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

剧情片其它2014

主演:麦斯·米科尔森,伊娃·格林,杰弗里·迪恩·摩根,埃里克·坎通纳,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道格拉斯·韩歇尔,迈克尔·雷蒙德-詹姆斯,乔纳森·普雷斯

导演:克里斯蒂安·莱沃

 剧照

救世 剧照 NO.1救世 剧照 NO.2救世 剧照 NO.3救世 剧照 NO.4救世 剧照 NO.5救世 剧照 NO.6救世 剧照 NO.13救世 剧照 NO.14救世 剧照 NO.15救世 剧照 NO.16救世 剧照 NO.17救世 剧照 NO.18救世 剧照 NO.19救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3

详细剧情

  在19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和平的美國定居者殺害他家人的兇手這釋放出一個臭名昭著的黑幫頭目的憤怒。他的懦弱的傢伙鄉民然後背叛他,迫使他追捕歹徒孤單。  故事背景設置在1870年代的美國西部小鎮,一名性格溫和的丹麥移民在失去了家人之後向兇手報仇,然而這讓他成為了當地一個臭名昭著的大惡棍的眼中釘。鎮上貪生怕死的居民全都背叛了他,留下了主人公獨自面對那些不法之徒。  丹麥預計2014年10月2日上映的西部劇情片【The Salvation】,入圍第67屆坎城影展競賽片,是丹麥導演克里斯汀‧萊伏林第五部上大螢幕的長片作品,由坎城影帝麥德‧米克森 以及 性感女星伊娃‧格林主演。  本片由【勿怕我】克里斯汀‧萊伏林 Kristian Levring自編自導,【謊言的烙印】麥德‧米克森 Mads Mikkelsen、【300壯士:帝國崛起】伊娃‧格林 Eva Green、【紅潮入侵】傑佛瑞‧狄恩‧摩根 Jeffrey Dean Morgan領銜主演。

 长篇影评

 1 ) 救已救世

严肃的给大家推这部电影《救世》。
标签:美国西部片,荒凉、灰色调、复仇。

情节老套到掉牙,荒芜人烟的西部,一望无际的荒野和一个寂落的小镇,麻木的人民。

故事起因是一家三口半路搭了2个刚刚出狱的黑帮成员,路上2名坏蛋调戏男主角的老婆,不但杀了他10岁的儿子,还强奸并杀害了男主角的老婆,男主角连夜追逐,干净利落的解决了两个坏蛋,没想到坏蛋的哥哥是称霸一方的大坏蛋,他威胁警长限时破案,不然就要一命抵一命,于是在另一个坏蛋镇长的建议下,用一个老人和一个残疾人抵命。就在事情就要结束的时候,男主角和他兄弟来到小镇卖地,准备离开这个地方。没想到警长竟然把他们关押起来并通知黑帮大哥。
后来男主角在兄弟的帮助下逃脱,为此也搭上了兄弟的性命。

杀戮从此开始。

经过60分钟的杀戮,坏蛋都死悄悄,其中包括为虎作伥的坏镇长。整片前50分钟就两个字,杀!杀!
灰暗的色调,无情杀戮。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能用一颗子弹解决的绝不浪费第二颗子弹。爽!
中间只用了大约5分钟的时间交代了这场杀戮的本质,原来有家大公司看上了这片土地下蕴藏的石油,于是委托黑帮来威胁、抢夺大家的土地。黑帮、镇长、警长,都是大财阀的代言人。制度、法律、道义,在利益和暴力面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这个悲惨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一个世纪过去了,同样的故事还在我们身边上演。什么高楼大厦,什么霓虹闪烁,都掩饰不住黑暗下的丑恶。
复仇虽然痛快,但是痛快之后依然是无尽的悲哀。最后男主角和最先被杀坏蛋的老婆成功的离开了此地,但是这里的人民依然无法逃离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电影的名字叫《救世》其实他只救了自己,严格来说不可以叫救世,最多叫反抗。

痛快。悲哀。共勉。

 2 ) 西部片早已没落,何必再来!

北欧冷风和西部热土的结合体,但观感并不是很舒服,假到让人发指的特效屡次出戏,一个渣男的死蝴蝶效应弄死了一个小镇的所有人,也成全了最后的雌雄双侠走天涯的暖色结局。祝贺Eva终于的角色不再碧池,虽然是个丧脸的哑巴。整部影片看点不多,不过当曾经的“曼联国王”坎通纳出现时,不禁让我们感慨岁月的力量。

 3 ) Sticky Oil

干净利落的西部片,情节毫不复杂,所有出现的人物的作用和走向你都可以猜的到,麦斯老兄饰演这样的受虐倒霉蛋也是绝对得心应手无出其右,甚至结尾American Laws也一如既往的姗姗来迟,帮忙让大家来感悟到底何为正义,而这些我们姑且认为都是经典西部元素,不这么用都不好意思标榜西部片。好了,现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知导演意欲何为,片子却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在飞赴非洲大陆途中一段闲聊,某位在非洲大陆跌打滚爬了许久的江湖老人家(新殖民主义老炮)告诉我,非洲的储油似乎还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某些很多咱们中国哥们几乎闻所未闻的非洲国家,不知当地的总统是高瞻远瞩还是出于自私保位心理,就是和当地老百姓一起穷死也不开采,而据说他们的逻辑原因很简单:那黑色的黏黏的着起来火焰极其明媚的珍贵的油,如果开采出来,哪里出来哪里就会引来战争,哪里就会民不聊生.... 这是强加的给影片的概念还只是为了推动一下情节的发展呢?我不得而知了。

 4 ) 上帝保佑持枪的人民

          竟然是丹麦人拍的西部片,一点不难看,我看得一气呵成,从两个不怀好意的男人上马车之后,情绪就一直给吊着,麦叔的棱角分明的五官很丹麦,很适合角色,想起了年轻时的伊斯特伍德。
          这当然是现代的西部片,更暴力一些,比如:恶霸当街枪杀老太婆与残疾人,即使是镇上人贡献出来的肉参,活生生地被爆头于眼前,其他人包括至亲的人即使是用面做的都应该爆发了吧,更更重要的是,围观的看客里也是带着枪的,大不了干个鱼死网破又如何?
           开棺材店的镇长是脱了麦叔的藏钱的靴子,是地价收了地又转手卖给了恶霸(恶霸帮石油大亨收地),但似乎也罪不至死吧,麦叔爆他的头只是为宣示自己的复出?
            麦叔的兄弟是为麦叔而死,麦叔最终抱得美人归,可否勾起心中的悲凉?警长手下也是有几条人马的,外加上麦叔兄弟两虎,枪支弹药杂货店是有的,豁出去跟恶霸干一票,不一定会吃亏的,只是警长为何就看不到这一点,还要作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比如绑住麦叔兄弟献于恶霸,自损实力不说,自认为的时机未到,暂避锋芒之说更是鬼扯,麦叔两虎在,你们都不敢搞,还等得到神马时机?
            石油大亨连哄带骗也好,大约还是给钱的,只缘由人民手中合法地持有着枪可随时想入侵自有领地的任何人开枪,然后,看看当今的兲巢,与手无寸铁、菜刀要实名登记的屁民们……

 5 ) 编剧的智商着实令人着急。

看了个开头就不想看了,编剧太狗血。一个男人的妻子在马车上被两个恶棍调戏,自己被枪指着头,前一秒还机智地指示妻子咬恶棍自己借机打掉恶棍的枪,掏枪指向恶棍,后一秒钟又愚蠢地让自己的儿子去捡恶棍掉在脚下的自己一伸腿就可以踩住的手枪,被恶棍绑架了自己的儿子,像个傻B一样被踹下马车,一分钟不到又变成约翰韦恩+terminator,狂追马车,干净利落地秒杀两名恶棍。我要是说他的老婆孩子是被他自己害死的,虽然有点儿残酷,可以一点都不过分。

本来不想看下去了,但到豆瓣上一看居然有6.9,强忍着看完。越看越觉得弱智。男主居然后面还害死了自己的兄弟,然后再次突然发力,就像绿巨人一样,单枪匹马干掉了所有的反派,当然干掉大反派时一定是要有个女人相助一下的。

前面儿子离他不到两米的距离被人拿着刀抵着脖子,他都把枪扔了,后面一个女人被人用枪指着头,离他几十上百米,他能一枪打断匪徒的腿。

看了这么多电影,对我来说最虐心的电影就是这种,主角傻B呵呵的犯了一堆低智商的错误,害死一帮人,然后突然华丽转身成为英雄,拯救自己和万民于水火。一个电影的编剧有一万多种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表达至少看上去合理,然而此片的编剧显然连这个力气都不想费。只有在典型的B级片里编剧才会如此的偷懒。而能给B级片超过5分评价的就不要在写影评了。

至于有人提到片里暗含的宗教和哲学含义,算了吧,就这编剧的水平,想表达的思想也丧失了所有的说服力。

 6 ) 【翻译】法国电影杂志通讯一则

从《末路狂奔》中命运多舛的小人物与《007:皇家赌场》中凶恶的反派,到上一届戛纳电影节的影帝以及今年最新美剧《汉尼拔》中的莱克特博士,麦兹•米科尔森始终不曾停下追寻新目标的脚步。他近来正在南非荒原拍摄一部小成本的丹麦西部片。这位曾经的舞者如今已成为当代最身手不凡的演员,而本次绝佳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揭开隐藏在他重重身份后最真实的一面,这的确是令人兴奋不已的一次经历。

“麦兹对于我们这一代电影人非常重要。他的出现引爆了当今的丹麦电影界。”
                                         ——茜斯•乔金森,丹麦制片人
 
离开了柏油大路,将服务站周围等着打黑工的成群失业者抛在身后,远离闹市区污染的灰霾,我们取道坑洼不平的羊肠土路,颠簸了约70公里,终于抵达The Salvation(克里斯蒂安•莱沃执导)外景取景地。此处远离约翰内斯堡市①,海拔1800米,地处一望无际的稀树草原。该片内容为西部题材,故事背景设置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由埃里克•坎通纳、伊娃•格林和麦兹•米科尔森出演。片场几百米开外处正在搭建两座城市的布景。其中一座城市将在电影中被反派焚毁,因此在搭建之前必须先把要用到的房屋建材架起来烤焦。另一座更大的城市则是好人们的居所,有一条主街、一座教堂、一家酒馆、一个行政司法官署,而片中的决斗将在一条中央大道上进行。几块绿幕安置在基座上,以便在后期合成虚拟布景。“我们尽可能少搭布景,把扩大城市的任务交给后期,这样比较省钱。”席泽尔•希伯施曼解释道。席泽尔来自欧洲娱乐电影公司,该公司由拉斯•冯•特里尔②创立,如今已有二十年了。由于只有1000万预算,The Salvation剧组不能真的放火烧布景。原因很简单,为了拍出名符其实的美式电影,他们不能再有任何额外的开销。狂风席卷,黄埃漫天,无论是眼睛、鼻子,还是咖啡杯中,尘土几乎无孔不入。在一堆摄影机中间,一位助理正忙着用羽毛掸子清扫它们犄角旮旯里的尘土。过了一会儿,麦兹•米科尔森和瑞典影星米克尔•佩斯勃兰特(观众们将在《霍比特人:史矛革荒漠》中看到他)一起策马走进城中。“这部片子讲的是一对兄弟,他们怀着对未来的期许,为之努力工作。”麦兹讲道。那这份工作是什么呢?“猎人,但显然他的目标不是动物。”穿着戏服的群众演员们开工了,接着又被叫停,这一段要重拍。两匹马懒懒散散地拉着辆敞篷四轮马车原路返回起点。这间歇中,有个蓄着络腮胡的老人坐在门廊里吹口琴,他旁边有个傻乎乎的高大男孩,穿着背带裤,不知所措地置身于他两个小伙伴的对话之外。不远处一个牛仔正玩儿着手里的Iphone。
——————————
①南非最大城市。
②丹麦导演,作品有《狗镇》《反基督者》《忧郁症》等。

    “这是开拓时期的美利坚”
    午餐时间到。这个丹麦汉子背上搭着件牛仔装,逛进了白帆布帐篷里的餐厅。而他的脸上还满是假血和尘土。他淡定地说:“这可是西部片,西部片里都得干架啊。”他说着将自己的盘子放在了一个塑料花园桌上。到现在为止,仅有的几个企图妨碍拍摄的坏蛋,不过是几只狒狒。照一位技术人员的说法,这种狒狒会对越南猪发起攻击,把它们紧紧抓住,趁它们动弹不得的时候抢走它们的食物。看来麦兹•米科尔森说得有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所有西部片都得干架。几小时之后,他又回到自己住的那辆简朴的房车里去了。这一次他换上了一件荧光橙色的厚运动衫,手里拿着啤酒和一支不带滤嘴的香烟。在运动衫下面他套了件马洛卡足球俱乐部的球衣,这衣服是他在米歇尔•劳德鲁普①还执教马洛卡队时买入的。“米歇尔是名伟大的球员,可是我刚买了这件球衣他就下课了……”他愤愤地说。对于那些惊讶于丹麦人拍西部片的人,米科尔森给出的回答有理有据:这么拍只不过是准确还原了当时的情况。“19世纪50到70年代的美国就是我们和其他欧洲人建设起来的,”他说,“那个年代美国城市中的人都有着诸如米科尔森、坎通纳、沃杰克这样的名字。因此在这部电影中,有些人用波兰语、丹麦语、法语等语言交流。这是开拓时期的美国,自然充斥着各种口音。”他喜欢那种“象征意味简洁明了的架构中发生的恢弘传奇”,即正邪分明,讲述正人君子与他们对头的故事。他例举了《不可饶恕》以及塞尔吉奥•莱昂内②的作品,将它们尊为殿堂级的西部片巅峰之作。这些影片都具有清晰不虞的价值观。
而在他的朋友兼同事佩斯勃兰特看来,这故事还要简单得多。他像个货真价实的牛仔那样,打开一盒嚼烟,脱口道:“这就是个彼得潘③的奇妙乐园。” 这个大家伙就像他饰演的角色一样寡言。麦兹再次开口补充:“可是谁也不能真的返老还童。坐在街角看去,似乎所有人都很放松,但其实每个人都荷枪实弹。而一旦有枪在手,就会自信爆棚。这一直都是持械所带来的问题。”当然他谈的只是电影情节,在这部片子中全市200条性命都掌控在一小撮武装匪帮的手里。“如果有兴趣反观一下哥本哈根的帮派火拼,就会发现其实是同样的情况。总是那一小部分该死的氓流在制造恐慌。”
——————————
①丹麦足球教练。
②意大利西部片教父。曾执导《西部往事》《黄金三镖客》等。
③此处若照原文直译为“大孩子”,有歧义之虞,因此改作“彼得潘”,以使“童心未泯,不愿长大的成年人”这一本义更加明确。

运动、运动,还是运动
麦兹•米科尔森对他所说的这种情况可谓知根知底。他的父亲在工会供职,母亲则给别人当乳母,在这样的境况下,他自己就是在街头长起来的,身边到处都是哥本哈根郊区的那些麻烦事儿。“出身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人们会受到或贫或富的家境影响,但也仅此而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话虽如此,但却正是这种“街头范儿”给他带来了与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合作的契机,一鸣惊人地开启了他的银幕生涯。那是90年代中期,后来执导了《亡命驾驶》的雷弗恩正在筹拍他的犯罪题材三部曲《末路狂奔》。这个时候米科尔森正在戏剧学校里混日子。“有人跟雷弗恩说:‘你应该去看一眼这家伙,因为没人能听懂他在叨咕什么。’我那会儿语速太快了,又满嘴街头黑话……”就是他了。光头、纹身、眼神空洞,米科尔森完全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小阿飞形象。形神纯正,而且恰到好处。在当时的丹麦电影界,道格玛运动①中的精神领袖们尚未致力于掀起反好莱坞的电影革命;而深受美国新浪潮②的影响,雷弗恩和他的朋友们唯一的梦想就是找回那种电影中的精气神。这种梦想要归功于新好莱坞电影大师马丁•西科塞斯。“《穷街陋巷》和《出租车司机》③问世的时候,丹麦电影又在拍什么?都是些愚蠢透顶,甚至还一点儿都不搞笑的喜剧片。”麦兹又点了一根烟,回忆道:“拍第一部《末路狂奔》时,我们尽可能打破了几乎所有的条条框框。这可真够摇滚范儿的。我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在大街上拍,没人认得出我们。我们还边超速飙车边拍摄,警察就在后面追着我们跑……”他坦陈自己喜欢这种拍摄方式,而从不会像个狂热影迷那样去拍片。“有些人看的电影太多了,自己拍片时的参考也就会过多。他们心想:‘我们要这么拍,因为别人就这么拍过。’而我总是如此回应:‘怎么好怎么来。我可没看过你说的那部电影,我才不在乎。”跟他合作过四部电影的制片人克里斯蒂娜•克纳姆证实说:“麦兹这个人,你可以跟他提电影、演员之类的,但他不知道也记不住这种东西,他对这些不感冒。可你要是跟他聊起体育,那他简直无所不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比起昏暗的屋子,米科尔森总是更喜欢呆在操场和健身房。他15岁时得过哥本哈根市自由体操冠军。“但我当时是走运,正赶上最好的两名选手不是生病就是缺席。”如今他47岁了,仍然会花时间去做被他奉为圭臬的这三件事:“运动、运动,还是运动。如果我想抽烟喝酒,我就得去运动了!要是我当时不沾烟酒,我本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运动员的。”他跟多年来固定的那些队友打网球、手球,骑自行车。“我现在重新归队了。我们已经有20年没见了,他们知道我成了演员。但他们依然待我如故:‘站到那儿去,左翼那边。’在他们眼里,我还是以前的那个小兔崽子”,他说笑道。最近一阵,借着连拍《皇室风流史》《马贩子科尔哈斯》以及The Salvation三部影片的东风,米科尔森又特别投入于马术运动之中。在现在这部西部片里他似乎是最棒的骑手。“还差得远呢。我干得不错,但有时候我还是会暗想:‘妈的,刚才怎么回事儿?!’”在高原上,运动是调节气氛的最佳窍门。克里斯蒂娜•克纳姆说:“拍《皇室风流史》的时候,有几个还没上大学的年轻演员。麦兹陪他们踢足球、打网球,就是为了让他们放松。”
——————————
①1995年,一批电影导演在哥本哈根共同宣读了被称为“Dogma'95”的拍摄规条,冯•特里尔和托马斯•文特博格是主要的发起人。道格玛小组是一个反好莱坞的电影小团体,反对中产阶级化电影效果,主张现场收音、用手提摄影、不事后配音、不用滤镜、以及拒用一切会美化画面的手法。
②从1967年一1976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法国新浪潮的冲击、自身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产生的新思潮和新型影片。代表作《毕业生》。
③两部均为马丁•西科塞斯的代表作。

“麦兹这个人,你可以跟他提电影、演员之类的,但他不知道也记不住这种东西,他对这些不感冒。可你要是跟他聊起体育,那他简直无所不知。”
                                       ——克里斯蒂娜•克纳姆,制片人

吉尼斯、嘉士伯与领结
米科尔森是从体操运动员转型成为演员的。那时他17岁,不爱上学。“当时有人在排一部音乐喜剧,要找几个舞者在背景里跳舞。他们问我愿不愿意去,我那会儿也没什么更好的事儿可做,就答应了。”然而适应舞台并不容易。“我是从劳动阶层一下到了舞台的镁光灯下的,因此我不能和小伙伴们说太多我是舞蹈演员这回事儿。”但是一个关键性的细节还是改变了他在朋友们眼中的形象:成群的妹子们。“干这一行妹子们不要太多!当我说我是单身的时候,妹子简直予求予取……当真是风头一时无两啊~”他开玩笑说。有那么一阵,他的生活里除了现代芭蕾就是经典音乐喜剧(《西区故事》《芝加哥》等)。但这却让他感到失望。“有时候我想:‘可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演呢?’这种念头消磨了我的干劲儿,‘那就照着试试看吧,我试一下……’”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起步太晚了,已经来不及成为舞蹈天才了,这一点尤其令他难受。因此他选择去了戏剧学校。“我跟我哥哥拉斯(也是演员,笔者注)一起看过全套蒙提•派森①系列剧,我们熟知其中的每一集迷你喜剧,还会模仿里面的所有声音。”在拍完第一部《末路狂奔》之后,米科尔森又和雷弗恩一起完成了《血流不止》的摄制。在这部不怎么叫好的Z级②惊悚片里,他得以充分发挥他所熟悉的Cult片表演。和他一同出演此片的扎特科•巴瑞克回忆说:“片中设定我和麦兹的角色在一家录影带租赁店打工。我们当时是实景拍摄的,就在哥本哈根北边一个小铺子里。那儿的人都是影迷,有的是怪咖电影,B级片,亚洲科幻片之类的东西。开拍前我们搬到了这家店附近的贫民区,在那儿一块儿体验了两个半月的生活。一句话,我们就像各自扮演的那两个人物一样过活。”很快,米科尔森便蜚声全国,与安德斯•托马斯•詹森(《绿色屠夫》导演,《反基督者》编剧)、苏珊娜•比尔等名编名导多次合作。“麦兹对于我们这一代电影人非常重要。在《末路狂奔》中他出色的表现十分抢眼。他的出现引爆了当今的丹麦电影界,就像其他的业界成就一样,为这个圈子注入了新的活力”The Salvation制片人茜瑟•乔金森表示,“在丹麦,即使到了穷乡僻壤,麦兹•米科尔森的大名也是家喻户晓。”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直到2004年《末路狂奔2》上映之后才首次踏入好莱坞名利场。他在《亚瑟王》里穿着中世纪战士的短裙,饰演了一个比较讨喜但不怎么出挑的角色。连续剧《汉尼拔》的另一位主角休•丹西在这部影片中就已经与他共事过了:“剧组在爱尔兰待了六个月,我们信马由缰,纵饮美酒③度日,狂屠浑身涂蓝的野蛮人。”这可真是段神仙般的日子。不过让全世界都认识他的,当然还是在此两年之后的那部《007:大战皇家赌场》,他在片中扮演反派拉西福。那个档口正和他在布拉格一起拍摄一部微型作者电影④的克里斯蒂娜•克纳姆回忆说,米科尔森当时根本就没想到会被选中。“我们当时在布拉格拍片,有一天大伙儿正坐在一起吃午饭,他这么跟我们说:‘我肯定会去试镜,但他们绝对不会要我“艾玛,你是个男的!艾玛,你还不是金发!不好意思你出局了。”’于是我们就给他找了身西服,配了个领结,因为这毕竟是去给邦德电影试镜嘛。他就穿成这样坐着飞机去了,最终得到了这个角色。”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成功了。
——————————
①蒙提派森(monty python)小组由特里吉列姆、terry jones等人组成,是英国很著名的喜剧团体,知名的影片包括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 ,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Erik the Viking 等等。影片疯狂搞笑,充满了英国式的自嘲和幽默。
②指独立制作的、超低成本的电影,其投资比通常所谓B级片还要低得多,一般拍摄周期很短,粗制滥造,针对小范围内的青少年市场。史上著名烂片导演Edward D Wood Jr就是专拍Z级片。
③即小标中所说的吉尼斯和嘉士伯,译者注。
④法国新浪潮运动中提出“作者电影”的口号,即“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广泛使用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甚至晃动镜头,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还采用轻便摄像机进行跟拍,抢拍等“纪实”手法。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

“要下雨了,真棒”
米科尔森是个公认的超级工作狂,但是性格很好。“拍这部西部片时,我有那么一点离群索居,为的是让自己心无杂念的入戏。因为我的角色就是个挺孤僻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和别人交流,也不影响我自己找乐子。我不是丹尼尔•戴-刘易斯那种人”,他打趣道。但不管怎么说,进入角色才是他最关心的事。为了出演扬•高能执导的《香奈儿秘密情史》中斯特拉文斯基一角,米科尔森在最短时间内同时学会了法语、俄语和钢琴。“麦兹确实是在开拍前几周才刚刚开始学习钢琴的。但是每天拍摄结束后他都会一直练习到筋疲力尽为止”,高能回忆,“为这部电影配乐的盖布瑞尔•雅德看了片子之后对我说:‘你真厉害,能请到这么一位钢琴家,而且演技还这么好。’”由于总是饰反角,米科尔森也通过电影,在连环杀手、独裁者这些角色身上参透了不少道理。“我寻思着:‘妈蛋,这怎么能发生的?希特勒是怎么做到的?’还有斯大林、毛【】、成吉思汗这一票人。一个人这么做是一回事,可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追随他们的行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尝试着想明白这些事也是我们的工作。”这样一来,他的表演便浑然天成,极具表现力与说服力,彻底征服了电影工作者。他最近出演的《马贩子科尔哈斯》的导演阿诺•德斯•帕里勒斯这样评价这个角色:“他不怕作恶,也不惧旁人的嘲笑……他行事复杂,但同时也是一个深爱妻儿的普通人……”然而这位导演在照片上第一次见到麦兹的时候,对他是持怀疑态度的:“乍一看他的那种气质会让人觉得有点儿过火了,到底是哪儿不对倒也说不上来,他确实有种神经质的纠结感,但是有点儿过。而之后你一让他试镜,立刻就想:这家伙,镜头感不错。”他直言道:“我总是心存疑虑。可一旦我开始做了,我马上就成了‘独裁者’,把自己当成上帝。”
如今的麦兹•米科尔森成了香饽饽,周转于欧洲独立制作、美国大片(《诸神之战》《三个火枪手》)和丹麦四星佳片(《婚礼之后》《皇家风流史》)之间。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朋友雷弗恩,两人于2009年再次合作拍摄了《维京英灵殿》,在苏格兰的苍翠山谷间来了一场漫无边际的神秘幻旅。他在片中的角色独眼,是一名只有一只眼睛的顽强战士。在动作戏方面,他的躬行尝试比自我限制要多。一系列的打斗场面基本都是他自己亲自上阵完成的。“当时天气特别冷,差不多零下2度的样子。戏份要求得真刀真枪的打起来,我们就照做了。我全身都遭了殃。皮开肉绽,血污满身,都是我们自己流出来的血……地上都是石块,摔倒时会撞伤头和肘。摔的时候你不觉得疼,要等到你收工回屋才会为这些伤付出代价。我可以这么跟你说,那代价可实在是忒高了。我甚至来不及等伤痊愈,这是不可能的事儿。对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喝点啤酒去睡觉,而且我只能侧身冲着一边睡。”难道麦兹是受虐狂不成?差不多吧。“我不会想:‘要下雨了,我们得挨8个小时的冻,马也要抓狂了,赫赫,这可真棒。’我反而觉得这种挑战令人兴奋。”那就告诉米科尔森一个好消息吧:南非高原上的风仍在呼啸。●本文所有对话由RC采集(《马贩子科尔哈斯》,8月14日上映)

《Sofilm》2013年7/8月刊P71~75通讯

 短评

我还以为麦叔会在西部小镇开内脏肥肠烧烤店呢,看来是我的脑洞太大了

6分钟前
  • RYZ
  • 还行

007皇家赌场的女一和男二 时隔八年 历经千辛万苦割舌之苦丧子之痛后终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10分钟前
  • 弄臣
  • 推荐

中字:http://www.opensubtitles.org/zh/subtitles/5903785/

13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还行

林冲(已剧透)

18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好咧 好咧 Eva Green这次花瓶得彻底咧,都可以没有台词演电影咧!

23分钟前
  • 梅梅酱
  • 还行

除了老汉真的像3D建模出来的之外真的不好看.........

27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可以,这很西部,打4星,1星给麦斯

28分钟前
  • 罗洋
  • 力荐

这部有点闷,但人美,景美,配乐美,因为前一天受到了瑞典语全程的摧残,这部有些丹麦语对白没有英语字幕啥能接受,给人的感觉就像北欧的环境,温吞安静,不太西部北欧片,拔叔自带机油属性还有点黑色幽默,虽然EVA的角色不明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很花瓶,但最后绿娃和拔叔颇有雌雄大盗仗义走天涯感,三星半

33分钟前
  • DEPARTURES
  • 还行

北欧风格的西部片:凛冽,冷酷,迅疾,毫不拖泥带水。麦叔的脸本来就很适合演这种偏野性的角色,感觉直接从马贩子片场过来的T-T 至于Eva没台词没表情打了个酷酷的配角戏份的酱油,很介意这对雌雄大盗的后续呢~还有那个16岁杂货店小哥有点抢镜~

3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7分】又闷又硬,几乎一点温情片段都没有,全程情感都压得死死的,连爆发都缺少那种爽感,有一种北欧式的冷冽。而且伊娃女神这个角色怎么连台词都没有,哭哭。

38分钟前
  • 坠落幻觉
  • 还行

本以为是high noon, 结果什么都不是。。。

3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黄沙漫天

40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

一年一部西部片嘛……复仇果然最搭西部片,最佳组合,就算再俗套。

4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因为开始读血色子午线,想着看个西部片找找气氛……人物塑造很用心,包括镇上的那些居民。Jeffrey Dean Morgan好有感觉!!Mikael Persbrandt演的哥哥也令人心碎QAQ 荒凉、肮脏和原始的凶蛮,以及无知与无助。Only power speaks.其实是因为我绿娃看的→_→

44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推荐

开场马车里的戏就把电影带入高潮 男主肯定相当后悔为什么让儿子去捡枪

47分钟前
  • fanfanfan
  • 推荐

米克尔森的眼神真的是太有戏了

49分钟前
  • 可风
  • 推荐

前半部精彩,后面绵软拉跨

54分钟前
  • 今言
  • 还行

拔叔演得真好!!!命真硬。。。

58分钟前
  • 旺仔 小馒头
  • 推荐

A watchable western

1小时前
  • emily
  • 还行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其中对人性的残酷与阴暗,对个人利益的算计,对西部早期的罪恶与法治缺失,对于仇恨,对于兄弟之谊,都有较深入的刻划。

1小时前
  • 毕大费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