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情片中国香港2008

主演:廖凡,莫小奇,任达华,林雪,海一天,赵会南,周楚濋,许绍雄,郑丹瑞,罗子溢,鲍起静

导演:刘奋斗

 剧照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2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4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5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6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4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5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6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7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8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19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12:02

详细剧情

本剧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改编。 香港,是一座充满罪恶的城市。王耀(廖凡 饰) 就是其中的一个无耻的皮条客,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假装成被带绿帽子的丈夫敲诈勒索和老婆偷情的男人。有一天什么都不在乎的王耀遇到了纯情少女丽川(莫小奇 饰) 。王耀原本以为, 丽川就像其它无知的女孩一样,可以任由他的摆布,但是丽川的倔强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并深深吸引了他。两个人相爱了,却经常互相折磨中,并渐渐越走越远。终于在一次警方的围剿行动中,王耀不幸被捕,而丽川穿着洁白的婚纱在浴缸中割腕自杀了。服刑八年后,王耀走出监狱的大门,持枪闯入丽川母亲(鲍起静 饰) 的住所……

 长篇影评

 1 ) 刘奋斗镜头下的斯德哥尔摩症结

本来我不想说些什么,但是看完豆瓣上的一些评论,让我有些话想讲出来。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刘奋斗将王朔的那本小说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部新的作品,我有幸读过王朔的这本小说,和电影传达的感情完全是南辕北辙。但是我并没有将两者放在一起针对某一故事,而是单纯的去欣赏刘奋斗的这部电影。

电影将故事放在了香港,这很正常,反倒是发生在大陆让我难以置信(绝对沦为地下电影)。我之所以把题目提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因为刘奋斗把小说里畸形的恋爱这一部分放大,乃至整部影片。

这是一部爱情故事,带有心理学症状的畸形恋爱。我曾问过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人,她说,不用刻意遇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我很难去想象,怎么会有人愿意协助一个对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人?电影里似乎也给观众提出这样的疑问。答案就是爱情。对犯罪者产生了情愫,这一切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丽川将爱情视为一次次的冒险,恐惧里掺杂刺激,这是她的症结所在,而王耀对待爱情的畸形态度,反倒是一种消极的理想主义体现,他要丽川爱他,但是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是王耀的症结。

我对这部电影的偏爱,主要有几点,首先,关于改编众所周知的小说的电影,本来就是见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按步照班,连自己都没有进行下去的欲望,如果改编,则肯定会招来一片谩骂。刘奋斗提取了小说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刘奋斗最感兴趣的就是——性),并加以改编,扩张成一部电影,其实非常的困难,而最后看到的效果,故事叙述的安排,电影节奏的把握,都还尽如人意;然后,就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演员表演部分,我觉得非常意外,可能也是因为不在大陆上映,所以打破很多的禁忌,在镜头里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一种强有力的冲击感,这都是几位实力演员的功劳。

对于刘奋斗,我觉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依旧是重复《绿帽子》的问题,镜头设计太过单一,并且几乎没有任何配乐,让大部分的镜头失去了他该有的力量。当然,你可以说刘奋斗的做法是一种风格,尤其是亚洲地区,这类电影比比皆是,但是,对于处理这样一部畸形的黑色的爱情故事,这种处理方式是否恰当?我觉得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观看这样一部电影,却感到无趣,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但是,豆瓣上很多的评论,一边倒的将其归类为“装逼”···呵呵,我觉得有些牵强,至少,真正装逼的片子们和这部片子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玩命讲究灯光的,连个故事都讲不完整的片子,一堆一堆的吧,你说是不是?刘奋斗呢,他骨子里就有点儿地下电影人的劲头,什么光啊,镜头,音乐的,都抛一边,将摄影机一放,给演员一个“方框”,在“方框”传达刘奋斗的意思。所以,刘奋斗很讲究画面的对称美和音乐美,很多的长镜头,远景。这些都是刘奋斗冷静态度的表象,试图跳出故事的构架,最为一个旁观者去叙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不知道刘奋斗愤青还能撑得到几岁,《绿帽子》开篇就拿观众“开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又把王朔的小说改成一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病例”,但是 ,刘奋斗的态度和胆量,是我最喜欢的。

 2 ) 退避三舍

我绝非批评主义者,观影评说,只关乎个人喜恶。

           

烂片不少,粗制滥造或是沉闷不得其义的,看后顶多小郁一下。而这一部,看了却堵得难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本来N同志推荐的电影大多不错,多半聪明吊诡,另类生香;该片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因尺度问题未在国内公映,据说在外国获了奖,我却实在不敢认同。一部胡作非为打着爱情名义胡闹的死矫情的电影。

           

一个小混混,靠在高级酒店进行性敲诈为职业,招惹了一偶遇的纯情白衣女孩,转脸女孩爱上这个小混混,爱得天翻地覆也恨得死去活来。赶也不走,被他骗去做性敲诈的诱饵,然后自愿地去做诱饵,男人性格扭曲又猥琐,从精神上折磨伤害她。她打胎,淌着血走出医院,他却在身后恶魔般嘲笑。后来她报复,他像疯子一样痛打她。任打任骂她却痴缠不放。最后她嫁给他的好友,在新婚之夜放一浴缸水割腕自杀,血水肆流。男人被警察因性敲诈抓走,出狱后去女孩家拿到她的骨灰,去他们在一起的海滩埋入沙里,殉葬。

      

我尽量地交待也写得不明所以,这混乱不堪……我所记得的只是男人死命扇女孩的耳光,那女的还哭着喊着纠缠。还有一个镜头,男人问一个嫖客为什么出来,答曰孤独,然后作出一副心有戚戚的感同状。真真装矜得想叫人上去踹两脚!!

           

羊爱上狼的故事。充满嗜血的虐和罪。起初看名字还比较期待,海水火焰,极端的善恶,爱恨,美和毁灭,应该震摄人心。可是……

             

不是不懂爱情,只是这里面哪里有一点点爱的影子?男人对女人残暴的轻辱,女人犯贱似的自虐追随,整篇只有性而无爱。煽的是哪门子情?

          

不是没看过情色,不是所有和性有关的文艺片都算情色,所有的裸露和交合都与情节无关,仿佛是刻意而为的性,女人的身体很美好,撕咬间却让人感觉丑陋害怕。

           

不是没看过虐恋,《钢琴教师》里的虐爱够扭曲够变态,却有悲剧中独有的洁净和残缺,让人不得不深究人性过程和阴暗。同是悲剧,这一部却叫人看着莫名其妙,完了想骂粗口。

          

不是没看过莫名其妙。曾看过电影通篇只有两句对白,然后不同的人物,地点,穿插情节,即使是这种故意的另类混乱也有迹可循,不似这横生的颓废和乱伦,硬生生的。爱得莫名,死也死得古怪。

        

也不是没看过颓废,只是别颓废得这么羞辱这么贱。哪怕像安妮的书,浅薄的故事,颓废是鲜血滴上白色的花,然后看着它慢慢凋谢腐烂的傲慢心悸。它不,拼命地想给观者痛感,胡扯的脆弱,矫情的阴暗。

        

…… ……

       

也许我是女生,也许我看不惯,实在不喜这种性本恶的叫嚣和完全没有美感脏兮兮的性,看着有些寒和恶~~

     

王朔那厮……我自以为看书的口味并非难调,还算包容,且不说王朔现已过气,当年正红时,他的书我也几乎绕道的。《无知者无畏》,《千万别把我当人》……看着就很雷人做作的书名,透着没事儿讨打的痞气,一张斜翻白眼的相片走哪贴哪儿,起劲儿地逮谁骂谁。我且用一个“贱”字形容,他老人家素来愤世嫉俗,又无畏得很,相信也不会太介意后辈口实。倒是那篇《致女儿书》我看了,虽江郎才尽反映平平,我却认为比较真实动容。一个大男人终肯低头承认锥心的缺失,肯剥下嬉笑怒骂自觉惭愧,在自己女儿面前正视这虚空和挣扎,掏心扒肝地倾诉,很可贵了。老实说,王朔俗,想来也不会俗到如此粗糙,听说原著不错,那就是剧本改差了。导演装矜得无可救药,一部伪文艺行为艺术情色片,耐着性子快进看完,莫名其妙,揪心地愤怒。
         


不得不说,真是一部烂片啊,删得毫不留情。

 3 )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这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我看过后悔的电影,严重后悔,昨晚看的一直后悔到现在;也是唯一一部我在豆瓣推荐上给了很差评价的电影,确实是非常差。

说起来也算是机缘巧合,去年在北京的时候跟几个圈内朋友在簋街吃饭,朋友叫了自己的一对夫妻朋友一起,说也是演员大家凑凑热闹,这对夫妻就是这部电影的女一号莫小奇和男二号海一天。当时吃饭的时候聊起来都在忙什么,他们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最近刚从香港回来,跟廖凡一起拍了部“毛片”,言语间满是戏谑,完全不像在说一部王朔小说改编刘奋斗导演任达华监制的作品。海一天跟廖凡都是上戏的,他们跟李冰冰任泉是同一届的同班同学。现在想来作为演员的他们对这部戏的感觉都不过尔尔,而且看了电影我才明白了为什么要说“毛片”。

以上是题外话,下面说说我对这部“毛片”的感受。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王朔早年纯情时期的重要作品,作为王朔作品的忠实拥趸,我读过很多遍且非常喜欢。小说分两个故事,前半部分是讲女大学生吴迪遇到了具有文艺青年气质的流氓张明而坠入爱河,在两个人交往的过程中吴迪试图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改变张明,失望中的吴迪自甘堕落也加入了流氓团伙,最后在绝望中割腕自杀。后半部分是写张明出狱后一直沉浸在对吴迪的思念和忏悔中,在一次去南方散心的途中遇到了女大学生胡亦。张明在胡亦的身上看到了当年吴迪的影子,试图保护胡亦,但是胡亦还是被两个伪装成文艺青年的逃犯强暴了,一如当年的自己,最后张明协助警察抓到了这两个逃犯。

这是个纯情的一塌糊涂的故事,很八十年代的感觉,当年看这个小说,吴迪的自杀可是赚取了我不少眼泪。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了三次,第一次叫《天使与恶魔》,太早了我已经不记得了;第二次是罗刚和谢蒂演的,我依稀记得,如今罗刚还是活跃在内地影视第一线,感觉上罗刚的形象比较符合我心目中张明的感觉,眉清目秀,有着文艺青年的气质;第三次就是我昨晚看这一部了,廖凡版的让我大倒胃口。

可能小说原著在我心中烙印太深,虽然这部电影仅仅用了小说中故事的一个大概脉络,基本上看不到原著的影子,但是我还是对电影中的很多东西忍无可忍。因为我觉得在故事的运用上,导演算得上是吸取糟粕,去其精华了。
首先,我不明白的是这么一个纯粹的北京故事为什么要搬到香港,大概投资方是香港的原因?原著的文艺青年范儿的流氓换成了电影中外形猥亵,荷尔蒙分泌过剩不停爆粗口的暴力黑帮分子,纯情的女大学生换成了涉黑酒吧的女招待,不是我不厚道反正觉得酒吧女招待纯情起来比较难。

再说情节,原著小说中吴迪的整个堕落过程和最后加入流氓团伙自暴自弃一直到自杀都合情合理,张明对她从引诱到看着她堕落意识到真正爱上她是一个从主动控制到最后无法控制的过程,两个人还是拥有了某些很温馨很美好的瞬间,特别是小说中两人录制的那盘录音带,还有吴迪自杀前后的描写,都让整个故事极具悲剧效果,让整部小说的感染力也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电影怎么编的呢?形象猥琐荷尔蒙分泌过剩的暴力小青年在某酒吧被黑老大暴揍了一顿,被打的头破血流的暴力小青年醒来后发现一个貌似纯情的酒吧女招待在为自己清理伤口,于是两个人就爱上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只能说男小青年很黄很暴力,女小青年很傻很天真。男的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禽兽,或者说禽兽也不如,女的还非要死心塌地的缠着他,甚至在男的逼她去卖淫的时候还不离不弃。这就要说到“毛片”了。其实整个电影几乎没有裸露的镜头,但是性爱场面却显得非常色情暴力,毫无美感只觉得反胃,这也算是导演的功力吧。

小说中的张明是个披着羊皮的狼,内心无比邪恶强大,外表始终温文尔雅;电影中的王耀则是个披着狼皮的羊,无论外表多暴力多强大,内心其实无比空虚软弱,是个怂货。


最后说说演员。我一直不喜欢廖凡,总觉得他形象太猥琐,而且不管演什么都是一个味道,劲劲儿的,但不得不说廖凡在这部戏里的造型还真是符合要求,实在是太传神。男二号海一天跟廖凡形象其实非常接近,两个男主角在形象上没有区分,难以辨识,特别是海一天演的其实还是个相对善良在感情上负责任的男人。造型上分不开,就要靠演员来演了,可惜演技上也实在没有什么闪光点。女一号莫小奇一袭白裙的样子貌似清纯,也只能说貌似而已,至于好多同学说的那个太丰满,呃,我就不做评价了。演技且不说,好多地方甚至跳戏了,比如拿刀去刺廖凡那段,坦白说廖凡做足了戏,莫小奇则完全没有入戏,太假了,唉。从那次北京吃饭聊起来的样子来看,他们压根没认真演也未可知。

不知道是我看的版本的原因还是导演的特意安排,剧中演员的对白都是自说自话。也就是说内地演员都说国语,甚至京片子,海一天间或的还带出点东北口音,而包括许绍雄、鲍起静、死胖子林雪等来客串的TVB老戏骨们则是一口粤语。反正似乎人家之间也都听得懂。

通篇的京片子粗口、暴力打斗,男人打男人,男人打女人,就连男女性爱场面也是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仿佛不打就不能正常交流。把这一切和一个荒诞的所谓爱情故事放在香港碧海蓝天的美景中,这就是所谓文艺片?有人要说了,80年代的爱情故事拿到现在肯定不合时宜了,这点我承认;但是二十一世纪的爱情也不是让一个男人掐着女人的脖子疯狂叫嚣,说你爱我,假的也行!女的就除了我爱你我恨你,基本不会说别的了。男的说你不是就想知道我到底爱不爱你吗,你死了我就告诉你,于是那女的就真去死了。这也太装太做作了。

一定要这样,还是让我回到八十年代去纯情吧。

 4 ) 说你文艺,假的也行

我也装过几年的B,跟着一群自称有知识有理想的社会青年混迹于上海以及大理最文艺最迷幻数个场所。说的话题大多跟政治无关,关于几个圈内小混混和他们的女朋友们,八卦新闻,药物和旅行。在上海的小酒馆里,偶尔还会有想文艺那么一把的主流人士现身,喝着酒将露着大腿的女人们揽入怀中。或者是那个自称作家的瘾君子,骨瘦如柴却依然炯炯有神。
的确有那么一群人愿意装着,愿意地下着。嘴上满是疯言疯语。
不想装B了以后,又遇见以前的朋友,有的被爱情玩儿了,有的被自己玩儿了,大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伪文艺青年在岁月的磨难中,一个个倒下,意志薄弱的他们死去了。
“如果我们不能结婚,你怎么能受得了?”李志是这么唱的。
不能结婚倒没有什么,但如果我们不能文艺,你受得了么?就试试吧。找一个主流的商界精英男朋友,试试。

言归正传,在大理见过刘奋斗,还有眼神有点迷离的廖凡同学。从大理回上海半年之后才有了《绿帽子》。
回头想想那段刻骨铭心的文艺之旅,的确比较有趣。并不在豆瓣上写写评论是全身心文艺了,要文艺必须要骨子里都文艺有四个必须:一,跟陌生人必须谈一部最近比较感兴趣的电影和书籍;二,必须一夜情OR婚外恋;三,抽烟喝酒叶子中的一项必须长期保持,以保证眼神的迷离;四,必须保持经济上的拮据。
《一半》中的廖凡的确是演技一般,但看在他曾经跟咱站在文艺统一战线的份上,就当他是本色出演吧。电影的姿态有一些僵硬,不知道是不是伪文艺青年的症结所在,底子薄导致模仿倾向严重。悬崖上的一段,想起了安东尼奥尼的《扎布里基角》里的男女偷欢的场景,至于烧船的那段,又让人联想到了《燕尾蝶》。感觉这第二部充斥了太多的外来因素,甚至外来风格。镜头过于显摆和矫揉,把原本该自然流露的东西磨灭了。
刘导的片子自然没法跟大师们的画上等号,只是期待不要做一个山寨文艺大师。
不装B的时候反而一身轻松,不信你试试。

 5 ) 与爱情有关,与执著有关。

看这部片子之前,我被朋友郑重告诫,里面有很多sex,我看电影不多,带颜色的根本没有几部,从小妈妈就是我严格的广电局。
  但是看后,我不觉得这是情色片,相反性却是必须包含的一部分,当语言,纸笔不能够倾诉时,身体是我们最后防御和进攻,身体的交流是我们最纯粹,最坦白的交流,甚至包括他们在做爱时的挣扎,缠绵,疼痛和不舍,实在是倾诉了,包含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当一个生活里不会容纳爱情的人遇到了一段执著的像火焰,纯洁的像海水的爱情,他第一个选择是逃避,而逃避却分为许多种,皮条客遇到了丽川,他最自然的方式就是他的社交方式,用最下流的,最粗鄙的方式去蹂躏她,让她走,让她心伤透。

  她越是纯,她越是受伤,她越是信任,她越是难堪。
  丽川在嫖客房间内惊慌失措,但是他却坐在外面稳如磐石,丽川被扒了个精光,被他抱走时还关切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这么晚才来?尽管那时,她已经虚弱的站也站不住了。
  这样的爱,显然不符合我们的世俗标准,但是我还是能感到强烈的爱情存在,近乎神经质的追求,放弃所有尊严的乞求是爱情;用尽力气的逃避,谩骂和暴力,试图来否认和践踏爱情,却被另一个男人的出现而露了马脚,他是爱她的,只是她死后才知道。
  
  当我们依然青春,依然会因为空气的湿润而皮肤润滑,因为夏夜的到来而心跳加速,我们应该放开自己烈火一样的青春去做一些看似疯狂却执著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件执著的事情,都会让我们强烈的感到自己生命的力度,深度,韧度。王朔看似一个痞气十足的北京混不吝,但从他的作品里却总能感到他是一个最呆的人,他的呆就在那点对尚未泯灭的理想主义的追求上,那么纯真那么美,在嬉笑怒骂之下有这么一点坚硬和闪亮,如果不在平时日把它收好了,锋芒毕露会两败俱伤。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与爱情有关,与执著有关。

 6 ) 不要把犯贱当成真爱

很明显这部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里的“火焰”那部分。“海水”的那部分并没有在该影片里存在。虽然是改编,但实际上已经跟原作天差地别了,就如同海水与火焰的差别。我本人极喜欢王朔,不忍心看他的著作遭此作践,所以写出一些电影和原著之间的不同之处,希望看过电影而没看过原著的人能够区别对待两部有着本质差别的作品。

当然这并不是暗示电影很烂,这部电影还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激情戏再多一点话,那么这无疑是一部优秀的色情片。而王朔写出来的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色情跟爱情的区别就像嫖娼和行房之间的差别:嫖娼通常是按次收费,你得先交钱才能办事交一次钱办一次事,嫖客与妓女之间是一种不计前嫌的贸易往来。而行房是你不用先给钱,但是当每个月你发工资的时候得把工资交出来,虽然这是一种变相收费,但是丈夫与妻子之间体现的是一种有错必纠的人文主义关怀。

然而影片的导演就像是根本搞不清楚外面的小姐与自己老婆之间的差别,用自己扭曲了的爱情观把一段悲壮的生死之恋篡改成了一部莫名其妙的禁播影片。可能是导演故意想表现爱情的残酷,但是残酷的有点匪夷所思。在电影里很难找到女主角爱上男主角的真正原因,姑且算是一见钟情吧。而小说里却明白描写出了女主角是对男主角身上哪些特质着迷的:男的很能侃、很放肆,声称自己跟100个女的睡过觉,外号“老枪”。只有这些铺垫才能让之后的发展顺理成章。电影则显得很牵强,男主角没什么台词,两个人在几个片段中傻笑了几次之后就确立了肉体关系。可能是导演故意想表现爱情是盲目的吧,在一起感觉对了就行了。

这些差别其实都无伤大雅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他们确定了关系之后,最核心的差别出现了,也就是电影跟小说之间的本质上的差别。电影里的男主角为了继续开展自己的性诈骗计划开始教唆女主角充当卖淫女,并且对其进行了欺骗,说在她跟嫖客发生关系之前就会破门而入将她救出,结果却是男主角故意拖延时间等嫖客强奸她之后才出现。当她发现自己被骗之后先是疯狂了片刻,然后又投入到了男主角的怀抱。我不知道这是该片导演与他太太的生活历程还是导演太喜欢松岛枫的故事了,所以才编出来这么一场戏。

松岛枫的所作所为是可以被认定为真爱的,因为那是为了男友的理想自己心甘情愿作出的牺牲。假如真的有一个女人被自己的男人骗去卖淫之后仍旧重回他的怀抱,那么这就是纯粹的犯贱了。但遗憾的是,该片导演却错误地把犯贱当作真爱来歌颂了。另外我想说,按照我国女性目前的爱情观价值观,告诉我一个女的为了得到一套高层小户型或一个新款爱玛仕让自己老公去卖肝卖肾,我还是说不定会相信。

小说里的描写则合乎情理。女主角是因为亲眼目睹了男主角跟另外的女人睡觉,彻底感情崩溃了,进而演变成了人格上的沦丧。她与男主角分手之后自己选择当卖淫女。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没有人会允许别人分享自己的所爱。当她发现她其实根本控制不了她的爱人不被别人分享的时候,她干脆放弃了。她放弃之后发觉再也找不到真爱了,于是自甘堕落。这一切男主角其实是不知道的。当他知道她在卖淫之后,她已经成了自己朋友的女人,并且是“合作伙伴”,他已无力劝阻。之后他开始殴打那些嫖客,下手比平时要狠得多。

虽然女主角无论在电影还是小说里都是沦落风尘的下场,但是性质是全然不同的。就好比一个男人对一个陌生女子图谋不轨,但是把鸡巴放到人家的下体跟放到人家的嘴里性质是绝对不一样的。虽然都射了,但是放到别人下体,法律上我们称之为“强奸”,要被判处2年以上有期徒刑。放到别人嘴里,可能只是算做“性骚扰”。

所以说,本片的导演不但分不出来犯贱和真爱的区别,连强奸跟性骚扰的区别也分不出来。从这本质的差别上其实就可以把电影跟小说当成两部不同的作品。但可气的是电影的片名却偏要显示出与小说的关联。电影名字应该叫《一半是犯贱一半是强奸》。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有区别,例如结尾,小说中女主角自杀的时候身边播放了一盘录音带,那里面记录了她曾经与男主角一起时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电影里则没有描述这个细节。其实这也是很重要,毕竟没有快乐哪来的痛苦呢,所以说电影里的爱情故事是如此莫名其妙。还有小说里的女主角并没有怀孕,自然也不会流产。小说里的男主角也没有自杀,而是继续叙说着“一半是海水”的爱情故事。

 短评

女主角波儿真大

7分钟前
  • Charlie
  • 还行

烂的惊动了党

9分钟前
  • 逆转折
  • 很差

比起綠帽子是有了點進步.

13分钟前
  • l.m.
  • 推荐

莫小棋的胸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小,影片风格挺喜欢,尤其在暴力方面,真实暴戾。女子的爱情如根,一扎下去便不断地往深处里生长;男人的爱如叶,换了一套又一套,不爱了飘落在地似垃圾,但落叶终究是叶。

1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应该比89版更贴近王朔的想法吧 那种歇斯底里

18分钟前
  • Nico
  • 推荐

全版DVD应该已收 :)~~

23分钟前
  • 收音鸡·耳東
  • 推荐

47分15秒时,那女的脚丫动两动,特别可爱,哈哈哈

26分钟前
  • Olivia
  • 还行

愛的如此糾結到底,不後悔就行了,相愛不等於傷害

30分钟前
  • ming
  • 推荐

都市皮条,淫窝乱搞。表演端着弄,摄影逼格高。红的黄的满眼是,好变态,好喜欢。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装B必看!

36分钟前
  • 小妖怪
  • 力荐

说你爱我,假的也行

3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整就是个喜剧片,有几次看他们那么卖力地装逼演出,我差点笑岔气。哎,文艺痞子的爱,豆瓣小清新的你伤不起啊!

38分钟前
  • 劳永逸
  • 很差

装逼男意淫之作

43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很差

一个疯男人和一个疯女人纠结无比的装B爱情。

45分钟前
  • CARSON
  • 较差

想了半天那个词,终于想起来了:拧把

48分钟前
  • tavico
  • 还行

看到最后,终于明白了电影想讲的故事:王耀与郑重本是一对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好基友,有个叫丽川的女孩莫名其妙的闯进来,死缠着王耀不放。王耀与郑重对丽川进行了严酷的肉体摧残与精神折磨,但丽川充分发扬了甩不掉、骂不走、打不跑的小三精神,最终成功的三人一起死翘翘。

53分钟前
  • 空思
  • 较差

真是个好故事,廖凡演的这个混混有深度;但电影拍得疲软,只表现出“是什么”,没整明白“为什么”。人物的内心世界混沌不明,混混被弄成了变态,风格化的摄影只好蜕化为做作的扭捏。结尾处我猥琐地以为廖凡会把骨灰唏哩呼噜地吞了,那么电影还能向cult方向迈进,将变态进行到底,可惜没有。

5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不如干脆跟原著撇清关系

5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我爱妳!滚!:)。。

1小时前
  • virgin
  • 推荐

装逼进行曲

1小时前
  • 修复的薄码.AVI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