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

剧情片其它2016

主演:格拉热·阿巴斯,迈赫兰·艾哈迈迪,Jamshid Hashempur,Shabnam Moghadami,Sareh Nour Mousavi

导演:纳基斯·阿贝耶

 剧照

气息 剧照 NO.1气息 剧照 NO.2气息 剧照 NO.3气息 剧照 NO.4气息 剧照 NO.5气息 剧照 NO.6气息 剧照 NO.13气息 剧照 NO.14气息 剧照 NO.15气息 剧照 NO.16气息 剧照 NO.17气息 剧照 NO.18气息 剧照 NO.19气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5:55

详细剧情

  伊朗选送的征战201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伊朗女导演纳基斯·阿贝耶执导,背景设置在70年代末伊斯兰革命与80年代初两伊战争前后,它是以小女孩视角展开的家庭情节剧,特色鲜明的角色撑起了整个故事,时代背景的介入将主线故事与伊朗社会变迁联系起来,影片结尾以及它要传达的主题便来自于家庭故事与历史背景的交汇,于是冗长的情节剧在被战争打断的那一瞬间放佛才真正有了意义

 长篇影评

 1 ) 为何呼与吸不能同时进行...

肉眼可见的物体,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要么有,要么无;唯独情感、情绪这类的东西,可以游离在两种极端表现之间,有时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有时会停滞在一点,有时则不断地回荡在其中,爱与恨也许就是这样吧...
人类对于情感普遍都是钝感的,我们通常能够意识到的都太迟,然而处于常态的人们喜欢在一个临界点去考虑事情,考虑目前的状况以及过去的经历。。。当我们觉得在某几种情绪之间的时候,会难以辨别真伪,所处的情绪越多,越难弄清自己的真是感受。
要么爱着,要么恨着。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相爱的人分手了不能在成为朋友甚至不能联系这样的思想,其实就是潜在的认为,要么爱到极致,要么恨得彻底。我们不承认很多情感存在中间态。尤其是爱情这个事情....
女人不算漂亮,因为她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中的人物,不是光鲜电影明星,不是电影中刻画的人物,只是一个有真是情感的人,一个女人。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导演展示了一些情感,把它外显出来,让我们看到,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有意识的刻意回过神来想我们的生活,想潜藏在我们内心的世界。
我慢慢心生疑问:那女人是在报复么?我似乎也都开始怀疑,她是否曾是他的女人。
两个可怜的男人,加上一个卑微、胆小的小男人。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
那女人,在她脸上我看不到恐惧与无助,只是一种坚韧的无所畏惧的内在力量。是什么铸造了这般力量,无人知晓,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只与自身经历有关,导演也许只是想去让你变成其中的一个人,或许你是那个女人,或许你是那个囚犯中的一个,再或许你是那个看似操控整个画面的监狱长,导演也许只是想要让你从某个人身上,剖析你自己....
我很感谢人类发明了电影,我也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一切只因我们活的太‘真实’了。而‘真实’也是被人类虚构出来的,电影这个东西,把他人的生活暴露出来,我们就像是偷窥者一样的穿着隐形衣窥视着别人的生活,人类为什么钟爱电影,电影为什么可以不断发展,这样表现人类边缘情感的和“非正常”情感的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我们到底能把电影挖掘到什么样的一种境界....
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彩色有声电影,到利用科技创造的电影。我们这一部分人,为什么偏偏喜欢回归到无声影像。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创造了'真实',有希望用另一种形式去揭露真实,而揭露的同时,我们又无意识的“失真”了,不断循环,弄得我们已经分不清真假虚实。
奇怪的是我们可以又爱又恨,爱恨交加,而为何不可以做到边呼边吸呢?

 2 ) 情人啊,我愿为你活过四季。

今天是雨天,特别想做爱。
挑了一部金基德的电影,打开来看,发现正是《呼吸》。
这是一位故人,曾经推荐给我,且想要为此写一篇推送的电影。
不过最后我没等到推送,也没等到她。
很久前的事了。

来聊聊《呼吸》。
影片从春梦中的张震开始,他是一个死囚犯,即将被执行死刑,他的室友是一个不能说话的同性恋,抱住他想要替他解决生理需求。
于是张震醒了,盯着用磨尖的牙刷柄在墙上的另一室友良久,突然夺过牙刷柄狠狠地刺入自己的脖子,爱他的那位同性恋室友跑到门边疯狂大叫,狱警赶到。
故事开始了。
电视播报着死刑犯张真再次自杀,正在医院抢救。
妇人偶然发现了丈夫车上属于别的女人的发夹,一言不发。
矛盾一触即发,就在这个夜晚。金基德不喜欢自己的演员说太多话,所以没有什么争吵。妇人带着发夹,丈夫就明白了一切,而后就是争抢,发夹落地,丈夫扑在地上着急忙慌地找,妇人拿了衣服出门。
随手招了的士,也不知去哪里,不如去监狱吧,装作是前女友,去看看那位死囚。
于是,即将被执行死刑的5796号,遇到了丈夫出轨情妇的女人。
也许出于怜悯,也许出于报复,又或者是某种泄欲,妇人向张真描绘她小时候,曾经死过五分钟。
如何让一个曾自杀过的死囚信任你?与他分享死亡的体验,妙计。
那女人又来了,把探访室铺满花红柳绿的墙纸,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带着花束,冲着他唱歌跳舞,是春天。
还有一张照片,是个笑容灿烂的小女孩。
第二次,是一望无际的碧蓝的海和金色的沙滩,穿着鲜红的吊带,带着太阳镜,唱热辣的情歌,是夏天。
照片上是她在海滩,红裙。
第三次,是金灿灿的秋天,是Seorak山,“树的另一边,站着同样注视着这棵树的男人,我爱上了那个男人。”然后他们疯狂的接吻。
照片没有给出去,是女人自己拍的裸照。
丈夫发现了,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每天不做家务,在寒冷的冬天穿吊带,只为了和一个死刑犯幽会。
他立马和情妇断绝了关系。
又怎么样呢,能决然抛弃情妇的人,也能决然抛弃妻子。人在放弃这件事上,不论是谁,不论何事,都是一样的。
丈夫跑去找张真,“她不会再来了。”给了他那张裸照。
张真又自杀了,第三次。
女人跑去见他,与他交欢,最后捏住他的鼻子,一次性窒息。监控画面切换,丈夫与女儿快乐地堆雪人。
女人和丈夫回家,一路高歌。
张真被室友勒死,最爱他的室友。
“2005年,张真因残忍杀害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而被判死刑。”

“你的眼睛很漂亮。”


其实我们都明白,女人并不爱他,那些或鲜艳或苍白的一年四季,是她和丈夫的专属回忆。然而爱情已逝,她只是需要一个可倾诉的宝箱,最好宝箱永远是秘密。
张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快要死了。
怎么会是拯救呢,那些生机洋溢的墙纸,只是探访结束后,就被胡乱地扯下来,然后点火,付之一炬。
女人自私地为张真伪造四季,看似给他希望,其实正是毁灭希望。
张真是残忍的人吗?残忍的人会把女孩的照片贴在墙上,会在玻璃窗上留唇印吗。其实是爱得太极端了,妻子出轨了,干脆都杀掉吧。
所以自杀,一次又一次,才不是什么逃避死刑,不过是想提前结束罢了。
“妻子死亡的时候,张真正和她睡在一起。”也许是想一起死的。
正是残忍的人,才真实地恐惧死亡。人性复杂而诡谲,黑处里有许许多多的暗部,时刻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最后的那次性爱,女人捏住张真的鼻子与他接吻,几令他窒息而死。
张真是害怕的,他竭力挣脱,女人倒在地上,看着他,空洞地笑。
其实死亡不过如此的。

死在最爱你的人的手上,未必是一件坏事。




做爱的感觉,和死亡很像。大口喘息,身体肿胀,快要爆炸,然后慢下来,身体变得轻飘飘,伸出手抓不住一点东西,高潮结束。
高潮的时候会眩晕,会一片空白,会全身颤抖,整个宇宙只剩下感官与感官的狂欢。
“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形容,因为彼时的我不是人类,是一头幸福的小母兽。”
大海退潮青光万里,万花吹雪繁花落尽,莫过于此。
二者最本质的区别大概就是,呼吸。

我不想写什么鸡汤,但也不想太丧。
生活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绝望常常占据人生的主体。
“但即便如此,也请保持呼吸。”

作于2017.11.16晚 雨
-end

关注我,和我一起大杀四方。

 3 ) 漫谈金基德:残酷背后的冰凉暖意



漫谈金基德:残酷背后的冰凉暖意
(文:火神纪)

为了那些不该被遗忘的经典;
让我们一起,耐着性子,安安静静地回味。
——火神纪。题记。

太多的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噼里啪啦地冒了出来迅速地把我们彻底淹没;让本来已经不够安静的我们,像是被火上浇油一样变得愈加浮躁。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一部已经被人们淡忘了的电影。当然,责任并不完全都在我们身上——据某电影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一年都有几千部电影诞生,并且保持一种逐年上升的态势;光是那些最新的电影已经足以让我们目不睱接了。

翻看老电影,不外乎两种人:出于对某位导演的迷恋而去翻看他的旧作,或者是那种口味与常人迥异的怪胎们。
不管是那一种,似乎都得耐得住寂寞——跟你看同样电影的人群也许并不很大,很多时候会发现,要找一个人跟你聊聊这部电影都很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找到这样一个人,你会发现——对方如同你一样痴迷。除此之外,也许还必须有宽裕的闲暇时光。不然只顾着眼前的一切就足以让你疲惫不堪应接不睱,如何去实现这种已经足以被称为奢侈的渴望呢。
好的电影,总会静静地呆在一边,等着有心人去将它挖掘出来。我为何会喜欢老电影,似乎,我跟以上所说的种种多少都沾点边。

国内的影迷认识金基德(Ki-duk Kim),大多是因为2004年的一部《空房间》(3-Iron);但却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当这部电影在互联网上大肆流行时被偷换概念地改了另一个更具有穿透力的名字——《空房诱奸》。
把对情色的意淫强加于一部优秀的电影,强加于一个导演身上,强加于影迷身上。一个被彻底误解了的金基德,一次莫名其妙的翻译,以及一群被彻底误导了的中国影迷;这是金基德的悲哀,也是中国电影引进机制的悲哀,更是中国影迷的悲哀呢。
每次说到金基德,或者他的电影,我总难免会提起《空房间》以及它的中国式译名。以一部电影去评判一位伟大的导演是极不公平的极端事件,何况还是被人先断章取义地标题党了一把。把金基德的作品归类于情色作品,这本身已经是中国电影业界一个极大的谬误,荒诞可笑之极。



纵观金基德的作品,虽说总不乏性爱场景的描写,但总是点到即止从不过火,而到了他的后期作品,比如前面说到的《空房间》或者07年的《呼吸》(Breath),均已经干净得近乎主流文艺,何来情色之说。
在中国,金基德却也许永远也脱不去那顶被情色定义的可耻帽子,根深蒂固先入为主已经把他一棍子打死盖棺定论了。为什么在我的电影专栏里第一个想写的导演就是金基德,因为这关乎看电影的态度,以一种正确的姿态和观点来看待以及评价一部电影是非常必要的,这比最后得到的结论更重要得多。我们从一部电影里能看到什么,这本身并不客观,更多的是受主观臆断所左右;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样的事物,我们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
我也许并不奢望能用我的文章去拨乱反正为金基德正名,但是我希望能把我所看到的那个金基德以及我所理解的金基德作品呈现给我的读者。
要更好地理解金基德的作品,首先也许必须要先粗略地了解一下金基德其人。1960年生人,自小家境贫寒,初中学历,服兵役五年后退伍,30岁时自费游历欧洲两年,归国后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创作剧本并由此走上了电影之路。金基德的电影多是自编自导,是现今活跃在国际影坛上不多的几位创作型电影导演。

如果只是为了寻觅那些纯粹的美好,也许我们会对金基德的电影失望;他的电影其实从来不曾缺乏这种美好,只是我们必须挖开他残酷冷峻的表象深掘到其本质,我们才能找到我们所希望找到的东西。而就算这样,我们所找到的美好,也仅仅只是那种带着冰凉的微暖。
或者说,我们是被那些美好童话喂养大的一代,我们衣食无忧,我们天真活泼;所以我们总是愿意去相信——所有故事总是美丽而感人的,或者它们至少也将会有一个圆满的幸福结局。当然,光阴流逝将教给我们许多真理,比如——所有美丽而感人的故事只存在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里,或者是那些即将变成耳熟能详的新童话故事里。

现实总是残酷地打破我们的梦想,但我们渐渐学会了一种百试百灵自我安慰的方式以排遣这种忧愁:我们并不是童话故事里那个王子或者公主,我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所以我们没有能够享用到那个美好快乐的过程以及圆满幸福的结局。
现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所有人都不是王子或者公主,所有人都不是主角,所有人都必须去面对挫折和坎坷;王子和公主式的主角们只存活于童话故事里而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我们渐渐明白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古训,我们也渐渐陷入了宋人方岳那种“可与语人无二三”的失语;可是我们却依旧天真地抱有奢望。而太多的电影故事也深谙此道,所以它们在尽可能地满足我们这种无法实现的奢望。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人人欢喜,我们在完成我们自欺欺人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电影制作发行方对票房和期许,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其实都已经不再相信那些美好的童话故事和圆满的幸福结局了,可是我们可以推脱说——现实的残酷将我们压抑得太久,所以我们应该躲进电影院里去喘口气。
潜意识里仅存的那点怀疑主义被彻底地抛置一边,在主观上的选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不相信,但愿意去相信;当一个新的故事在我们愿意去相信的那一边的时候,我们的天平都毫无意外地倒向了非理智的一边。
因此,我们开始在谎言中继续成长。直到有一天连我们自己也开始去相信,所有的谎言都是真实的,而所有的真实都是无奈的。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在每天被残酷的现实压迫之后,再进故事里去被同样残酷的所有再压迫一切。



很多人并不喜欢金基德的电影,因为他把我们愿意相信的一切都给剔除了,因为他把同样残酷的一切都残忍地横列在我们眼前。在金基德的电影作品里,他只是试图来告诉我们一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我们依旧不喜欢他。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刺破了梦想的气球之后还必须强颜欢笑地为对方歌功颂德;逃避现实,几乎是现代人一个无法根除的通病。
鲁迅先生曾经极其悲愤地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是现如今,真的猛士跟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寥寥无几。
金基德也许算得上是猛士。他的作品以过于接近现实而显得惨白、残酷、冷静而悲悯。他赤裸裸地把现实中的种种真实的东西陈置在我们眼前,不加以修饰和装点,毫不避讳我们所想要逃避的所有一切,以至于我们都明白他所讲述的一切,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无法喜欢他。
可是,假如我们愿意去面对现实,我们会发现在那些残酷的种种冰凉背后,多少还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易发现的温暖。金基德的电影从来不缺少这样的温暖,而我们何尝正是因为这样的温暖而变得坚强,虽然我们不能只生活在美好的童话故事里,可是我们依旧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准备着去迎接更惨淡的人生。
当我们把他的故事变成了现实而非童话;或者说,我们以一种更理智的成人视角来看待他所讲给我们听的每一个故事,我们会开始迷恋这个忠诚于现实忠诚于自我的导演。我们是否喜欢这样的一个导演;其实,更多的时候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去承认,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故事,都不如我们所渴望的那样美好。

 2009-3-7;己丑牛年丁卯二月辛亥十一。晨8:36。



--------------------------------------------------------------------------------
获奖作品年表:
1993,《画家与死囚》(A Painter and A Criminal Condemned to Death)获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4,《二次暴光》(Double Exposure)获韩国电影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5,《非法穿越》(Jaywalking)获韩国电影协会最佳剧本奖。
1999,《漂流欲室》(The Isle)给他带来了普遍性的国际赞誉——先后获得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NATPAC奖、圣丹斯影展的“世界电影奖”、2001年布鲁塞尔奇幻电影节Golden Raven奖、2001年葡萄牙FantasPorto电影节International Fantasy Film Award奖。
2001,《坏小子》(Bad Guy) 入围52届柏林电影节。
2003,《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获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和摄影奖。
2004,《撒玛利亚女孩》(Samaria)获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导演银熊奖。
2004,《空房间》(3-Iron)获威尼斯电影节导演奖。
2008,《悲梦》(Dream)获韩国影评赏颁奖最佳导演奖。
--------------------------------------------------------------------------------

原名《金基德的成人童话Vol.01》;刊于《青年文学》2009年7号刊,总第319期,《声色》栏目;有删改,
此为网络完整版。转载请注明。


--------------------------------------------------------------------------------


扩展阅读链接:•《空房子》:安静的幸福
 •《时间》:金基德的爱情观——流光飞逝之后;我们还能记得什么
 •《鳄鱼藏尸日记》:阴秽底下潜藏着的美好
 •《野兽之都》:终究被粉碎了的巴黎梦

 4 ) 拯救


死囚犯与良家妇女的爱情故事——很多介绍都这么说。我觉得根本就不是这样。主角可能是死囚犯与良家妇女(这称呼真搞笑),但真正涉及爱情的还是女人与其丈夫。另外再算上死囚犯与另一个死囚犯的男男爱。 女人的家庭丈夫出轨,女人却只是沉默,或者不停的做雕像,雕像是一个有一支翅膀加一支断翅的女神像。再不就是带孩子,和女儿一起做幼稚的事情。甚至会神经质的拿别人用过的发卡带在头上,凶狠地拒绝丈夫把发卡拿下来。不与丈夫讲一句话。她表面是安静而顺从的,内心却无人可知。她冷眼瞧着丈夫因接外面女人的电话时露出的笑容,不发一声。终日追踪关于死囚犯李真自杀的新闻,近乎执念。她是爱他丈夫的,所以默默忍受丈夫加之于精神上的伤害。但承受是有限度的。因此,当忍受到一定程度时。她去看了死囚犯李真。李真其实只是一个通道,让女人重返她与丈夫美好爱情的通道。正如女人对死囚犯所说的关于死亡5分钟的事。她死了有五分钟,变成一只鸟在天上飞。在她模糊的记忆中,那是及其美好的五分钟。所以有时候,她想重返那遗失掉的五分钟。但她无法找到重返的道路,正如他无法重返丈夫的心。而囚犯在电视上出现了,他即将死去,或许他是离死亡最近的一种人吧,因此安全,不会背叛。可能就是怀着这种心情,她去见了死囚犯。她像一个落入凡间的天使一样出现在李真面前,为李真讲述她 的故事。她尽其能地让他看到再也不会见到的监狱之外的自然美景,以四季 的形式展现。把会面室用墙纸布置的充满有季节特色的氛围,如满目的繁花,或清凉的海滩,或鲜艳的枫叶。而且每次她都会穿上相应季节的服装,带过来相应的道具(游泳圈等),亲自为其演唱一首歌,最后递上一张自己的私人照。女人在死囚犯面前尽显其风情,显其温柔,显其宽容。但一回到家,脸色僵硬,仍然不发一语。男人终于忍不住了,他问,你在外面是不是有别人了。女人当然没理他,第二天照去。男人决定跟踪。在监狱保卫科长的办公室里,他看到监视屏上女人与死囚犯吻得热烈,还有墙壁上似曾相似的长满枫叶的山。死囚犯被拉走后,男人放大女人的表情,发现女人的脸上是深深的悲伤。很深很深的悲伤。虽然没有一滴泪。男人仔细看着放大了的女人的脸,不发一语。或许就在这一刻,他才终于发现他伤女人有多深。之后,男人断绝了外面的女人,专心的想让女人回来。男人虽然之前有不对,但终究回头了,而且对女人宽容而有耐心,甚至是令人感动的。女人最后一次见了死囚犯后,看到男人和女儿堆 的三个雪人,便加入他们的雪仗。最后,一家三口坐着男人的汽车回家,车内女人和男人低低的唱着冬之歌。女人终于还是获得了爱,宽容与救赎。而死囚犯在监狱中被恋着他的死囚犯勒死了。终究是死去。
死囚时张震演的,一时没认出来。眼神闪着噬人的光,赤脚,像只野兽。电影基调有点灰暗,但最重要的是,女人终获救赎。女人与死囚犯间应该没有爱情。根本没这个可能。女人其实是多么深爱她的丈夫。丈夫其实也爱她,但他在久远 的时间中已渐渐遗忘,所以才会做出伤害女人在外面找女人的事情来。女人可能这样对自己说,我把所有的爱都放到死囚犯身上,然后,在他行刑的那天,就能带着我的爱永远的消失了。我也不用再爱,不用再痛苦了。她原本是这样打算的,秘密的孤独的绝望的进行一次精神性自杀。她把自身置于幽暗的无法见到日光的地下通道,踽踽独行。宛如那死去的5分钟一样。但是深爱她的丈夫终于发现了,他向他伸出了手,向她重现了光明。他们之间的爱情被时间遮掩、层层叠叠被深埋地下。但是,一旦爆发,能量巨大。
一场沉默的拯救。
         

 5 ) 《呼吸》:爱与被爱,如呼吸一般。

    在《呼吸》中,金基德依然不遗余力的揭露人性和文明之劣根和无助,并且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冰冷冷。这次的《呼吸》,不同于灵性的《空房子》、神性的《弓》、禅意的《春去春又来》以及通俗的《时间》,而是回复到当年《坏小子》的冷硬、晦涩的残酷氛围中,可谓是原味的金基德作品。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死刑犯张真和设计师妍虽然生命未亡,但魂魄早已死。金基德设计的两个人物共性颇强,同样的遭人遗弃。前者通过报复成为死囚,后者虽然自由但灵魂早以被判死刑。以金基德的理念,角色的人生遭遇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命题。《呼吸》的主题形式其实是常见的婚姻背叛和人性消沉。作为不幸婚姻中的受害者,两人面对现实的反应几乎相同,通过极端的形式以期摆脱自我灭亡的阴影。
    婚姻的好恶都是两个人的事情,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而独立的自我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也很重要。当高温的爱通过婚姻转换为恒温时,人性对于过往的美丽会爆发一种怨怒。“谁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这是情感的常态,是自我的奢望。因为自我,恒温变为冰点。于是,男人可能花心,女人可能出墙;男人可能丧失自尊,女人可能怨恨终生。
 
    张真和妍,因人之将死和被爱所欺而获得观者同情。但金基德只将这段畸恋作为引人入目的形式而已,其核心还是一贯的揭示阴暗、鞭苔人性。
    张真死一样的目光早已不包含丝毫美好情感。具备这种眼神的人,不仅心中不存在他人,而且连自我也丧失了。神情的所在是那种原始的、本能的兽性心态,绝望人独有。人性回归兽性,就如张真狂暴的现实行为,就如张真等待死刑前的自绝,就如张真唾弃一样的对待暧昧他的小囚徒。张真在金基德这里有着符号化的含义。
    妍在形同死灰的生活中丧失了自我。自己眼睁睁痛苦的看着、等着真正的自我正在一步步远离自己。更可怕的是,能够找回自我的力量早已自己被长期对他人的宽容和忍耐所击溃。人在这个时候,绝望带来恐惧,恐惧带来压抑,压抑则带来爆发。于是,行尸走肉一般的妍看到死囚会感同身受。而作为女人,作为正常的人,妍在金基德这里也是符号一个。
 
    运用色彩和象征是金基德的长项,《呼吸》中比比皆是,完全的将生活环境彻底的灰色起来。影片色调一派灰冷消沉,满目皆是冬日的干燥阳光和光秃秃的大地。金基德为这个故事构建的颜色隐然将社会对于情感冲突所表现的无能全盘托出。
    女人和死囚相会的房间被浓烈的色彩铺陈为春、夏、秋。在色彩中,女人和男人跳舞、亲吻和做爱。鲜艳的色彩同影片基调形成鲜明反差。当大众入戏以为这是一种宣泄和象征之时,却意识到这不是真实的,只是墙纸的作用而已。就如同逼真的塑料花,即使很美,却不是真的。在这里,金基德的人文与现实强烈冲突起来。
    女人身处在文明,有着现代住所和人工花园,还有长长不尽的高速公路和车流。女人将飘落在地的新洗衣物坚决的丢到垃圾桶中,女人将文明象征的希腊雕塑狠命敲碎,女人在严冬穿着春装走在寒冷中,这些象征性的镜头语言都是金基德鞭苔现实的残酷表现。现代社会中的人都是被孤独和绝望感侵袭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经或正在丧失那个纯正的自我,一直活在虚空中。
 
    影片一直表现着爱与被爱这个主题,尤其是后者。爱与被爱缺一不可,一个人认真的去爱,势必付出,而无法得到被爱却是莫大的悲哀。妍为家庭抛弃自我的爱好,却得不到丈夫的爱。女人看到死囚的经历,笃信这个男人同样无法收获被爱而自绝。女人找到男人,三次爱的付出激活了男人早已坍塌的美好之心。男人回到牢房,小囚徒因为失去被爱的可能而发狂的压迫自己的爱。女人从男人的反应中得到被爱的感受,进而找回自我,羞辱了背叛自己的丈夫。男人因为得到被爱而变得为爱而软弱,让自己在囚犯中从被敬畏转换为被征服。
 
    女人用背水而战的爱拯救了死囚,两者之爱最终的爆发在性爱中完成。其实,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升华什么。相反,金基德却通过这场预期的性爱彻底的讽刺和攻击了现实。金基德为两个符号化的悲情人物埋伏了大量的心理根基,而两者行为和行为产生的结果才是金基德最为愿意表达的。这种表达实质衬托出金基德哲学中独特的人性走势。
    之所以这场性爱可能发生,是金基德饰演的典狱长导演的。这个只在显示器屏幕上隐约的“眼睛男”并未真正出场。这个高高在上的权力者一直通过屏幕如看戏一般的遥控了剧情。你以为他人文吗?不!这个角色被金基德影射为社会操控者(也许还是宗教)的无能无为,只能利用权力来作组成和拆散什么。在金基德心里,也许不是在抨击什么指定的人群,却是更为残忍的认定,那文明中高高在上的权力,确实有着它永恒无力改变的东西。
    女人的丈夫在目睹现场直播后惊愕无语,实实在在的自食其果。有趣的是,随后,女人和丈夫在雪地里和女儿一起打起了雪仗。金基德的这段戏煽情而唯美,让观者看到了人性中的和谐和美满。这是女人的终极目的,背水而战的她终究通过奇特的复仇方式讨回了丈夫的人和心。金基德的残酷之处往往如此——社会所提倡的所有美好事务都是不可信的,只有认真参解人性劣根的黑暗,如报复,如仇恨,如征服,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妍就是这样,从无助无望的黑暗中重新回到温馨中。即使,大众的观感有些诡吊。
 
    在爱与被爱中,死囚一直在获取爱。而施与爱的女人一直在通过自己诡异的行为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在寻求真我的回归。因而,死囚并未在被爱方面付出什么。女人留给他的照片被疯狂的囚犯们传递,被生吞。金基德在这里彻底的体现了雄性的劣根。照片被男人们争夺、撕抢,化为乌有。可是,当照片中的女人背影被模糊却传神的画到了墙上。争斗中的男人们都安静慈祥了,将这片模糊的图画视为女神。这就是男人天性中根深蒂固的问题,汲取大于付出,贪婪大于关怀。
 
    金基德为女人的回归找了充足理由,为了孩子。而金基德为这两位精神病患者,也找到了更现实的出处。女人在他们最兴奋的时候,屏住了他的呼吸。女人为曾经瞬间的窒息而叨扰一生,男人因怒而剥夺了他人生命。没有呼吸,可以感受死亡。女人的这个行为,不仅为风格象征性的点题,也为自己的心理障碍找到了出口。因为,这个行为让死囚感受了他期盼以及他带给别人的死亡味道。由此而止,这段畸恋奇特的将两个濒死之人生生的带回了正常轨迹中。
    呼吸,是人之常情的生理功能。它不能停顿,很重要,却不被关注。金基德的《呼吸》,就是用这个道理说明——无论生活如何灿烂和阴霾,人终归都是要呼吸的,人性也是如此。当人性丧失了呼吸,就如最初的张真和妍。

 6 ) [找回《呼吸》的感觉]

昨天看完金基德的新片《呼吸》,因为里面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张震,因为是金基德,因为一直很想看,所以特别期待。

金基德的电影很特别。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成本,有种“巧合”,关于叙事的技巧他游刃有余。在我看来,他的电影可以稍微归类一下。关于水的印象的例如《弓》和《漂流欲室》是一类,固定发生在水面的木制空间中的超越年龄的爱与一个妓女对一个杀人犯的爱,弓与鱼钩成为表露内心的唯一道具;他电影里根据“由一个念头”而产生的事件的有《海岸线》和《撒玛利亚的女孩》,海岸线因为一次挑衅,一个监视海岸巡视间谍的士兵打死了一个村民,从此该士兵的生活只能伪装,敌我关系最后诠释得很决绝,而《撒玛利亚女的女孩》想法更是荒唐,两个为了去欧洲旅行的女孩为存钱去做妓女,其中一个女孩接客(她也是《弓》的主演),一个女孩放风。女孩接客的时候遇到警察搜房,然后跳了下来,坠楼身亡。另一个女孩开始按照死者的笔记本,找出通讯录里的一个个男人接客,杀掉。而女孩的父亲是一名警察,他接受不了自己女儿是妓女的一切,跟踪后刚好发现女儿在人民公厕解决完一个男人。这名父亲终于选择毁灭自己的女儿;之后的金基德电影思考就更深入了,更有种探讨的意味。除了《冬去春又来》这类和尚题材,老和尚和小和尚的命理分析外,《空房间》、《时间》、《呼吸》,其实都是在探讨一些过于苍白的,七年之痒、爱情成为过去式的话题。

《空房间》里擅长开锁,最后练成幽灵身法的男人;《时间》里为了保持恋人新鲜感,整容后勾引自己丈夫,丈夫却不相信她的女人;《呼吸》里抱着画纸却汉城监狱探望张震,在摄像头前唱歌、接吻、做爱的女人。金基德的电影已经从之前的简单、突然的人性之爱与恨转移到了探讨时间对爱情的历练与璀璨。

《呼吸》里的女人的生活是苍白的。自己丈夫有外遇,她在电视里看到死刑犯张震自杀的消息,对于死亡的记忆让她想见他。她从家里电脑里找出昔日和自己丈夫记忆里的片段,把探监室布置成春天、夏天、秋天的景象,给他唱歌,和他接吻、和他做爱。看到故事的最后(女人的丈夫在监狱外等她,她在监狱里和张震纠缠一起,窗外下着大雪,丈夫和女儿在堆雪球打雪仗),我都不能确定她对张震的爱情是否存在。她只是找到了一个缺口,仿佛找到一个干净而清白的人,把他当成一个载体,灌输着自己幻想的、曾经存在但当时人已经忘记了的,关于爱情的记忆。

呼吸与窒息是一个孪生的命题。电影叫窒息未尝不可,5分钟死亡记忆,身体膨胀,像气球一样浮了上来。

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层淡淡的膜,因为只是一层膜,很近很近,只要稍微再靠近一点,两个人就能像一个人一样发生任何关系;因为的确存在一层膜,纵使很薄,却始终存在,因为这一层膜,看不见对方,于是很孤独,于是,在膜之外的另一处寻找着突破口,人没捅开应该捅破的膜,却捅开了另一层膜。

被五彩画布装饰的房间,很美好,很漂亮。充满爱。女人为他几乎唱了整个四季的歌。一开始是春天,当时的歌词是: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我们的心窝里;春天啊,春天啊,春天降临啦,降临在无边的原野中;绿意盎然,新春降临啦……

那是女人第二次见他的时候。她一共见了他五次,在第五次,本来应该唱冬天的歌。但她没唱,在短暂的时间里,她获得他的身体。是的,在那一刻她明白自己的一切,她送过他照片,她为他拍过全身,她最后一次见他时,她的丈夫已经答应不搞外遇了。所以最后一次,她什么也没说,让一个死囚获得他应该得到的。

最后一阵狂热的吻后,张震像个成全女人获得原本爱情的工具,被抛弃了。

而结尾时,女人和丈夫在孩子跟前唱着心照不宣的歌。在歌声中,张震被犯人锁着喉咙,窒息而死。

那一段歌声是这样的:

雪花纷飞,你已远走;雪花纷飞,我心寂寥;梦中作画,暖暖微笑,覆盖白雪,我看不见,目视你远去,我仿佛被雪击中,即使我悲伤的呼吸,唯有雪花纷飞……

 短评

金基德片里的男主角总是要么不说话,要么不能说话。囧

8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力荐

不行,拍得不好

11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作为男主角张震一句台词都没有用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真是屌!PS:张震的眼睛真好看.这才是真男神!

14分钟前
  • 小凯
  • 推荐

张震加分

16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老金的又一力作

17分钟前
  • raVen
  • 还行

不用急,我们这一生都是用来偿还的。

19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爱与爱……张震没有一句台词都能那么秒人啊!

24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边缘人和生命力。

25分钟前
  • 嘁德隆咚呛
  • 还行

这个简介很shit

30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还好吧

32分钟前
  • N
  • 还行

6/10。监视器作为一个介入者控制两人的情感发展,妻子精心装饰的四季房间、冬天不怕冷穿上连衣裙载歌载舞,到最后通过窒息的亲吻确认张震放弃自杀,她只是希望从跟自己家庭处境相像的囚犯那里获得解脱,原谅了丈夫的出轨,属于自由世界的在堆雪人紧紧相依,短暂拥有虚假爱情的张震则孤独流泪走向死亡。

3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和《悲梦》差不多,流于形式忽视了内容,有些地方蛮搞笑,总的来说无趣

35分钟前
  • 时间
  • 还行

没有爱情,没有救赎,两个失语、绝望的孤岛之间的关于死亡体验的触碰。金基德的电影没有温暖,他就像监视器后面的那个长官。(又见春夏秋冬和密闭空间)

38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推荐

死亡 恐惧的永恒主题,万物循环不止,环环相扣

42分钟前
  • kobie
  • 还行

做爱的感觉跟死亡很像:先是肿涨得感觉自己快要爆炸,然后忽的就慢下来觉得轻飘飘抓不住一点东西。情人啊我愿为你活过四季。

47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张震狱中独角戏。他的眼睛又长又静,像心事暗涌的少年的眼睛。没有杀人动机,主角互相之间全然陌生,牢友的感情寄托不知从何而起……就只有一个,两个,三个人各自的孤独,金基德是在表述,剧情背景缘由都不是必要的,唯孤寂共通。

52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虐心诶.

55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本片由我国跳水皇后伏明霞倾情主演。。。。

5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春夏秋冬又一春对季节的感喟,空房间孤独的密闭囚室,坏小子里的欲望凝视,时间里的河正宇,金师的糅合和化解能力令人叹服。推荐人OPQR谈及白衬衫的精妙隐喻:“她忍不住松手,让白衬衫从阳台坠落,享受堕落与失重仿佛濒死体验;衬衫被车轮碾过她直接扔进垃圾桶,却又折返捡回,就像婚姻有过污损也无法抛弃。”

1小时前
  • 应许
  • 力荐

张震果然性感啊。眼睛好漂亮。

1小时前
  • Ridde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