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笔

动漫大陆2016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鹅毛笔 剧照 NO.1鹅毛笔 剧照 NO.2鹅毛笔 剧照 NO.3鹅毛笔 剧照 NO.4鹅毛笔 剧照 NO.5鹅毛笔 剧照 NO.6鹅毛笔 剧照 NO.13鹅毛笔 剧照 NO.14鹅毛笔 剧照 NO.15鹅毛笔 剧照 NO.16鹅毛笔 剧照 NO.17鹅毛笔 剧照 NO.18鹅毛笔 剧照 NO.19鹅毛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2:05

详细剧情

西部拓荒时代为背景的爱情温馨小品。这篇是由神北克的原创故事「亚弥王」所改编

 长篇影评

 1 ) 萨德

你目睹过撒旦
你便见过所有人

他们带着上帝的面具
然后屠杀没有面具的撒旦

揭开面具成了你的使命
想让别人重拾这种游戏
却只有你玩得过于认真

而终究你也不是撒旦之子
因为无力于活下去的
只有人之子

 2 ) 让道德道德去吧

       关于文学与道德这个争执不休的问题,萨德是个比较核心的人物。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文学被深深打上了“道德”的烙印。从柏拉图把诗人赶出理想国开始,到亚里士多德的“寓教于乐”,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成为了文学价值的重中之重,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尺度之一,就是作者的道德水准高低。道德败坏的作者写出的作品必遭唾弃,被赶出理想国,道德败坏的作品影响之下的社会风气,也将必然每况愈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于是贺拉斯将其发扬光大,认为道德教育是目的,而艺术快感是手段。启蒙运动时期狄罗德也说过,“真理与美德是艺术的两个朋友”。到现在,或多或少的,我们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受这种思维的影响。
       基督教要求做人要忍让、善良、禁欲,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时候,这种清教徒思想在社会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萨德恰恰与之相反,他认为自己是用文字将人最最原始、最最本能的行为用文字加以呈现,人们倒反而不能接受人性丑恶的一面,这在他看来是十分荒诞可笑的。萨德的文学于是一向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文学”。电影中,神父与萨德的交好是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两股势力在一开始相安无事,直到那层窗户纸被捅破,神父得知了萨德的小说被疯狂地追崇,他本人也在疯狂地写作着。于是,神父收去了萨德所有的鹅毛笔和信笺。影片中萨德颇有深意的一句话——“You started this little game.”接着,萨德想尽一切办法继续写作,Geoffrey Rush努力将萨德的神经质表现出来,一开始略有牵强,但是随着故事一步步的推进,萨德由暴怒转为哀求、无助。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萨德赤裸着身体被关在bald的房间里,(bald这个词非常妙),他蜷缩在角落里,看上去非常弱小、非常可怜。他哀求Madeleine,然后,开始生命中最有力量的一次创作。
       雷雨交加的夜晚(必有大事发生),疯人院里的精神病人开始了癫狂中的革命行动。萨德一扫弱小、无助,这时的他宛若一个王者,他觉得血液又开始流淌,生命又开始踏上征程。病人们传递着他口述的文字,他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但,悲剧从这里开始。Madeleine因此而死,这世上唯一一个能懂萨德内心的人间接地因为萨德而死。我觉得萨德跟Madeleine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这不是神父认为的"love",也不是一种肉体上的关系,萨德在意念中****了她无数次,但只是意念中。萨德自己所认为的,这是每个人都共有的想法,并没什么觉得可耻的。
       那位强势的博士的介入,象征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阻挠。认为这是不道德,it's a crime, it's a shame. 神父曾经质问过萨德“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写下来,却偏偏要写这个?”萨德的回答很是简单,“因为这就是每个人所想的。”亚里士多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明白人的天性与道德之间是有差距的,任凭生命的放纵很有可能冲破理性的防线、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萨德偏偏就去触碰了这条底线。但是,文学的审美价值体现在美与丑之中,道德衡量的标准又是善与恶,你无法去用道德的标准强加到文学的衡量之上。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但总有一些超越道德的东西。萨德虽然受到社会的禁查,但雨果、大仲马、尼采等人都是他作品的拥护者。道德标准虽然是变化的,但是人的原始本能、爱情、创造的欲望、表达和交流的渴望,这些都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是世世代代都未改变的。
       基于此,把道德交还给道德自己吧,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人性本真的关注,是真诚而深入的人生关怀的体现。就让道德道德去吧。

 3 ) 《鹅毛笔》下的情色激荡,人性解放的欲望哀歌

18世纪中期法国的萨德侯爵饱经非议,他离经叛道的乖张行为多为世人所诟病,然而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无疑为后人审视理性主义的霸权提供了标本。

电影《鹅毛笔》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凭借鹅毛笔大肆书写色情文学的萨德为表现对象,围绕对萨德采取的精神阉割和肉体虐待,映射出人性的复杂多变,展示了人性与政治、宗教的冲突。

萨德其人

要想更好的欣赏电影《鹅毛笔》,就有必要先好好了解一下历史上的萨德侯爵。

萨德侯爵是一位法国贵族和一系列哲学和色情书籍的作者。

他尤其由于他所描写的色情幻想和他所导致的社会丑闻而出名,成名作为《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后被改编为电影《索多玛的120天》。

萨德可以说是一个现代理性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符号,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性虐待”(Sadism)与“虐待狂”(Sadist)这两个单词就是由他的名字派生出来的。

他的名字喻示着魔鬼与天才的混合,几个世纪以来,对于他敢于揭露当时社会在道德上的虚伪,是为自由鸣锣开道的勇士还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后世聚讼纷纭。

萨德侯爵生于18世纪中期法国的显赫贵族之家,然命运多舛,一生不停的进出于各式不同的监狱,最初被关于樊尚堡,后来被转到了巴士底狱,最后被囚于沙朗通精神病院并度过残生,累计在狱中度过27年。

无论是在君主制、共和制还是帝国制之下,他都逃脱不了被囚禁的命运。

枢密院给他的定义倒是很准确:

“他是个不平常的人。他是一个贵族。他身上确实流淌着贵族的血液,他从未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向上帝忏悔,直至他的呼吸停止。”

李银河在《萨德大传》中译本的序言里对萨德的评论大抵也是准确的:

“萨德比弗洛伊德更具有颠覆性和革命性,......他是对已有的性秩序的挑战。”

而在文学上,萨德被法国的一些学者认为是和拜伦齐名的浪漫主义先驱。

他的作品对波德莱尔、福楼拜、加缪等都有影响,同时,他惊世骇俗的理论也是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福柯的思想资源之一,他的癫狂也使他成为了20世纪蓬勃兴起的女权主义者的最大敌人,她们纷纷把他的作品和思想作为自己理论的分析依据。

他的行为与理论在20世纪更成为探索人类精神的无法忽视的难得的载体。

情色书写:人性的宣扬

让我们回到电影中来,《鹅毛笔》是由美国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执导的一部以法国色情文学家萨德为原型的虚构影片,影片向世人展示了人性解放之路的艰难历程。

影片中,“鹅毛笔”作为电影的一个符号贯穿始终,表象是萨德书写工具的呈现,实质是人性宣扬的代表。

影片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主人公萨德因作品中大量露骨、淫秽的情节而触怒了拿破仑,被下令囚禁于疯人院。

在精神病院的监禁生活中,萨德也依然疯狂的色情写作。

法国大革命之前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卢梭、伏尔泰等大批开明人物宣扬民主、自由、天赋人权。

所谓民主,既包括政治民主,也包括文化民主。民主的文化层面既欲望的解放。

在各种欲望中,性欲是最强的。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性冲动必须不时的受到某些精神能力和阻抗作用的压制。

内在的性欲无法抒发,便以外在的形式排遣出来。

色情是一种欲望,写作便是欲望的表达。

在萨德眼中,鹅毛笔不单单只是书写工具,它更是欲望宣泄的出口。

压在底层的性意识被发泄出来,而原来起着控制作用的意识则被打扰或完全失灵,于是颠倒了秩序。

也就是说,萨德的心理犹如被颠倒了的心理世界,整个心理结构大厦底朝上的换了一个。

失去思想束缚的他,如脱缰的野马、泄洪的闸,蔑视一切宗教和王权,任灵魂之火肆意蔓延,正如萨德所说:

“我的写作是无意识的,正像我的心脏跳动一样。”

写作工具从最初的鹅毛笔到鸡骨头到玻璃碎片再到最后的粪便,表面上看是萨德对色情书写的痴迷癫狂,实际上是他对暴力的极端反抗,对欲望的执著追求,对民主的忠贞信仰。

其次,法国大革命如暴风骤雨般,迅猛异常,领导人瞬息万变,狂热的革命分子最终大多被送上了断头台。

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必然会压抑。

萨德以鹅毛笔作为自己的武器,大胆书写性欲狂欢,倡导人性解放。

西蒙娜是修道院的一名年轻的修女,后来她与年长几十岁的克拉比医生结婚。

婚后的西蒙娜一直过着笼中鸟般的乏味生活,她忍受着丈夫无趣的性虐待和监禁。

偶然间,他受到了萨德作品中“女人的魅力来自于两腿之间”这句话的启发,明白了性爱的乐趣,她不再愿受克拉比的摆布,引诱了家里的装修工,悄悄与他私奔了。

在萨德的色情文学里,没有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只有性器官的男女之分。

年轻洗衣女美黛莲和她的同伴均出身于平民。她们都喜欢萨德的作品。

美黛莲和同伴高声的朗诵萨德的作品,并模仿书中的情节,她们在阅读和模仿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爆发出阵阵笑声。

萨德的作品看似是粗俗的色情小说,难登大雅之堂,它的社会意义却在于对于普通劳动人民的启蒙。

这种色情文学具有真实性和亲切性,而这种真实与普通人又是如此贴近。

揭开性的秘密,公开教导性的快乐就是启蒙。

鞭挞权贵:人性的抗争

萨德的作品中,贵族也不见得如何伟大,甚至还是嘲笑的对象。

他大量的抨击了上层贵族,其下流、粗鄙的语言挑战了统治者“君权神授”的权威。

王室受到了莫大的耻辱,拿破仑勃然大怒,命令擅长残酷疗法的克拉比医生对付萨德。

医生是国王派来的,暗示了权力与技术的结合。

热衷普世价值如民主,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美德,对于当时的从政人员来说却是巨大的危险。

从血雨腥风的大革命中夺取的政权,统治者的地位并不牢固。秦始皇焚书坑儒,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统治者树立权威的体现。

于拿破仑而言,保存王室高贵的颜面,维护自身的统治很有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克拉比的职业决定了他的工作方式。医生代表现代技术和理性。医生与萨德是对立冲突的。

医生是技术理性的化身,然而技术是无情的、冷酷的。

它是理性的科技,缺乏人道主义的情怀,而人却是有血有肉的高级动物,人性化的治疗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解技术上带来的弊端。

但原本冰冷的技术倘若被丧心病狂的医生加以利用,结果自然是雪上加霜。

克拉比用“治人如治畜生”的理念对待萨德,医生实际知道萨德根本没有病,所谓的“病人”是在标榜真相,他得的是“启蒙病”。

在这个意义上,影片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在统治者眼里,被统治者都是病人,都需要治疗。

作为权力的追随者和维护者,克拉比利用机器残忍的治疗方式对待萨德。

他没收萨德的鹅毛笔和信纸,萨德就用鸡骨头蘸着红酒在床单上写,他没收了萨德的一切书写工具,萨德便用口口相传的方式将故事传送出去,有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正邪”两面不断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克拉比千方百计禁止萨德一切色情写作,私底下却喜欢上了年龄足以当他孙女的修女,让她还俗、结婚,夜夜享受着与她的床笫之欢。

萨德终不受折磨所迫,他把医生的婚姻故事写成了小说付梓印刷,还亲自编排一出话剧,讽刺了克拉比老夫少妻的结合方式,揭露了其虚伪的嘴脸。

克拉比忙于整治折磨萨德,却忽略了身边人。

妻子私奔后,克拉比才发现妻子日夜阅读的《淑女诗集》,內瓤实际上是《贞德蒙尘》,而小说的作者正是疯人院里的萨德。

意识到妻子的出逃正是拜萨德的“蛊惑”所赐,克拉比恼羞成怒、愤恨交加,他将萨德关在地牢里,被脱得一丝不挂,在没有任何书写工具的情况下,萨德却用自己的粪便在墙上写下了文字。

影片尾段,神父举着火把来到黑暗的地牢,他将十字架放在萨德的嘴边,为他做临终前的祷告。

萨德却一把抓住十字架,死死地攥在手里,吞进嘴里,愤然自尽。

十字架本是救赎他人的象征,如今却成了杀人的利器,萨德用生命对宗教进行了最后的嘲讽。

接过鹅毛笔:人性的觉醒

电影《鹅毛笔》中,主持疯人院的是一位思想开明、主张人性化医疗的年轻神父考尔曼。

他为人宽厚、和蔼,虽说不喜欢萨德的作品,却一直善待着萨德,在与萨德相处的日子里,神父对他建生好感。

神父是基督教的代表,拥有一颗仁慈的心,他认为写作是件好事情,但内容要积极健康,不公开发表。

然而,宗教中的医院是一个拯救灵魂的地方,那些所谓堕落的灵魂则被视作违反宗教意愿的异类,神父考尔曼虽然同情萨德,却不可能认同他的做法。

起初克拉比用残忍的治疗方式对待萨德时,神父还试图阻止,尔后萨德在他眼中看来完全走向堕落的自我放逐时,神父也加入了共同整治他的行列之中。

令人讶异的是,就是眼前这个宅心仁厚的神父最后割掉了萨德的舌头,而这并非神父无奈之举。

这是一种极端的酷刑方式,是一种宗教手段,既不能让秩序的破坏者发出任何具有攻击性的语言。

神父是基督教的信仰者,考尔曼奉行禁欲主义,他与美丽的洗衣女美黛莲暗生情愫,却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强烈爱意。

美黛莲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姑娘,他喜欢萨德侯爵的故事,暗地里帮助萨德将他的作品传出疯人院。

萨德唤醒了美黛莲,她爱上了懦弱无助的考尔曼,注定是宗教政权的牺牲品。

在被要送出疯人院的前一天,美黛莲鼓起勇气跑进神父的房间向他表白,考尔曼在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最终选择了上帝。

神父恪守了尽心尽力爱上帝的理念却由此失去了爱人。

遭到拒绝的美黛莲继续帮助被囚禁的侯爵写作。要离开疯人院时,美黛莲向萨德祈求最后一个故事留作纪念。

临走前的夜晚,美黛莲躲进的洗衣房,故事经萨德口中叙述出来,经由疯人院的病友口口相传再到美黛莲执笔,虽说原作的艺术效果在传述的过程中已大打折扣,但其色情、放荡的主题却依然明晰,撩人心弦。

最终,在转述过程中的一个病人受到萨德作品的感染,激发了情欲,模仿小说情节并杀害了美黛莲。

热心帮助萨德出书的美黛莲,没有想到间接的因萨德的作品而付出了生命。

美黛莲之死,是影片主题中的另一层喻示,正常人的性心理已然是经过加工和规范后的,而疯子的性心理是完全不受意识控制的,对他们进行性宣传无疑是飞蛾扑火。

如此看来,提倡人性解放既要适度,又要讲究对象,否则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安和更大的悲剧。

面对美黛莲的死,神父追悔莫及,他来到停放美黛莲遗体的殿堂,并用幻想完成了与爱人的交媾。

爱人死了,神父开始怀疑上帝,救苦救难的上帝不仅帮助不了自己逃脱爱欲的苦海,还丧失了所爱的人。

之后当萨德口吞象征救赎的十字架死去时,考尔曼彻底的质疑上帝,质疑自己的神父身份,在痛悟之中,他也“疯”了。

萨德虽然死了,但他却胜利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萨德的作品,启蒙的意义开始显现。

影片的末尾,表面高明实则虚伪的克拉比医生居然将疯人院改造成了印刷厂,而出版物正是他原来费尽心力迫害的萨德的作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萨德的作品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而作为“统治者”代表的克拉比也不失时机的转变了立场,虽然更多的是利益上的驱使,但也不失为一种顺应民意,也是启蒙的进步。

因为人性的觉醒,与宗教决绝的神父考尔曼却被克拉比关进了疯人院的牢房,当新的年轻的院长随同克拉比来探望他时,他对新院长说:

你若有善心,请给我羊皮纸和笔墨,我看见过魔鬼的面庞,我要书写那尚未写完的故事。

曾经依然反对色情文学的考尔曼如今成了萨德的化身,一度感慨年轻人道德败坏的美黛莲的盲母也成为了美黛莲的替身。

她像她的女儿当初帮助萨德那样,给考尔曼送来了洗干净的床单,里面藏着纸笔和墨水,延续着当年的美黛莲和萨德。

影片结局,“疯子”考尔曼手执鹅毛笔埋头书写着那些未完的故事......

电影《鹅毛笔》展示了那个时代追求自由与激情的个体和人性与宗教、政治的冲突,影片对传统制度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既有肯定启蒙意义的一面,也有对启蒙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思索(如美黛莲之死)。

但对于生命的价值、快感、意义、信仰的选择,只有把它们交给充满激情的个体,放置于生活与艺术之中才能得到宣泄和释放,这恐怕就是《鹅毛笔》所希望传递出来的信息。

 4 ) 萨德的对敌斗争

萨德的对敌斗争

李黎

黄色小说很多男人看过,但是很快也就不看了,翻来覆去就那些,到了性欲衰退晨勃消失的年龄,自然就不感兴趣。但我有个同学,坚持看黄色小说很多年,在毕业近十年结婚近十年后,他依然可以当众背诵黄色小说,犹如五四那些名流背《红楼梦》成就佳话一样。

对他的背诵我们当然哈哈大笑,“不带家属”的聚会本来就是为了原形毕露的。但是我觉得他肯定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什么,比如满足某种与生理乃至性欲相关的怪癖。我更觉他的这种带有严重挑衅性质的行为是在和这个社会的什么事物做着对抗——虽然他本人未必认为自己是在挑衅和对抗,未必清楚哪地知道哪些事物在过去或现在束缚着他。

电影《鹅毛笔》里,萨德侯爵是通过写作色情小说来对抗教会,也就是当时社会的传统价值、基本信念和道德底线。萨德侯爵出场时已经被关进疯人院,由教会管理。善良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考尔麦神父对他很友好,允许他通过写作把脑子里的变态欲念发泄掉——这个做法,貌似是有大禹治水的“疏导”理念、或者毒攻毒,但终究是强词夺理的借口,只能说明神父太宽容,居然能容忍在性事上无所不用其极的萨德把他干过的事和想干的事以及认为能干的事全写出来!

萨德于是就这么写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极具黑色幽默气质的事情:一个人在用写作对抗社会,但他写的不是《呐喊》,不是《无梦楼随笔》或《出身论》,不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不是《死屋笔记》……是黄色小说,并且模式固定:一个女人出场——对她身体和器官的夸张又恶心的描写——一个男人与之相遇,立刻开始施暴——施暴是精华所在,五花八门,然后呢,然后就是灰飞烟灭,寂灭寂灭的,很禅宗。

《鹅毛笔》电影最大的乐趣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一般的抗争模式。抗争,首先是由强权和压迫,有被压迫压制的人,然后就是被压迫者觉醒了,开始呐喊、控诉和抗争(不管是改良还是革命)。

而所有的抗争,最大的特性是针锋相对,针尖对麦芒,对面惨淡的人生!偶尔,会有“非暴力不合作”式的抗争。

但萨德的抗争则是匪夷所思的,他的武器是黄色小说,黄到极点、变态到极点,也庸俗到极点。他的革命根据地是人们心底最不能见光又真实存在过的一切龌龊和臆想。想像一下,拿一套黄色小说贿赂仇敌,是什么一个场面?

当某某某被教会弄死的时候,我们说,英雄!当萨德拿起黄色小说洒向教会及当时社会的时候,真不知道说他什么好。我们可以说,任何文明都必须为人性中不洁的、向下的、羞耻的事物留有一个通道,萨德就是现代文明里第一个挖开那个通道的人,但是他到底算什么呢——也许只有在作为世界视觉文化中心的、世界上阳光最好的法国,才会出现如此的飘忽的战斗吧。
 

 5 ) 道德的混乱和优越感——《鹅毛笔》

“我希望从一部电影中获得与自身的道德感吻合的道德感”这句话是几年前我在洁尘的一本影评里看到的,是在说《鹅毛笔》,她带着这种希望在电影中找寻,结果当然很失望,因为这部电影的道德感混乱,导演把自己放在过高的位置上,嘲弄每一个人,连只出现一次的拿破仑也没放过。(准备登基的拿破仑高高坐在王座上,镜头自下而上穿过王座的两排椅腿之间,朝弄臣们看去,导演则高高在上的顺便嘲笑了一下新皇帝的两条耷拉着不着地,还不停晃动的小短腿,带着一种恶意的忍俊不禁。)洁尘还有一个喜欢用的词,大概是叫做“智力上的优越”。我昨天看完这个电影,返回头又找出这篇影评看,想要弥补一下当时因为没看过电影而对这篇文章的费解。结果却惊讶的发现,洁尘在谈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
  很少见洁尘有这样言辞激烈的谈到一部作品,还是对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电影,带着被冒犯了的愤怒。比如“显得荒唐和疯狂,甚至令人愤怒。”“是对正统价值体系的一种抗议和反动。”“将邪恶正当化,将正义妖魔化。”
  就自己而言,我也认为在没有外界善意的引导并且缺乏必要的人生经验和是非观的时候独自看这样一部电影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行为。刚看完的时候,我很恐惧。心里有一种天然的,又是我所惧怕的东西被勾引的抬头苏醒了。导演考夫曼先是讲述已经关在精神病院里的色情小说家萨德如何尽其所能地坚持写作,并让洗衣女美黛莲偷偷夹带出去发行。让我们看到这种疯狂的欲望是多么的顽强和聪明。然后又有美黛莲和年轻人们对小说的迷恋和实践来说明这种疯狂是多么容易的侵入和占领人心。最后连上帝最忠实的孩子神父艾比也无法面对自己的爱情和欲望,陷入对信仰的动摇和困惑中。他年轻俊朗、生机勃勃的脸上现出恐惧和深深的绝望。我们发现这种单纯的正义是多么的脆弱和不真实。人性中的兽性会抓住每一个机会挣脱出来,吞噬掉哪怕是最纯洁的人(在电影里,医生在修道院长大的美丽纯洁的新娘,当她那么简单的小脑袋接触了萨德的小说之后,竟勾引了年轻的建筑师,并且一起私奔了。但是由于医生的恶,这种人性中欲望的爆发被导演道德化、正义化了)。
  导演的用意里,最大的反派是拿破仑专制政府和为其代言的那个医生。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前院长艾比说:我和魔鬼见过面,而且他还活着讲述这个故事。这个用意就凸现出来了。而且这个魔鬼无疑是个狠角色,他成功的战胜了捍卫信念(暂且不论这信念的道德观)的作家萨德,单纯正直又善良的神父艾比更是让他觉得可笑的紧。可是他恨得却是那个女洗衣工美黛莲,结尘说她意识混乱,我却觉得她清醒的很,她的清醒是一种体制外的清醒,非理性的,市井的,动物性的清醒,是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清醒,一种执著和把持奇怪的混合在一起,她懂得对欲望的需求和分寸,虽然对这种东西的放纵最后把她引向毁灭。当艾比最后对萨德说,她死后我们检查她的身体,她还是个处女。这种清醒就被验证了,同时被验证的是两个分别处在道德体系内外的男人对她的迷恋和爱。正是因为这种清醒,医生想要她死,医生最后任她毁灭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医生本身的恶,更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清醒的惧怕和仇恨。
  萨德的软肋是他有一种太高强度的欲望(这种欲望不只是对性还有对于写作的倾诉的欲望,就像他自己说的,写作就像呼吸一样。)和这种欲望极度张扬所导致的疯狂、死亡和灾难。与之相比神父的死穴就是单纯了,那种因为没有面对过邪恶和诱惑而得以保存的单纯的正直。而美黛莲无疑是这里面最清醒的。在她被医生鞭笞后,神父心痛得说:早知道你迷恋情色小说,当初就不教你识字。她却回答:“阅读使我得到救赎,看过人间的光怪陆离,很难有什么使我有兴趣,我将自己带入他的故事,若不是那样,就不能做现实中的乖姑娘。”她了解欲望和兽性,但她为此找到了适当的出口。
  说到现在导演的道德上的混乱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混乱”不同于洁尘所说的“邪恶”。导演确实受到了萨德的小说很深的影响,对萨德充满好感,认为萨德是捍卫思想自由的战士,最终被专制在肉体上加以消灭。但是导演也相信正义、善良以及纯洁。这些在电影里得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比如他最后安排美黛莲死于她自己释放出来的邪恶的欲望(美黛莲被受萨德小说影响的疯子虐杀了),萨德在听说美黛莲的死的时候终于表现出了一点产生于人性的悲哀和痛苦。比如对于神父和美黛莲的爱情的同情,最终用自己的方式使他们结合。还有对于医生这个彻底的伪君子和十足利己主义者的仇视和疯狂嘲笑。但是最后医生作为最终的胜利者和既得利益者把神父囚禁起来,就像当年囚禁萨德。这并不说明导演对于邪恶的迷恋和推崇。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悲剧式的结局,使得邪恶的面目暴露得更有力度。
  这部电影确实不在正统的道德观之内,但是如果就此认定导演“将邪恶正当化,将正义妖魔化。”也是欠妥当的。起码是带着道德上的优越感的。正统道德也并不能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也有它的虚假做作和脆弱的一面。被这种正统道德观所保护起来的纯洁的心灵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良,因为那些都是极易变质的。只有经历过邪恶和丑陋,还认为依然应该坚持站在正义善良这一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正义和善良。所以真正的圣人不是纯洁的小绵羊,而往往是伤痕累累的心灵。

 6 ) There are no bad words... only bad deeds

由钢琴师男主角乔弗瑞·拉什、铁达尼号女主角凯特温丝蕾主演的鹅毛笔.看这演出阵容就知道不会有什么sm情节,典型的奥斯卡片儿,事实上当年也当年该片也的确得到了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内的三项提名.算是一部演绎过得个人传记吧.

Marquis de Sade 小传

"萨德于1740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古老荫实的贵族家庭。他长大后继承了爵位,过着有钱又有闲的生活,他所信奉的性生活原则是在性活动中没有任何禁忌。 1763年他结了婚,他的妻子对他又驯服又忠心。他有五六处房子,经常雇用妓女。由于他的暴力倾向,数次遭到妓女投诉,引进警方干预。1768年,因凯勒 (Rose Keller)一案(萨德诱骗和鞭打了这位找工作的女人 )萨德入狱两个月。在1768年至1801年间,萨德因同类行为多次入狱。在1801年,萨德因出版《朱丝汀》和《朱丽叶特》两书再次入狱,1803年,他被诊断为"性疯狂",转囚在精神病院,直到1814年去世。

    萨德的一生中累计有27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正如许多著名思想家对他做出的评价那样,他的思想、语言和作品具有一种疯狂的革命性和颠覆性。"
摘自《虐恋亚文化》著者:李银河

几点个人观感
1.精神病院里的不都是神经病
最可怕的疯子是那些独裁者战争狂人,是那些掌握权力的疯子.
片中Sade在被体罚治疗时说的名言:
The first rule of politics: The man who orders the execution NEVER DROPS THE BLADE.

2.越清纯越容易面对诱惑
心理医生费尽心机把自己的小心肝儿藏在装修的跟宫殿似的安乐窝以为这样可以让这个从小就在修道院长大的不谙世事的清纯少女,却没想到城堡从内部被攻破,最后和搞装修的年轻建筑师私奔了.

3.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单纯以道德来衡量对错
"To know virtue we must aquatint ourselves with vice."
咱们的教育大多数是告诉你这些是不对的,却不告诉你为什么不对,更别提告诉你该如何面对了.特别是性教育.

 短评

其实电影想表达的我能理解,但是可能我还是不太喜欢这类电影

5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被正统道德观所保护起来的“纯洁”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良,因为那些都是极易变质的。只有经历过邪恶和丑陋,还认为依然应该坚持站在正义善良这一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正义和善良。所以真正的圣人不是纯洁的小绵羊,而往往是伤痕累累的心灵。

6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作为一部传记类的影片,影片比较真实的记述了两百年前的一段历史

9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杰弗里拉什饰演的萨德用红酒,用鲜血,甚至用大便书写,文字就是他的生命,即便他执笔写性书,拉什表演疯癫充满热情,当然杰昆菲尼克斯,迈克尔凯恩和凯特温斯莱特也贡献了很棒的表演,部分音乐很有feeling,性解放的主题,悲剧色彩,针砭人性的丑陋,尤以医生的假仁假义,利益至上为代表。

12分钟前
  • Thoreau
  • 还行

女主男二更像一对……

15分钟前
  • 兮子镜
  • 推荐

“自由就在墨水瓶的深处、在鹅毛笔的鼻尖。”这位才华横溢、藐视陈规的色情大文豪真的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才怪才,只是他生不逢时,毕生都在精神病院里和卫道士抗争。这么棒的电影真是相见恨晚!【翻了下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竟然是《跳出我天地》的小孩,可惜杰弗里·拉什的演技了

18分钟前
  • 阵雨
  • 力荐

别借用萨德的故事,兜售你的人文思想了

19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无关情色,只是手法比较大胆罢了,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2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尤其是西方,向往自由和性是连在一起的,弗洛伊德的逻辑是什么东西都是和性挂钩的,艺术家尤甚,以前我觉得他扯淡,现在想想……大概是真的

25分钟前
  • RD
  • 力荐

女主很漂亮,有点看不懂

29分钟前
  • 未知未觉。
  • 推荐

我宁愿做萨德 也不愿做耶稣的信徒 《尼采》

31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其实无关情色,整个片子似乎都是激情似火(如那场火戏一般)喷涌而出的创作和书写欲望,精彩绝伦。而书内容自不必多说,正如凯特当年的雪肌一般诱人⋯最后的结局有点刹不住尾似的太过戏剧,但真是很好看啊。杰弗里拉什演疯子确实自有一套,《闪亮风采》之后又一次癫狂出演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然而,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是将萨德送上了绞刑架。政府容忍不了他“伤风败俗”,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了下来,开启了民众的思想

3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该片除了刻画萨德这位杰出的作家之外,同时也告诉告诉人们应当清楚的认识传统制度,客观的对待社会发展,否则就会让无知占据人的心灵。这也正是该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41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其实无关情色 讲的是创作激情好么?我笑拉什太癫狂 拉什笑我看不穿。。那股随口而出就是吧啦吧啦一段情色小说描写、却又正义凛然如同捍卫真理的癫狂劲 神了 稍有看《莫扎特》的感觉 这个故事以其执着和癫狂让人鼓掌 却又过于追求戏剧效果而显得刻意

44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我觉得还OK

47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还行

知道你最恶心的秘密但却没有抛弃你而且依然爱你,是上帝么?

4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神父,天呐,神父,神圣的敬畏的禁欲的,真是喷薄的情欲最合适的载体。对于这种题材的偏爱加上这个片子完美的选角和表演,使我完全为这个电影沦陷了。

52分钟前
  • 衣冠冢
  • 力荐

艺术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来表现

56分钟前
  • sunshinE。
  • 较差

该片中萨德著作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反抗暴政,而且更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启蒙之书。首先是因为这种色情文学的真实性和亲切性,在此之前从没有书籍中出现如此赤裸裸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和普通人又是如此贴近。

59分钟前
  • o”mygod101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