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入侵

剧情片加拿大2003

主演:雷米·吉拉德,斯蒂芬·卢梭,多萝蒂·贝里曼,玛丽-乔西·克罗兹

导演:丹尼斯·阿康特

播放地址

 剧照

野蛮入侵 剧照 NO.1野蛮入侵 剧照 NO.2野蛮入侵 剧照 NO.3野蛮入侵 剧照 NO.4野蛮入侵 剧照 NO.5野蛮入侵 剧照 NO.6野蛮入侵 剧照 NO.13野蛮入侵 剧照 NO.14野蛮入侵 剧照 NO.15野蛮入侵 剧照 NO.16野蛮入侵 剧照 NO.17野蛮入侵 剧照 NO.18野蛮入侵 剧照 NO.19野蛮入侵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0

详细剧情

  与父亲形同陌路的塞巴斯蒂安(斯蒂芬·卢梭 Stéphane Rousseau 饰)忽然接到母亲路易丝的电话,那个风流成性的历史教授父亲莱米如今躺在医院里,命不久矣。塞巴斯蒂安在一番犹豫之后赶回蒙特利尔,陪父亲走过最后一段时光。多年的隔膜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让这对父子从一开始就吵了个天翻地覆,但塞巴斯蒂安还是想尽办法让父亲平静的走完最后的日子。他把父亲换到舒适的病房,并且打电话召集了父亲昔日的朋友聚集到一起,甚至为父亲买来海洛因止痛。在相处过程中,父子俩的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长篇影评

 1 ) 《野蛮入侵》

这是一部加拿大电影。以我愚钝的思维,以为是普通的家庭伦理片。直到看第二遍才慢慢琢磨出点味道来。

讲的是在伦敦工作的白领塞巴斯蒂安突然接到母亲电话,告诉他父亲雷米病危住院。他匆匆赶回蒙特利尔,陪父亲走过最后一段时光。他虽然和父亲秉性不合,经常闹别扭,但是在父亲弥留之时,他仍然尽量按照父亲的意愿,通知了父亲的好友,调换了舒适的单人病房,甚至为了给父亲止痛,买来了毒品。直到最后借来了一幢湖边小屋,父亲在那里平静的结束了生命。

看完了这个温暖的故事,我想到的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他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塞巴斯蒂安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如他的友人所说:完美的年轻人,完美的事业,完美的未婚妻。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面对着一片片数字。即使在看护父亲时,也不停的接着电话,与客户谈论着各种价格。他每月的收入比父亲全年的收入还高。无聊时,就去游戏厅玩赛车。她的女友的生活和他差不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在拍卖行拍卖时,一手接塞巴斯蒂安的电话,一手拿另一部电话报拍卖价格。雷米的旧情人说:“我的晚间消遣,现在由东芝的数码大荧幕负责。”雷米的另一位旧情人谈到男人时说:“感情和智慧不干我事,只要他雄壮有力。”相对于她们,剧中的每个男人几乎都有风流韵事,雷米的好友皮耶每两周和情妇吃饭。雷米自己更是有过很多情人。城市中毒品泛滥,连警察也无可奈何,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传统的教堂里空无一人,里面摆放的各类物品也不值一文。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包括看电影的观众,都觉得很正常,生活就应该如此,世界如果不是这样,那才是不正常的。

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塞巴斯蒂安可以用钱买来不可能住进去的单人病房,买来高纯度的海洛因。不仅如此,他还可以买来虚假的感情。他付钱给雷米曾经的学生,让他们去看望老爹,并送上一堆甜言蜜语。连雷米的好友皮耶都觉得奇怪:“不可思议啊,这些文盲真令人感动!”与此同时,这些学生在接过塞巴斯蒂安的钱时说:“这价钱我们随叫随到。”有了钱,塞巴斯蒂安可以迅速找回丢失的电脑,可以找到娜塔莉吸毒的藏身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成了商业上的交易。

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享受着现代社会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富足,每天都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度过。可是在雷米心中,仍然觉得缺了点什么。他和娜塔莉有两段对话。

看到娜塔莉不断的吸毒,他问:“你不太在乎生命?”

娜塔莉:“不太在乎。”

雷米:“我在你这年纪也一样。随时可以去死,无所谓。可是,人越老越眷恋生命。当我想到我的生命开始倒计时时,我还剩二十年、十五年、十年,想到是最后一次做这些事,想买最后一辆车,想最后一次到热那亚,巴塞罗那。”

娜塔莉:“我不会活那么久。”

雷米:“你怎么知道?”

娜塔莉:“我经常吸毒过量。”

雷米:“连这个你也无法预料。或许有一天,你会戒毒活到很老。若无法了解过去,如何预测未来?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除了我。”

娜塔莉:“你很害怕?”

雷米:“怕。我要活下去。我太热爱生命。”

娜塔莉:“热爱什么?”

雷米:“一切。美酒、书籍、音乐、女人。尤其是女人。”

娜塔莉:“你无法割舍的不是现在的生活,是你过去的时光。过去的时光早已消逝。”

雷米:“或许。”

雷米站在病房的窗前,望着钢筋水泥的树林和无尽的车流,生出无限的感慨。雷米与儿子不同,他热爱生命,珍视感情。雷米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现代文明的野蛮侵入,挤走了人们心中最真诚最原始的情感,熔化在我们的意识中,使得那些宝贵的观念消失殆尽。所有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日常起居,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娱乐,我们的情感,甚至是性爱,都是可以计算可以数字化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金钱的魅力,习惯了享乐的诱惑,不知不觉的满足于并接受这些悄然的侵入。拍卖场上的叫价替代了亲友间的欢声笑语。游戏厅和夜总会替代了繁星点点的美丽夜空。电视上的忸怩作态代替了温馨的家庭聚会。疯狂的追星替代了英雄崇拜。性代替了爱情。感情也变成了交易。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智慧,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信仰了。

影片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塞巴斯蒂安和娜塔莉正在火堆旁聊天,他的电话响了,正要接,娜塔莉一把夺走手机扔进火堆中。看着燃烧的手机,他俩会心的笑了。手机这个现代社会的典型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却也生就了无数的烦恼,且不说那没完没了的商业通话和令人入迷的游戏,就是友人之间的交流,也有不少弊端。当你通过手机结识远方的朋友时,却不经意间疏远了身边的亲人。你的隐私通过手机毫无保留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你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却被手机无端占用。实际上,手机似乎已经不再是工具,人已经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影片结尾,雷米在最后时刻说:“我很高兴我的一生有好友相伴,我会带着你们的微笑离去。”他的临终之言,似乎给了现代的人们一丝希望。而这种真实感情的告别,也将逐渐随着正式的灵堂,冠冕堂皇的悼词,无数不相干的人故作悲哀,千篇一律的哀乐声中消失了。

影片中涉及到了安乐死这个题目,可惜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无心也无权去评论。我不知道一个人是否有权利去自杀,或者是假他人之手去自杀?如果说,安乐死是因为生理上不能忍受的痛苦逼迫他去做此选择的话,那么在许多时候,心灵上的痛苦远比身体上的痛苦要强烈的多,遭遇这种痛苦的人,是否也有权利去选择死亡呢?我不知道。

影片的拍摄很讲究,各个角色的分寸把握也非常令人舒服。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好看两遍。

本人评分:8.0。

 2 ) 日记三则

2004年3月

蛮族入侵

晚上终于去附近出名的艺术电影院Renoir看了《蛮族入侵》(barbarian invasion),今年bafta(英国学院奖)和oscar的外语片大热门。

泪满襟。

看这个是正在伦敦出差的一个老朋友的建议:你读历史,看这个一定特有感触。是的,历史,20世纪的法国哲学,都是日课;他还不知道我照顾了祖父最后的时光,整整9年过去了。剧中,在伦敦的清教徒资本家(puritanical capitalist)儿子回到蒙特里尔竭尽全力给郁郁寡欢的知识分子父亲一段临终前快乐的时光,朋友、学生、情人齐聚床头,面朝湖水,静对夕阳。我很惭愧,虽然从了自己的兴趣埋头于这样的偏门学问中,父母需要我承欢膝下时恐无力如剧中的儿子一般散去千金、熨贴打点。1月的时候,祖母88岁了。

写不下去了。(3月12日)


新浪把这个片子归为动作片,笑晕过去了。

我告诉过那个推荐我看这个片子的朋友:在下心智迟缓,只能单独看英制12A(12岁以上,《指环王之三》即是),15A(如《冷山》)就过于恐怖了。进了影院,骇然18!可是因为海洛因场面?或许是语言隔了一层,但觉是笑中带泪的片子,并没有特别惊骇的场面。

万能的google给出了各个国家对这个片子的分级意见,读之也颇有趣味(canton是瑞士的“省”):

certification: denmark:7/germany:12/norway:15/switzerland:14(canton of geneva)/switzerland:14(canton of vaud)/uk:18/usa:r/portugal: m/16/ brazil:16/argentina: 13/finland:k-11/netherlands:16/canada:13+(quebec)

另外,人把它归为剧情片/喜剧片

genre: drama/comedy

出处:http://www.imdb.com/title/tt0338135/


http://www.counterpunch.org/madarasz12132003.html

我读了这篇影评。

(3月14日)

我和制片人朋友提了这部笑中带泪的好片子。

“我宁可没有理解barbarian invasion的乐子,也不愿意象你那么辛苦去读历史。”

(3月17日)

 3 ) 五星的浪漫

上次给我感触有这么深的片子还是差不多快十年前看 时时刻刻 的时候。

90分钟的片子人物很多,表达的东西也很多,一时间要我写出感受也着实太难,豆瓣看了一下最高分的影评,我完全没看懂,高度达不到,文化赤农捂脸飘过。

喜欢父亲的老相好和妻子在病房里和睦嬉笑

喜欢老友在父亲最后的晚餐时候说出的那句 想不到你居然会拒绝松露

喜欢父亲端起酒杯强忍着病痛折磨说为了我的健康

喜欢吸毒妹和父亲在病房里的每一句对话,“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可以马上去死,老了就舍不得了,开始倒数。”

喜欢父亲和儿子未婚妻说出自己的混乱情史,而完美的未婚妻却冷不丁来了一句,我会和你儿子结婚,但是爱情?不存在的。

喜欢一群老头老太太在湖边抽叶子吹牛逼

喜欢女儿一直在外面航海冒险说着父亲一直是我的男人,泣不成声,却不守在马上离世父亲的身边

喜欢吸毒女孩讽刺老头说你和我妈有段时间很熟,是指和她睡觉吧

喜欢吸毒女孩最后主动亲吻男主,也主动将他推开,甚至逃避他最后的回眸

喜欢男主最后在飞机上亲吻着完美的未婚妻后眼神迷离悲哀看向窗外

太多台词太多细节,让我无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因为情绪太多,已经缕不明白道不清楚,浪漫不只幸存于爱情,浪漫贯穿每一个悲凉绝望的眼神,遗留在生活里的苟延残喘,绽放于死亡和哀伤的溃烂处。

野蛮入侵。

我喜欢的电影。

 4 ) Les invasions barbares

与父亲形同陌路的塞巴斯蒂安(斯蒂芬·卢梭 Stéphane Rousseau 饰)忽然接到母亲路易丝的电话,那个风流成性的历史教授父亲莱米如今躺在医院里,命不久矣。塞巴斯蒂安在一番犹豫之后赶回蒙特利尔,陪父亲走过最后一段时光。多年的隔膜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让这对父子从一开始就吵了个天翻地覆,但塞巴斯蒂安还是想尽办法让父亲平静的走完最后的日子。他把父亲换到舒适的病房,并且打电话召集了父亲昔日的朋友聚集到一起,甚至为父亲买来海洛因止痛。在相处过程中,父子俩的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5 ) As I Lay Dying

    什么,怎么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看了半天一个长得畸形的都没有?看到第二十分钟,我终于开始接受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这个残酷的事实。别误会,本人不是科幻迷,甚至不是任何什么迷,如果勉强要说的话,那也是一枚“悬疑”迷。但是下这个电影就是为了带自己做一次对现实世界的逃离,说老实话,最近有点郁闷着呢。跟一些朋友说话搭不上调,跟家人关系紧张起来,诸如此类琐事,搞得人很躁。所以一看这个题目,赫赫,“野蛮人入侵”!听着就带劲,我的思绪在打开播放器的刹那飘到了史前一万年,瞬间一个穿越又如《穿越时空爱上你》那样回到了钢筋混凝土的硕大丛林。没错,这就是我对《野蛮人入侵》的情节预设。
    你该知道我有多失望了吧!

    我把鼠标几次放在播放器右上方那个叉叉上面,要不是考虑到电驴拖东西一点都不快早就关了它。足足忍了十分钟。在第三十分钟样子,电影的主角,号称“坚过美利坚”的老豆一名的病房里,挤满了他的老朋友老情妇,OMG,这多开放!我指的是,他的老婆也在场!我把鼠标很猥琐地从叉叉上移开,我知道我开始喜欢这个故事。
    接着似乎为了鼓励我,老豆他更加劲爆,开始历数那些曾“铁马冰河入梦来”(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的女明星们,顿时我以为片名应该改叫《老豆也发春》。但是很奇怪,他的这些回忆非但不淫靡,反而相当之美。为啥?我后来想了一下是在他回忆中穿插的珍贵的镜头,那些演员、歌手、舞蹈家们颀长的身形、高傲的天鹅般的脖颈、梅花鹿一般的小腿,用比语言更有力量的方式直达人心高贵和优雅的地方,就此消抵了他回忆的淫秽色彩,而将其上升为一种崇高的性与爱恋水乳交融的境界。
    从这里开始,这部电影已经吸引住我。
    对于一名好色女来说,吸引人的电影里假如再来点美女,那简直完美。为了弥补我看不到科幻片的小小遗憾,美女出现了,她叫娜塔莉。用老豆在接近片尾处对擦身的护士说的话来形容:“你是天国的天使吗?你是我的女神吗?”娜塔莉忧郁的带有洞穿力的眼神完全勾住了我,却谁知她是个吸毒女,而这也正是她在故事里出现的原因。所以她的出现是带着美好与悲伤这双重性质,也正是从她的出现开始,影片在我眼中也呈现这样双重色彩了。难道不是吗?娜塔莉是给老豆雷米送毒品缓解临终疼痛的!
    现在我开始担心老豆再也笑不出来了。
    雷米确实笑得越来越少。他在吸食时飘飘欲仙、亢奋不已,对着手提看独自漂泊的女儿的视频则表情凝重。他越来越进入一个将死者的角色了,甚至面对着丢失手提的儿子塞巴斯蒂安的质责也还不了口。他不再像儿子回来之前那样,说他“就不能安心读完一本书”!
    与这个弥留的老豆相比,塞巴斯蒂安的强势已经逐渐凸显。他的强势就是金钱。一切都可以用钱摆平,至少你在电影里看到的就是这样。这是一个操盘手的世界观,在他走出医院某负责人办公室,对她说“这样的文件每周更新一次,明天我还会来问的”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操盘手的世界观里还包含着没有被荼毒的孝道。塞巴斯蒂安操办一切,还远程兼顾着自己的生意。他就像是金钱和利益的化身,而老豆雷米则是人性(其中包括欲望)的代表,一个方兴未艾,一个垂垂老矣。他们进行着无声的交接。
    没错,雷米将死。也因此片中的似乎违背人伦的温情就并不显得泛滥。妻子与情妇同坐一堂,朋友为了让塞巴斯蒂安暂住自家房子跟老婆大吵一场。没有人论及即将到来的死亡,但他们都在尽可能地便利着、抚慰着雷米最后的人生。
    在最后的时间,仅仅是为生而生的娜塔莉,担当了刽子手,结束雷米曾经被爱与性、知识与权力无比丰富过的生命。有一点讽刺,是适可而止的淡淡感伤。
    塞巴斯蒂安完成临终关怀这重要一步,如同完成他自己的洗礼,像小教父迈克那样,带着几分酷肖更带着几分超越,他坐上飞机离开。

    我妈走过来:“你这不是科幻片?”“科幻片是什么?”哈哈,我戏仿了一把广告。事实上我的确已经忘记科幻片这回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野蛮人入侵》带给我的已经远超过一部时光穿梭的科幻片所能提供的啦。当死并不是一件格外可怕的事,生就会从容许多。我希望当我弥留之际,也能在病痛中感受这么多拥有。呵呵,谁又不是呢。

 6 ) 为告别一个时代的聚会 奏起挽歌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让人可以着迷的知识分子电影了,故事其实可以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概况为:一个经过六十年代洗礼的老教授,在新千年死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朋友和家人的变化的故事。但是,绝妙的编剧把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生死伦理剧题材变成了对一个时代的告别、致敬乃至沉思,变成了一幅全球化时代的全息地图,变成了一部现在和过去的历史――你知道,知识分子死起来和平常人的不同,就是他们死得更麻烦。
    事实上,此片可以称作加拿大导演阿坎德1986年的作品《美国帝国衰亡史》的续集,在那部电影里放浪形骸的蒙特利尔知识分子,在这部电影里已经成为了雷米教授,病得奄奄一息,只剩下思考的力气。而他的儿女们已经成人,和父辈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雷米的儿子塞巴斯蒂安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为了照顾他远道从伦敦回到加拿大,在塞巴斯蒂安不懈的努力下,雷米得以安然离开人世。雷米的朋友们在他的床前来了一个为了告别的聚会,在他们的回忆里,已经如烟的过往悄然浮现眼前。从他们激扬青春的六十年代,到更为纷乱的如今,他们追随着无数的主义,追逐着无数的男人或者女人,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否定宗教和一切信仰,然后当他们将要死亡的时候,他们依然害怕,和所有将死的人一样。
    在这些过去的愤青们聚会和追忆的时候,世界却毫无踯躅之意的继续纷乱前行,阿坎德以一个人的死亡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展示当下。我们会看见电视里9.11轰然倒下的世贸大楼,和用“野蛮人入侵”对此加以总结的学者;也会听见加拿大警察在谈笑间讲述蒙特利尔毒品交易地盘的转变;还会看见蒙特利尔医院里令人惊恐的官僚制度和由此而来的恶劣混乱的医疗条件,更会看见曾经的宗教圣物现在成为古董商估价的对象――其结论是几乎一钱不值。其实只是一个人的死亡,但阿坎德几乎让你看见了整个世界,连中国也没有逃离他的目光,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发,都在临终前的清谈里一一呈现。
    但不要被这些惊人的信息量吓倒,阿坎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让这些元素结合得了无痕迹,并毫无沉重之感。他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纷呈,既有法兰西式的放荡色情和幽默,也有漠漠温情得几乎要向好莱坞靠拢的亲情友谊,但也许更多的是一种焦虑的思考:人们在金钱面前的无力,在虚妄面前的彷徨。不过阿坎德最后的结论毫无疑问是健康向上的,符合主流价值观,难怪奥斯卡会把外语片奖颁给他。
    这是一部会让你流泪的电影,不过前提是你必须做好准备听到知识分子们总结当代的思想史,已经有没文化的美国人对这部深刻的电影嗤之以鼻:“如果他们都闭嘴就好了”。

 短评

爸爸最后硬了吧

5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1.风烛残年之际,身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身边陪伴是对自己一生为人的肯定;有一群女人陪在身边是对自己魅力的肯定;有子女儿子陪伴是对自己作为父亲身份的肯定;2.生一个跟你一样的儿子,则是对一个儿子最大的肯定。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野蛮入侵》,在看似简单的生命和亲情的故事下,隐藏着更深的主题,关于历史,革命,社会形态等等。商业成功的儿子是现代社会的代言人,“反面人物”娜塔莎是资本主义抛弃的废品,自暴自弃吸毒。我们一般都处在这两类人之间,谁是谁非全由资本说了算,能逃脱的终归少数,称为野蛮

10分钟前
  • august
  • 推荐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5分钟前
  • 傲慢与偏见
  • 推荐

这真是的一部极其出色与睿智的电影。它想说的是,有一种价值或者理想在文明演进的同时无可挽回地逝去了,而在片子中是通过父亲与儿子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冲突到融合来表现的。儿子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实用主义代表,金钱至上;而父亲则是一个大学教授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朋友圈。电影的主题很深刻,表现了极大的野心,可是看到最后,我觉得导演驾驭得很好,尤其是父亲和他朋友之间聊的话题十分具有文学和人文主义色彩。诚然人类社会需要文明,但是我们不能让某种野蛮的规则破坏了我们原来的和谐,这是导演的呐喊。

19分钟前
  • 绝色天平
  • 力荐

迷人的知识分子式电影。一个将死之人,一群对现世生活暗淡无力的朋友,在生死之交,掉掉政治经济文化史的书袋,顺便称赞几句中国的文革(后面继而提到戈达尔,还真是他那学来的=。=),温情、节制。跟那一代人比,金元天才的儿子无疑是野蛮人,而电影好就好在,那仿佛也没什么不好。

22分钟前
  • 安小安
  • 力荐

老头儿太像蔡明亮了

2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这部电影是魁北克用来粉碎欲移民者梦想,以避免过度移民潮的大杀器!

27分钟前
  • 卡帕
  • 还行

4.5 年輕人是最好的烈士,好好的擁抱熱愛的一切。會逝去的終究會被沖擊,但你能拽著它,陪著它一起。

28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盘子太小,试图承载的力量太重,题材太庞杂,手术刀太小。加拿大充满知识分子气息的电影,谈历史、宗教、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潮,这一点上足够话痨,体现了 多元价值观和包容力。感情深度还是略微欠缺。最近在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32分钟前
  • mayfog
  • 还行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3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有一个情节无法忘记, 当父亲和他的朋友们谈论历史和哲学, 并因此欢笑的时候, 善言的儿子只能默默地听着, 不知所云. 数学和经济学带来了财富, 却带不来优雅的人生.

40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1.温馨是要钱钱砸的;2.干金融很赚钱;3.一切虚幻都是建立在有钱儿子基础上。法语片文艺内涵果然浓厚,狐朋狗友聊天话题都带这么多我们了都来不及了解的著作和人名,翻字幕的同志辛苦了。很羡慕剧中那种曾经的炮友还可以聚在一起吹牛打屁的坦然劲头。怎么豆瓣炮友们日完不相往来,要向前辈学习呀

4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加拿大真是有意思,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电影也明显分为两类。法语的阿康更人文,更沉静。对感情也是平静下的暗涌。两代人,两种文化,两种世界观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部很平淡的家庭伦理片,充满了许多启迪人心的对白和情节,导演刻意回避了煽情的设计。值得细细品味,题外话是有点点像野草莓。

47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12/4/2004 6:00pm Cultural Centre

50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2004 第76届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 老爸的单程车票.99分钟BD版。

52分钟前
  • 刘建明
  • 推荐

荤段子和文艺型吐槽组成的温情故事,骨子里却有股左派资本主义的排外成见味~~~不过吐槽疙瘩那个确实太过瘾了

53分钟前
  • RIC
  • 还行

即使有再不堪的过去的人都有优秀的一面,宽容、乐观、责任,是我应该学习的

54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推荐

父子和解的电影很多,比如《大鱼》,而在父亲临终,专门用“风流成性”来渲染父子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所谓尊严的绳命告别,也是一种非美式喜剧的导演特殊的风格,然鹅,美国人也跟着沾光,似乎去美国做一次检查就必须有了“老豆坚过美利坚”的片名梗应该是看过DVD,但是已经没有印象了,尤其是父子从话不投机到最后的亲情拥抱,我们的父子一场其实不就是这样从不解到最后的“和解”吗?父亲身边离不开女人,妈妈也因此离开了父亲,父子也因此成了陌生关系,天各一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朋友来了,妻子来了,就连情人都姐妹一起来了,大家似乎冰释前嫌,似乎用这样更“生活化”的方式和人生告别,真的是化悲痛为力量(力比多);而当电影最后,父亲不堪病痛折磨而用大剂量“海洛因”来快乐一下时,我们不禁又感到人生的脆弱和凄惨都说父一辈,子一辈

56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