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喜剧片中国大陆2010

主演:姜文,葛优,周润发,刘嘉玲

导演:姜文

播放地址

 剧照

让子弹飞 剧照 NO.1让子弹飞 剧照 NO.2让子弹飞 剧照 NO.3让子弹飞 剧照 NO.4让子弹飞 剧照 NO.5让子弹飞 剧照 NO.6让子弹飞 剧照 NO.13让子弹飞 剧照 NO.14让子弹飞 剧照 NO.15让子弹飞 剧照 NO.16让子弹飞 剧照 NO.17让子弹飞 剧照 NO.18让子弹飞 剧照 NO.19让子弹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18

详细剧情

民国年间,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葛优 饰)携妻(刘嘉玲 饰)及随从走马上任。途经南国某地,遭劫匪张麻子(姜文 饰)一伙伏击,随从尽死,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为保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 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鹅城地处偏僻,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 饰)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的武教头(姜武 饰),黄则设计害死张的义子小六(张默 饰)。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怎么也想不到竟会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鹅城上空愁云密布,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本片根据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改编。©豆瓣

 长篇影评

 1 ) 票房,高!口碑,硬!

好电影我都缺乏评论欲望,因为没啥可说的。好到一定程度,就过了线,剩下的都是见仁见智,各花入各眼。


在豆瓣看见一人说,在自己没看过电影之前,先认为一切五星评论都是收钱的。就因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中国电影只能出一个姜文,还有人觉得丫为什么就这么臭牛屄呢?

因为姜文有资格这么牛屄。他作为导演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部部都是留名影史之作。这样的导演,宁可捧杀,不可棒杀。尤其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你们不是都在追名逐利吗?那宁可让最好的得名得利,好歹给我们留个念想。


《让子弹飞》是一部演员主导的电影,可能80%的镜头都是演员特写,但看起来并不乏味也不累,因为演员都表现的太好了。

葛优在片中的表现是一个你期望之中但又绝对意料之外的崭新葛优,他仿佛被重新充过电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让你觉得熟悉和放心,但每一个细节又都让你觉得意外和惊喜。

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并不仅仅只是葛优带给观众这种熟悉的陌生感。几乎每一个演员都犹如脱胎换骨,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银幕质感。这就是好电影带给好演员的礼物,它并不损耗演员,而是让演员获得养分和成长。


《让子弹飞》不是没有缺点,但是很多问题都属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严格说来不算缺点而是特点。喜欢不喜欢只是个人的态度不同。电影层面的问题,只有特效一块儿算是软肋。后半部分的少量特效以影片整体水准而言做的确实有点糙了。

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吧。


听到最有意思的两个批评性意见:
“实在佩服姜文给自己猛贴胸毛的热情”
“金枪不倒也是病”




 2 ) 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由于对姜文过于卑躬屈膝,厚颜无耻的吹捧,该影评已被和谐。”
这句是我在去看电影之前,已经准备好的影评(还是抄来的)。
        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槽。严肃客观的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就是带着这么强烈的偏见去看的电影。国产片导演就那么几位。考虑到他们近年的发挥惊人地稳定, 吾辈观影前,早已选择好了态度。
         比如赵氏孤儿,陈凯歌肯定给我们带来悲剧。他就活在自己的那点小悲剧情怀里,老想拍一悲剧,还肯定又玩现了,整个一纯悲剧。我们买了电影票,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唯恐事后骂得不够尖刻戏谑不够振聋发聩。 再比如让子弹飞, 姜文肯定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买了电影票,就等着让他TMD给我们翻译翻译什么叫TMD的惊喜。 看不懂,就说这片真有深度,可惜太小众了。 看懂了,便把他当神来捧,唯恐自己的态度不够卑贱,拜倒得不够迅猛。 只恨“愿为姜文门下走狗”这种结构已在王小波徐文长身上用滥了。
        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这群大导演大玩家,亦不能脱俗,只是口味略有偏好。冯小刚张艺谋什么的活明白了,追求票房认同。陈凯歌自负才华,追求带点文艺腔的装B青年的认同。吾辈小装青年,层次低,为与不装B的大众拉开差距,大家紧紧抱成鸡蛋状,追求蛋内认同,人称蛋同。还有些大装青年,最爱唱反调,追求与小装们拉开差距,显得层次高,自会有人贴过来膜拜他们,叫他们大神。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没想到这个影评会这么火.
看了部分回复,呃...
想转载的朋友随意.
我不是什么马甲 ,也没啥坏心眼,只是个爱显摆小聪明的穷学生而已
我在豆瓣不活跃,但也不是个新帐号.我好歹还写过点书评...就是没人理罢了

至于有同学说我造谣,挑拨,中伤姜文...呃...真百口莫辩,不过你们大概没仔细看影评吧。可能有些措辞确实不当,改掉了。

我会看这电影,写这影评,完全因为导演是姜文。
在我看来,姜文,爷们中的爷们,让人自惭形秽,又心向往之。

 3 ) 讨论讨论,翻译翻译

从亿元俱乐部到年度票房过百亿,所有人关心的只是钱钱钱。至于电影质量的好与次,那似乎不用太认真。身在法国的朋友抱怨说,一年到头,几乎没一部中国电影能支撑起一场严肃的讨论。说这话时候,他没看过《让子弹飞》。估计等他看到后,关于子弹的讨论风暴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这是一部讲述乱世狂欢的电影,普通观众享受了大笑的欢乐,评论人士享受解读的快感,马拉火车,一同前进,并行不悖。

如果试图寻找解读电影的通道入口,那必然不存在于大量的幽默台词和出色的演员表演上。入口不是别的,而是那句点题的“让子弹飞一会”。子弹在火药急速燃烧的推动下,发射出去,飞往前方。《让子弹飞》固然讲道了“枪在手,跟我走”,然而在高潮部分,真正左右全局的并不是一发或几发子弹。《让子弹飞》没有西部片的决斗,没有气势恢宏的枪林弹雨,扭转整个进程只是因为花姐找回了黄四郎替身,几乎可以说是赌博性质的突发偶然。那子弹最终飞往哪里?其实结尾已经很清楚告诉了观众,上海浦东。子弹化身为行进的火车,冲破广场建筑,穿出了鹅城。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

联系到辛亥革命第一枪以后的持续阵痛,可以说《让子弹飞》讲述了一种渐进式革命。没有平民的支持,张麻子一伙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痛苦在影片里表现为三天三夜的苦等,如果明白这一点《让子弹飞》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众人可以对号入座。而从广义上来说,鹅城也只是第一站,姜文所希望的局面是革命的火车开往上海,开往今时今日的浦东。这是电影领域的变革信号,也可以解读为另一种信号。

所以,《让子弹飞》确实可以叫做《革命往事》或者是《中国往事》。这并非有意拔高,光是北洋时期的背景,张麻子追随松坡将军(蔡锷)的身份,革命二字并没有太多遮掩。同是一座城,如果《十月围城》只是理想化的革命告白,那《让子弹飞》就是因地制宜,将革命付诸于实践行动。影片中不是没有请客吃饭,不是没有对抗合作,但在革命面前,它们只是零星点缀。在传统戏剧曲目里,铲除恶霸的故事并不少见,《让子弹飞》借了一个壳,说的是革命必须使用暴力,就好比张麻子毫不犹豫,一刀砍下了替身的头。

对正常人来说,砍头场面有些血腥,然而实在不比之前的一碗凉粉。胡万奸邪地说,太浅了,再拉开一点,看不清楚,姜文已经把CLUT味调料放进了电影当中。而在我看来,砍头一场戏还通往《鬼子来了》,姜文好似还魂了般。再好比挂树上的屁股是黑色幽默恶趣味,然而还有马小军挂在树上的自行车、上树的疯妈等等。姜文放大了胆识、荒诞还有不合理,这些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里都是极为罕见。

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让子弹飞》的演员都像是在台上演出,凸显对白,依赖特写,鹅城化作了舞台背景,可能就是那摆设的桌椅扇尺。电影缺少了姜文以往的梦幻与诗意,几乎没有淡入淡出叠化的转场。据说电影甚至采用了抽掉几格胶片的做法,用以加快人物行动的物理速度,有这样精心密谋的设置,叙事节奏不快才怪。惟有到了后来的三天三夜,当万民伞几次在圆月面前倒下,许多人突然看不明白了。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一刻,《让子弹飞》才真的更像是一部电影了,有了无法靠台词对白来说清的东西,需要观众自行意会。去掉画面感不说,这一段也像是漫画插页上的场景描述,而整部电影的人物大头,夸张的肢体语言,好似也是脱胎自漫画小人书。

然而《让子弹飞》不是戏剧更不是漫画,它依然是一部电影。以劫火车和鸿门宴为例,这两段都涉及了精彩的场面调度。带着老婆坐火车,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在欢快热烈下面,危机旋即而来。这个开场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内外交叉,麻匪由静到动,完成了超酷的亮相。再到室内的鸿门宴,这一段戏主要突出人物关系的剑拔弩张,用运动镜头来表现紧张感,以示矛盾随时可能爆发。

如果说影片台词和表演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那姜文又一直在制造间离效果,而不是一味的爆笑,不加节制。马拉火车、火锅大餐,以身击鼓、剖腹明身到满地枪支白银,《让子弹飞》有太多不真实或者说超现实的东西,会令人产生不真实感——就好像真是在看一场演了上百出的节目。可是短暂抽离出故事情境后,观众又被迫迅速投入其中,这就造成了信息量太大,难以消化,以至于很多人觉得看完一遍没过瘾。

这部电影依然充斥了大量的姜文标签,像英雄主义的领袖崇拜,对枪支军装的过度迷恋,广场上的狂欢,麻将牌的数字符号,鹅鹰等动物。如果逐一分析这些,想必也是姜文所乐意看到的。又正如马小军和马大三所遭遇的命运困境,张麻子也在最后陷入了一种无奈。他一直期盼和追求的东西突然就落空了,什么都没有了,由此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与失落。可惜由于姜文站得太高,一般的普通观众反倒无法理解他的孤独。如果他们知道得更多一些,面对那些面孔迷糊的群众,他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化身。

《让子弹飞》的遗憾有很多,比如姜文收敛了作者风格,然而我始终觉得最大要害来自配乐短板。这部电影直接搬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影子犹在。不管是迫不得已还是刻意为之,给人感觉就是姜文终于把积压已久的怨气一吐而光。虽说先前《唐山大地震》也直接挪用了大岛满给《北之零年》的配乐(大岛满也配过《风声》),但类似做法始终还是偷懒了点。哪怕姜文去学昆汀去摘用一些老片音乐,也比现在的做法要好上许多。

时间回到1995年,早先《亡命天涯》、《真实的天涯》刚进入中国,开启了大片时代,然而《阳光灿烂的日子》硬是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奇迹。2010年,面对《阿凡达》和《盗梦空间》,中国式大片依靠政策保护自欺欺人,这一回,《让子弹飞》再一次横空出世。因此,对于问《让子弹飞》究竟是好与不好,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国际先驱导报】

 4 ) 藏得越深,站得越直

三年以后,我们又等来了姜文。
上部《太阳照常升起》够出彩,但只有两种受众,要么绝对天真,要么绝对深刻。这回姜文修炼的更加聪明,他让各种水平的观众都能看到足够好的东西。
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剧包袱之下。《让子弹飞》是一部商业片,却比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片更艺术。钱挣了,还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一、一些有趣的细节
才华横溢的导演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有相当多很个人的喜好和知识领域,并会把它用在自己的电影里。本次姜文一如从前一样,在电影里融入了很多的个人志趣。

马拉火车
很多人看到片头马拉的火车可能觉得很奇怪。其实最早的铁路跑的都是这种车。铁轨最早是给马车设计的,特别是矿区有很多马拉的煤车在轨道上跑。后来才有了蒸汽机车。
当然在1920年的中国用马拉的火车还是比较奇怪的,这里一来是配合情节,二来营造一种奇异感,三来马在视觉上自由、奔放、有冲击力,也是姜文想给予本片的风格。
说点题外话,中国无论拍古装片还是现代片,用的马种基本都是国外的体育用马。中国马个头都比较矮小,皮毛也没有那么好,有时候看起来觉得很穿越。不过拍电影么,也是合理的。

铁血十八星旗
这面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本片中大量出现。其中红色与黑色代表血与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九个角指禹贡九州,内外十八个圆点指当时汉族居住的内地十八省(当时东北和内蒙汉人还不算多)。它最早是武昌起义的旗帜。
后来袁世凯加入以后方针从“驱除鞑虏”变成“五族共和”,加之领土超出了原本18省建国的计划,这个旗就只作为陆军旗。
1920年这面旗除了陆军以外应该很少有用。大概姜文很偏爱这面很有民族主义风格的旗帜。

蔡锷和小凤仙
这个故事估计大家都知道,这里就贴两句二人的对话
小凤仙说:“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松坡故作不解地问:“何以见得?”
小凤仙道:“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女流之辈,倘蒙你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姜文是很喜欢英雄人物,有英雄主义情怀的人,电影里人物说“追随松坡将军”,“变成小凤仙”,应该是在表达自己。

开平碉楼
片中的鹅城在广东江门开平取景。江门是著名侨乡,早年美国加州的铁路基本都是江门人修的。后来这帮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就修了这个中西合璧,防涝防匪的碉楼。

介错
日本切腹都会有介错人,自裁的人切腹后非常痛苦,就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剑道高手在身后将其斩首,以缩短其痛苦,这就叫介错。

艳阳楼
戏本,又名《拿高登》,高俅之子高登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被水浒好汉子弟杀于其居所艳阳楼。

二、姜文一贯的几个主题的第三次表现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三、让子弹飞里的姜文

克制
张麻子开始是受师爷劝告没有当场杀掉胡万给六子报仇,后来是在碉楼主动让弟兄们撤,姜文在里面扮演的人物变得越来越克制。这其实也就是姜文在学着克制自己。也许可以理解为姜文在“太阳”失败以后的一种反思和内省。
可是成熟了以后,也就无法再那么快意恩仇。所以剿匪之后,姜文骑着马的背影,是怅然的。

政治隐喻
在葛优扮演的师爷死后,剧情突然离开了勉强算安分守己的商业片节奏,进入了一种癫狂之中,讲了一个有关革命的寓言。这里说说我读到的故事。
钱铺在街道上,却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白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交还。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被张麻子把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抓了黄四郎回来,他们又一拥而上,跑到黄府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有人批评姜文还在宣扬“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套价值观,其实就算姜文跟张麻子一样,信奉结果公平,鼓动群众闹革命,他也把这个事件中各方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不同的观点。这是姜文谈政治的高明之处。
就像鬼子来了,很多人说是在批判国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时候,却是几为我的民族落泪。

首尾的呼应和对比
本片的首尾几乎是完美的对应。翱翔的鹰,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铁道,马拉火车,有节奏感而激动人心的音乐。
然而,开始的时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车,恣意江湖,斗志昂扬。结尾却是物是人非。仇虽然已经报了,但人死无法复生;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理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弟兄们都走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张麻子一代豪杰,此刻却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
本片表面来看是个喜剧,但其实却是悲剧。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四、说说电影技法

关于表演
这次主要角色中有6个人出彩,葛优,廖凡,姜武,刘嘉玲,周韵,还有不知道演员名字的老五。
葛优至关重要,如果最终的票房能如我所料拿到4亿甚至更多的票房,起码有一半得归功于葛优。葛优一脸严肃地到位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搞笑任务。而且没有葛优,周润发和姜文斗争的戏出不来。这次的念白和脸部表情造型实在是太绝了,很多腔调的拿捏令人拍案。
发哥现在一般都说是票房毒药,不过这个角色可能也非他莫属。发哥表演基本到位,就是念白还是太差,没听出来是本人的还是别人配的。
姜文基本就跟他演的大部分影片一样,在本色基础上略有针对性的倾向。
陈坤此次用力够大,略有点不自然。
姜武的演技我以为还在姜文之上,戏路很宽。武举人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是角色对于前面提到的政治隐喻却至关重要。
刘嘉玲戏份很少,但是角色需要的勾画全出来了。
廖凡这次承担了表现雄性气质的重任,到位了,有些句子的语气很不惹眼的用了点北京腔调,效果很好。
周韵比太阳照常升起里水准更高,没那么出格,但是平凡处更见功力,特别是眼神。不知道是不是夫妻说戏尤其到位。
不知名的老五把那股憨劲儿刻画的入木三分。期待以后再在大银幕上看到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众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个最后管张麻子拿椅子的富人胖子。两次看时我都特别观察了群众起义时中间各个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边的几个特别出色。群众表演没有看出假来,这很不容易。

摄影
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侧逆光的镜头来用光晕表现张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气概。
鸿门宴那场戏在饭桌外面布了一个圆环,等距放了3台摄像机,慢速的逆时针转动,结合正反打,效果极佳。类似的方法后面还用过一次。
山上打土匪一段堪为影史经典。

音乐
沿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因为有足够的情节的缘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个规律,凡是姜文在很商业的说笑话或者发展必须的故事时,没有配乐;每到姜文玩段风格了,配乐就上来了

剪辑
从头到尾一路都很快,让观众一直都保持很high,但是也让一部分人来不及思考,注意不到细节,指责片子疯癫而肤浅。

五、一点个人感想

自己能看的进去的艺术片很少,喜欢的艺术片导演更是几乎仅此一个,所以也就指着姜文装个逼了。这几年来,自己逐渐被很多事情变得很实际。可是当我看到姜文的片子就会觉得,总有一些情怀,值得保留。

 5 ) 一些靠谱人士的参考意见

@李蕾:看了让子弹飞。左邻右舍都变成一肚子蝴蝶飞不出来的模样,要说,说不出来。姜文就像毒品,来一口,要什么有什么,明知道是幻觉,还是难以抵挡这强烈快感。有些人拼死拼活就为了显得有点才华,姜文却需要克制他狼奔虎突的才华。我没拿红包,也不怕广告,要说这电影值得买票。(非常喜欢李蕾的主持和文章,靠谱。)
@史航:今晚看了《让子弹飞》,放心了。是个可以推荐给任何朋友的电影,人家看后一定领情。鲁智深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温瑞安说:杀人写好诗。这部电影都做到了。够彻底,够明白。虎啸龙吟,慑人亦醉人!这是国产电影这两年能等到的最好的一手同花大顺。祝贺子弹神奇飞过,原来弹道美如彩虹。(著名编剧,靠谱。)
@吴虹飞:忍不住爬上来说一句:姜文太让人感动了。姜文是国内目前我知道的唯一一个有诚意的导演。其他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真的都浮云了。《让子弹飞》是很好看的电影,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觉得好。记者生涯里没采访过他,是一个遗憾。他是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人,非常之自我。周韵能和他一起,可能是因为她够简单。(性情女子,靠谱。)
@马日拉:去形容《让子弹飞》为什么如此好看我觉得真是多余!我看片的时候起码大笑了50次,笑到流泪,并且一路激动,有几次忍不住要鼓掌!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没有在电影院中因为任何一部电影而如此投入过,真的,完全没有过。每一分钟我都是十二分全神贯注地在看,看到的是姜文的真诚与真正的才华横溢!(品位不凡,靠谱。)
@洪晃:我终于相信商业和文艺可以结合得这么牛鼻,姜文做到了,不用跪着真他妈能把钱给赚了。本月三个贺岁片一定是他完胜。剧情紧凑,台词值得玩味,不失他独特的想象力,最牛的是还说了点人话,剧情也不难懂。没有缺点就是这个电影的缺点,都想得太周全了。(靠谱。)
@蒋方舟:看《让子弹飞》,每个毛孔都叫嚣着牛逼牛逼太牛逼。
@竹聿名:中国电影天幸有姜文。有了他电影充满魔力。《让子弹飞》虚虚实实,层峦叠嶂,那股才气和聪明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香港电影八卦专家,靠谱。)
@张小北:让子弹飞真叉着腰!真牛着逼!前十分钟看完,我就嗨了。绝对癫狂!爱谁谁,反正我喜欢!
@木卫二:幽默、炫酷、西部片,自恋、隐喻、男性化,血腥、讽刺、怪点子,卖腐、露点、性暗示,酒神、疯子、神经错乱,草莽气息、英雄情结、革命浪漫主义。不是好坏丑不是七武士更不是无耻混蛋,它是让子弹飞。
@藤井树小姐:让俺概括《让子弹飞》,俺的总结是:140分钟里有140个高潮,平均一分钟一个高潮,这么牛逼的事,估计也只有姜文才能做得出来,真是HIGH死人不偿命,哈哈哈!
@魏君子:《让子弹飞》乃憋尿之作,从开始到最后三分钟前舍不得眨眼,剧情己不是一环扣一环,而是丝丝入缝,动作爆笑斗智斗狠,永远出人意料,笑中刚带悲,黑色幽默即涌来,然后马上火爆上阵。全片憋着姜文的一口气,但释放得痛快至极,这是华语片前所未有的爽爆类型片,有情怀接地气就是子弹飞得太快……
@陈正道:真是他妈牛。让子弹飞一会儿,看完到现在心还急着跳。(盛夏光年导演。)
@郭靖宇:有幸观看《让子弹飞》的首映,向姜文大哥致敬,没看过这么好的中国电影,只有这样的电影才对得起观众的期待。我的胆子没那么大,但让我预计《让子弹飞》的票房我认为是六个亿起,太值得看了,但愿全中国的院线能够放一整年这部电影。(导演。)
@江小鱼:让子弹飞的首映礼兼全球匪代会终于圆满而牛逼地结束了,而它攻城掠地的大进攻到十六号才正式开始,今天是我第三次观看此片,内心依然生猛澎湃,只有看崔健演唱会的感受有此一拼。中国影史上又一部经典之作宣告诞生。全场观众自始至终男士笑得人仰马翻,女士们花枝乱颤。
@荔枝超人:一个土匪碰上一个恶霸的故事,怎么讲得这么……他妈的惊喜!
@韩浩月:姜文在电影的绝大部分篇幅里,没玩任何意识流,情节环环相扣,但推进的时候行云流水。在保证了好看易懂的基础上,电影在人物造型、打斗动作、音乐节奏等方面玩的花活,观赏性十足。
@潘采夫:《让子弹飞》看完了,个人偏见:是三十年来中国大陆最好的电影,一部超级牛逼的娱乐片,更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片,揭出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姜文,还是那个被五花大绑戴上镣铐青筋绷出依然大喊不服的牛人。可看得娱乐,可看透历史,可看穿革命,任你选。
@司马平邦:评价《让子弹飞》:牛逼,再加两个字:之极。
@宁财神:毫无疑问,子弹飞是这些年最过瘾最好看的华语片,值得买票进场,值得收藏带导演音轨的正版D9,值得向最挑剔的朋友推荐。姜文早已证明了他超越时代的才华,下一部,希望他能腾出功夫证明他的伟大。迟早的事儿。
@宁财神:姜文才华盖世,他的王朝开始了。
@孟京辉:世界充满喧哗与骚动,没有任何意义。让子弹飞给出了豪迈、激越、尊严、柔情和无奈,令人震惊!这才叫看电影!真他妈的牛他妈的逼!
@马识途:威武雄壮,电影很大气。
@阿来:超出想象,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胡淑芬:看大家夸《让子弹飞》,想起曾听崔健亲口夸姜文的《鬼子来了》:真牛逼,你们拼命想吧,比你们能想到的还要好。
@董路:如果《让子弹飞》最后票房飞出四个亿,请不要奇怪。它将是这个冬天之最,且没有之一。
@成龙:今天终于有空在公司坐下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了,不过满脑子回味的还是让子弹飞,多少次被剧情、台词搞到捧腹大笑,为演员的表演而鼓掌,真的是近年来很喜欢的电影之一,姜文就是姜文,北京人的话说:你很牛。(成龙靠谱吗?)
@夏雨:片子看完了,一个字,相当牛!姜还是老的辣!希望子弹一直飞一直飞一直飞......飞出票房好个高!(夏雨有点不靠谱。相,当,牛。分明是三个字嘛。)
@影志:絮絮叨叨,用力过猛。全场人都在笑,就我笑不出来。姜文越来越自恋、暗爽,作品却远不如《阳光灿烂》和《鬼子来了》。基本上算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打1星鸭梨还是很大的,最近每天5封恐吓信、10封骂人信,还有个同打1星的豆友因为害怕被人肉直接注销了。这仅仅是一部电影,任何打分都是偏见。(影志修正第N版。)
@图宾根木匠:让子弹飞确是部优秀国产片,推荐观看,但绝没有交口到全片无尿点的地步,起码1/3的戏份可剪掉。搞笑手法是《三枪》级的,两位主要人物关系的失衡是《梅兰芳》式的,几位莫名其妙的客串明星则有《见过大爷》的意思。(靠谱吗?)
@黎宛冰:本来挺期待《让子弹飞》,但看到天花乱坠的吹捧,没兴趣了,因为真正好的东西不会有那么多知音。想起当初看《太阳照常升起》,也是被吹成中国前所未有的风格片、文艺片,其实啥也不是。(这个人的身份很特别,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
@黎宛冰:我必须修正我之前的说法,《让子弹飞》不仅是好看、有趣,它就是一个惊喜,是好几年国内电影市场都不能提供的惊喜。它有氛围、有故事、有风格、有好音乐,更重要的是有意味,姜文有能力用轻佻的叙事颠覆假凝重、假纯、假唯美情怀,他拍的不是MV,他送来的是地雷。观众能记住的也不仅是扯蛋之类的扯淡。(真可惜,反对票又少了一个。)
@王斌:奔电影院看了一场刚上画的电影,此前,媒体对其大肆鼓噪,我受到诱惑窃以为此片亦属一种文化现象,可去一赏结果大失所望,观后甚至感觉极不舒服。电影中充斥着那种毛氏所赞赏的痞子精神,即流寇性的民粹主义让我大倒胃口,还有自以为是台词耍弄均让人大不以为然,哗众取宠之骄狂在此可见一斑了。(张艺谋的文学策划,品位奇特。据王小山透露,当年《小武》面世时此人不但不喜欢,还去电影局打小报告,贾樟柯从此被禁拍。此人抱负不凡,一直以阻碍中国电影进步为己任,难得。另,王斌对姜文电影态度如此,再联想当年姜文不仅在张艺谋担任主席的威尼斯电影节上空手而归,甚至两个人连面都没见,基本上可以确定,姜文与张艺谋已经交恶。)

 6 ) 让子弹飞的非常6加1。

1。几个冷点

马拉列车 马拉车 马列

张麻子的人带的都是筒子,但是黄四的手下叫胡万。

后期麻子让老三在铁门上打惊叹号,最后被老三打出一个锤子。麻子打惊叹号则打出一个问号,镰刀。锤子加镰刀

黛玉晴雯不是人名,黛玉,晴雯就是那两块钻石的名字。

黄四的旧三步与新三步。

黄四最后对麻子说,死四个人换我五代家业还不值? 注意是五代家业。

 

2。张牧之其实心狠手辣,阴谋颇多

记得故事的最后麻子问大家跟着他有何不好?大家的回答是不轻松,不轻松。何为不轻松?张牧之确实心狠手辣,明明知道当晚黄四会找假麻匪来杀他,自己躲到跟葛优睡,不告诉县长夫人一声说今晚有刺客换房间躲一躲,此举见死不救。因为牺牲这个人,下面的棋才好走。才有下面的葬礼绑架黄四。张牧之心里算盘早已经规划。

 

3。张牧之与黄四的日本情结

看过北野武的座头市就会发现,子弹里的鼓是太鼓,也就是JP的东西。黄四收藏武士刀懂介错,明显在JP呆过,鸿门宴上黄四所说的20年前跟麻子有过一面之缘,很有可能那时候两人都是在JP。而麻子也有很浓的JP气息,最后砍黄四用的也是武士刀,也懂得介错,并且还纠正了黄四的错误...长的属于介错人。蔡锷将军也确实当年带着众多革命者呆过日本。 所谓的介错就是短刀自剖腹部,长刀属于介错人,在后面砍头。

 

4。鸿门宴上的黄四

延续3的解析。其实,最开始在鸿门宴上,黄四一眼就认出了张牧之。注意,是张牧之,不是张麻子。那个年代一个曾经的革命者做官必定不会是什么好官,黄四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加上黄四一看认出张牧之也是当年的革命者,以为张牧之跟现在的自己一样,也是属于完全变质的那种。于是编出麻子劫货的谎言,要张牧之去剿匪。对于黄四来说,编这个谎言他觉得张牧之会帮助自己挣两大家族的钱。为什么说是谎言?其一。张牧之来鹅城前根本不知道黄四这个人。试问一个劫货的麻匪,并且是赚有钱人钱的麻匪,会不知道他劫的货的主人是谁?其二,货是烟土,我查过百科,烟土就是鸦片。一个气质凛然的张牧之,劫鸦片有何用?以张牧之的性格会拿鸦片去卖钱?这不符合电影赋予张牧之的形象。

说道黄四遍谎言让张牧之剿匪,实际上就是想赚两大家族的钱。随后黄四问张牧之,我凭什么相信你有这个本事剿匪?张牧之答道,因为张麻子进不来的地方他能进来。随后吹出了麻匪的暗号。对于黄四这样的久经沙场的老革命派,明显知道这是麻匪所用的暗号。所以饭局从黄四的看出张牧之,编谎言让他剿匪发展到,黄四看出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自己的野心已经败露被看穿。鸿门宴后,黄四明显改变了对付张牧之的战术,并且多次试探张牧之是不是麻子。好比葛优也多次问张牧之,你到底是不是麻子。他有太多地方像麻子也有太多地方不像麻子。

 

5。葛优的两个秘密

第一个秘密就是葛优所谓的老婆和孩子是托。他骗了麻子。葛优是想让托来欺骗麻子手里的两颗钻石。葛优对麻子这个人内心摸的很清楚了,对待穷人弱者,绝不含糊,宁肯糊涂。

 

第二个秘密。老二是葛优害死的。葛优在拿到钻石后就被花姐所诱惑,发生了性关系,告诉了老二被张牧之派去任务并且一时乐坏把钻石给了花姐。以至于有一段花姐给了个盒子给黄四,里面就是两颗钻石。然后黄四笑道,你都快变成小凤仙了。这是美救英雄。理由一,画面跳到假麻子被抓,假麻子说送张牧之礼物,箱子一打开,里面又是钻石,葛优看了心虚马上往东边跑,谁知道东边被黄四安排好了炸张牧之的炸弹,炸死了。理由二,两队麻子对战的那晚,黄四找葛优谈话,葛优第一句就是我不该拿你的礼物送人。黄四答不是这句。黄四对那两颗钻石情有独钟,之前喊胡万杀鸡取卵要回钻石。这下表现的如此淡定,明显就是知道钻石被张牧之给了托,拖给了葛优,葛优给了花姐。花姐还给了黄四,最后黄四又给了假麻子。

理由三,也是最暗示的一个理由。就是葛优炸飞后跟麻子做最后交代。两个秘密。第一个话才到口中就不想说了,因为第一个秘密在此时此刻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牵扯到的只是钻石。所以马上想说第二个,说第二个的时候葛优突然面露狰狞,因为他也愧疚他害死了老二,狰狞了数秒后,葛优突然面露惬意的淫笑,为什么要死了还淫笑?因为葛优想起了跟花姐的那春宵一夜。

 

6。关于花姐与老二,老三

延续上面所说。花姐其实是借加入麻匪之名暗中帮助黄四的重要棋子。故事的最后,其实麻子知道了花姐害死了老二。最后老七问麻子是否喜欢花姐,并且凑在姜文的耳朵边说了些什么,并且要麻子说不要说是他说的。我的理解是,说了老二在执行任务前的几分钟见了花姐。姜文听到了顿时脸色有变,但是老三一行已经带着花姐走了出来,并且要去上海。老三还说要替二哥娶她。麻子学起了花姐举枪的样子对准了花姐,一行人立马脸色有变,其中老三更是准备上前档子弹,暗示麻子如果要杀花姐愿意替她死。这才让麻子压住怒火放下手枪。

 

 


 

 

 

 

 

 

 

7。关于真假黄四。


上面分析到花姐是黄四的人。这样一来,为什么原来抓到的就不可能是真黄四呢?喊花姐来认,花姐故意说成是假的。于是黄四交给花姐看管,这样一来游戏更加刺激,黄四暗中观麻子跟假黄四斗并且暗中操作假黄四。

最后大势已去,黄四为何原来不跑在麻子要找他的时间跑呢?反正花姐是她的人。

而花姐也知道大势已去,最后时候选择临时叛变,此举动就跟武智冲的叛变何尝不是一样?

所以有了最后荒诞的一幕,他跑我就追,他追我就跑。





 短评

承认爆米花式的好看不行么?别分析政治隐喻了不如去分析下百年孤独更给力。这次是冯小刚式的姜文,不是国产大师不是救世主,他是凡客。。。

7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三四年前看的,只记得全班人一起笑得跟傻子一样,挺不错的电影

11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推荐

要是姜文拍完这部电影就宣布退休,他会被封神。

1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并不是所说的那么出色,被过誉了。横向比很棒,纵向比是姜文几部作品中最差的

17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姜文玩出来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很放松,或者是太放松了,节奏总有点怪,有些情节也太儿戏。对白也不好,细节不如《鬼子来了》那么智慧,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今年华语片最棒的。或者只能怪剩下那些太面货。请千万一定尽量降低期待。重看一遍,感觉这片舞台味真重啊。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意图是宏大的,娱乐性十足;但影片的节奏与细节处理都十分毛躁,多处糙而欠缺章法,执行上眼高手低。3.5星。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姜文说,我想站着把钱挣了。他做到了。结尾处的那句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怎么解读都不为过。

26分钟前
  • 顾盼
  • 力荐

“有人问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人民说是他,他说是人民。正确答案是人民,但他若不曾出现,是不会有这个答案的。”

31分钟前
  • 花继续开
  • 力荐

男性色彩过于浓烈,女性全沦为扁平的符号。多处段落过于刻意,不加节制。舞台化气息太重,电影化手法较弱。所谓政治隐喻也欠缺力度。姜文由于[鬼子来了]输给[黑暗中的舞者]就对冯提尔怀恨在心,03戛纳利用评委身份公报私仇抵制[狗镇],斥其为"哗众取宠",结果自己后来拍的片质量比之差远了。(6.5/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仍然有浪漫的想象、癫狂的审美、极致的表演,然而姜文这次说,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懂,于是他不放过对任何细枝末节的解释。当彪悍的人生开始解释,所以,情怀没了,诗意没了,理所当然。难道所有导演的审美都要假装去迎合观众而连带着水准一起拉低?好吧,那市场胜利了,这下子都能看懂,都能笑了。

35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还行

这个电影很好玩,重复看会发现很多隐藏线索,麻将面具也很有意思,最后还有惊喜,挺好看的

39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推荐

“走路不要太快,会扯着蛋。”这是一部溢满荷尔蒙的火药桶,这是一部会带来核动力反应的影片,震撼所有人,并且持续许久。130分钟的影片满是高潮,全场观众从头沸腾到结尾,不断的笑声、不断的掌声。无论哪个演员都表现的十分出彩,台词幽默精致,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唯独缺少一丝控制。★★★★☆

42分钟前
  • Q。
  • 推荐

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4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20210315改五星,当年是真的没看懂,很隐晦,现在回看越来越觉得我不适合生活在现在这社会上了。哦对,为什么回看?因为发现现在很多社会事件拿里面的对白都可以解释。。。。

48分钟前
  • 溴化雞
  • 力荐

姜文这种黑色幽默式搞笑时不时会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部尤甚。

53分钟前
  • 醉里挑灯看花
  • 力荐

行了,装逼一次,继段奕宏,姜文再一次满足了我对男人所有的幻想。操,嫉妒周韵。

58分钟前
  • 琦殿
  • 力荐

谁赢他们帮谁,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帮谁,谁就赢。人类不感谢罗辑,同样的,人民也不感激牧之。

60分钟前
  • Bravenough
  • 力荐

说姜文用力过猛的 那只能说明您受功不够 受用不起!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牛着逼!

1小时前
  • 于少
  • 力荐

拍个虎虎生风,拍个一日千里,拍个恍若隔世!

1小时前
  • Toum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