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喜剧片俄罗斯1998

主演:朱莉娅·奥蒙德,欧列格·缅希科夫,阿列克谢·彼得连科,理查德·哈里斯,弗拉基米尔·伊林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剧照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2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3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4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5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6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3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4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5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6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7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8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19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1

详细剧情

  在一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军事学院的学生安德烈.托尔斯泰(欧列格·缅希科夫 Oleg Menshikov饰)偶遇了风情万种的美国女人珍(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饰),两人暗生情愫。珍谎称自己是个寡妇,来俄罗斯看 望疯狂的机械师父亲(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 饰),但实际上是被请来骗取军事学院院长拉德洛夫将军(阿列克谢·彼得连科 Aleksey Petrenko 饰)信任的交际花,好让机械师的“西伯利亚理发师”伐木机能够顺利驶进西柏林亚。但是没想到将军对珍动了真感情,并想向她求婚,而安德烈对珍的感情愈演愈烈,珍一方面想接受安德烈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想完成任务,于是事件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一次演出中安德烈因为嫉妒和误会,抽伤了院长,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在火车站上尽管珍赶上了最后的送别,但是安德烈始终没能和珍见最后一面。十年后,珍终于在西伯利亚找到了安德烈的住所,但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改变……若干年后珍回到了美国,把这段往事在信中讲述给了军事学院的儿子。

 长篇影评

 1 ) 暗涌——《西伯利亚理发师》

许久不看电影,害怕在电影里找不到一丝丝感动或悲伤。今晚,却在《西伯利亚理发师》里,寻回了想找的一切。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极平常,极悲伤,极凄凉,无尽唏嘘……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影片进展到三分之二时,我才看到相爱的人在一起。不是拥抱那么简单,而是伴随着压力和幸福的晕眩,成就一段脆弱的爱情。

   我对yulinge说,我看到了爱情。她笑称片子把我的冰山融化了一个小角。而我无法抑制的泪水,却是流在安德烈离开莫斯科的站台上。一群好友奔跑着来到站台,为这个年轻气盛的好朋友送行。满满的近乎封闭的车厢,哪里又寻得到安德烈的面孔?于是战友们唱起了歌,那首他们熟悉的歌。在混乱中,奔跑中,在泪水和汗水的缝隙里,歌声穿过拥挤的人群,传到安德烈的耳里。他唱起了歌剧,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而他们的教官,在几乎无法站立的人群里,长久的敬礼……光线昏黄蒸汽弥漫,混乱中却似乎有一缕光,隐隐含着希望。

   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悲凉的结局。那种欲求不得的悲伤和无可奈何的无奈,最是打动我的心。珍妮苦等十年,只为了那个让她感受到自我的年轻人。十年,会让一个俊朗少年变成什么样子?十年,你是否还爱我?

   西伯利亚广阔的土地,成片的森林和小小的木屋。麦克肯特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巨大机器张牙舞爪的开进森林,似乎要吞噬世间的一切。珍妮心潮澎湃,她知道,距离她心爱的人,只有两俄里的路程。

   小马车奔跑在发黄的草地上,费加罗婚礼的歌剧、火车厢里的初次相遇、被弄坏的扇子、幸福的晕厥、欺骗和年少气盛……一切过往都要在这不长的两俄里内重叠、消失。

    安德烈的家:熟睡的孩子,冒着热气的咖啡,院子里的雪橇犬和篝火,笼子里的鸟儿,床上的玩偶……唯独没有安德烈。

    珍妮的每一次呼唤都成空,西伯利亚广袤的森林默默的回应着她。躲在储藏室门后的露娅带着三个孩子,握着锋利的镰刀,想要保护自己辛苦维持的家。她脸上坚韧决绝的表情,藏着她十年来对安德烈的追随和不离不弃。什么才是爱情?是我爱你,还是我爱你,你也爱我?

    音乐响起,我看到的还是那个年轻的安德烈,以及伟大的沙皇。俄国人的深厚情感,埋藏在辽阔的土地上。那些青葱岁月,那些尘尘往事,都像不断被摧毁倒下的树木一样,崩溃了。这就是崩溃了……

    在安德烈家的20分钟,勾去了所有的人、事,和等待这个时刻的整整十年。又是一个十年,当年藏在珍妮背后的小孩已经长大成人,有着他父亲一样的固执和无所畏惧。不过二十年后的固执就显得幸运多了:教官对着所有士兵大喊: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那个固执的孩子,就高兴的摘下了防毒面具。

    那个藏在西伯利亚森林里的俄国人,或许带着一丝遗憾,或许带着懊悔,或许带着沉重的思念,谁知道呢?总之是19世纪末的俄罗斯,空气不是自由的,固执和强烈的爱,没有合理的发作方式,就是危险的。

    十年后,面目憔悴的安德烈,在西伯利亚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然后,他点了一支烟,一切皆成云烟。

 2 ) 论怎么把一张非常薄的窗户纸捅十几分钟

导演用一场戏教会我电影里的爱情艺术。

全片的一段爱情重头戏在于Andre帮助校长去向Jane求婚,结果在念校长的情诗时忍不住流露自己的感情,然后匆匆逃离了现场,留下了尴尬的场面。Jane一边低头弹着钢琴而校长一边慌乱窘迫地收拾东西离开,这场戏的最后给了Jane一个由远到近的镜头:她慢慢从钢琴前抬起头来,泪流满面。

Jane哭了,不是因为Andre的表白破坏了她的计谋,不是因为她的谎话连篇却换来了Andre的真心对待,而是因为她知道Andre的表白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Andre会为此被校长断送他的军事生涯,尽管他是那么地热爱自己的太公,那么地钟情于他的俄罗斯,但因为今天的事他很大可能会被抛弃。

而Andre,难道他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他知道。Jane哭了,因为她知道他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仍依然袒露心声。这就是浪漫啊!就算面临着自我毁灭,也要向爱情袒露真心。

紧接着是Andre受罚后回到家中,而Jane已在Andre的家里久候多时,随后二人独处。

进门后Jane主动让Andre先坐下,在西方礼仪中男士一定要比女士后坐下以表示尊重,而Jane的反常举动表明了接下来对话的重要性:以谎言存活的Jane向Andre袒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多年的“高级妓女”生涯中,Jane的肉体与情感显然是分离的,而在此刻她向小奶狗男主展露了自己隐藏了多年的宝贵的少女心。

随后Jane在Andre面前跪下,真诚问他“Do you believe me”,男主回答“Yes”之后,女主这才起身坐在桌旁。Jane从站到跪再到坐,这一个动态变化表现出她对Andre的亏欠之心,因为她的欺骗被Andre以命运与爱情作为回馈,而只有了结亏欠之后,这是二人才能平起平坐地谈爱情。

但是,这时候的Andre面临了那么那么大的信息量后,哪还有心思去谈爱情呢?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天啊那我岂不是完完全全破坏了你的任务我怎么会这么冲动我真的是猪脑子”。当女主角已经在求证上面求婚的问题时,男主角仍然停留在破坏了Jane的任务的亏欠中,于是有了以下戏剧性的对话:

“你难道不是那天向我求婚并希望我给你一个答案吗?”
“对不起,请你原谅我,我不知道。”
“你是在向我求婚吗?”
“对不起,我太冲动了,这都是我的错。”
“你为什么道歉,你后悔了吗?”
“我为发生的这一切都感到抱歉。”
“但是你那天说的是真的吗?”
“Yes……I suppose.”

以上这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女主问“你爱我吗”,男主犹豫了很久回答“爱……的吧,也许大概可能应该爱的吧。”Jane保留已久的珍贵情感大受打击,于是切换到工作模式,用肉体侮辱Andre。而此时的镜头不在于脱衣的女主角身上,而在于男主角身上。

导演给了Andre一个由远到近的镜头:他的双眼闪烁着泪花。他不解、苦恼、伤心、困惑,反问Jane“How you don’t love me”,翻译过来就是“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怎么能不爱我”。这时候的Jane才意识到,Andre爱她,而且爱她的程度远远超于她的想象。

Jane陷入了绝对的尴尬,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展现了自己身份的职业特性,亲手掐灭了他们之间爱情的火花,丢脸,却更多的是痛心。

导演通过制造误会这一典型的戏剧性技巧,将男女主情感之间一层非常非常薄的窗户纸捅了十几分钟。爱情电影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展现情感上的刺激,而不是“你爱我吗”“爱”就完事了。

Andre是完完全全从感情角度出发的,他不考虑Jane的身份和背景,不顾虑表白的后果,因为他爱她。而当他发现Jane来到他家摊牌时他是手足无措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Jane会对他的爱情有所回应。我对你说“我爱你”,但我并不期待你的回应,因为我爱你并不需要你也爱我。这是多么单纯多么浪漫的爱情呀!这也是多少当代人没有的爱情素养呀!当我爱你时你也一定要有所表示,这是多么愚蠢的道德绑架呀。

而当代人的婚恋很多时候都不是从感性出发,而是从理性出发的。你爱我的话,那你的性格如何,工资如何,家里三代情况如何,列出一个表然后算个总分,你比另一个人低分,那我就和另一个人在一起,这完完全全背离了真正的爱情。当代人如此排挤压迫自己的情感,终有一天都会被情感所报复,付出自己的代价。正如今离婚出轨事件越来越多。

尽管Andre与Jane最后分离,但二者之间的爱情却像从未断裂。

 3 ) 《西伯利亚理发师》无关理发师

这是一部让人误解的片名,没看过的人以为这是一部讲理发师的电影,然而却根本不是。

里面完整出现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只是一部巨大的伐木机器,状若怪物,连小孩子第一次看见都恐惧得闭上眼睛,大人也满怀惊恐。

此片不过是由这部机器试验发明之初而引发出来的一个故事。

电影的背景是19世纪中,美国发明家为了得到俄国军队的经费支持,让一个交际花珍妮冒充自己的女儿勾引军校的将军校长,没想到军校的一个士兵安德烈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她。而年老的将军受到到珍妮的吸引向她求婚的时候,士兵安德烈冒失地不合时宜地向女人表示了他忠贞的爱情。一个故事从此上演。

前半部分是活脱脱的喜剧电影。

开头:美国军营:小官问士兵:是谁把自己的画像贴在这里的?这里不允许贴自己的画像!。。。。啊?是莫扎特?莫扎特是谁,自己站出来?。。。。。啊?他已经死了?谁允许他死的?他死了为什么没有人报告我?。。。。。和我一起说:莫扎特是狗屎!。。。。什么?你不肯说,那么就罚到你肯说为止。

中间:俄国军校学生给即将来到的舞会大厅打蜡,笑料百出。舞会开始以后,因为太滑的地方产生了溜冰场的效果,大厅一片混乱。。。但是非常可笑。

俄国忏悔节的那个晚上,全城居民野外狂欢,将军喝醉酒以后也是笑料百出。

这部电影用了很多场景表达俄国当时的状况:忏悔节的狂欢场面、舞会的盛大、沙皇视察军校、西伯利亚一望无垠的大场面等等,有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气息。

穿插其中的,就是我前面叙述的爱情故事。美国交际花珍妮和俄国军校学生安德烈。还有悲剧的中介人——将军校长。

一个青春单纯的军校士官,爱上了风尘女子珍妮,除了她的娇好容貌,也被她的异域风情的活跃大方和热辣所吸引。

当暗恋在心中的时候,他为了维护珍妮的名誉和自己的同班同学用剑决斗,弄得自己受重伤,所幸上级尉官和自己的同学帮他掩饰后免受军事处分;

当校长觉得安德烈的英文比自己好,于是让他替自己念给珍妮求婚的情书的时候,他不合时机地加入了自己激烈的真实情感,向珍妮表达了自己的爱,并在珍妮和校长的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

珍妮被他的表白所感动,找到了他的家,并勇敢地献身。他开始是拒绝的,但是看到珍妮黯然出门的时候,他突然晕厥。珍妮回头搂住他,他们热吻,并热烈做爱。

他以为自己得到了珍妮的爱情,但是又遭遇到《费加罗的婚礼》事件,在作为军校主演给沙皇献礼的歌剧台上,演出休息时间先听到珍妮对校长暧昧解释,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愤怒的他冲向雨中,在同学们的哀求下回到台上,神情恍惚之中又看到珍妮和校长亲密交头接耳,认为自己的爱情被强烈侮辱,不顾一切地冲向台下的校长将军,用乐队的弦向校长猛然击去!

安德烈并定义为袭击沙皇,受军事审判后,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荒原服苦役。苦役之后做了一个当地的理发师。

10年以后,西伯利亚理发师这种伐木大机器终于成功,珍妮去寻找安德烈,只到了他的家,一个人都没看见,但是发现他已经和追寻过去的当年的女仆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珍妮黯然神伤,策马飞奔离去。惶若心灵感应的老的完全失去了任何色彩的安德烈从大森林中奔出,看到了远处飞奔而去的珍妮,突然又停住,垂下自己的眼睛,点燃了一根烟。。。。

我昨天看了一遍这电影,我感觉是一部性格悲剧。这部电影的爱情并不让我感动。因为只觉得只能算是一种单向的青涩的爱恋。年轻的男孩,因为太年轻,太冲动,而就这么毁灭了自己的前程,也可以说一生。当他后来回首往事的时候,能记起来的是过去的那短暂的还不确定的爱恋,还是因为环境窘迫而带来的无尽的绵绵的悔意呢?谁会知道?

珍妮的出生状况让她很难再体会爱情吧。年轻的时候就被继父多年包养强奸,当继父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将她赶出去自谋生路,成了交际花一名。在她的心中,多次职业经历需要造成的真真假假的情感她自己能准确分辩吗?所以我觉得女主角珍妮也只是出于对小伙执着爱恋无惧无畏的表达,而有些感动,出于回报而献身给他,在安德烈袭击将军以后,她被他热烈的爱情彻底感动了。那是,什么都太迟了。

我最感动的情节,是安德烈袭击将军被制服以后,就是那个曾和他决斗的同学趴在他的身上,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一霎那间泪流满面。

对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很多成熟的方式可以处理这样的事情。只可惜,我们人生曾经经历的事情都不能再重来一次。也当然,如果什么事情都深思熟虑以后才行动,那还有什么故事可看呢?

精彩也就在冲动中体现。所以,悲剧看起来,总比喜剧更深刻。

最后呼应一下开头:那个倔强的罚死也不说莫扎特是狗屎的青年士兵,正是珍妮和安德烈一夜情的产物。这个儿子像极了他那个当年一点不会转弯的倔强的生父吧!当然,那个生父安德烈这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了。

 4 )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的轻 II

      “当时你的母亲尽管年纪不大,但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女人。因此在与俄罗斯见面之前并没有做好准备。她知道的只是那里有皇帝,鱼子酱,伏特加,熊,还有在俄罗斯有个大公⋯⋯ 她对这一切都很感兴趣,因此她愿意来到俄罗斯。”影片开头,年迈的珍妮执笔对小托尔斯泰如是写到。

      多年后当珍妮回忆着1885年发生的那些往事时,她在窗前从驶向俄罗斯的那辆列车开始写起,似乎这一切都从遇见那个会唱费加罗婚礼与著名作家同名的军校生托尔斯泰开始。混乱的开场中,珍妮唱着卡门吓走了所有闯入她包厢的军校生们,挂着一圈面包圈儿的托尔斯泰被他的同伴们留在了门中。托尔斯泰转过身看着珍妮,两个陌生的人从此有了某种关联,但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命运究竟为他们准备了什么。

      生活教会了珍妮绝不轻视偶然发生的一切,为了来到俄罗斯帮助格拉翰姆为新发明拉到投资的目的,她拿着托尔斯泰遗落在车厢的照片来到军校,一切都不再是无意的巧合却又丝毫不在掌控之中。珍妮隐姓埋名以格拉翰姆的女儿的身份接近军校的校长拉德洛夫将军,她驾轻就熟的谎言和讨人喜欢的微笑轻而易举的让她博得了拉德洛夫的欢心。这时的她还不知道那个叫做托尔斯泰年轻军校生,到底是在哪一刻独自为她坠入了爱河。

      盛大的集市,传统的忏悔节,跳舞的吉普赛人,豪饮伏特加的熊与人,鱼子酱饼,冰天雪地中群殴至半死的农夫,以及军校生毕业接受沙皇检阅时的阵势⋯⋯电影里反复出现的画面与记忆里的所有俄罗斯印象重叠交错。就是这样一个大悲大喜的国度,即使是帝国时期的辉煌一去不返,但仍骄傲到不可一世。虽然这些情节在俄罗斯被评为有偏袒帝国时代的夸大,但又着实复合了外国观众的口味。而托尔斯泰这个角色无疑吻合了导演心目中完美的俄罗斯少年形象,永远昂的高高的下巴,直挺挺的后脖颈,眼神倔强又不失温存。正是年轻到无所畏惧的年纪,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年轻,托尔斯泰的任性才显得格外动人。就连当他失去理智的时候去摧毁一切时,都让人丝毫不忍心去责备。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样的冲动是珍贵的,去之不再来的。

      “我撒过许多谎,连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只有当我和你在一起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的。”当珍妮向托尔斯泰倾诉了自己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后,她说。

      我怀疑过珍妮所给予托尔斯泰的爱是怜悯么?怜悯托尔斯泰那不成熟发了疯的爱。那收放自如的微笑似乎让所有人都难辨真假的落入了陷阱。我曾想过若是珍妮有那么一点点改变为了爱情有那么一点点坚持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将托尔斯泰逼向崩溃?也曾想过,或许托尔斯泰有那么一点点世俗认为爱情可以掺染一点点杂质,是不是就不必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然而青春必定会像奶酪一样布满千疮百孔的错误,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奶酪都会因为年轻而被宽恕。珍妮的爱也并非如我想象的那般不堪,只不过是经历完千疮百孔的青春后,从坚硬的脆弱变成了柔软的迂回罢了。

      费加罗的婚礼演出中间休息时,托尔斯泰不小心听到珍妮假装像拉德洛夫将军示好的告白,他听到珍妮不过称自己的爱为一个孩子的爱时,他的世界毫无防备的被摧毁。他四处躲避,狂奔到雨中祈求寻得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角落,他什么也不说,却让人读懂了一切。带着惊恐的眼神被从雨中捉回舞台继续表演后,他执起提琴手的琴弓跨过乐池观众挥舞着扑向了将军,至此,一切无法挽回的发生。

       爱情带来力量的同时也消亡了力量。正如我们的脚步从以开始就朝向了各自的方向一般,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托尔斯泰,更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那个年代严肃的俄罗斯。托尔斯泰以刺杀大公未遂的罪名被判七年苦役五年流放西伯利亚,他没有任何辩解倔强的承担了一切罪名。珍妮想要追上他解释所有的原因,但却未能如愿。直到1895年,十年的时间珍妮才被批准前往西伯利亚。当她摸索来到托尔斯泰的家时,除了摇摆的婴儿床,堆积满地的苹果,她再没有见到其他。这就像是一种崩塌,一种无能为力的崩塌,珍妮明白,她来晚了。

      结尾处,珍妮拿着托尔斯泰年轻时的照片来到因倔强而受罚的儿子的军营。小托尔斯泰的脸与苍茫的西伯利亚土地上托尔斯泰衰败沧桑的面容紧紧重叠在了一起。托尔斯泰望着珍妮扬鞭远去的马车,一语不法的点燃一根烟。再这张脸上再也寻不到的是青春的痕迹,然而爱却仍然不曾消亡。

      “有时候我们认为是生活背叛了我们,但是很久以后才发现其实是我们自己背叛了自己。”当一切还都美好时,珍妮坐在托尔斯泰受伤修养的床边。对他说,也对自己说到。

  那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你我终不能幸免。

 5 ) 决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什么是西伯利亚理发师?那是一种大型伐木机的名字,它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上出现,高大的树木应声而倒,大工业时代的先行官进入了俄罗斯大地,纯朴的俄罗斯人们四散惊逃。

    西伯利亚,寒冷,荒凉,流放之地。美国女子珍妮驾着马车寻找她的爱人,那个年轻英俊的俄罗斯军官,她找到了他简陋的房子,茶还是热的,可是却没有人,在储藏室,她发现了托尔斯泰以前的女仆露娅,她的旁边是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都很惊恐,露娅的手里还拿着一把镰刀。珍妮是威胁,正是珍妮葬送了安德烈·托尔斯泰的远大前程,屋子里都是陌生的味道,他被一个真正的俄罗斯女人照顾的很好,珍妮只好离开,十年的等待和想念都失去了意义,她来晚了,她没有见到安德烈,就等于她没有来过。

    但是安德烈见到了她,远远的看见了心爱的女人驾着马车飞奔,十年过去了,安德烈不再是那个英俊而热烈的军官,他满脸胡子,贫穷,成了一位猎人,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太多沧桑的痕迹,只是,他还活着,并且学会了点燃一支烟,慢慢抽。

    影片的名字或许是来自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吧,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衍化来的片名,《费加罗的婚礼》是安德烈排练的剧目,当珍妮给儿子讲述往事时,她是《有罪的母亲》。

    俄罗斯,就像她的地理位置一样,处于东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珍妮,来自西方世界的女人,她可以征服一个俄罗斯男人,可是却不理解他,最后也得不到他。

    安德烈执着的像是挺拔的白桦,决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他对珍妮萌发的是古典主义的爱情,宁可为了爱情去决斗,去自寻死路,也不容许任何杂质玷污了爱情的纯洁。

    片子讲的不是爱情,而是俄罗斯的民族。伏特加、英俊的军官为了爱情挥剑决斗,华丽的舞会、热闹的集市、跳舞的吉普赛人、精壮的男人们赤裸上身在雪地上殴斗,然后擦干血迹互相庆祝,这都是“俄罗斯民族古老的习俗”。

    这段爱情因为发生在那个遥远的寒冷的国度才显得与众不同。我想,珍妮离去的那天,安德烈回到家里,他和塞娅都不会提到珍妮,他们会吃一点蘑菇拌小牛肉,喝一点酒,然后平静的过完这一天。

 6 ) 因为高贵,所以陡峭

爱情与两样东西发生关系时,会变得荡气回肠,一样是死亡,另一样是时间。《西伯利亚理发师》属于后者。但同时,它又具有一种冰雪般凛冽与高原般广袤的感觉。我想,那是因为安德烈.托尔斯泰,这个俄罗斯军人身上有着罕见的高贵气质,这使得他与珍的爱情成为一段与时代洪流交相辉映的旷世传说,即使经过岁月洗礼而显得厚重与悲悯,但骨子里仍是青春无悔的酣畅淋漓。
在安德烈与珍初次见面的火车上,他为她高歌一曲《费加罗的婚礼》选段《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去当兵》。珍对他说:安德烈,我不值得,我是那种你母亲会让你小心提防的女人。在安德烈知道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贷款而迷惑军校校长雷诺上将时,他为了她与同学保利决斗而右臂骨折。为了她而袭击雷诺,使自己前途尽毁。他明白,当他操起大提琴弓打向雷诺的时候,无疑是在重创自己。但他愿与这份爱情一同毁灭。因此,当雷诺对外宣称自己是为保护公爵而挡住安德烈的“刺杀”时,安德烈明明知道行刺罪名更重,但他没有申辩,直至苦役后流放西伯利亚。
在我看来,所谓悲剧,正是一个原本可以主宰自己纵意驰骋的人,却因为一种如同使命般强大的情感而交出了手中的马鞭,心甘情愿地被抛掷到荒无人烟的角落,用此后无边无际的孤独绘出一个令人唏嘘的背影。十年后,他已经从当年英气勃勃的军人变成满脸胡须、满面尘土的农户,他望着远处乘马车飞驰而过的珍,他知道她来找他,却没有叫住她,纵使心中百味杂陈,如同虫噬咬,他也一动不动,直到她的身影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不见。他点了一支烟,眼神中混合着依恋、感慨、陌生、悲痛种种复杂情绪,但又好似一片惘然。
想起拜伦的诗:假使我又见你,隔了悠长的岁月,我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这部电影中,光阴流逝,人事变迁,都在后半段匆匆而过,仿佛那十年又十年是弹指刹那,安德烈的一生,几句话就可以交代,军校毕业那年,他遇见了她,于是他完了。可是,他却用他的沉默,用他看不见的眼泪,把爱情提升到了一个令人正襟危坐却又泪流满面的高度。就像《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一书中说:缺席让爱意更浓。对安德烈与珍一夕相聚终生分离的最大回报,就是他们的儿子——在军营里因为不愿随着长官一起侮辱莫扎特而宁愿戴着防毒面具训练、睡觉的孩子,他的坚持终于使长官服输,他把父亲身上的不卑不亢与母亲内心仁慈在此融合在一起,为父母那段陡峭的爱情最后再画上一个高贵的句号。
张爱玲说,隔了三十年的时光,再好的月光也未免有些凄凉。但对于我等中毒较深的人来说,却是:隔了数十年的时光,再凄凉的月色也是美好的。因为还未曾经历,还未活到那把年纪,因此总是对道听途说的爱情故事怀有无穷好奇心追根究底:他们究竟有没有在一起?或者,分开了的他们是否还会彼此思念?期望以此肯定这个世界的确存在永恒的爱情,而自己也心怀侥幸想要跃跃欲试。幸而无论如何,那些爱情电影的导演多数是宅心仁厚的,伤感处总留下一个温暖人心的尾巴,告诉我们,总有些东西是时间无法带走、无法打败的,即使此刻它消失了,也必会在未来另一时刻以另一形式与你不期而遇。

 短评

以一个蹩脚的爱情故事引出俄国人灼热的浪漫情怀,他们在特定时代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的矛盾性。他们向往西方的自由,却又热爱着自己的土地。面对伐木机颤抖的树林,在悬崖上弹奏莫扎特,那些画面极富生命力。反衬着爱情的苍白,和西方女人在这个故事中的格格不入。引出这一切华彩的东西却最缺乏说服力

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你闪亮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

10分钟前
  • 宸伊
  • 推荐

我用全部生命爱过你,用荒凉的残生感应到你,却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在余生都错过你。

14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悲剧不是一副活不下去的苦逼相,喜剧也不是没完没了的呵你痒。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生命的悲剧,才是大手笔。让你笑到抽筋,痛彻肺腑!

1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她说:“我从没想过我的一生中还能够有一个人这样的爱我”。她说的一定是真的。

18分钟前
  • 卡帕
  • 力荐

最后一个镜头,我缓缓吐出七个字:“针叶阔叶混合林”

19分钟前
  • 老袁
  • 力荐

⒈一直以为这是讲述「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故事,结果「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竟-然-是-台-伐-木-机-器-,瞬间有点囧到了;⒉前面是滑稽浪漫的青春爱情喜剧,后面则是相爱的人却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悲剧;⒊看着临近结尾的那些风景空镜,突然好想戴上耳机、听着音乐,一个人在那片秋季的落叶阔叶林漫步。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看完最深的感受就是那张年轻略带张狂的面孔,高抬的下巴,骄傲的眼神,还有执着。爱情在这里没有太让我动容,可以用看到的这句话来说明:“爱情本身并不值得我们歌颂,因为爱上一个人太简单了,你处在人生的岔口,选择往左或是往右,会爱上一个不同的人。”在内个青春,谁都会有爱上的人吧。不知道十年之后,他在西伯利亚的树下回忆过去时会怎么想。管它呢。也许就是因为不再相遇,才显得那么美好。

28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篇幅冗长也就罢了,关键还处理的如此喧闹、浮夸、肉麻、煽情,让人看的有些尴尬。而且主要人物也都很不讨喜,男主甚至比女主更令人厌恶。一个大小伙子动辄就妒火中烧、任性胡为,这与小人何异?总之,不管结尾再怎么渲染怎么悲情,都没法打动我分毫。

31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为了爱你,我情愿餐风宿露,不可一世

36分钟前
  • 绿音儿&外星兔
  • 还行

好假的高分。

37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即便是在向好莱坞靠近的俄罗斯复兴电影中,依然能够看到“诗电影”的美学传统。

40分钟前
  • Nakedself
  • 推荐

爱情还是太迷人 只要你肯等

41分钟前
  • 飘來飘走的甜蜜
  • 力荐

那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少年军官,变成了目光呆滞十指黢黑的中年猎人,一次无意的嘲讽,换来的是此生永诀。他的爱太认真也太沉重了。最打动我的是士兵们齐声高唱满含热泪送别他们的兄弟,比爱情还要凄绝。

43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推荐

我曾经幼稚的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才知道,生活是一个等待着鲜花的花瓶。

46分钟前
  • 沈书君
  • 力荐

坚持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有意义吗?十年的苦苦追寻有意义吗?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有意义吗?"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背叛了我们,其实是自己背叛了自己"。即便一切都化为远望时吐出的那口香烟,如果能像<下一站天国>那样,在离世时选择生前的一段记忆留下,我想他们都会选择在车厢里喝香槟,这就是意义。

4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火热、冲动、赤诚、无暇,用生命去捍卫的古典式爱情和尊严,大概已经失却并遗留在了那个时代。此片唤回了我对俄罗斯的热爱。

52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这部片子非常大气,俄罗斯电影就是不一样啊

57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推荐

笑着开始,沉默结束…

1小时前
  • sherrylee
  • 力荐

和妈妈早晨起来一起看的好片子~多么美妙的星期天呀~我喜欢大雨把我们都关在家里~09.5.10

1小时前
  • U 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