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夜慌踪

剧情片法国1997

主演:比尔·普尔曼,帕特丽夏·阿奎特,巴萨扎·盖提,罗伯特·劳吉亚,罗伯特·布莱克,加里·布塞,露西·巴特勒,迈克尔·肖姆斯·维尔斯,理查德·普赖尔,娜塔莎·格雷格逊·瓦格纳,约翰·罗斯留斯,路易斯·艾波利托,杰克·科勒尔,斯科特·科菲,阿尔·加勒特,吉奥瓦尼·瑞比西,迈克尔·麦斯,亨利·罗林斯,爱沃瑞·欧欣,杰克·南斯,戴维·伯德,吉纳·罗斯,F·威廉·帕克,盖伊·西纳,亚历山大·福克

导演:大卫·林奇

 剧照

妖夜慌踪 剧照 NO.1妖夜慌踪 剧照 NO.2妖夜慌踪 剧照 NO.3妖夜慌踪 剧照 NO.4妖夜慌踪 剧照 NO.5妖夜慌踪 剧照 NO.6妖夜慌踪 剧照 NO.13妖夜慌踪 剧照 NO.14妖夜慌踪 剧照 NO.15妖夜慌踪 剧照 NO.16妖夜慌踪 剧照 NO.17妖夜慌踪 剧照 NO.18妖夜慌踪 剧照 NO.19妖夜慌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6:03

详细剧情

  这被认为是大卫•林奇拍得最混乱的一部电影。爵士乐手(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饰)和他的妻子(帕特丽夏•阿奎特 Patricia Arquette 饰)一天早上收到了一盒录影带,他们发现里面的内容竟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此,他们每天早上都会收到这样的录影带。这天,乐手发现录影带里的内容竟然是他杀死了妻子!当他冲进卧室时,发现妻子果然死在了床上。  警察将他带走了。一晚过后,原本在监房里坐着的乐手变成一个年轻的维修工,莫明其妙的警察只好将他放了。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长篇影评

 1 ) 妙哉妙哉~

《妖夜慌踪》 个人观影随笔,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 一部被名字耽误的电影,《妖夜慌踪》这翻译实在太low了,如果换一个名字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这是大卫林奇的作品,因为之前看过他大名鼎鼎的《穆赫兰道》非常喜欢,所以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做好了看不懂的心里准备,果不其然,看完以后,脑子里满是问号,我是谁?我在哪儿? 没错,如果按照正常思路来理解电影,很多逻辑讲不通,虽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不知道怎么把他们串联起来?导演故意为之,有点像障眼法,而有些细节只需要给拎出来就能理解,比如弗莱迪变成皮特的过程,还有为什么镜头会突然模糊?只要理解了这些点,电影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按照《穆赫兰道》的套路和调性,大卫林奇一开始就告诉了观众,《穆赫兰道》发生的事其实是一场梦,但是镜头给的很含蓄,所以后面看不懂,但这是他电影的魅力所在,当你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种视频解说时,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如此,直拍大腿妙哉妙哉~ 要是在以前可能会觉得,没必要这样神神叨叨,可现在不同,大部分惊悚片恐怖片剧情片的套路,都已经被玩儿腻了,观众们越来越聪明,大卫林奇显然已经参透了这一切,所以在他的电影里,同样的一个故事,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妙趣横生,而且不光是在观影过程中还是在观影之后,就像蒸汽一样,会给你二次烫伤的恐怖体验。 初看电影也是云里雾里,看的时候死盯着镜头,不想错过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但收获甚微,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男主Fred说:"我只用自己的记忆来记录事情,哪怕它和真实的情况不一样。"这句话就像穆赫兰道的第一个镜头一样关键,还有他精神恍惚,镜头模糊的时候,都让我想到了看《穆赫兰道》时的困惑,虽然这部电影是在《穆赫兰道》之前,可两者其实是一种类型,很多套路和技巧都可以融会贯通。 关于剧情的分析,我就不多赘述了,豆瓣儿的第一条影评写得非常的详细,基本上整部电影的逻辑全部都能讲通了,我只能说大卫林奇真的是一位鬼才导演,其实想一想这部电影和穆赫兰道真的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在现实中得不到释放的欲望,在梦境和幻想中呈现,人的思想是没有办法束缚的。 关于做梦和幻想,我想多聊几句,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会把自己做的梦写下来,至今已经写了几千条,哪怕是中午睡一会儿也会做梦,我猜大卫林奇一定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因为他对梦境的理解,是我看过所有拍梦的导演中拍的最真实,最离奇,最接近的人了(之前看过《八部半》也有这个感觉,可能我看的还不够),而且很多细节处理特别巧妙,比如在梦中杀人,那些荒诞的情节一下子获得了合理性,罗老大开车,开着开着把后面紧跟车尾的人拖下车暴揍一顿,说的那些话,实在是让人莫名其妙,还有皮特父母,可有可无的对白,两个人的状态就像没有灵魂,是不是在梦中似曾相识?这跟《穆赫兰道》里的姨父姨母的设定不谋而合,仔细找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真是无荒诞不梦境,太有意思啦! 我以前看过一个帖子,有人在找跟《穆赫兰道》一样的电影,我想可能他跟我一样,体会了那种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到最后有无数种懂的过程,很奇妙,这种方式的确适合拍恐怖片,惊悚片,因为当你搞懂以后,那种恐怖的感觉,就像喝了一口烧酒,喝的时候很苦,咽下去以后嘴里还是有些苦涩,但又有一些余香,回味无穷,这很容易让人上瘾,只可惜这种拍摄手法,可遇不可求,不是每个导演都能像大卫林奇一样得心应手,这已然成为他的标签和风格,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细思恐极,后背发凉,期待林导的下一部作品!

 2 ) 迷失一下又何妨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在编剧Barry Gifford的剧本里看到Lost Highway这个词,就立即喜欢上了,于是决定拍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做《Lost Highway》,电影中这也是一个旅馆的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在沙漠边的公路旁,开一家旅馆名叫迷失高速公路,的确是个好主意。

林奇的片子挑战人的智力和神经,恐惧神秘。每多看一部他的电影,对他的好感和敬佩就增加一分。他不仅是一位导演,还是画家和摄影师和音乐人。虽然他的画作和电影一样,让人有些看不懂。然而看不看得懂这不是他在乎的事,他不觉得你非得弄明白,只要观者从中找到自己情绪和感觉。的确,电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每部电影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次观看也是不同听感受。

这就是林奇让我喜欢的地方。所以我不再追寻妖夜荒踪的每一个细节和谜底,每个人都会有恶梦,这只是一个男人的恶梦而已。醒来之后,发现生活仍好好地在继续,就有了醒着的庆幸。而梦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周而复始,在我的开始就是我的结束,这个圆圈和人的生命不谋而合。

在我眼里,大卫·林奇和维姆·文德斯有了比较和共同之处。至少我发现,他们都喜欢音乐和摄影、喜欢爱德华·霍珀的画、喜欢拍高速公路、他们的原声大碟也十分出彩。他们是在世的导演中,我非常喜欢的二位,除此我还对今村昌平感兴趣,可惜他刚刚已经去世了,感谢他们留下了这么多好电影,我向这些有个性的导演深深致敬。

 3 ) 工业激情中的诡异光影解码——《我心狂野—大卫林奇访谈录》

  前几天刚看了《沙丘》。97年第一次看林奇的《lost highway妖夜荒踪》就被其吸引震撼,满脑子都充斥了它那符号似的诡异、神秘、黑色的镜头语言和工业气息浓厚阴郁压抑又不失神经质爆发似的音乐,从来没想到电影还可以拍成这样,它不仅仅是打破了传统电影叙事结构、逻辑那么简单。之后的几年里陆续看了他的几部主要的作品《橡皮头》《象人》《蓝丝绒》《我心狂野》《双峰》《穆赫兰道》等等,个人觉得它们像《lost highway》一样都是精品,包括那部林奇自己都认为是失败的让制片商血本无归的大制作《沙丘》(真是觉得对得起科幻两个字,可见林奇在造型、想象力上的能力非同一般)。当然失败主要是因为这部片子他没有拿到剪辑权,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要想拿到剪辑权是很难的。
  诡异、不安、神秘、找不到北的感觉是大部分人第一次看过林奇作品后感觉,然而一直以来林奇基本上不对自己的电影做文本分析,即诸如导演阐释之类的,他把他的感觉经验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处理观念、影像和情节,当然大多数人也就无据可循。细看林奇的背景和他的影片,这感觉经验可能大多来自于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对精神、冥想、梦境,幻觉和现实清醒状态之间的兴趣。在《我心狂野—大卫林奇访谈录》一书的序中提到,林奇试图传达的无法定义的“氛围”是与一种智识上的不确定性紧密联系的,即“迷失于黑暗和混乱中”,此时诡异现身。
  
 佛罗伊德说“诡异之所以成为诡异就是因为私下里我们太熟悉它了”,“心安理得”“熟识常见”变为“毛骨悚然”。(當然佛洛伊德僅僅是林奇的一個索引,而大坨大坨粉絲愛拿佛洛伊德解釋林奇的作品着实是對他的一個簡單化,綫條化。倒是拉康的东西也许可以解释得更多些)
  
  诡异在早期美学上表现在于描写明显善意熟悉的内部是如何被一种异己的存在可怕侵入而打断的,这在《橡皮头》《象人》《蓝丝绒》《双峰》,《妖夜荒踪》可以看到林奇暗用了善恶的双重人格以及明示的不确定神秘人物。工业化电子化时代的大城市兴起,人与人、自然、历史之间的断层延伸出各式各样的现代精神焦虑症更表现为一种空间性的恐惧症,《橡皮头》的怪胎、暖气片、工厂、《象人》的梦境中布满喷气管道的隧道、《蓝丝绒》温暖小镇夜晚中冷漠街道、公寓等......都是工业社会带来的林奇常惯称之为“氛围”映射下的投影。林奇的人物大多被空虚的空间、恐惧包围,深陷自我的人生不确定性的地理环境中小心应对,不能自拔。不安全、疏离、缺乏方向和平衡感,这也是诡异产生的一个原因。书中说林奇经常采用抽象地方式表达他的观念,所以以上几点在有些片中不是很明显,但是它们并没有藏起来,要信任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带来的感觉,通过影像,这些抽象物的本质就会彰显出来。
  
  大众在看电影时总爱强调故事、剧本甚至对白(那去看电视剧不更ok),但真正的电影人可能对片子结构、人物关系、构思与片子完美的结合是更注重些。书中说很少有象林奇那么深入地探求过电影的最根本要素。林奇对声音和影像的结构,对台词和动作的节奏,对空间,对色彩和音乐的本质性力量的敏感,使他在电影这种媒体的正中心工作,使他在电影语言方面卓然独到。
  
  学会读画面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还在学习中。书中林奇也没有对每一部片子做出具体的阐释(他在和演员合作的时候也不是按照传统解释剧本,朗读剧本辅导演员表演,只是针对片段做出零碎的或架式的指导)。但是看过《访谈》以及他相关的资料后我也许不会过多纠缠于电影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逻辑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林奇如何通过他特有的镜头语言-----超现实幻境、精神的分崩離析、不安的梦境、阴郁黑色的诡异、怪异工业味道浓重的音乐,向我们揭示和解释了物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是多么具有冲突、碰撞、迷乱、神秘、不唯一性的。

  套用书中的一句话林奇的片子永远都是常看常新的片子.

 4 ) 杀人回忆

影片前半段是爵士乐手费德在审讯室里对杀妻行为的回忆,回忆中不断寄来家里的录音带让我想到了哈内克的《隐藏的摄影机》,只是本片里的录影带里是以一个幽灵视角在呈现着费德家里的一举一动,直到最后费德杀妻的模糊影像与紧接着的审讯室画面切换交代了他为何在此。前半段的神秘主义画风倒是相当的典型,同床的妻子的脸突然变成煞白的男人的脸,这个诡异的男人不断出现在他的潜意识里,床上、宴会上、荒野里的小房子里,那座不断出现的倒放着燃烧画面的房子隐藏着费德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邪恶。前半段最重要的信息交代段落来自于舞会上,舞会上第一次出现了白脸怪男的真身,他让费德给自己家打电话,然后发现白脸怪男即在眼前又在自己家......这场戏里还出现了和妻子眼神肢体暧昧的风流男安迪,费德在与安迪的交谈中得知白脸怪男是迪克的朋友,而费德表示迪克已经死了,似乎也只有费德一个人知道迪克死了,回家的路上费德又质问妻子为何认识安迪这样的烂人,妻子表示她和安迪在一个叫墨客的地方认识,安迪给她介绍了工作,这一系列的信息都散发出暧昧、嫉妒和愤怒。后半段费德人格分裂后,自己变成了皮特,完全是另一个人,一个修车工,有女朋友,认识了一个叫安迪的黑帮大佬,这个安迪是一个肥胖中年人,爱上了大佬的金发妻子爱丽丝,爱丽丝与前半段的妻子一摸一样,从事着色情演员工作,在墨客认识了一个安迪的手下,这个手下就是前半段的风流安迪,并且名字也叫安迪......爱丽丝是个风骚的女人,即和安迪为伴,又和手下安迪有一腿,还与皮特打得火热。这样的人物关系与前半段有着隐秘而朦胧的联系。手下安迪头插桌角的怪异死法对于皮特来说相当具有发泄作用。爱丽丝的风骚形象和混乱关系也与前半段舞会的段落呈现出的暧昧与嫉妒气息相契合。皮特杀死手下安迪的段落,别墅里的客厅放映着爱丽丝的A片片段,而爱丽丝身穿内衣出现,一副糜烂景象。随后皮特和爱丽丝在荒野小屋外做爱,完事后皮特变回了费德,并在酒店房间里发现大佬安迪与妻子偷情,他将安迪带到小屋外,白脸怪男把一个录像视频给安迪看,视频里的安迪与费德妻子一边观看色情录像一边亲吻调情,旁边站着手下安迪,最后白脸怪男杀死了安迪,费德驾车逃脱警察追捕时又开始了人格分裂。其实故事并不复杂,就是费德发现妻子偷情而大开杀戒的故事,只不过林奇用不加说明的象征和毫无铺垫的转折让逻辑无法连贯起来,就像梦境里东一榔头西一棒让人摸不着头脑。白脸怪男在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出现,最后甚至帮助费德杀死了安迪,他似乎就是费德内心的杀戮形象。而前半段的不曾露面的迪克应该就是后半段的大佬安迪,只不过他的形象出现了但名字却消失了……最后警方在别墅里看到的费德妻子与迪克和安迪三人的合照算是对故事彻底的开诚布公。

 5 ) 梦:影像的主观性

《妖夜慌踪》(Lost Highway)拍摄于1997年,并非大卫·林奇(David Lynch)影片序列中具有巨大受众基础的作品,但它却在结构、黑色性、梦境和影像的主观表达方面延续了林奇的风格,也形成了作者性的有力呈现。

1. 结构

从结构来讲,《妖夜慌踪》并没有遵循传统的因果线性模式,比如关于蕾妮(Renee)曾经的性工作的展开就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现实层当中,蕾妮提到一个叫“墨客”的地方,但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对于男主角弗雷德(Fred)与蕾妮的情绪表现也无法揣度。二是在后来的梦境当中呈现的,直接提到蕾妮拍摄色情录像一事,此时观众才能回过头将蕾妮的经历与家门口录像带的相关性产生联系。

《妖夜慌踪》采用了梦幻复调叙事模式,从梦境表现形式上,应是有交代的非直接导入。首先,在弗雷德变成皮特(Pete)的那一晚之前,他看上去头痛欲裂,并经历了一阵剧烈的晃动。但接下来的镜头却是第二天一早狱卒的巡视,此时已经进入梦境,但由于两段影像在时间上的线性关系,观众并不能直接得知梦境开始的时间。

在电影的时间线中,有一个时间点产生了回环意味。开头时,男主在门前听到门铃传来一个声音:“Dick Laurent is dead(迪克罗死了)。”这句话后来又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较明显的一次是在影片最末尾,弗雷德停车在家门口,对着门铃说“迪克罗死了”,这一结尾与开头形成一个呼应,以两个不同的机位,甚至是不同的视角来完成这种嫁接,类似于《低俗小说》中开头和末尾情侣劫匪打劫餐厅的安排。还有一次是较为隐秘的呈现:与安迪(Andy)在派对上的对话中,弗雷德说:“迪克罗死了,不是吗?”这一信息抛出以后,安迪表示迷惑。在安迪的视角中,迪克罗的死在对话之后,而在弗雷德的视角中,迪克罗的死在对话之前。这一时间上的悖论可能代表林奇的两种主张,一是主观心理世界的外化,情节的逻辑为情绪表达让位,混乱的世界正是弗雷德生活的本源;二是门铃外的声音作为声音资料与录影带所代表的影像资料共同形成一类事物——作为人的延伸,真实性被始终信任,但在林奇导演看来却存疑的事物。这里我们将在第四部分展开说明。

2. 梦境

本文认为片中对于梦境的暗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展现形式的特殊化,比如摄影的虚焦、有迷幻感的音乐以及镜头的摇晃来实现;另一种是内容上的暗示,比如弗雷德所在的现实中特定元素的介入。特别的是,对于梦境的暗示似乎是依靠梦的即将破碎而实现的。有两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第一,艾迪(Eddy)第一次威胁皮特时,皮特的面部特写逐渐虚焦并响起刺耳的伴奏,暗示着梦境的弱化,弗雷德即将醒来。第二,艾迪给弗雷德打电话时,称“有一个人想见你”,接着将电话转交给了一旁的神秘男子,此处弗雷德的精神阴暗面固态复萌。

本文认为弗雷德在派对上遇到的神秘男子是他本人的另一种人格。比起一个有变态窥视欲的他者,神秘男子更是来源于自我的梦魇。笔者在片中找到的依据是晚上夫妻二人在床上时,蕾妮的脸突然在一瞬间变成了神秘男子的脸,而彼时录像带尚未引起弗雷德的疑心,神秘男子也没有在派对上与他首次相逢,因此观众的所见并非对事件的直接叙述,而是情绪化过程的视觉呈现。

试用弗洛伊德创伤理论进行解读,在睡梦之中,压抑性本能和欲望的力量减小,无意识内容也会嵌入意识领域而被感知。而此处梦的堡垒已经受到了现实的入侵。神秘男子说,在东方犯罪的人会秘密地被刽子手一枪打入后脑勺,不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这种未知的恐惧深深影响了皮特的心理,既代表艾迪可能随时发现自己与爱丽丝(Alice)的奸情,也象征着现实中自己即将面临电椅死刑的困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梦境的表现形式。爱丽丝与弗雷德密谋私奔时,她说了一段很长的指示,教他如何摆平安迪。其表现形式非常类似《千与千寻》当中,白龙给千寻如何混入神怪世界的指示。白龙将手指放在千寻额头,她该走的每一步都被印在脑海当中。而《妖夜慌踪》中,这种对话也不像真实的,而更像脑子里胡乱形成的想法,在梦境中比在现实中更常见。

3. 黑色性

《妖夜慌踪》有很强的黑色性的呈现,片头时以行车视角快速运动的高速路,后来又在电影中反复出现,除了高速上的刺眼标志线之外别无他物,没有物体能够提供一个视线支点,但速度感的不稳定性加剧了电影暴力、性感、仇恨交织的叙事支点。

弗雷德的性焦虑几乎贯穿整部电影。在梦境段落,杀掉安迪后,皮特一脸迷茫地反复问爱丽丝“我们该怎么做”,体现了皮特的被动状态。这种状态置换到弗雷德与蕾妮的关系当中,就成为了一种长期的关系模式。蕾妮的美丽与风流,她与前雇主的暧昧关系,以及她曾经色情演员的工作,都加剧了弗雷德对于性表现的不安全感和对于妻子的不信任感。

同时,蕾妮的职业与人格也体现了黑色电影中常见的厌女情结。这种情结伴随着弗雷德潜意识的性焦虑浮现。片中多处能够看出他对婚姻中主动地位的渴望。首先,在爱丽丝初入色情行业的脱衣戏中,男性趣味的压迫和场域内性别比例的失调都体现出一种男权崇拜。弗雷德的替代者皮特与爱丽丝和解,其根本也是潜意识中理想自我对性能力的自信感外化为相对于女性的优势地位。

黑色气质也通过电影中的环境呈现,比如在首次出现弗雷德工作的场所时,弗雷德以一种极其忘我的态度演奏着刺耳的萨克斯音乐,打在他脸上的强光不断闪烁。强光在一些语境下象征一种不安全感,此处也间接暗示了弗雷德在社会与家庭关系中的困境。

从电影语言上看,《妖夜慌踪》使用了较大角度的仰角和俯角镜头。首先,在两位警察离开弗雷德与蕾妮的家时,弯曲敞开式楼梯上的四人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势的俯视镜头(图1),这种类似上帝视角的视觉体验具有很强的主宰性,似乎录像带的始作俑者早就得知了警察的光临并在某处窥视着他们,营造了新一维度的恐怖感。其次,在弗雷德入狱后,因头痛而到监狱的医务室就医时,运用了一个巨大的仰视镜头,此时医生对弗雷德进行摆布的动势被强烈地放大,弗雷德的弱势与被动再次被强化。

图 1 《妖夜慌踪》剧照(Lost Highway, 1997)

4. 影像

大卫·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某种程度上,记忆甚至比现实更为真实。”事实上林奇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针对影像概念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作者性。

林奇对于影像概念的理解,在电影当中有一个题眼,或许也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直接展示价值取向的台词之一。弗雷德在提及自己对录像的厌恶时称,“我回忆事情的方式,不一定是它们真正发生的方式”。(How I remembered them, not necessarily the way they happened.)

我们习惯于相信摄影机拍摄下的东西的真实,而大卫·林奇似乎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在作为摄影机产物的电影中质疑摄影机长久以来被赋予的地位。正如苏珊·桑塔格在《影像世界》一文中所表达的:“新的无信仰时代加强了对影像的效忠。原本已不再相信以影像的形式来理解现实,现在却相信把现实理解为即是影像。[1]”正如同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这不是一支烟斗》,就探讨了人们倾向于事先接纳影像为现实这一困境。影像事实上改变了我们对于真实的理解。

电影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神秘男子的视角与摄影形式是重叠的,所谓的神秘男子所看到的景象大部分都依靠黑白像素呈现,这也正是录像带的媒介特征。尽管我们熟知让-吕克·戈达尔的名言: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相,但电影作为媒介本身却是建立在欺骗之上的,它始终是幻像。

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妖夜慌踪》运用非连续性的时空秩序,诡谲的视觉传达以及混乱的元素安排,形成了对于影像“忠于现实”本职的怀疑和叛逆,以元电影的方式传达了梦境的荒诞感和作者观。

[1] [美]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第237页.

 6 ) 乱伦冲动——男人的恐惧根源

其实把故事主线和云里雾里的艺术形式分开看,就不会觉得晦涩难懂。最简单的解释是这样的:

一个男人叫Peter,他和一个叫Alice的女人好上了,这个女人是涉黑涉黄团伙老大Dick Laurent的情人。Peter和Alice都知道,两人的关系一旦暴露就会遭致杀身之祸,所以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把Dick Laurent干掉。目标达成了,Dick被彻底除掉后,Peter改名为Fred,化身一名萨克斯演奏者,Alice改名为Renne,化身一位良家妇女,两人以夫妻身份开始新生活,但是对过去经历的阴影和恐惧还是时不时影响着目前的生活。Peter对Alice没有100%的信任,觉得她依然品行不端,搞不好又一次红杏出墙,会联合更强大的黑势力把自己搞垮。Alice生活在Peter的恐惧中,为Peter的恐惧而恐惧,她意识到无论自己再怎么改变都无法让Peter对她产生信任,日子过得如履薄冰。

乱伦冲动——我觉得这就是大卫林奇的永恒课题,他总克制不住地爱上权威的女人,渴望得到她们,又害怕被权威发现杀掉,有着深深地被阉割恐惧😱,可以说是很典型的俄狄浦斯期冲突。他的恐惧、他的主题应该也是大部分男性的根源性恐惧吧。唯一解决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Dick Laurent已死。

 短评

闭着眼睛一条路走到黑~成功秘诀:典型的野路子+不讲理+一黑到底~

9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看个电影话费了好多脑细胞😂不过确实烧脑

13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性、暴力、金钱,永恒的主题,比较起来还是昆汀拍得好。林奇兄就这点能耐,每部都差不多,故弄玄虚。

18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乱..片中的变态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变态的变态

21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大卫·林奇晦涩难懂程度排第二的电影(比《内陆帝国》低一个层级)。配乐全是重金属和摇滚大神(Marilyn Manson,Rammstein等)作品,林奇把梦境、臆想与现实混乱交叠,融合暴力、凶杀、色情等元素,制造出诡异迷幻的观感,首尾连接的封闭环状结构更加大了解读难度。不过本片还是不如《穆赫兰道》(8.8/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你永远也得不到我”。好像是第一次感受大银幕的大卫林奇,惊悚且神秘,荒诞又诡谲。你甚至还不知道狄克是谁,狄克却已经死了。林奇说,他想要的绝对不是混乱,而是神秘。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云里雾里看完胃疼觉得自己也要神经分裂列了其实没有必要搞的那么迷幻,不就是梦境分析+精神分裂吗!ps大卫林奇很喜欢那种奇怪的发型,从橡皮头到lost highway~再到他本人

3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适合脑子好使的人 但是真的很好看 烧脑

33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包括双峰在内,林奇的大作基本上撸完。发现,那些敢于剑走偏锋,在大众眼里小众,在小众眼中又没有太特立独行的导演其实都有自己叙事的三板斧。原来总结了库斯图里卡和洪尚秀,这次可以明确林奇的“套路”了:现实和梦境的抽象分离和亦趋亦同,性爱和凶杀的二元交叉和原始兽性。镜头和色彩的乖张暴戾和迷幻迷离。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我不是我,我是你,我是他;我不是你,我不是他,我就是我;我到底是谁?高级,高智商碾压;有些观众挑电影,有些电影挑观众,大卫.林奇就很挑,他就是能把观众变成“睁眼瞎”,看到了所有画面,却看不清故事,不知道虚实、真假的逻辑边界在哪里。其实,为什么非要纠结看不看懂呢,去感受,去感受难以言表的氛围不是很好吗。

3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大卫林奇就跟大麻一样调戏智商玩,他是非常非常会用光的导演,音乐无敌了,除了他和蔡明亮,所有自说自话故弄玄虚的导演都不喜欢,他们有他们方式,别较真,较真也较不明白

42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这是部神秘、极端的林奇主义式风格的黑色电影。

4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4.5 有魄力的投资商可以找林奇来拍一版西游记

49分钟前
  • LOOK
  • 推荐

看的脑袋疼,为自己的智商捉急

54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梦境、现实、臆想的交杂,宗教、色情录像带的混入,精湛的配乐,多么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一部电影如果不能让观众在走出电影院之前就完全看懂,那它一定在叙事上犯了重大的技术性错误,当一部电影需要观影后的解读才能让观众看明白,那编剧和导演一定是不称职的。

1小时前
  • 这届我选东莞仔
  • 较差

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我的智商不够用啊

1小时前
  • 胡二
  • 还行

晦涩令人发狂,简单来说,可能是太高深,我看不懂,😂

1小时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导演端上来一份干锅手撕鸡 然后对观众说:嗨,要拼回一只整鸡才好吃

1小时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