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我投票

记录片大陆2007

主演:内详

导演:陈为军

播放地址

 剧照

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2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3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4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5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6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3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4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5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6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7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8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19请为我投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04:45

详细剧情

  湖北武汉常青第一小学,三年一班的班主任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民主的含义,于是在班中组织了一次班长的民主选举活动。候选者总共有三人:成成,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颇有心计的他在这次选举中不遗余力,志在必得;罗雷,作为这个班的前任班长,他有着根深蒂固的威信和指挥力;许晓菲,三个候选人中唯一的女孩,乖乖女甚至爱哭鼻子,似乎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三个孩子围绕班长的职位展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同学和家长也不可避免地卷了进来……  本片荣获2008年亚什兰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08年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成人评委会金奖以及儿童评委会第二名。

 长篇影评

 1 ) 現在的孩子很恐怖

這樣一部電影,我看不到它想表達的民主如否,民主的體現,應該是這三人以外的孩子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權力去選出自己需要的班長。而本片中的孩子們不過是豬油蒙心般的隨著輕軌啊副班長啊卡片啊這樣的小恩小惠亂倒一氣而已。不僅,我看不到民主的影子,我甚至都沒看出這些孩子真正需要什麽。似乎,在這些孩子面前,民主根本就是次要的。而主角的三個孩子,在權力的鬥爭中,所折射出得其實是成人社會里那些讓人感到恐怖的東西。有人說,權力,可以讓最溫順的動物都變成野性十足的猛獸。在這樣的理論前,就連8歲的孩子,也未能幸免。
不由得佩服這些孩子的承受能力,當面拉票,當面揭露對方的弱點,倒是不乏坦率,但是,是否太殘忍了些呢。如今工作,就已經感受到了鉤心斗角的厲害,等到這一批應該是00后的孩子們成長起來,職場上又當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
孩子,終究還是幼稚的,用輕軌卡片這種方式抑或是副班長學習委員這樣的方式就能輕易的被收買。這些東西看似簡單,實際上,歸根結底,代表的是經濟行賄和權力行賄兩種方式。日後這些孩子成長起來,需要的不再是班長這樣的小職務,那么賄賂的內容恐怕也就演變成了車子房子科長處長這樣的大手筆了吧。
這片子最殘忍的莫過於成成和羅雷的競爭,這兩個孩子拿著我喜歡你,你喜歡我的情愫當作心裡戰術和把柄,讓人感到背後發涼。好吧,我承認,作為腐女,成成說我喜歡你的一霎那,我的確抽搐了。但是,後來羅雷父親教羅雷說成成製造騙局的時候,我竟然沒有反應過來,還一直納悶兒為什麽選自己就是騙局。因為,我實在想不到也不愿意想,孩子之間的友誼,就這樣的被利用著,就這樣的被謀殺了。
幸而,這部電影是拍給能夠思考問題的成年人看的。但是想想,孩子們其實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欲把孩子從這樣的恐怖中救出來,又恐他們將來無法面對眾多從恐怖中摸爬滾打出來的競爭者。似乎,除了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接受現實的洗禮,成長為醜陋卑劣猥瑣的追食腐肉的禿鷲一般的人而根本無能為力。

 2 ) 《请为我投票》堪作主旋律电影

练乙铮先生在《信报》介绍一出关于中国民主选举的电影。中国+民主+选举,料必是科幻电影之类吧,练先生却说是套纪录片。

选的,是小学三年级班长。

监制 Don Edkins 说,《请为我投票》题材敏感,无缘在中国公映,别有用心的外国敌对势力再次试图抹黑我国真理部。依我看呢,《请为我投票》绝对有资格当主旋律电影。

有天,老师忽然公告:同学们站起来了,来来来差额选举班长,钦点候选人三个:甲有心计,乙有后台,丙有陪跑的份儿。

老师组织了天才表演、辩论、演说,戏肉却在台下不在台上。甲幕后策划喝对手倒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民调领先”。乙的人民公安父母见势头不对,为选民组织高速铁路游(竞选经费似乎没有上限,况且为人民公安的子弟服务还要收费吗﹖),扭转颓势。

投票当日,甲发表重要讲话:攻击对手是统治者(英文字幕译为“dictator”),自己将会是管理者。乙的人民公安父母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大概读过儒家经典,深明“为政不在多言”的真理:乙在最后一刻向选民大派礼物,当然,那是中秋表心意,无关选战。

谁对胜负还有半分悬念的话,叹一句政治觉悟力不足,上 Youtube 去吧。

有这样的父母,有这样的小太阳。领导人不是老早告诉咱们吗﹖中国人民,就是不配民主。



《请为我投票》可观,多得老师钦点“合适”候选人,导演陈为军“选角”功不可没。《请为我投票》,近乎 documentary 与 drama 的雌雄同体。

原文:
http://www.shek.org/2007/12/post-1.html

 3 ) 从《请投我一票》看纪录片的道德问题

首先要说,我认为《请投我一票》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拍摄技法纯熟,结构紧凑,情节曲折精彩,而且我相信,导演做到了最少程度的刻意摆拍。从思想内涵上看,也是足够深刻,那么多国际大奖,乃至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可不仅仅是因为西方人对中国政体的偏见而已。

但是这一切,确确实实又是导演一手安排出来的。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会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里,要完全照搬美国的民主模式搞一次选举实验,必然会演变成一场闹剧。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厚黑学传统和官场文化,决定了在如此规定情境下,这些尔虞我诈,这些人性黑暗面的爆发事出必然。

没有谁的内心本是恶的,没有谁想把自己内心丑恶的一面刻意展现出来。老师和家长们都天真地认为,这是一场素质教育的实验,是对孩子的一次有关“民主”的教育,是一个激励他们自强的契机。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理解的民主,是我党几十年来不遗余力灌输出来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场实际上由老师和家长指导成就的“民主选举”,遵循的还是具有中国国情的“潜规则”。对孩子来说,当班长的目的倒是很单纯很明确:我要别人干吗就得干吗。面对这种天真的对权力的渴求,让人反而感到亲切可爱。

导演所做的,就是挖好这么一个坑,让他们跳进去,而后的一切就不再需要刻意安排了,精彩的闹剧自然而然地上演:拉帮结派、欺骗攻击、施压贿选……大棒加胡萝卜,无所不用其极。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脊背一凉——原来这就是丑陋的中国人。

不能不说导演是高明的。在尽量保证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充分地挖掘了人性的贪婪,抨击了中国的政治,乃至畸形的教育。但我却对此感到恶心——在我看来,导演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人道。

记得司徒老师说过,你夸赞的好不会因你的夸赞而变得更好,你批判的坏也不会因为你的批判而转变。一部纪录片,能够展示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足矣。展现出的人性本质,才具有传世的价值。导演确实挖掘出了人性的丑恶,但却是用的不人道的方式——对于恶,不是加以疏导,而是创造环境将其激发出来。从纯技术的角度,这部纪录片是成功的,但是它却对其中的当事人,特别是几个无辜的孩子造成了永久的伤害。也许这段童年的阴影,会毁掉他们今后一生的幸福。导演在法律法规上没有任何失误,但却沦丧了道德。

相信对于大多数纪录片工作来说,选择这项艰辛的事业,最大的收获在于生活印证了自己的理念。我们都希望世界变得更好,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能够改变世界,但只要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是美好的。面对世间的丑恶,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我想对于一个纪录片导演,最开心的时刻应该不是作品获了什么样的大奖,有了多么大的收益,而是自己的拍摄对象真诚地为此说谢谢的时候。

让我们谨记“人道”。

 4 ) 傻逼太多 我忍不住了

有些人真你妈装逼啊 拜托评价一部电影先查些资料不要凭臆想
  
  今天导演跟我们互动了 这部片子不是摆拍 是真正的纪录片 他在拍摄影片之前花2个月的时间和拍摄的家庭进行沟通和熟络 一般人面对镜头2周就能做到视而不见 更何况是2个月呢 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的角色在镜头前保持的是最自然的状态
  导演自己也说了纪录片最重要的是真实 其实这个观点我倒不是完全赞同 但有一点 如果是摆拍 导演自己肯定会承认 因为纪录片里存在虚拟内容根本就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许多导演都乐于去讨论纪录片的虚拟性 再者说 如果是摆拍这么多群众演员怎么调度 人演员可是小屁孩 小屁孩就是天王老子 会跟你这么合作?
  你说导演偷拍只能说明您真是缺挺!你丫拿过摄像机没啊 你看过几部电影啊 你真以为导演个个都这么牛逼 偷拍都能偷拍出个完整的故事 还能跑人家里去偷拍 另外 陈伟军说了 片子拍好前他和3个家庭的家长签了版权协议 也就是说家长们必须为这个片子的版权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 镜头素材的使用权在导演 家长是无法干涉的
  
  最后 我实话说吧 我是武汉人 我在武汉上的小学 这部片子讲述的根本就不是一个虚假的故事而是我或者其他武汉朋友们的亲身经历过的事 到现在我还记得小学有个姑娘老背后说我坏话 还跟坐她周围的人说下次中队长选举选她不要选我 不过丫真可怜 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是班上的中队长
  
  关于这部片子的政治性我们什么可说的 我对民主的认识很肤浅的 不及您那么深刻 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 导演肯定自己也预料不到拍片过程中小孩嘴里会爆出统治者 领导者这样的话语 甚至所谓的行贿手段 这对他来说肯定是个惊喜 因为这些意外的惊喜能让您这样的装逼者有所思考有所反省有逼可装嘛 :)

 5 ) 折射出除了民主以外的更多问题

我在纽约China Institute看的这部片子,有意义的是,放映后的观众讨论时间。在座的人20余位,多半是typical的美国人:自信,自负,认为美国应该输出自己的民主和价值观。个别中国老婆表示赞同,并说在中国是多么不民主的种种facts...辩论越辩越有意思,从电影说开来,更多的还是看到了东西方在意识形态的根本差异,因为后来的讨论已经早已脱离的电影本身。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得记录片或电影作品,能够跟人带来多角度的思维探索,那就是成功的。作为一个引子,一个平台,让观众看到,继而思索。

当然,片子内容还是谈论的民主在小朋友里的试验。但更多有趣的details也非常值得大家考量,例如:为什么成成问多少同学被罗雷打过,多半个班的人举手;而罗雷安排的轻轨旅行和贺卡行动,就那么迅速的可以改变同学们的投票决定?罗雷的爸爸是如何给小朋友们保证并安排坐上轻轨的?我们也经历过很多选举(班长,大队长,三好生),而这样的方式为什么升入高中和大学就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为了未来的career path而竞选学生会主席,某些周围同学当官和进步的目的,就演变成了攫取更多个人利益?

归根到底,民主的基础还是应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教育,物质经济水平上的,这点无庸置疑。当然,我也同意说民主是分阶段,分层次的。这也正是我认为东西方沟通和理解的最大障碍。美国人喜欢把事情说成非黑即白,中国人看得更多的是过程。不是有没有民主,中国当然有,一党专政也不等于没有民主。这只是个度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实验性的民主当然有,在物质基础薄弱上的,最典型例子:印度。印度人自己抱怨说:我们为我们的民主制度而骄傲,但同时我们也深深被其所困扰。精神上的自由,如果在物质层次没到的时刻,那就是乌托邦。例如,选举拉票时,一方就可以到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里说:我给你开通水电,条件是你们把选票给我。类似于这个影片中的轻轨小故事。当小朋友们还有期待,当这个leader可能满足他们现实的期待时,民主就是钱和权,就是面包和公路。也许,这可以算得上一定层面的民主吧,按照西方人的观念。

再有一个例子是台湾。在辩论时,我和朋友没来的及举出更好的例子来。事后想起,亚洲四小龙里,除台湾以外,从80年代至今都能比较稳定的增幅。台湾在还在一党专政时的发展是顺利的,而之后的政局混乱,不能不影响到它全盘的经济决策,导致现在经济逐年下滑。

切以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还是一个负责的player。中国1.3billion的人口,如果因为吃喝住等基本生存需要无法保证,而许选择流亡,移民,偷渡...那最终遭罪的还是众多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如果到了那个境地,美国人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悠哉的讨论中国民主了。也许在美国大街上的暴力,流浪,抢劫都会因此而多起来,蝴蝶效应。

历史上来看,中国这个民族的几个特点:1)温和 2)知足 3)实际 这三点铸就的中国人,最大希望就是安居乐业,过过自己的小日子。而世界终还是有利益纷争,有钩心斗角,所以中国人也必须机警,小心翼翼的照顾好自己国家中国纷繁的元素。

和朋友还聊到一点,就是这三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他们的背景,家境,完全迥异,也正反应出中国正在扩张和崛起的一线二线城市的通性:增多的外来人口,增多的价值取向,繁复的意识形态。这是个有关教育的深入话题,其实很多人都是learning by doing, 也就是小平同志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好处是,有了很多可供交流的平台。所以,在看到中国媒体的不自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也有想变动的想法。只是因为国家太大,不敢乱动,只好一点一点的慢慢改。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过程,而且将永远是个过程。即便是美国,欧洲的民主,也都是再继续发展的。

民主是潜入人心中的,是过程,不是形式,不然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片子里,其实我觉得最可笑的是:小学班主任自己也不一定想明白了民主的意义,她只是尽力把这种”大选“Campaign的形式,尝试性的添加到孩子们的生活里里来吧。

说实在的,我个人还是会希望以后我的孩子,每天就天真傻呵呵的追跑打闹,回来看看书喜欢的书,上上网,练练打字,学学音乐,聊聊天。每个年龄有他们自己应该思考的事,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或者,即便有这样的民主选举,那也是应当给那些生来有leadership欲望的小盆友们来表演的舞台吧。

片子里的成成,确实是个良材坯子。这样的孩子,给点儿挫折是有益无害的。不过那个小菲就不一定了,信心的建立过程是很微妙的,绝对不是一个模子可以描画出来的。

 6 ) 给英国学生看这部片子

前几周要在系里给大一新生上政治学入门的seminar,导师跟我说尽量找跟你研究议题相关的,又能有点儿视频资料给大家讨论的。找来找去,这部片子长度和趣味性都比较好,于是就决定选它了。我所在的是一所英国中等偏上的大学,新生90%是英国本地人,多半是working class家庭出身;一些人都有海外志愿者的经历,不过去过中国的寥寥可数。这里摘几个课上学生们的反应中比较有趣的地方。

1 本地学生普遍不理解为什么家长和小孩为什么要这么费尽心机当上班长,问我“在中国当班长真是很大件事吗?why take it so seriously?”对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官方答案”,就是这部片子的外国资助方做了一个专门的影片背景资料库,其中有提到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长们如此较真。这样理解其实还是有问题的,毕竟想赢的不只是家长,Chengcheng和Luo Lei不也是发自内心地想赢吗?他们在家庭的熏陶下早就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另外我也问学生,如果你们在学校参加竞选,家长会帮忙吗,怎么帮?绝大多数学生都说不会,哪怕需要他们给意见,家长们也都只会各种鼓励brilliant, perfect之类(这种鸡汤喝多了也要不得啊),根本不会插手。只有一个学生说他爸妈有帮他在家训练演讲技巧。

2 几个最出色的讨论来自一组女孩子。当问到是否对这个选举结果满意时,不少男生都说:满意啊,反正现实政治就是这样,政客都是靠各种心机上位的。但是这几个女生说,其实在这种选举中选谁都是一样,选上台的只能是独裁者。因为那个可能最nice,最体察他人情绪的女生会被攻击“太柔弱娇气”,是这种选举氛围里所不容的,所以选来选去都是同一种有独裁气质的人上台的。这话算是一针见血了。

最让我受到触动的是来自一个看上去年纪明显比周围人大一圈的女生。在小组讨论里她很自然地提起自己的儿子,又说,影片里的男生女生总是被教育要勇敢,不要哭,要勇于面对困难什么的,但是为什么老是要这样鼓励小孩呢?不勇敢又能怎么样,不勇敢的人还是可以有自己的活法不是嘛(让我立刻想起正好前两周脚扭了去看医生,医生也反复跟我说了好几次“don't be brave",疼就喊出来,以及赶紧吃止疼药...)

3 几个seminar小组带完,有几个学生默默留下来跟我聊了很久。一个是全家来自伊朗的学生,他说他从这部片子里想到了很多伊朗的选举,虽然是伊朗是有投票的,但是有更多的宗教因素干扰(同时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在发展学的课上被当成发展中国家的案例,还是共产党执政的但是在学校里能碰到那么多中国学生有钱来上学);另外一个是来自肯尼亚的,他说他在肯尼亚的高中经历过跟影片内几乎一模一样的选举:雄心壮志的同学和费劲心思想要帮助孩子的父母,贿选情节也屡见不鲜。他说,肯尼亚连总统选举都是这么玩的,大家早都默认这一套了,所以就要从娃娃抓起了啊。

总之一周内看了7遍这个片子,居然没有觉得特别厌倦,作为入门的讨论材料还是不错的。我在另一个场合给这批学生看了另一部纪录片《中国市长》,看完这两部基本上就能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实际运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短评

第二季:小胖子心怀仇恨新一年重整旗鼓偷偷造反;小姑娘愤怒转班带领二班和一班进行抗争,内外交困的班长该如何是好?他能否在四年级的开始成功竞选?第三季:班中转来了一位长相帅气性格大方的万人迷男生,班长将其看做眼中钉肉中刺,甚至两个人喜欢同一个女生,五年级的竞选不只是权力,更是爱情

7分钟前
  • 天亮说晚安
  • 推荐

民主的关键在于最后那张贺卡。

10分钟前
  • 层归
  • 推荐

8/10。在枪杆里出政权的红旗下长大,即使改民主环境,暴君依然会采取萝加大棒的方式继续执政,虽然同学在成成的舆论引导下质疑暴政,但排挤对手的起哄、群嘲来打击信心的行为带有暴力意味,无形中站在了暴政的逻辑上。从开头两位学生第一次听说民主的迷惑神情来看,学生们宛如乌合之众根本不懂民主的需要,只想借民主的东风换取切身的利益,于是结尾失败的支持者们嚎啕大哭,别的选民纷纷离开座位手舞足蹈。剪辑上将徐晓菲准备才艺表演和窗口处张望的成成进行衔接,表现成成打探对手的急切,而罗雷背住父亲的话在政治演讲上反击成成是骗子,窗外继父竖起大拇指,讽刺的是罗雷言辞拒绝过继父对民主的解释,自认为民主是不控制他人思想,但残酷的竞争使罗雷丧失了民主理想,对家长的使坏言听计从。摄影机的介入(帮成成询问民意)则隐喻了媒介是政治喉舌。

1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记得我加过的,怎么又变成想看=。=看完这片除了通常的感叹小孩世界堪比成人官场之外,同时觉得成成这个小胖子演得非常好,简直就像是一个草根出生的油子政客;罗雷的演出是本色的,和他的家族身份合拍;单亲家庭且有老师背景的许晓菲力不从心,也是到位的。三种候选人,往深看,是三种国人的家族认同

1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其实这并不残酷,因为我们每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游戏”。

23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生时期的班干部选举或许是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接触“投票”、“民主”、“话语权”等看似高深莫测的词语的机会。小小的选举,抓住对手弱点“泼脏水”;利用小助手”查黑料”;练习演讲“玩弄话术”;小礼物“收买人心”;尽能看穿人性百面,和孩子们的眼中装满的童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部不长的纪录片竟然捕捉了这种种,可爱而又生动。

2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强烈推荐 但我不喜欢。。看这片子还是不要太政治化 多从教育的角度去思考比较好吧 有点伪记录片的味道 比如说家庭场景 究竟怎么才能去拍得到?另外一个 剪接得不错 同是电视台出身 人家的水平咋就这么高捏

29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用小学生选班长的过程探讨所谓民主的形成,真是另辟蹊径。正因为“年幼无知”,所以一切观念都要由成人世界移植过来,如何消化那些竞争的手段,譬如争取同盟、打击对手、威逼利诱等等,越是童真,却越是凶险了,别有一种惊心动魄。而看似民主,物质的推力又如此明晰。不知这些孩子长大了会怎样呢?

3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拍的算是蛮真实了,别以为小孩子不懂什么是民主就做不出来,其实他们才反应了民主在国内最直白的状况。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胖子成成每天在家里穿着小内裤排练,即使你这么坦诚,还是无法把愚民们的心从一张小卡片背后的暴政中拯救出来。话说回来,若说不真实,大概就是小女生其实在小学才是最受宠的……

34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推荐

现在小学都已经这么震撼了,我相信这是真的....那个胖胖,坏可爱坏可爱的,他最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种人的人品成不了大气,但凭小聪明会活的很滋润.

38分钟前
  • chrissy
  • 推荐

从小就不以偷奸耍滑为耻,还反以为荣,父母也在孩子做选择的时候,把生命中那些最阴暗的成分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学着去“当面一盆火,背后使刀子”,民主与公正没有学会,民主选举中这种泼脏水、玩阴谋等等小伎俩全学会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国家将来交到这样的人手中,又会是一场浩劫。

39分钟前
  • 不贰🙈
  • 力荐

三个孩子都不可爱,两面三刀、玩弄心计、贿赂选民、拉帮结派、大话连篇、装腔作势。中国如果真要搞民主,一开始应该也是如此。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适合民主,因为还有关键两条在片中是缺失的:开民智(民主知识普及教育),法制保障(看到公然集体攻击候选人和贿选,老师竟然没有阻止)。

40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目瞪口呆,如坐针毡。所有你能在米国政坛上看到的竞选手段在这个小学里都能看到!

41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第一次看,一直没敢看是因为六度空间关系,07年三年级和我是同龄,江那边的我和周围人正被父母按头在奥数班学习,哪有空选什么班长。在官僚作风最严重的区里上学反而没有经历这些,见到的是阶级差距。但小学同学和许晓菲后来成了初高中同学,当年轰轰烈烈的小升初花钱跨区择校遍及全城,现在也不过是商场里从事餐饮服务业的芸芸众生;演讲脱稿连任班长的罗雷并没有读大学而是去了职业学校,他爸这时候请全班坐轻轨,几年后武汉地铁全面发展,中专学历前途一片大好;落选的成成学到最宝贵的经验大概就是比同龄人更早切身领悟拼爹找关系和送礼的重要性。导演着实很坏。

45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还行

完全被程程震撼,不是说他多么功利多么有心计,是因为他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从他身上我看出了个道理,想做什么天赋太重要了。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但是问题不在他在别的地方。改天写个影评再细说。

47分钟前
  • Helenhelen
  • 力荐

這應該是驚悚片~

51分钟前
  • Shiaolin
  • 力荐

伦理争议是原生的,创作的目的即是为了激起讨论,导演把自己很好地保护起来,疯狂地伸出触手去捕捉事态的发展,这种旗帜鲜明的姿态也为摄影机的暴力赋予一定的合法性,观众不需要去批判或同情片中的任何一方——因为你也是片中的一员。与其说是一场民主实验、一次面向镜头的表演,不如说是一个微小但可供参考的切口,探入中国的校园和家庭教育,让我们从熟悉乃至寻常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反观自身,去思考它究竟在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们会从这次“宝贵的经验”里学到什么?

54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每次看国内同类型的纪录片都不知道怎么评价,好或者不好,不管怎样其实还是蛮真实和现实的。小孩子的片子一现实看着笑着心里就更难受了。

57分钟前
  • 如花就是小妖
  • 还行

笼子里面的赛跑。候选人都是指定好的,还谈哪门子的民主。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背后,是如来佛般面带微笑坐在最后一排的班主任。孩子们不哭,世界上比这残酷的多了去。还有啊,你们这些为了贺卡而投票给罗雷的小朋友,我真心希望你们不后悔啊

5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太可怕了,罗雷和许晓菲可能进入叛逆期后不会再热衷于这些事,成成长大以后绝对是那种最恶心的小领导……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