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2

记录片英国1970

主演:Bruce Balden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生七年2 剧照 NO.1人生七年2 剧照 NO.2人生七年2 剧照 NO.3人生七年2 剧照 NO.4人生七年2 剧照 NO.5人生七年2 剧照 NO.6人生七年2 剧照 NO.13人生七年2 剧照 NO.14人生七年2 剧照 NO.15人生七年2 剧照 NO.16人生七年2 剧照 NO.17人生七年2 剧照 NO.18人生七年2 剧照 NO.19人生七年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20:03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二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时隔七年,当年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刚刚长大。他们初见世界还是懵懂的,面对镜头仍然稚嫩青涩。这花季年华,才是漫漫人生的第一步。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时隔七年,再次把摄像机对准这十几位孩子的生活,决心拍摄一部英国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14 UP

14岁是走向成熟的开端。
受访者开始意识到7岁的梦话,同时一些孩子的三观和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还有一部分独立思考能力较弱,没什么主见。

个人感觉这方面的发展和他们的背景和平时的兴趣爱好有关。

家庭背景较好的,会主动发展并培养自己的兴趣,并认识自己。
比如弹钢琴想当政客的那位小哥,正视自己的对名权利的欲望,对于自己的将来和一些实事有自己的看法;7岁想去传教的小哥,对外界友善,但对自己的信仰和对世界的看法根据阅历而有所改变。

而同时,家庭背景不太好的,由于接触面不够,对世界的认识有限,对于爱好也没有太大能力去支持发展,说话较缺少依据和底气。
比如东区的三个少女,对于罢工没有如同政客少年一样逻辑上站得住脚的的依据,只是用经验来推论,同时她们对于未来规划、自己20岁后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想法,有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感觉。

个人观感如此,至于7年后、14年后又如何,明日再叙。

 2 ) 读

今天看到了第二部,14岁的孩子相较于7岁已经有了阶级的巨大差别;三个从七岁就已经说要去剑桥大学的男孩在14岁已经顺利的进入他们想进入的高等学校,这是精英的孩子;而福利院的孩子长大了,不知道自己是否要去大学,这是穷人的孩子;关于出国旅游,精英阶层的孩子可以说出我喜欢瑞士的哪几个酒店这种话,而穷人家的孩子却只能在周边游;他们对钱的概念也十分的分明,有钱人家的小孩说:钱很重要,穷人家的孩子说:钱太多了就可能不快乐。

如果我5岁的弟弟到了七岁还没有人生规划和理想,一定是我教育的过失。

 3 ) 人生七年2|14岁时真正的少年愁,是开始意识到真正的现实和命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想起这两句古人词,似乎愁苦与少年是不大沾边,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才是应有气象;偶尔的小情绪,不过是“为赋新词”生挤出来的。

到如今,一面是初高中的孩子们在网上矫情自怨自艾的情绪泛滥,一面是鸡汤盛行,过来人经常会灌一些“当时天大的事,现在想想也就笑笑”的人生至理。和千年前的古人的表现和态度,也并无不同。

况且14岁的年纪,真的有些尴尬。童年刚过,花季未满。晃晃悠悠前行的一段过渡期,回忆里容易空白的时光。别说想法认知,就连长相也都是歪瓜裂枣和黄毛丫头,比不上小时候的娇憨可爱,又不如几年后的“初长成”。

所以在看《人生七年》第二集,也就是14岁的时候,我甚至在想为啥是“人生七年”而不是“人生八年”,8岁之后16岁,正是好时光。

不过既然7岁的孩童都能有那么多的真知灼见,想来14岁的毛孩子也可能会有别样惊喜。何况问题的关键正是在于要摒弃传统的“孩子们啥也不懂”的观念,而要把他们当作独立思考的个体来看待。

更重要的是,问出一个好问题。

或许是英伦阴雨连绵的天气,或许是对于真实已经开始触及,14岁的少年愁满满地写在了14个孩子们的脸上,眉毛拧在一起都快挤出水来,眼神游移不定总是心不在焉。

真愁假愁分野的关键在于你给的是QQ空间还是严肃提问。《人生七年》前两集对我最大的启示并不是7岁看老阶级固化命运天注定,而是关于孩子的平等交流和认真对待。如果你把7岁和14岁的孩子们当成是有思想的人来提问那么他们也同样会给你有思想的回答。纵然幼稚纵然孩子气,却也不经意间闪出智慧之光。

这种回答有时候是绝对的,即便是只有14岁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早已不亚于成人,甚至很有可能世界观已经成型将会相伴一生。作为旁观者开上帝视角,很容易发现这些少年们早已是“屁股决定脑袋”:泾渭分明的阶级决定了政治主张的不同,富孩子知道自己要投保守党,穷孩子就算是没有看法,也先排除了保守党。

当然对于同样的主题,更多的回答相较于7岁时而言是相对的。比如在说到有色人种时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再直言不讳的表达讨厌。特别要提到那个叫苏西的姑娘,这位大家闺秀无论是从说话还是表现都十分的冷血,但却十分真实。

导演对于这位典型的富家姑娘也比较“坏”,尤其是当采访时苏西的狗十分“配合”地叼了一只兔子过来,而由此观察苏西的反应就大有深意。整个场景充满了讽刺和隐喻,狗与兔子的关系就如同现实中的富人与穷人,而如果是一般的小孩可能会对这只兔子大为怜悯,“怎么可以吃兔兔?”然而在苏西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镇定的冷漠,已然对此习以为常。而当导演问起时,她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我受过的教育。”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节目隐含的偏向性:似乎有意无意地在说富人都是冷酷无情的,从小受过的教育便是如此。

当然若是直接拿这个问题去问在14岁时看起来最为信心满满,将政治家作为理想的富家子约翰,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矢口否认。但如此的安排,只能让人觉得要么是富人体会不到人间疾苦,要么就是根本在撒谎。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绝大部分人可能更会心疼14岁的那些开始认识到现实残忍的普通甚至是底层的孩子们,他们的迷茫与愤怒,失望与无处发泄让很多人都能看见自己年少时的影子。虽然由于科技进步第二部由黑白变成了彩色,但是整体的氛围却是灰暗阴郁。几乎没有普通孩子还对于未来有信心,而相对于变化太快的世界,他们甚至都没有计划。

虽然只是第二集,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宽敞的康庄大道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区别。当然在此不得不再次提醒自己警惕《人生七年》中暗含的价值导向,然而即便是修剪过的现实还是现实,无人可恶,只是命该如此。

 4 ) 人物

看第一集的时候,分不太清楚谁是谁。
这一集好好和第一集的孩子们做了对比,大致明白了有哪些人。

富裕阶层
约翰:帅气;从政兴趣;司法,国会
查尔斯:
安德鲁:
苏西:富家庄园女;第二集话很少

中产阶级
布鲁斯:传教士理想;善良;去非洲帮助穷人
尼尔:利物浦市区
peter:利物浦市区;理想宇航员,旅游车司机
(东部三女孩)
jackey:卷发,善良
林西
Susan

底层
尼古拉斯:乡村,害羞
保罗:少年之家;14岁去澳大利亚
西蒙:少年之家;黑人
托尼:外号猴子;骑师理想

 5 ) 我的UP14

这一季, 很多点可以聊。

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大部分孩子都开始青春懵懂了。这很正常,毕竟到了14岁。 有几个人给我印象很深刻。 一个是来自乡村的Nick 。 他低着头,像一个自卑的小男孩,说“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他这段时间,属于全身心在学习上, 但是他的性格应该是把爱情看的极为重要的一个人。(跟我熟知的一个人很像🤔)。 sue 的态度让人摸不清,她只是很讽刺地看了导演一眼。我认为,这段时间她的父母可能正处在离婚的时期,或者是之前一直以来她的父母感情都不好。这就埋下了一个伏笔。 另外Paul 特别可爱,他说自己不喜欢女孩,因为要给女孩做东西吃,女孩很挑刺boa boa 。而 精英三剑客孩子给我得感觉就是,对女孩一无所知,也不算特别感兴趣,甚至有些冷漠。

对待信仰。 给Bruce 打电话! 格局非常大的孩子。

对待金钱和阶级。 三剑客的观点比较成熟,其中John提到,大英比较起古代,阶级差别没那么大。这的确是事实。 因为经历了20世纪两次大战。然后 nick 感觉有些纠结。 他说每个人都不该经历贫困。 我认为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 还有三姐妹, lynn “钱买不来幸福” 。 我喜欢。 这个姑娘会幸福的。 然后Susan 说“有钱人爱不起别人” 。 这个姑娘比较中肯吧,也不贪财,挺好的。 Jakee 对钱有些向往。tony 超级可爱。 直接给了有钱人一拳。

哈哈哈 去看第三季咯

 6 ) 14岁时,思想差异已经很明显了

14岁,不同的经历、见闻已经让他们彼此的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比较让我震惊的是,小时候这么可爱一娃,究竟经历了什么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双目无神、颜值大跌呢?

另一个疑问,四千英亩的豪宅其实很小吗?

下面是整理英语表达时间。

看电视

极为不同

警队、警员

电视害人

接待客人

富人的业余爱好

单纯觉得这句很冷血

政治权力、无情

学校寄宿

办法

程度如何表达

游轮游

做比较

典型

贴标签

反动

支持

都不好

奇怪

有背景的说背景没什么重要的

转折

钓鱼竿

嘲笑

没有意义

上层人类野心发言

优越环境

接手、从事、经营,转眼出现三个表达

这么地道的表达,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之类的、出游

14岁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不怎么说话,一说就猛戳肺管子

 短评

John也太爱现了吧,私心对这种油头粉面的公子哥儿不太待见……Suese过得很不快乐样子。Bruce说话还是慢悠悠,但实际上并不害羞,和其他人很抗拒镜头的表现相比,他是少数面对镜头接受采访的,男神啊你为何如此沉着冷静!青春期大家都丑丑哒!

7分钟前
  • 小小虫
  • 力荐

到了青春期就瞬间现实了许多

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14岁有个共同点是大家不再像7岁时那样开心,不爱看镜头,后面也才知道好几个人爸妈在离婚期。富人家的孩子都如愿进入他们想要的私立学校,有保姆照顾,苦练钢琴,滑雪旅游,政治上支持保守党,即保有现阶级利益。穷人家基本没怎么迈出家门,孩子有的可爱小仙女变胖了,有的发育不好,有的还在找爸爸,有的出来干活了,他们都支持改革。有三个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农场主家小孩有自我意识,懂得跳出来思考,一个想去非洲帮助的孩子思考变得深邃。苏西,富家女,却非常不开心一脸厌倦俗世。

13分钟前
  • 怀山鹿
  • 力荐

贫富差别在14岁就已经很显著了。富人家的孩子上私人学校,生活无压力(保姆、养狗、象棋、集邮,贵族生活),可以到处旅游,政治上选保守党(保护固有的阶级利益,还想废除罢工!);穷人家的或者仍然一脸懵逼,或者被迫早早出来谋生,明显的嫉富和抱怨不公平,政治上多想投工党选择改革。9

1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青春期的孩子总体分为三类:十分认真严肃、十分害羞、十分不在乎,与7岁的天真活泼呈现出强烈反差。也就是高富帅二号面带微笑侃侃而谈,所以说,你不成功谁成功呢?

18分钟前
  • Aria
  • 力荐

为什么英国小孩14岁就这么会思考问题,关于政治,社会,宗教方面有那么多想法可以表达?我们14岁的时候在干嘛啊?

19分钟前
  • 起玄
  • 力荐

第二部一对比立刻引人唏嘘,少年的彷徨和无助,有的雄心壮志,有的懵懵懂懂,上层社会、中产阶级、普通市民以及社会边缘群体,出生背景当然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他们之间观念的差异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并且不断扩大,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自知。

23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七岁看大。第一集这些孩子已经展示他们之间的不同,但还没有很直观反映出来,14岁的孩子性格已经基本成形,个人道路也比较明确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指向。不得不说,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27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开始虐了!开始虐了!

29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问题的隔空回答太具杀伤力,七岁就是个畅所欲言博取眼球的年纪,十四岁的时候看不起七岁,十四岁的眼神里藏着秘密。

32分钟前
  • Oasiis
  • 力荐

「“你不怕杀生吗?”“我从小受的就是这种教育。”」

34分钟前
  • 隐身隐身哒哒哒
  • 力荐

看的太辛苦,脑残真影迷。满网找不到熟肉资源,找到无字在线版,射手下个字幕,对照无字版手动拉着字幕文档看。7岁那集感觉自己英语水平还不错,14岁这集明显跟不上了。

35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还行

想想这个program真的挺残忍的

38分钟前
  • X
  • 还行

他们长大了。三个人john,charles,还有andrew上了他们7岁时说要上的学校。我等不及看他们21岁的时候。

39分钟前
  • Orange Is Dead
  • 力荐

可以看到各阶层之间的小孩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了(关于讨论罢工的蒙太奇),特别是关于贫富这一块。恋爱婚姻问题变得隐私。政治、信仰问题进入讨论范围。Kensington三剑客好有爱,John和Charles常意见相反,而Andrew是温和派。John已有政客样。然后,大家长得表现得基本上都没有小时候那么可爱了。

40分钟前
  • Chicology
  • 力荐

十四岁,他们说话时不再看着你。

41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富人家的孩子14岁就都实现了7岁时的计划,进入名校,生活舒畅,游历世界,雄心壮志“I want fame. And Power”。穷人家的孩子7岁时迷惘,14岁还迷惘。

45分钟前
  • Ying
  • 推荐

七年前最可爱一小孩居然长残了,男孩称没女友,女孩开始害羞。现状与当时的所想都有所不同,这花季年华,才是漫漫人生的第一步。

4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哲学家的14岁

53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力荐

有些孩子在坚守信念,有些孩子已经旅居他国,梦想早不在。但是在14岁这个青涩的年龄时期,即使观点不同,你也可以发现他们回答问题时思考的时间更长,他们遥望即将告别的幼稚,为成熟迈进。

55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