有一点其他原因是凯特,除了凯特之外还是凯特”。

Sarah Paulson饰演的虚构人物

布兰切特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她提议了一些歌曲,与服装设计师Bina Daigeler合作,精心设计了关键服装。她挖出了以前的采访和文章。 布兰切特说: “对我来说,我对这个剧感兴趣的理由里这个角色并不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她补充说,她说到底是被这个故事与我们当前政治时刻的共鸣所吸引的。

John Slattery在剧中饰演Phyllis的丈夫: Fred. 他回忆说,他在片场第一次见到布兰切特时,就被她惊叹到了。“她进来时状态极好,非常迷人,她扔下剧本,说:'那么,这里的第一场戏...' 我花了一分钟才回过神来”,他说。"她非常注重细节,人方面的细节。"

John Slattery饰演的Fred Schlafly

《美国夫人》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但同样引人入胜的20世纪中期的女性形象。 在Phyllis的世界里,各场景是以一种非常传统、经典的方式来拍摄的,Ryan Fleck这样说到,他和Anna Boden一起执导了该剧九集中的四集。 “她(Phyllis)处于中间位置ーー她总是在画面的中心。”

剧集截图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拍摄时,Fleck补充到:镜头“更不稳定” ,“受梅索斯兄弟、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纪录片,及彭尼贝克的摇滚电影的启发”,这一真实[注]美学手法拍摄的中心人物是:Gloria Steinem. 她也许是《美国夫人》中最为人熟知的人物了。对于扮演者Byrne而言,演Steinem 代表着继出演FX的获得艾美奖的法律惊悚片 《裂痕》获得广泛关注后的第一个重要的电视角色。但这个角色也带来了独有的压力。([注]vérité: 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制作风格)

Byrne谈到Steinem:“她是如此具有标志性的人物,而且还活得好好的,这绝对是令人生畏的, “而且她的头发非常美,我想,如果我们不把假发弄好,那我就不可能开演。”

Rose Byrne饰演的Gloria Steinem

Elizabeth Banks饰演共和党的堕胎权活动家Jill Ruckelshaus,说:“这个剧集非常棒的其中一点在于,它让你看到了女性的形象不是单一一体的”, 她补充道:”而我喜欢扮演Jill 的一点在于,这提醒我们,我们之间共同点往往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

Elizabeth Bank饰演的Jill Ruckelshaus

演员们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那就是她们饰演的角色曾讨论的东西和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讨论还是一样的。在许多方面,《美国夫人》中描述的事件为我们自那之后一直进行的文化战争奠定了环境,写下了剧本。今年1月,弗吉尼亚州成为第38个批准了E.R.A.的州,但这是在国会设定的最后期限的近40年后才出现的,而且修正案似乎很可能在联邦法院中陷入困境。

对于布兰切特来说,《美国夫人》是一个退一步看大局的机会,“对我而言,去回溯一个历史时刻的唯一原因是找出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 部分其他采访传送门:Showrunner Dahvi Waller on her starry FX on Hulu limited series

Cate Blanchett on MrsAmerica, politics, power & pandemics.

Exec Producer on How the Equal Rights Amendment Helped Shape the Series’ Narrative (Guest Column)

Cate Blanchett on being the most hated woman in ‘Mrs. America’

ERA时间线


- 部分其他演员宣传照一览:

 短评

几乎看不出时代背景,是不是意味着社会进步不大?

5分钟前
  • п,已限流
  • 力荐

改借那句耳熟能详的台词:女人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回到该有的样子。

1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精灵不会再回到瓶中。”

12分钟前
  • 千鶴子
  • 力荐

同意Gloria Steinem本人对该剧的评价。总有一些势力做出一些表面上你想看到的东西,让你去忽视你真正需要的东西、忘记你为之抗争的东西,这些势力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15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对于女性,究竟女权主义可以只是一个政治选择吗?

20分钟前
  • Eeeeeeeecho
  • 力荐

女权不是平权,有些权利本来就平不了,有些东西就不必对男人低声下气的说我们是平权了。^^

23分钟前
  • sweet 幻想...
  • 力荐

靠这剧做女权启蒙,效果不会乐观,否则你看短评区点赞最多的热门,“女权不是平权”?什么玩意?这是给女权主义者的进阶版教材。凯特的原型人物,一句话概括:用她所有的聪明才智、实干与野心,在她个人的狭隘局限里打转。作为野心勃勃,甚至可谓有长远抱负的高知女性,长期被丈夫忽略轻视怠慢,她的一切能量都在伺机爆发,而最终找到了一个荒谬出口:心机算尽、调动一切资源,反对一个能让她自身的性别与能力获得公平公正生存生长空间的《性别平等法案》。斯坦纳姆、弗里丹、谢丽几位女权领袖的画像也很360度,你不断看到她们的彷徨和盲点。谢丽选举中,女权内部的龃龉和倒戈也给我们教训:不要与虎谋皮,跟权势男性谈团结、合作、让步与折中。谢丽说的对:权力不对任何事让步,如果不追求真正的平等,就要永远乞求男人,拾其牙慧。我对谢丽肃然起敬。

2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真的好。另外我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ERA早就通过了,毕竟也不是啥激进的法案,现在gay都能结婚了。结果我前女友说她专门查了一下,ERA时至今日都没有通过,还在扯皮。我就觉得好绝望,Gloria Steinem都是上一辈女权主义者了,感觉说起来都是历史,yet we are still fighting the same fight and not winning。今天也是有点想吐呢。

32分钟前
  • 濛大板儿
  • 力荐

Schlafly的言论姿态就是今天反对派的照妖镜:身边即世界,看不到更广阔的社会还有被歧视的女性就以为社会歧视不存在;无根据揣测污蔑女权寻求的不是平权是特权;希望把女性束缚在家,美其名曰保护。他们有的也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只有通过污名化女权博得同流者关注;本来温和的谈话因他们一再挑衅变得激化,正好扣上女拳的帽子。但他们的论据又是如此偏激而可笑:他们认为女权发展产生了一些矛盾,所以女性的争取不具正当性;他们指责女性压榨了男性的资源,可他们的策略不是帮男性争取资源,而是炮轰女性的争取;或者指望女权主义把无论男性女性的问题全都解决,在一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然后坐享其成。反女权主义并不是一种主义,它不成系统,只驳论不立论,只质疑不建设,作用仅仅是指出女性主义理论现有缺陷并帮助其不断完善发展而已。

34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力荐

让她们去工作,让她们做不好主妇,也做不好外面的工作,哪里都失去存在意义。其实所谓女性解放,不过是为了经济价值,但最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这个举措后,都发生了什么鬼事。你歌颂一般的叫好,不过是自欺欺人。可不解放呢?去nmd吧,怎么可能不解放。

38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Phyllis Schlafly参政多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国防安全及美苏关系等问题上始终被当作花瓶,只有在投机的反平权事业上,才刷到难得的存在感;然而即便在此问题上身先士卒功勋卓著,她也从未进入共和党的权力核心、得到男性同僚的尊重,只能屈身餐桌底下分食boss们掉下的面包屑,一生得到的最高评价不过是“里根革命中的一个步兵”~这才是全面展现女性的困境,清晰描绘男权体系中女性面临的种种桎梏和天花板。

39分钟前
  • Nau
  • 力荐

这部剧目前(第三集)为止,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一幕就是,支持ERA(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女性(多是年轻未婚女性)队伍 和 反对ERA的家庭主妇队伍 在相反的楼梯上互相回头凝视对方,那一刻不得不思考是什么把拥有共同命运的她们分裂到如此地步呢。不过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们都共同意识到了女性需要站出来为自己的利益呼声呐喊,意识到了女性参与政治的必要性,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哪怕是不同方向的楼梯,只要向上走,尽头到达的也是同一个地方 The fight is not about Equality. It’s about Power

43分钟前
  • 🌟
  • 力荐

我说。这部剧不是在讲反女权。而是说如果一个女权主义者不女拳或者反女拳,反对和男性斗争的话,自己争取女权的路会变得多么崎岖。

44分钟前
  • 棕毛巨贵二大爷
  • 力荐

大魔王也要横扫电视圈啦哈哈哈哈哈哈,香蕉姐金牌辅助。还有罗斯拜恩…!姬爆了姬爆了。

48分钟前
  • 野生动物
  • 力荐

全职家庭主妇请明白几个重点:1.女权争取的是群体利益,包括家庭主妇,2.女权希望更多人走出家门,但绝不是逼着你离开家庭,3.如果你感觉到了某种歧视,那是这个社会的挤压,是社会环境不重视家庭主妇的付出,不是女权主义造成的,请别他妈的随便甩锅,4.请永远不要忘记,你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是无数女权主义者用血汗牺牲换来的,不是你老公施舍的,所以,当她们战斗的时候,可以沉默,但请别哔哔赖赖的添恶心添堵。

50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1) 争取堕胎合法实质是在争取女性掌控自己身体的权利; 如果男人也会怀孕那么堕胎就是圣礼, 同理如果男人也会来月经卫生巾就会免费; 2)我尊重一位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的选择, 但我更希望越来越少女性选择把自己束缚在家庭之中. Revolution is messy. People get left behind. 大魔王的角色极富有人格魅力, from breadmakers to breadwinners这句标语真聪明, 但也证明要争取男人真心加入女权运动中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是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既得利益者。ep4双方正面交锋,Phyllis真是聪明,立即从丈夫那里获取了扰乱对方情绪的能力。格洛丽亚作为较温和的女权主义者屡屡受挫令人深思。女权团体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也很有趣。

54分钟前
  • Oswin
  • 力荐

本季最佳,看哭好几次。一个人不可能通过背叛自己的性别取得真正的成功。

58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仔细听女主的演讲,很多观点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女权引起女性内部争议的地方。我们声称女权是使女性拥有可以选择的机会,你可以外出工作也可以当全职主妇,可又有人指责你甘愿囿于厨房与家庭是被男权奴役使然,同理也可以女性爱美(身材样貌化妆品)为例。作为一个边走边学的女权主义者,很多方面我立场坚定,但很多问题我也在摸索,在男权话语背景下真的有不被影响的自由意志吗?反女权的女性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还是捍卫自己作为男性附庸的权利?喜欢这部剧和几位卓然演技带给我的思考,点名表扬Cate,一个毫无疑问的女权主义者,在平权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选择出演一个这样反女权的角色。

1小时前
  • Lanita
  • 推荐

男性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让女性内部分裂。女权运动最大的阻碍来源于女性内部,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的割裂,工作族和家庭妇女的对立。好讽刺,这正是我们在经历的现实

1小时前
  • 哈哈哈
  • 力荐

Too good to be true

1小时前
  • kerenfa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