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爱情片英国2002

主演: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Amit Arroz  Mark Long  Alexandra Staden  多米尼克·韦斯特  毕碧安娜·贝格  伊尔姆·赫尔曼  鲁道夫·霍辛斯基  Jean-Luc Nancy  Ana Samardzija  阿莱克斯·德斯卡  丹尼尔·克雷格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克莱尔·德尼  迈克·菲吉斯  让-吕克·戈达尔  伊日·门泽尔  迈克尔·莱德福  沃尔克·施隆多夫  伊斯特凡·萨博  

 剧照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3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4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5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6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7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8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19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6:19

详细剧情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

 长篇影评

 1 ) about time 2

这是十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的大提琴篇(the cello)里的第二部短片,导演是迈克菲吉斯(Mike Figgis) Figgis是谁?实际上,在这之前我对他也没有多少印象,最后我查阅了一下这位大师的主要作品:

Love Live Long (2008)
"Canterbury's Law" (1 episode, 2008)
    - Pilot (2008) TV episode
Co/Ma (2004)
"The Sopranos" (1 episode, 2004)
    - Cold Cuts (2004) TV episode
"The Blues" (1 episode, 2003)
    - Red, White and Blues (2003) TV episode
Cold Creek Manor (2003)
... aka Maison au fond de la baie, La (Canada: French title)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segment "About Time 2")
... aka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Germany)
The Battle of Orgreave (2001)
Hotel (2001)
Timecode (2000)
Miss Julie (1999)
The Loss of Sexual Innocence (1999)
One Night Stand (1997)
Flamenco Women (1997)
Leaving Las Vegas (1995)
... aka Leaving Las Vegas (France)
The Browning Version (1994)
Mr. Jones (1993)
Liebestraum (1991)
Women & Men 2: In Love There Are No Rules (1991) (TV)
... aka The Art of Seduction (UK: DVD box title)
... aka Women & Men 2
Internal Affairs (1990)
Stormy Monday (1988)
The House (1984) (TV)
可能比较的熟悉的就只有那部Nicolas Cage的Leaving Las vegas,其他的作品基本上是没怎么听说过的。

这部影片用的是非常独特的四格画面,也就是整个画面被均分为四格,每一格用不同的视觉,顺着同一时间,讲述着同一个故事。我须得承认在看第一次这个短片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理解导演的意思,甚至连他最基本的,试图通过很直观展现的东西也没能弄明白。开始,我还以为,我必须要看四次这部短片,每次看一格,可是当我第二次看这部短片的时候,我发现我多多少少明白了一些。

影片开始便是滴滴答答的时钟声,左上角的画面里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左下角的画面里一个电脑屏幕上慢慢地出现一些文字,A staircase. She stopped. She turned toward me. She was wearing a long dress. She lifed it. Her legs were like child's. So long you could......;右下角的画面里开始出现一个女人穿着高跟鞋在楼道里奔跑,发出很刺耳的声响。接着一连串的故事就开始了,彼此独立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以为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回忆,他的童年也就是那个叫做马克的小男孩,小男孩哭了,是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争带来的伤害,但是最终他会挺过来。那个在楼道中奔跑的女人,是他一直深爱着的人,他还深深地记得和她第一次遇见的时候,A staircase. She stopped. She turned toward me. She was wearing a long dress. She lifed it. Her legs were like child's. So long you could......电视机画面中的两个老人,他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他们在终老之时的对话,这个中年男人很早就离开了家,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这两位老人和那栋房子。

最后,时钟声再次响起,四个画面定格在了四张面孔上,父亲,母亲,中年男人,以及那位他深爱的女子。

 2 ) 单说《百花深处》

     陈凯歌的一个短片子《百花深处》,英文译名“100 Flowers Hidden Deep”。以前曾经在某个课堂上看过,
今天看《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短片集,又重温了一遍。

      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翻天覆地的古城。拆迁废弃的荒地上,只余一个留恋不去的“疯子”,还有一棵老树,
在夕阳里,静静地孤独地见证时光老去。

      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短且深。京片子、古乐、叫人苦笑的幽默,反映出变迁背后的深深无奈和痛惜。最后
用动画表现的一段幻影仿佛梦境一样唯美,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们失去的又何止于此呢……

   恰好今天又看了上期《南》上写陈丹青的一篇文章,陈提到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建设的置疑,指出中国城市
谈不上“建筑景观”,只有“行政景观”。在高楼大厦堆积起来的“政绩”中,有多少是真正考虑城市本身的呢?

      大概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也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不像日本人从什么东西上都造出个“神灵”,从这一点说,
中国人确实是个非常之现实的民族。但是,这种没有约束力的“无畏”不见得是件好事,极端之时,甚至可能转
化为野蛮和反人性……说远了。

      “百花深处”,是北京一个老胡同。第一次看这个名字,就觉着奇。前面两个字是艳俗的,后面两个字却又
显得深沉,把前面的“艳”活生生地压回去了,留有一点余香,反倒别有一番韵味。

        与它有关的,还有陈升的一首歌《北京一夜》,也是首老歌,女京腔和摩登的流行音放在一起,倒也有点意
思。那歌中写道——
    人说百花的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北京一夜可别喝太多酒,走在地安门外,没有人不动真情
    北京一夜你会留下许多情,不要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ps:在网上找了“百花深处”胡同的资料——

    “百花深处”的名字得自一个典故,明代万历年间,一对年轻张氏夫妇,勤俭刻苦,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买下20余亩土地,
种菜为业。数年后,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荷藕,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风光,可谓四时得宜。当时
文人墨客纷纷来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遗迹无处可寻。这个地方变成小胡同,但百花
深处的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据说真的是一条普通到了极点的胡同,那条胡同狭而长,两旁是用碎砖砌的墙,墙壁上可以看见一些泛着青绿色的青苔,阳光下
千年的岁月在青石板的小巷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http://watercolor.blogchina.com/4082509.html

 3 ) 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

喜欢看集锦片,就像吃一桌宴席,每道菜尝一口,好吃就多嚼一嚼,不好吃也没关系,接下来还有很多。
《十分钟年华老去》是一桌满汉全席,全球15位顶级导演,每人10分钟,主题是:时间。自然每个大师都力图把自己的主题表现得深刻,所以在看的时候要准备好脑力,不停思考。看片的历史不算太长,对15位大师的了解都不深刻,就片论片,别的就不赘述了。

大提琴篇
1、《水的故事》 贝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
将一个男人的后半生的几个重要片断缩影在十分钟里面,水是线索:湖水、酒水、羊水、泪水……这些都是记录生命的标记。当他经历过一切以后,又回到了来时候的树下,吹笛老人和骆驼依然在,老人早就知道他会回来,而骆驼的眼中流出了泪水。
感悟:人生起起落落,最后总是要回到原点,惟有恒河之水永远流淌,我们,是过客。

2、《关于时间2》 迈克·菲吉斯(美国)

关于从孩子到老人的一些片断,很碎,画面是用四格漫画的形式表现的,也很碎,看得眼睛很累。第三个格里的孩子,就是第一个格里的垂死老人,第四个格里还鲜活的生命,在第二个格里只能静静看着自己老去,对周围的一切无可奈何……
感悟:最后,我们也将会像那两个老人一样,除了看着,毫无办法,曾经刻骨铭心大喜大悲的事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3、《瞬间》 伊利·曼佐(捷克)

影片是用老演员鲁道夫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在银幕上留下的影像剪辑成的一个关于一生的故事,鲁道夫就是《好兵帅克》的主演,可惜我们只熟悉他的这一部片子,否则看起来会更有感触地。10分钟,镜头就在一个人的脸上雕琢出了沟壑。
感悟:我们都以为自己很年轻永远也不会老不会死是吗?这10分钟就会让我们感到恐惧。鲁道夫何其幸运,留在了那么多的电影胶片里,我们呢?留下什么呢?

4、《十分钟后》 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
10分钟前,妻子兴高采烈地筹备结婚纪念日的晚宴;10分钟后,她失手刺伤了酒醉归来的丈夫。故事很平淡。
感悟:你现在的人生八成是因为某一个瞬间才变成这样的,将来也会是。10分钟,足以改变一切。

5、《面对南希》 克莱尔·丹尼斯(法国)
恐怕这是最枯燥的一节了。在列车上,老教授对年轻的学生喋喋不休地说了十分钟话,内容小到如何学习,大到移民问题、独立性、存在性……好像要把一辈子的话在这十分钟说完。可是这样又如何呢?列车依然飞驰,大家依旧都是过客。
感悟:俺要是懂法语就好了。

6、《启迪》 沃尔克·施隆多夫(德国)

最美丽、最独特的一节。
故事是对古代基督教神学大师奥里利乌斯关于时间的一段询问的诠释。一家人野炊,10分钟的尘世欢乐被一起意外触电事故终止。比故事表现的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镜头是随着一只苍蝇的视角推进的,最后苍蝇撞上了捕蝇灯,影片也戛然而止。睡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景象,很有印象派的感觉。
感悟:就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刻尽情欢乐吧,明天永远未知。

7、《沉溺于星》 迈克尔·雷德福(英国)

记录的是一次10分钟的太空旅行,让主人公来到了80年后,这个题材太老掉牙了,可是当依然是老样子的主人公在80年后和已经成了垂暮老人的儿子相拥时,还是流泪了。
感悟:从小就常思考“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现在已经没啥特别的感觉了。

8、《在时间的黑暗中》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

青春的、勇气的、思想的、记忆的、长存的、爱情的、沉默的、故事的、恐惧的、永恒的、电影的,记录了11个生命的告别方式。
感悟:你我最后的瞬间会是什么样的呢?


小号篇:
1、《狗没有地狱》 阿基·郭利斯马基(芬兰)
故事很简单,一个囚徒出狱后带着女友登上去莫斯科的列车。据说这是一个政治意象,“狗没有地狱”这个词也是一个和政治有关的隐语。而我能体会到的只是里面已经成为影片一部分的音乐很好听。
感悟:不懂不懂,不可救药。

2、《生命线》 维多·艾里斯(西班牙)

最诗意的一节,可以用来回味。
一个宁静的小村庄的10分钟,下午,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而外面的世界依然宁静,钟在摆动,水滴在溅落,一个孩子在手腕上画表打发时间,有人在缝纫,有人在睡觉……终于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出事,打破了世界的安宁。最后是孩子甜美的笑容和母亲婉转的歌声,动荡的世界还是充满希望的啊。
感悟:我们所在的世界,要是真的像那个小村庄一样充满爱,即使动荡又有什么所谓呢?单纯起来吧,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怨气吧!

3、《几千年前》 沃纳·赫尔措格(德国)

像纪录片,白人探险队在亚马逊河流域发现了一个原住民部落,于是给他们带去“文明”,但同时带去的是困惑,那个部落的后代开始渴望融入现代社会……这一切等于这个部落从此消失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宏愿让我们的地球不堪重负,河流的萎缩,土地的沙化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节奏,自然的规则被无情践踏,种群的繁衍没有了生存的准则。
感悟:人们就不要自作聪明了吧!我们幼稚的“文明”离看透自然的奥秘还远着呢,要对自然心存敬畏,停止入侵。

4、《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吉姆·贾木许(美国)
车祸让一个女演员在救援车上滞留了10分钟,这是一个国际救援组织,10分钟里闪过了不同的肤色,并且他们夸张地展示了自己的文明。总的来说挺无趣的,但亲切的是在里面出现了一盘中国快餐。
感悟:地球是个村落,ok?

5、《距离托那12英里》 维姆·温德斯(德国)

最抓人的一节。除了得益于情节,更是因为摄影的精致,音乐的搭配。
一个自驾车穿越荒野的人半路心脏病发,在10分钟里开着车寻求援助,最后一刻终于遇到了一个天使一般的女孩。风景如同其他公路电影一样美,配乐用的是Eels的歌,post grunge风格,嗷嗷好。
感悟:奇迹终有一天会发生。永远魔幻的蓝天,永远驱散那黑暗,嘿嘿。

6、《我们将被掠夺》 斯帕克·李(美国)
用很多个访谈串起来的,是关于美国总统选举,实在没兴趣,于是……于是俺就跳过去了。

7、《百花深处》 陈凯歌(中国)

我最喜欢的一节。
老北京腔调,老北京身段的冯先生把搬家公司的人带到“百花深处”胡同让他们给自己搬家,而曾经的“百花深处”除了写着“拆”字的残垣断壁,已经一无所有,原来冯先生是个疯子……据说在电影节展播的时候这一节评价最低,当然,那些老外无论如何也不会懂得我们中国人失去文明的这种辛酸的,在他们的眼里这部片子不过就是一群神经病搬家罢了。冯先生的记忆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自己家里每一件家具的位置,一个铃铛,家门口的坑……除了苍凉还是苍凉。
感悟:不是冯先生疯了,是整个世界疯了。我们毁了自己的城市,毁了自己的文明,只剩下高架桥,高速路,和恶俗的歌声。


拥抱那一刻答应我,在我离去后好好生活
这幸福的每一秒钟多残忍,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
拥抱那一刻微笑吧,我会珍藏着温暖笑容
这幸福的每一秒钟匆匆流走,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

 4 ) 十分钟年华老去

今天如同昨天,无穷循环,摇篮轻轻摇动,给人间带来激情,以及忧乐悲欢 ―――惠特曼

时间之手,摇动着历史的摇篮,年华似水,格里菲斯的晚辈们,一直没有忘记时间这个主题,2000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公司力邀全球15位顶级导演演绎这一个肉身无可回避的话题,激情永在的灵魂却无法阻止肌体衰老的自然规律,在他们的影像里无一不流露出这样的感慨。影片分成"小号"与"大提琴两篇,内容涉及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话题,以及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简评】
年华老去,电影大师如斯言:
"大提琴" 篇共有7部作品,独立成章,讲述时间对记忆的侵蚀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他的故事十分浅显,讲述了一个人有关后半生的旅程的轮回过程,以水的概念为介入点,有着水波长流,生命皆空的东方式的禅意,在一个爱情故事中加进了岁月的印记,湖水、纯水、酒水、泪水和喜悦的羊水都是这个亚裔男子记录生命旅程的标记,贝尔托鲁奇在这部影片里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关联的可能性,影片以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对比和交融告诉我们的世界和她人世界沟通的可能性。当他经历一切回到他来路的树旁,那个吹笛的老人早已知晓他的归来,并一语道破人生只是一个起起落落后回家的过程,这种东方式的思维是贝尔托鲁奇几部东方片之后必然的产物。
恒河之水默默流淌,我们只是历史中无法刻记的一瞬。

迈克·菲吉斯 Mike Figgis(美国)《关于时间2》
知道迈克·菲吉斯是因为他导演的《远离赌城》,他探索境遇里人的沦落和因此无力改变的绝望让人心痛有声。而《关于时间2》是一部关于作家意象世界的故事。他以流行漫画版四格画面的形式发展剧情,同样表达着对逝去世界的感慨。战争的轰鸣在钢琴曲里异常刺耳,年迈的人只能静静等待发生,昔日的孩子将是明天的老人,平行和交叉的四格画面让我们反思着拥有过的和逐渐失去的人与事。
人的一生就像黑白图像里的老人呼唤,我们在挣扎和躲藏里老去、麻木。
我们曾经牢记的一切,在某一天将模糊不清,我们呼唤着亲人,其实我们在试图唤醒自己的记忆。

伊利·曼佐Jiri Menzel(捷克) 《瞬间》
只要上了一定的年龄看这个片断必然会联想的自己,只是我们没有Rudolf Hrusinsky(中国人熟悉的捷克电影《好兵帅克》的主演)那般的幸运,我们拥有的只是不再清晰的相片,而他因为缪斯女神的宠爱让他的一生通过他所扮演的角色长存在胶片和视野里。导演伊利·曼佐拍摄的《瞬间》以鲁道夫拍摄过的影片素材剪辑出了这个关于一生流逝的故事,我们跟着镜头目睹岁月在鲁道夫脸上凿出的印痕,但是,同时我们也感知着老人对自然和美丽生命的钟爱。
导演的聪明在于他的构思,在于他能够捕捉到这种人生必由之路的命题,让观众有着"逝者如斯"的慨叹。黑白和彩色的胶片里包含的不仅是一个演员成功的路程,也同时反映了捷克的人文的历史,遗憾的是大多数影片我们不知出自哪部影片,我们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无法跟着主人公的情感行走,只是导演的对生命意义的阐述我们可懂。
生命,就是鲁道夫在苹果树下的回忆。慢慢老去只是躯体,激情依旧,我们精神的旅途上永远年轻。

伊斯特凡·萨伯 Istvan Szabo(匈牙利) 《十分钟后》
萨伯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史诗般的电影联系以及它们的奖项连在一起,他的影片《靡菲斯特》曾经在我国公演并受到广泛好评。《十分钟后》是有着完整的情节平淡故事,它讲述偶然力量在人生命中起着的作用,一个等待丈夫回来欢度结婚纪念日的妻子收拾好已经一切,但是她没有引来丈夫的鲜花,相反,满身酒气的丈夫搅乱了温馨的晚餐,其后,在和撒酒疯的丈夫争执中失手刺伤了他,当警察带她回家笔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墙上的照片,微笑仍然,但是,不再从前。这个片断是比较中庸的,它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偶然性作用下的改变,是最容易弄懂的故事。

克莱尔·丹尼斯Claire Denis(法国) 《面对南希》
法国人电影的特色就是絮叨,这个段落描写的是享誉欧洲的哲学家,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Jean-Luc Nancy在一列高速列车上和他的学生之间关于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都是关于介入的话题,教授喋喋不休和学生聊了十分钟,内容关及存在、介入、移民、独立性和融入的问题,语言在列车高速的行驶中传扬,窗外是欧洲大陆稍纵即逝的景色。地球的过客们一直想改变历史,但是,历史的终点上不会有人类的影子,沉默是最好的敬意,当我们在发生里无能为力。他们哲学式的话语对于车上那位凝望田野的黑人兄弟而言,只是发生着的过去,就观众而言,这个段落是最枯燥、乏味的,单调的场景和让人望而生畏的思辨式的话题,如果你对哲学毫无兴趣,建议你直接跳过这个段落。克莱尔·丹尼斯对普通观众而言真可谓是《日烦夜烦》。
我们都在同一辆的列车上,寻找着自己的终点。
人声是历史瞬间的留存,只有大地永在,默默记存所有的发生

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德国)《启迪》
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时期的四杰之一,他拍摄了一系列站在批判立场上的电影,他对德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进程进行精辟的分析,特别是1978年的《铁皮鼓》和1983年的《斯万的爱情(追忆逝水流年)》这两部名著的成功改变,让喜欢文艺的观众刮目相看,也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这次拍摄的《启迪》这个片断,故事来自古代(354~430)基督教神学大师之一奥里利乌斯Aurelius Augustinus关于时间的询问,施隆多夫将古代大师对时间表述的冥思苦想化为了视觉语言,而他以苍蝇的视角关注一家人的野炊是十分有意思的。旁白简直象绕口令在往昔、现在、未来这些时间命题里反反复复的咏叹,在没有确定的点上随着历史漂流,显然陷入了时间不可论的泥潭。河水再一次担负了流逝的意象,电影在这个短篇里加了许多时间对历史作用的意象,比如黑人融入了白人的家庭,而接下来关头党的出现增加了不和谐的成分,一家人的野炊因外一次触电的意外而中止了欢乐,而那只有着哲学"头脑"的苍蝇也因为撞上了捕蝇灯停止了它在历史中的使命。
昨天已经远去,在我们目送它远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承担发生;今天正在进行,在我们进入世界的时刻,我们理应尽情欢乐;明天尚未来临,让夜色种下希望,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存在,永远是合理的。

迈克尔·雷德福Michael Radford (英国)《沉溺于星》

时间旅行的主题,早在卢米·艾尔的年代就有,这个段落记录了一次太空80年的旅行和地球时间10钟的关系,故事传统而无新意,只是验证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主题。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dard 《在时间的黑暗中》
《在时间的黑暗中》一如他的风格,以拼贴的手法,以字幕介入、影片的旧胶片为媒介、旁白组成了大师对青春的、勇气的、思想的、记忆的、长存的、爱情的、沉默的、故事的、恐惧的、永恒的、电影的最后几分钟为主题,追忆生命告别的方式。这种貌似随意的自由拼贴,却有着导演对人类生与死的探索和理解,而片中也出现了大师的经典之作《小兵》和《赖活》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隧道。看到女主角哀怨的目光,而死亡集中营中睁着眼睛、骨瘦如柴的尸体和尸身上的虫子让我们明白大师的心事…
人类,在走向前方的路上,往往忽视了共存的天条。
影像留下人类瞬间的感怀,人类却在时光的长河里慢慢沉默,大师和我们都在灵魂的列车上,看沧海桑田,看年华老去。
一切在静默的黑夜里逝去,唯有音乐在我们最后一次的呼吸里记存。

"小号" 篇共有8部作品,由爵士乐大师Miles Davis 的冥想JAZZ串引下,讲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欢离合。
阿基.郭利斯马基 Aki Kaurismaki(芬兰)《狗没有地狱》
这是一个最有故事性的段落,讲述一个囚徒出狱后带着女友登上去莫斯科列车的故事,他是谁,影片没有交代,只有去往莫斯科这个意象有着必然的政治读解,而他给女友的戒指表达了他内心的坚定和意志的坚决。郭利斯马基以车窗外的黑夜和车上的灯火通明为参照,人物的情感被深藏在沉默寡言之后,这不仅是爱的旅途,也是一次心灵对意识形态的皈依。导演以《狗没有地狱》的隐语表达了他的政治观念,历史中的小人物永远只能被动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此段落最大的特色是它的音乐性,音乐渲染了剧情也有机地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很是抢眼。
如果我们登上了列车,我们的命运将截然不同。在昨天的结果里我们等待黑夜过尽的黎明。

维多·艾里斯Victor Erice(西班牙)《生命线》
艾里斯以1940年6月28日一个西班牙小村落宁静、安详的下午发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为故事的开始,给我们讲述了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导演以钟摆的摆动、墙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溅落、人的呼吸、树上掉落的果子预示时间的流逝。而以圣母像和报纸上的纳粹军人的照片为前后呼应。预示着安宁的脆弱和世界的动荡。也给寻常人安宁的生活里抹上了一丝阴影,但是,影片最后孩子单纯、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类的希望,一种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这是热情洋溢的西班牙人带来的春天,妈妈的摇篮曲唱给孩子听的,但是,她也祝福着所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我们。整个片段音乐充满了恬静之美和景色之美,是最值得回味的一章。
影片中一个半大孩子手腕上自画的手表,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童年,孩子在心灵的聆听里慢慢长大。在长大中我们懂得生活。
孩子的世界曾经是我们的昨天,只要我们还能见到孩子的笑容,请你相信,只要我们放弃仇恨和怨气,明天一定美好。

沃纳·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 (德国) 《几千年前》
赫尔佐格是德国新电影的旗手,他以哲学化和浓烈的思辨色彩给世界影坛留下理性的思考。他的主题往往是文明对"野蛮"冲撞过程中所导致的后果与不幸,他的主角往往是一些进行人力与天意的对抗的狂人,以他们的故事警示着人类的徒劳。
《几千年前》是一个人类学的主题,白人探险队给巴西亚玛逊河流域最后的原住民部落"乌哈乌呼"带来"文明"的福音,同时也带来他们没有过的疾病和困惑,也因此使得部落人群降低了天然的免疫力。多年后,我们发现他们的论理观和生活观已经开始转变,美式的棒球帽和T恤已经让他们远离了传统,而他们部落的明天也因为文明的善意"入侵"而成为种群的往昔,他们的家园随着他们孩子渴望融入现代社会的心而渐渐远去,同时,带走的是部落的文化和人类对于历史的记忆,人类,因为文明的产生、分工的不同而变得迟钝和懒惰。
我们善意地去改变他人的境遇有着太多想当然的成分,天道给每一种生活方式留下足够的合理性,自以为是的文明人啊!请你止步。
我们应当明白正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宏愿才让我们的地球不堪重负,河流的萎缩,土地的沙化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节奏,自然的规则被无情践踏,种群的繁衍没有了生存的准则,天道的质问,你可听到。
只有部落酋长手中的文明象征"闹钟"嘀哒依然,我们已经对自然失却了理解力,这是进步,还是无奈?

吉姆·贾木许Jim Jamusch (美国)《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贾木许被称为美国独立电影宗师,他的代表作《离魂异客》曾经震惊世界影坛,他以作品关注的是不同时空人对境遇的理解。
《国际组织·拖车·夜晚》是一部关于因为车祸让一个女演员滞留在救援车上短短十分钟的故事,从表面看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是导演还是通过救援组织许多为女演员服务不同肤色的面孔,解构了地球是个村落的思想,瞬间可以到达的通讯,中国快餐,音乐的世界性这些话题电影不露声色地表现了出来。而女演员的服饰也表明了历史的反复性,有着间离的效果。此章中规中距,勉强及格。

维姆·温德斯Wim Wenders (德国) 《距离托那12英里》
温德斯十分喜欢在路上和天使的主题,因为那最能表述人类孤独的心境和内心渴望帮助的心愿。他的《咫尺天涯》和《德州·巴黎》就是这样的代表。
他因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凯特而获救,颂扬了人心的善意和帮助的可贵性,影片的配乐是后车库(Post-Grunge)乐队Eels ,音乐的狂噪和抒情的完美结合使得如同风光片的这个段落有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而摄影的精致更是达到了极限,可称为微型的文德斯招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德斯在其中客串了戴绿帽子医生一角,露了一小脸。
段落的最终是磨难之后的温馨,当他在医院睁开眼睛:
看见了他的救命恩人凯特,凯特的微笑,就是天使的模样。

斯帕克·李Spike Lee (美国)《我们将被掠夺》
这个黑人一如既往的愤世嫉俗,这次他的题材是关于美国选举的。斯帕克·李以纪录片的访谈的手法直击戈尔幕僚的心态,并以对·戈尔竞选总统宣布败选的最后十分钟回顾,揭示政客的内心世界。紧张的气氛让人身临其境,因为我对政治不敢兴趣,所以一笔带过。
时间不是属于政客的,时间属于人民。
政治本来就没有准则,老李你还是拍拍你的黑人兄弟吧!

陈凯歌(中国)《百花深处》
凯歌老矣,而老的标志就是怀旧。
乔迁到高楼大厦是百姓们的愿望,在现代化名义下传统正在推土机下呻吟,而游子的晚归,找寻的就是故土的一物一件,寻找祖宗的根,这种没落的感怀是文化的回忆,我们在日新月异的建设里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因此失去了什么?
晃动的中国结在残垣断壁斗大的"拆"字边那么扎眼,冯先生的手势里有着老北京的身段。
时间的流逝有的不再记起,冯先生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欲哭无泪的苍凉哪一个字可以担当?!凯歌以虚拟的搬动衬着写实的音效,以传统的音乐传递了心碎的剧痛。就像历史的古瓷瓶在他们的手中"碎"了,哀怨的笛声是民众记忆的挽歌,百花胡同的梦境,搁在心上生疼!
清脆的檐铃在土中再现,心中的院落在电脑中重建。

可,现实是高速路上飘扬着轻浮、恶俗的歌声,是冯先生疯了,还是我们自己没有了北。在国粹的声腔里,冯先生独自在时空穿越,那悲凉的眼神,知者几人。
凯歌的片段,让人思索 无言。


【碟评】
比如陈凯歌认为时间是个轮回之圈,斯派克.李认为时间在乎的你是谁?而老导演维克多·艾里斯则谦逊地表示要做的更好。不尽相同的回答表达了导演的世界观和他们对时间这一概念的认知以及他们段落所关涉的理念。

文德斯的段落我们看到他一丝不苟的工作、说戏。同时,我们在他和男主角的交流中感知他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谦虚精神。文德斯是用传统的摄影机拍摄的,整段的画面犹如一部出色的风光片,我们甚至能够感受热浪向我们滚滚而来。在其中你也可以了解到驾车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十分有趣。
匈牙利的老导演萨伯在拍摄过程中事事亲范,显示着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而手提摄影机的灵活性使得它可以无限接近演员,让肢体语言和表情带动一种"乐极生悲"的情绪,在片场,萨伯一直是乐呵呵的,一个讨人喜欢的好老头。


迈克·菲吉斯的拍摄方式是现代性的,他用DV 拍摄了相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再通过后期复杂的剪辑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同一时刻的发生,他自己也讲完成这部作品靠的是集体的智慧,确实,素材在导演不同的构思里有着迥然不同的构架,在眼花缭乱的四格画面里,我们看到的是导演捕捉瞬间的努力,尽管每一次的记录我们留下的只是远去的年华。这个段落的意义在于他试图描绘存在和逝去的瞬间截面。
西班牙的维克多·艾里斯段落是最为温馨和富有人情味的,特别是导演轻轻抱起触碰孩子的一幕充满着人性的暖意,传统的叙事里导演以孩子寄托着对明天的希望,孩子的成长正是岁月的前行,十分和年华老去的主题匹配。
伊利·曼佐用了那么多的素材剪辑了一个生命一生的故事,不需要语言,只有音乐伴随,带着感伤和无奈,15人中他是最用功的,因为他的工作量不会少于任何人,年轻到年老的在时间长河的记忆,或许组接在一起也真的只有十分钟。
戈达尔的招牌是哲理,我们在花絮里看见了他案头工作的细致,他特别提到那张将死之人的脸,表明着他对人生意义的最后理解。
施隆多夫一节最值得一看的睡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景象,有着印象派的余韵,他以色调来对应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未来是独特的视觉享受。

凯歌一段,如果没有冯远征的出色表演将逊色不少,片末电脑虚拟的四合院是一个生长在北京的导演内心的寄托,一种类似冯先生的没落感。

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卡夫卡.陆) 于寒鸦精舍

 5 ) 十分钟年华老去

十分钟年华老去
  我对情节掌握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就说一下我的感悟吧
  人生就是由有限个十分钟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十分钟带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生命气息
  我不懂音乐,但在片尾,当大提琴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沧桑时,一个渐渐老去的面容缓慢而及时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有一种震撼的力量,年华流走的那种惊恐与失落突然涌上了我的心头。
  十分钟的感情和纪念和决裂,这些人生的碎片深深地触动着我。十分钟,足以摧毁一段美好的感情一个绚丽的人生。这部电影让我不由得想象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十分钟,读一篇文章,和朋友聊天,和家人吃一顿饭,听一首歌。。。十分钟,平凡却如此珍贵,以至于失去后用不可得。事实上,我么能有多少个十分钟能无怨无悔呢?
  突然就萌发了珍惜光阴的感想。不断涌动的湖泊般的水面像岁月诱人的外表,。可一旦到了生命的极限,十分钟都很奢侈,想到生命终了的那一刻,尘世的那些纷纷绕绕又何足挂齿?有句话叫“乐在当下”。
  过去不是最美好的,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未来也不是最美好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抵达,所以过好当前的每一分钟把!心情一直很沉重,也夹杂着一些释然,青春仍握在我手中,我仍有一大把时间可以经营。十分钟,年华老去。历史 现在 未来 都在上演

 6 ) 《大提琴篇:水的故事》

伊始的谜面:“那就像是群山,穿越几百年,将起伏不定,就像水中的波纹。”

本片名为《水的故事》,因为水始终出现在男主角一生中的所有重要场合。一开始,来自印度的男主角偷渡进入意大利。在队伍前行的途中,他因为口渴离开了同伴。(途中遇到一位在树下吹琴的老人,“布鲁,这是我的名字。你认识我吗?”男主角没理睬,默默地走开了。这点很重要,稍后再说。)来到河边喝水的时候听见了女主角因为摩托车失灵愤怒的怨骂声,借着修车的机会认识了女主角。这是两人的相遇。

之后女主角将男主角带进了自己的酒吧。这里给了一个女孩怀有敌意的眼神的特写镜头,女孩与女主角是母女关系(稍后证明)。男女主角因为语言不通而沟通不畅,女主角露出很失落的眼神。突然她想到了什么,拉走了男主角。此时画面又落在酒吧的一副画上,是一个牛仔打扮的男人横卧在花丛中。这一点证明女主角之前的生活中是有这个男人的。

女主角带着男主角干什么去了呢?洗澡。哗哗的水流象征着男女主角感情的升华,镜头停留在男主角的下半身也有着强烈的性暗示。借着画面一切,男主角和挺着大肚子的女主角在一片悠扬的管弦乐中翩翩起舞。一曲舞毕,男主角又牵着女主角坐下聆听印度婚礼上的传统奏乐。男主陶醉在其中,回头给了爱人一个快乐的眼神;女主角则并不那么开心,回了一个很诡异很勉强的笑容。突然,坐在女主角身后的女孩像是发现了什么,低头向下看;女主角也渐渐意识到了,呼叫坐在前排的男主角:她的羊水破了。这是影片第三次出现了水。这一次,男主角要当父亲了。

一个正在虔诚地念经的小男孩出现在镜头里。另一旁是他作为印度教信徒的父亲在虔诚地拜着梵天。突然这种宁静被一阵尖锐刺耳的汽车鸣笛打断,女孩匆忙地为车加油。加油时,她顺便借着后视镜,摆弄着自己脸部的装饰:耳钉、鼻环和唇环,还有choker和一头的脏辫(这里总结下说女孩和女主角是母女关系的原因。首先是女孩第一次见到男主角时露出的怀有敌意的眼神。这是一种对于长期只有两个人互相依赖生活的稳定关系被第三者介入的不安感,因此排除姐妹关系。其次,女孩参与了这个家庭每一个重要的场合。最后,按照男主角儿子现在的年龄来算,女孩当年不过十四五岁,使用童工是犯法的,故排除雇佣关系。只可能是母女关系)曾经单纯甜美的女孩不见了。酒吧内的母亲正在为客人倒啤酒,镜头特写客人握住了女主角的手,和女主角对此习以为常冷漠麻木的表情。啤酒说明男女主角的婚姻出现了危机,也就是常说的“七年之痒”。

不过还是能有事情使女主角兴奋起来的:家里添了一部新车。欢快的印度乐曲响起,却戛然而止:车落水了。第五次出现水,代表男主角财富的损失。再加上前面妻子的出轨与不忠,男主角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偷渡来此一无所有的状态。突然,男主角发现汽车落水的地方正是当年他来到这里喝水并且邂逅了女主角的地方(导演的安排就是这么巧妙)。在妻子不解的眼神中,他顺着印象中的路,再一次找到了当年在树下吹琴的老人。老人淡淡地说,“我就知道你回来。人生路漫漫,终有不如意的时候。”男主角猛然醒悟,跪倒在老人膝前,久久不曾起身。老人轻抚他的头,此时镜头又给了牛清澈的眼睛一个特写(第一次两人相遇,男主角不屑一顾地离开时,也出现了牛的眼睛)。最后,镜头在一条驶向远方的列车上结束。全剧终。

纵观全片,第一个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人生如水,起伏不定,喜悲无常。第二个层面是导演贝托鲁奇刻意突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并且表明了他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反对西方文化的浮躁。比如在那场中西合璧的婚礼上,就着管弦乐跳着交际舞时,女主角是兴奋的、释放自我的;到了传统的印度婚礼上,她则陷入了沉默。一方面也许是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上一场婚礼的场景,另一方面更多地则是女主角却是对东方婚礼文化没有兴趣。在例如导演对于儿子和继女形象的刻画。儿子受传统的父亲的影响,年纪小小已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了;另一阵营是追求个性的特立独行的朋克继女和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调情还对此习以为常的母亲。还有一处有趣的细节,酒吧的门帘拉下时,一扇上是一幅大象的图画,另一扇是一幅文艺复兴时期题材的油画。

然而本片最深层次的主题是宗教。照应谜面,只有皈依宗教才可以实现永恒,无论是精神上的生命永恒,还是佛教所宣扬的有轮回的物质上的生命。释加牟尼在一颗菩提树下实现了超我的追求,因此本片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既老人是男人本身,在回忆自己一生的过程中,化出了分身以辅助自我的升华。

 短评

在永恒的时间面前,我们无法取胜,我们只有用文字和影像铭刻下时光的一点一滴,因为时间就如同奔腾的洪流不可阻挡,一切事物只要进入眼帘就被它冲走成为历史,日晷、水钟、沙漏、香、漏壶、蜡烛、盂漏等等只能够对时间做出表面性记录,而时间究竟是什么?

6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水的故事、关于时间2、一瞬间、十分钟后都不错。面对Nancy——法国人自爆其短。

7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看这些导演都在关注什么

11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水的故事》,在中国这叫南柯一梦。

16分钟前
  • 半袖
  • 还行

在时间的黑暗中:我要用它去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我不知道 他会喜不喜欢。你想马上死,还是慢慢的死 。马上。。。。妈妈 有思想的我是幸福的,幸福的思想,可是现在我要背离这一幸福。 有很多书还很新,你真的要放弃它们?一旦放弃,就再也回不到你手中。垃圾车是它们的归宿。 我们一无所有,这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有新的欲望在我心中升腾,就象初次上路却骄傲的那匹马。与你做对,我尝到苦果,有所了结。 他说 黑夜 她说 黑夜 他们说 黑夜

18分钟前
  • 4-ever
  • 还行

混噩无所清晰中度过了人生。还是回归永恒轮回。虚无与真实无法平衡趋向无望,那浮的在上沉淀的在下。灿若星辰的年华老去,片段的永恒性的瞬间回忆。生命并不为更加漫长。正如车站与站台之间,词汇与词汇之间。我们寻找词汇从这一领域到那一领域。进入现在时一切预想的都变小了正如我们的一生在时间里。

21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年华的老去是最无言的一种怅惘。就是十分钟让你老一次,每次都不一样。每个都是你,每个都不完全是你。最喜欢戈达尔

24分钟前
  • Anday
  • 推荐

5 stars to godard who made me cry inside

26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伯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末代皇帝水的故事;迈克·菲吉斯英国远离拉斯维加斯关于时间2;伊利·曼佐捷克严密监视的列车一瞬间;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摩菲斯特十分钟后;克莱尔·丹尼斯法国日烦夜烦面对南希;沃尔克·施隆多夫德国铁皮鼓启迪;迈克尔·雷德福英国邮差沉溺于星;让-吕克·戈达尔法国精疲力尽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30分钟前
  • duanjf
  • 推荐

Cello篇還是木有多大驚喜。有點故弄玄虛。僅有一位女導演法國滴。水的故事還不錯。有些人解讀的很深刻。但偶只看看表面。

33分钟前
  • vivien
  • 还行

6/10。每个导演用十分钟尝试实验性的电影语言,有一镜到底、有实时对话、有广角分屏技术、也有把人一生的影像叠化放映、更有对自己昔日作品的混剪,但以短片的时长所限还想表达生死时间类的命题就太仓促了,整体的每个故事要理解起来都很费劲,大量多维度的场景切换会令人头昏脑胀,总之看得比较沉睡。

3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十分钟就把“时间”这个神奇的物件讲述的让人回味无穷,时间的真像,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总是乐此不彼的追问青春,感慨流年。

39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按顺序评分:三星半,四星,四星,两星半,两星,三星半,三星半,四星。大提琴篇在叙事方面确实弱了很多,大部分都是以独特的镜头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考,麦克菲吉斯,伊利曼佐和戈达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施隆多夫的荒诞和思辨结合、贝托鲁奇凝练的剪接,迈克尔莱德福的太空与伦理尚可一看

41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补签。消化大提琴篇所需的脑力可能是小号篇的两到三倍。最喜欢施隆多夫苍蝇视点的漂浮摄影,以及戈达尔在破坏的同时重构了影像的逻辑关系还有文本的逻辑关系。萨博完全隐遁于冲突的长镜头、迈克·菲吉斯的四个分屏叙事实验性有余而叙事的完成度不足。

42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推荐

喜欢贝托鲁奇水的故事,生活如水的哲学意义发人深思又让人感动;曼佐对一个男人一生的描述,让人对生命之流逝伤感不已;施隆多夫对时间存在的探讨精彩之极,摄影方式也很特别;雷德福探讨了未来时间,同样满是伤感;戈达尔最后对时间在生命处处影响的总结达成全片完满,也让对时间的探讨达到顶峰。

43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没有巴黎我爱你和每个人有自己的电影好看

44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 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材不拘一格。这十五部短片分为大提琴篇和小号篇。

48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第一部:水的故事。第二部:关于时间 2 。第三部:一瞬间 。第四部:十分钟后 。第五部:面对南茜 。第六部:启迪  。第七部:沉溺于星 。第八部: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50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水的故事》8分;《关于时间2》6分;《一瞬间》5分;《十分钟后》7分;《面对南希》3分;《启迪》5分;《沉溺于星》7分;《在时间的黑暗之中》6分。

54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今天看的是《ten minutes older》中“水的故事”和“关于时间2”。第一个嘛,太太太……淡如水了,也许像标题一样,流水般的日子过去,男人又回到原点。没有名字的主角。

55分钟前
  • 大v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