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的红花

剧情片大陆1964

主演:法蒂哈,阿力别克,木特里夫,萨黑妲,周文杰,热希妲,巴亚洪,别尔特罕

导演:陈怀皑,刘宝德,崔嵬

 剧照

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2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3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4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5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6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3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4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5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6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7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8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19天山的红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5

详细剧情

  《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电影,片中“阿依古丽大嫂”、“阿斯哈勒大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里。30多年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举办的档案展览中,一张这部片子的老剧照使人记忆犹新,很久以前的电影画面又在眼前浮现,故事情节也一点点被记起。

 长篇影评

 1 ) 简单评论

『我的电影注释字幕第37部——1964年彩色故事片《天山的红花》中英注释字幕+305本文献+尤里斯·伊文思两集纪录片注释字幕』

[N次补发] 我的注释字幕第37部彩色故... 来自旌旗红 - 微博 weibo.com

文件情况大致如下: ★全片片源。 ★中文注释字幕版视频。另附该版全片缺失的20秒片段的中文注释字幕版(补足的片段画质差些)。 ★英文注释字幕版视频。另附该版全片缺失的20秒片段的英文注释字幕版(补足的片段画质差些)。 ★网络上找的一个疑似DVD调色版的《天山的红花》。内容完整。 ★附录纪录片:尤里斯·伊文思1972-1974年拍摄系列彩色纪录片《愚公移山》时,同时拍摄的关于哈族、维两族的那两集,法语旁白,中英双字幕,加注释。另附这两集的DVD片源,内挂英文软字幕。 ★附录文献:305本相关文献的pdf文件,分为六大类: (一)与电影直接相关的剧本、台本,共3本文献。其中,《天山的红花》电影完成台本pdf、《野菊花》电影文学剧本pdf是我自购纸质版,拍书、采用软件优化处理而成。 (二)电影拍摄之前的相关小说,共3本文献。 (三)和电影相关的舞台作品,共4本文献。 (四)本片编剧欧琳的其它作品,共10本文献。 (五)载有本片编剧欧琳作品的多作家文选,共8本文献。 (六)其它和本片的地域、民族有关的各类文献,共277本文献。 因为书太多,所以把书单放在公众号推文里

 2 ) NO.37-1964年彩色故事片《天山的红花》中英注释字幕+305本文献+尤里斯·伊文思两集纪录片注释字幕

和《天山的红花》有关的往期文章 阅读欧琳的电影文学剧本《野菊花》☟ 欧琳|电影文学剧本《野菊花》(上) 欧琳|电影文学剧本《野菊花》(下) 阅读欧琳的电影文学剧本《天山的红花》☟ 欧琳|电影文学剧本《天山的红花》1963年底定稿 阅读欧琳的三篇与“奥依古丽”相关的小说☟ 欧琳1962年小说《奥依古丽》 欧琳1962年小说《草原啊草原!》 欧琳1963年小说《草原的翅膀》 其他对《野菊花》的评论文章☟ 冯牧|《野菊花》读后 吴荫循|试评《野菊花》 余开伟|《野菊花》的矛盾冲突及其他 目录 一、导语
二、影片基本信息(影片信息介绍;特别介绍本片编剧:欧琳)
三、 字幕制作过程(正片、纪录片、文献)
四、文件获取方式(微博地址、公众号回复)
五、字幕视频观看(公众号内观看、AcFun播放地址)
六、注释字幕截图(四部字幕版视频的截图)
七、附录文献清单305本(文献的具体列表)
八、全部字幕片单(截至2023年6月16日分享的37部注释字幕片单)


1 导语

我第一次看《天山的红花》是在去年9月,这部电影的镜头、外景、对白、剧情、音乐等都洋溢着浓郁的哈萨克民族气息,对牧业生产队生活的反映比较朴实,特别是女主角阿依古丽和丈夫阿斯哈勒那既有斗争冲突、又有个人生活情趣的细腻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影片核心冲突的阶级斗争被放置在特殊的情景里,即身为生产队队长的女主角如何应对在尚不完善的公社制度下,脑子里仍残留着小生产者思想、夫权思想的丈夫滑向封建和资本主义复辟阵营的困境,影片矛盾的爆发、发展与化解,与后来政治上根本改变的现实对照看来,令人不胜唏嘘。
在看完电影的同时,我就购买了这部电影的完成台本,准备制作注释字幕。这是我第一次给少数民族题材的故事片配注释字幕,也成了截至目前我给字幕电影所配备的资料最丰富、最庞杂的一次。

2 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天山的红花 片长:1小时56分钟 种类:彩色故事片 出品年份:1964年 出品方: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欧琳(本名:卢欧琳,1931年4月29日~2006年4月13日) 导演:崔嵬、陈怀皑、刘保德 摄影:聂晶、林景 美工:池宁、张井南 作曲:徐友夫 录音:陈燕嬉、洪嘉惠 顾问:赛比哈孜、哈焕章 化妆:孙鸿魁 剪辑:傅正义、王联 照明:赵新鸣、李延江 演奏:北京电影乐团 独唱:帕堤玛 指挥:冯光涛 合唱:中央广播合唱团 领唱:哈米堤 指挥:朱崇懋 制片主任:任子华、李先觉 协助演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工团 ★主演(角色名……演员名+汉语配音演员名) 阿依古丽……法蒂哈(配音:李梓) 阿斯哈勒……木特里夫(配音:毕克) 乌买尔(大队支书)……阿力别克(配音:程引) 卡依夏……萨黑妲(配音:刘广宁) 哈思木……别尔特罕(配音:于鼎) 沙的克……巴亚洪(配音:尚华) 公社萨书记……周文杰(配音:胡庆汉) 苏来曼……木哈太 木沙拜克……瓦里尤拉 萨乌丽……热希妲(配音:赵慎之) 努尔阿里……阿乌巴克尔(配音:严崇德) 哈思木妻……明娜婉儿(配音:苏秀) 沙法尔……阿布都勒(配音:戴学庐) 哈利社长……努尔坦(配音:富润生) 苏勒坦(老牧民甲)……苏勒坦 木塔里夫(老牧民乙)……木塔里夫(推测该角色的配音演员是邱岳峰) 木哈塔尔(老牧民丙)……木哈塔尔 阿班(青年牧民)……阿班 卡列姆(牧马青年)……卡日木 乌买尔妻……帕堤玛 ★其它配音演员:张同凝、潘我源。

特别介绍本片编剧:欧琳

卢欧琳(1931-2006年),女,笔名欧琳,祖籍浙江宁波,1931年4月29日出生于瑞士的日内瓦。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195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转到编剧系,1954年分配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当见习编剧,她决心到新疆去;1955年8月抵达乌鲁木齐,在大西北安家落户,曾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宣传科文艺创作干事,《玛河文艺》编辑,新疆日报社农牧组编辑、记者,新疆电影制片厂故事片编辑,《新疆文学》编辑,新疆歌舞话剧院编导室编剧,新疆话剧团编导室编剧。1980年调回上海,担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副编审。2006年4月13日,病逝于上海。
1953年,欧琳在《河北文艺》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老张师傅》,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
她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有:
《在那遥远的地方》,与李魂合作,载《天山》1959年第2期;
《野菊花》,载《电影剧作》1963年第4期,后进一步修改为《天山的红花》,成为同名电影的蓝本。等等。
小说、散文有:
《祝贵英》,载《新观察》1955年第5期;
《去新疆的路上》,与李魂合作,载《新观察》1955年第19期;
《远方的星》,与李魂合作,载《延河》1957年第7期;
《荒原风雪》,与李魂合作,载《解放军文艺》1958年第4期;
《维吾尔老人的心愿》,与李魂合作,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12日;
《草原故事》,载《延河》1958年第8期;
《第一个春节》,与李魂合作,载《天山》1959年第2期;
《英雄的脚步》,与李魂合作,载《天山》1959年第5期;
《鸿雁》,与李魂合作,载《天山》1959年第8期;
《女连长》,与李魂合作,载《天山脚下的战斗》,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7月;
《火支纳,察布查尔!》,载《新疆文学》1962年第2期,后改名为《你好,察布查尔!》;
《奥依古丽》,载《新疆文学》1962年第4期;
《蒙族的婚礼》,载《新疆文学》1962年第8期;
《草原啊!草原》,载《新疆文学》1962年第9期;
《云层上》,载《人民文学》1963年第3期;
《草原的翅膀》,载《新疆文学》1963年第4期。等等。
话剧剧本有:
四幕七场话剧《奥依古丽》,载《新疆文学》1964年第8期、《剧本》1964年第9期。等等。
从1955年到1980年,从24岁到49岁,欧琳有将近25年时间扎根新疆,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她深入群众,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哈萨克族人民建立了深厚情谊。据郭红霞《电影〈天山红花〉的故事》,曾有一位哈萨克老牧民说:“我们最熟悉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欧琳。”

3 字幕制作过程

去年9月,我打出了影片前面10分钟的字幕,因为有别的事要做,就搁下了。今年初拿出来继续编辑,完成了中文注释字幕的初稿,后来又去做了时间要求更紧迫的戈达尔纪录片字幕。到3月下旬,我才重新拿起来编辑,历经多次修改,最后敲定成这个样子,算是能发了。

在这里,我想专门提一提英文注释字幕的制作有多费时、费力,这一点是我前年和去年给《红灯记》《奇袭白虎团》配英文注释字幕时就深有体会的,而这次给《天山的红花》配英文字幕,其纠结程度更甚于前二者。

英文字幕里最关键的翻译工作是一个最折磨人的过程。为了保障英文翻译的质量,也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1966年3月翻译完成的《天山的红花》英译本作为参考。

这部电影的民族特色很鲜明,其民谚、民族风俗和特色食品的翻译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左右摇摆、容易犯错的“重灾区”。一开始我是比较迷信上述的北外的译本的,电影字幕里绝大部分英译文本都照搬了它的,可越往后,我越发觉这个译本里的某些译文不符合保留一定的民族特色的要求,并且存在多处漏译。因此,我从头检查了几次字幕,翻了一些关于英语民谚习语的材料,对字幕中的汉译英文本做了修改。经过了多次权衡和比较,才选定了现在的译文。

英文注释字幕工作中繁琐程度仅次于翻译的是英文的样式,给手写的创作人员字幕和向上滚动的主演名单字幕配上同步的英文翻译字幕。我把颜色、字体等换了很多遍,才搞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样子来。

我的水平有限,只能说对中文注释字幕的质量是有信心的,但对英文字幕的翻译还是有点心虚。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我的字幕必然仍存在需要讨论的地方,希得大家指正。

《天山的红花》中文注释字幕文本统计
《天山的红花》英文注释字幕文本统计

在正片字幕制作将近尾声时,我找来了著名的国际主义导演尤里斯·伊文思拍摄的彩色纪录片《新疆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新疆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这两部片子本来是《愚公移山》拍摄素材里的一部分,但在后来剪辑放映时,伊文思并未将这两集放进《愚公移山》系列里,好在后来出版的系列DVD收录了它们。

因为没找到这两部纪录片的法文字幕,所以我采用《愚公移山》DVD视频里的英文软字幕文本,以及网络上的中文字幕文本(制作者不详),整合成中英双字幕,后续再对时间轴、英文个别词汇、全部中文翻译进行检查修改,并添加了一些注释。

有朋友希望我给《愚公移山》全系列的12集都配上字幕,可惜我目前没有这么多时间精力。

《新疆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注释字幕文本统计
《新疆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注释字幕文本统计

在制作注释字幕期间,我在2月左右开始搜集和《天山的红花》有关的文献。
一开始只是搜集编剧欧琳(本名卢欧琳)写的《天山的红花》早期电影文学剧本,即《野菊花》,还有与影片相关的小说,即《奥依古丽》《草原啊,草原!》《草原的翅膀》;可是,我发现没有人专门为这个杰出的女作家出过个人的文集或文选,所以又搜集了她发表的数篇小说、散文和剧本(1955-1963年)。
但限于某些文献平台的资料不完整,只有文章信息,无法传递,所以没能搜集到欧琳的个别文章的电子版,这是比较遗憾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做背景研究和注释,我以“哈萨克”“新疆”为主要检索关键词,搜集了大量文献的电子书,并进行了筛选,最后选出305本。
这次分享的文件数量大、总体积大,总共28.65G,其中文献pdf占了大头(有17.17G),是我这几年制作分享注释字幕作品以来,文献搜集搞得最丰富最庞杂的一次,当然,这项工作非常枯燥,就是不停地检索、龟速下载、解压、合并、检查书籍内容、统一文件命名、筛选分类、排序列表。对于那些发散性的文献,挑着看就好,因为根本看不完。

4 文件获取方式

★微博地址(用微博打开可见某盘链接)↓
//weibo.com/5445337343/4913532078394870
★在公众号窗口发送“天山的红花”5个字,即可获取有关文件。文件的列表如下:

一、注释字幕版视频

(1)《天山的红花》中文注释字幕版视频。附该版全片缺失的20秒片段的中文注释字幕版,该补足片段截自一个DVD版视频,画质差些。 (2)《天山的红花》英文注释字幕版视频。附该版全片缺失的20秒片段的英文注释字幕版,该补足片段的来源同(1)。 (3)《新疆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法语旁白,中英注释字幕。 (4)《新疆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法语旁白,中英注释字幕。

二、片源视频

(1)《天山的红花》电影全片视频,无字幕片源,分辨率为1920×1080,来自1905。该片源实际上存在约20秒的内容缺失,所以我在做字幕时,另截取了其他片源的片段。 (2)《天山的红花》全片视频(疑似DVD调色版),该版内容完整,但画质较差。 (3)《新疆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片源,法语旁白,内挂英文软字幕。 (4)《新疆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片源,法语旁白,内挂英文软字幕。

三、相关文献

除硬字幕版视频和片源视频外,这次分享的相关文献有305本,因为数量较大,文字较多,所以将这些文献的清单放在文章最后,这里仅列出分类和本数:

(一)与电影直接相关的剧本、台本(3本) (二)电影拍摄之前的相关小说(3本) (三)和电影相关的舞台作品(4本) (四)本片编剧欧琳的其它作品(10本) (五)载有本片编剧欧琳作品的多作家文选(8本) (六)其它和本片的地域、民族有关的各类文献(277本)


5 字幕视频观看

AcFun播放地址

(1)《天山的红花》中文注释字幕↓
//m.acfun.cn/v/?ac=41566067&sid=47d619c7c5bedaea

(2)中文字幕补足片段↓
//m.acfun.cn/v/?ac=41585937&sid=d309a72948aa14b5

(3)《天山的红花》英文注释字幕↓
//m.acfun.cn/v/?ac=41585646&sid=192729ed9360c510

(4)英文字幕补足片段↓
//m.acfun.cn/v/?ac=41585950&sid=b636a1a0476e07b6

(5)伊文思纪录片《新疆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中英注释字幕↓
//m.acfun.cn/v/?ac=41618123&sid=848ddefd13b921de

(6)伊文思纪录片《新疆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中英注释字幕↓
//m.acfun.cn/v/?ac=41618135&sid=ddae3e8e035f4353

6 注释字幕截图

01 《天山的红花》中文注释字幕

02《天山的红花》英文注释字幕

03 哈萨克族纪录片注释字幕

04 维吾尔族纪录片注释字幕


7 附录文献清单

这次我搜集整理了数百本文献pdf文件,从中筛选出305本,详细书单见我的公众号“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8 全部字幕片单

1935年黑白故事片《都市风光》;

1956年黑白评剧艺术片《刘巧儿》;

1957年彩色故事片《不夜城》《女篮5号》;

1958年黑白故事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黑白艺术性纪录片《黄宝妹》;

1959年彩色故事片《聂耳》《林则徐》《青春之歌》《风暴》;

1960年彩色故事片《红旗谱》;

1961年民族舞剧彩色艺术片《小刀会》;

1962年黑白故事片《李双双》、彩色故事片《花儿朵朵》《槐树庄》《女理发师》;
1963年黑白故事片《红日》、彩色科教片《小太阳》、彩色故事片《小铃铛》;
1964年彩色故事片《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女跳水队员》,黑白故事片《带兵的人》《雷锋》,彩色故事片《天山的红花》
1965年彩色故事片《特快列车》、黑白故事片《烈火中永生》;
1966年彩色故事片《女飞行员》;
1970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红色娘子军》(样板戏电影)、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红灯记》(样板戏电影)、1970年法国彩色纪录片《真理》(Pravda);
1971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白毛女》(样板戏电影);
1972年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奇袭白虎团》(样板戏电影);
1975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草原儿女》(样板戏电影)和《沂蒙颂》(样板戏电影);
1976年彩色舞台艺术片《百花争艳》、彩色故事片《青春似火》。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旌旗红

AcFun视频网的“辣椒夹馒头”


《天山的红花》中英字幕:旌旗红

纪录片中英字幕:旌旗红

早期文献协助:徐渐

文献搜集整理:旌旗红

推文编辑排版:旌旗红


 短评

“《天山红花》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以新疆哈萨克族生活为主题的电影,片中“阿依古丽大嫂”、“阿斯哈勒大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许多人的脑海里。30多年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举办的档案展览中,一张这部片子的老剧照使人记忆犹新,很久以前的电影画面又在眼前浮现,故事情节也一点点被记起。”

2分钟前
  • 这么近,那么远
  • 较差

新型女性的象征,体现了近现代的女性主义思潮,女性解放,自我实现。看似将女性提高至哈萨克家庭中重要位置实则暗含着哈萨克族社会文化进化过程中的痛苦选择与自我拯救的双重效应。

6分钟前
  • Jaynar🌹
  • 力荐

为聂晶(摄像)而来。影片的宣传意味剥掉了太多价值,过于直白地表达这样是这样那样是那样,所幸有赖于拍摄年代的纪实性,保证了背景底色的真实真切。乌买尔老爹那句“河底的石头还没摸清楚呢”可抵一个公社的战斗力。

9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阶级斗争有点过头,但看起来很紧张的。

10分钟前
  • 星探
  • 推荐

哈萨克斯坦族的"李双双",也是由夫妻矛盾的故事反映男女平权、人民公社、阶级斗争的主题。六十年代一系列电影都在宣扬完全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批判的反面典型其实也暴露出明显的社会问题,《李双双》里的工分分配和工贼、《雷锋》里的解放军里也出现好逸恶劳、《千万不要忘记》里打野鸭和本片里的卖野草赚外快。然而,理想终究止步不前,昨日的问题份子变为今日的先进榜样…

1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