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高

战争片大陆2017

主演:田小洁,耿黎明,易勇名,朴俊铭,张宇飞

导演:钱泠泠

播放地址

 剧照

我的上高 剧照 NO.1我的上高 剧照 NO.2我的上高 剧照 NO.3我的上高 剧照 NO.4我的上高 剧照 NO.5我的上高 剧照 NO.6我的上高 剧照 NO.13我的上高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7

详细剧情

  电影《我的上高》以上高会战为背景,再现了上高会战时期,上高普通民众支援抗战、痛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段感人故事。闻名中外的“上高会战”又称“上高战役”或“锦江会战”,被称为是上世纪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岛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长篇影评

 1 ) 我的上高

影片中的冲突、对抗、斗争,首先是他和罗将军之间的较量,还有他和张师长之间的争锋。其中,最核心的是思想的比拼,这就是主题《孟子》里的仁政,仁者无敌的思想。仁政也包括了他对公道的坚持。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所讲的是对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黄清谷,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我认为,共产党员的身份只是锦上添花。

 2 ) 读书人可以看一看的一部电影

《我的上高》,推荐给每个读书人看,甚至每个人看,确实有“文人风骨”,主人公文质彬彬的形象确实留下很深的印象,所谓读书人的“体面”。还有很多地方不禁让人红了眼眶,读书人的那种气度,豁达,甚至于是偏执,都让人感慨万分,读书人饱读诗书,不仅能出口成章,更能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鞠躬尽瘁!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如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真正的读书人不会是一介酸儒,而是敢于担当,敢于寻求天理公道,不惹事也不怕事,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孟子所谓“仁者无敌”,我想这就是读书人的楷模,最后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永垂不朽!

 3 ) 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

这么个小制作电影,却能反应战争的大场面,视角独特!尤其难得的是黄县长,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形象,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各个层面都体现出儒家思想教育出的精品!大战前,军官要求讲“三民主义”以激励士气,而这个读书人却出人意料的讲了几句白话,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的骨气!军官大笑……痛快!修战壕,送粮食,送弹药均身先士卒,有父母官如此,让人羡煞,看看今天的官员,文化素养,做人原则,做事风格,被甩几条街不止!这样的片子,这样的人物,五分都嫌低

 4 ) 上高会战的民风儒雅,民心所向

抢你菜的兵没找到,是我无能啊。这钱你拿着。 县长大老爷,这钱我不能要啊,你赔不起的,这种事太多了。 (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一个为官思考的好民) 所谓仁政,就是轻徭减税,让百姓精做土地,教导子弟孝悌忠义,感受仁政教化的人(忘记了教化有没有影响)有忠信,知廉耻,遇事才能向前。而不施仁政者,人民就不支持政权。故仁者无敌,唯有仁义。 上有国法,下有民情,中间有良心,我等一天,将军自断。 本应大敌当前,军民同仇似路人,藐视斯文。 一个多次参加敢死队的军人强奸民女未遂使其死亡,军人上司半跪求情,抚恤金1000元给民女家属,希望军人国难当头死在战场上于国于他都有好处而不是就地正法。但县长说,血债血偿乃公理,他没必要得到一个更好的死法,你也别动歪理,晓假情,诱重利,请你的部队离开吧。军长说,我们是奉令保护上高。县长说,上高虽小,不需要土匪的保护。上高虽弱,也不受强权的侮辱。 最后军长把那个军人正法了,之后请战以求刷洗名誉 上高要出大事了。先生要做何托付? 上高子弟,是我的子弟。 那先生子弟,乃我等子弟。(这里文人能想到一块,先生自己就交给上高与人民共进退,自己的孩子就交给族内亲朋多照看) 县令的职守,是要与城共存亡。读书人的操守,是义不受辱。上高是要出大事啊。 薄酒轻慢意,轻舟过江中。从容高揖去,易水当倒流。

一家人战时看烟花
最后黄县长的一句话,“未来的人还记不记得这片土地牺牲的英魂,还记不记得这群上高老表,之后镜头由绿山到绿道,现代城市的上高的三座陵纪念园”

 5 ) 中国人的脊梁

这是一部静缓却很震撼的抗战电影。

黄县长由田小洁饰,他的表演不在声旨在神,不张扬,走路缓缓的,走路时发出似撵雪样的声音,轻而干净,透着那份文人的清高。说话文绉绉的,声音不高,语速总是慢半拍,但多余的字一个没有,掷地有声,毋容置疑。在军人眼里他是个不被看得起的酸腐人。

他办事只以百姓为核心,不让军队抢粮是为了百姓,打日本鬼子时出面请百姓捐粮也是为了百姓,他拱手作揖谢百姓,这场景让我动容;第一次经历炮火他会害怕、手抖,但他是县长,他坚定的举起那把“主心骨黄伞”。他自己要去前线,为了百姓把夫人和孩子留在城中;为了百姓安心缓缓的叮嘱夫人买粮不要超过三斤,买菜不要去城门口;为了百姓能随时找到主心骨,他把“黄伞”权力下放;在这个文人黄县长眼里:

县令的职守,是与城共存亡;

读书人的操守义不受辱。

“薄酒轻慢意,轻舟过江州,从容高揖去,易水当倒流。”

电影里没有大多数作品里会出现的汉奸,没有面目狰狞的日本鬼子,更多的是表现中国人在全民抗战,老百姓在贫困最后的抗战,文人县令的抗战,军人铮铮铁骨的抗战。由文人的骨气与军人的骨气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脊梁,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6 ) 不能简单定义为抗战片

“所谓仁政,就是轻徭减税,让百姓精做土地,教导子弟孝悌忠义。感受仁政教化的人,有忠信,知廉耻,遇事才能向前;而不施仁政者,人民就不支持政权,就会背叛。故仁者无敌,唯有仁义。” 这是本片主题,形而上的内容,竟从一部小制作得以体现,且完成度极高,让人震撼。此前,除了讲述另一时间纬度抗战故事的《赛德克巴莱》,还没有别的抗战片让我感受这等惊艳,拍案叫绝。正所谓烂片原因各异,好片却必然是各方面都较为完善,这部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作品,再次印证了这个标准。 首先是编剧功力深厚。故事推进合理,情理通顺,情节面面俱到,大有义,小有情,上至国,下至人,从点到面叙事很周全,没有遗漏。尤为让人佩服的是台词,字句精致讲究、风情古雅,意思却深入浅出、生动质朴,符合故事展现的年代、地域、人物特点,韵味十足。几个主要人物性格分明,寥寥数语间已跃然屏幕。此外,于合乎剧情的基础之上,有升华精神层面,布道中华文明、道德情操,且并无说教空洞感觉,反而流露诚挚,让人感动。这才是妥妥的正能量,真正的主旋律。 再说制作。导演手法从容,显得克制有力度,有关战争残酷、军人悲壮、民众艰苦的场面以小博大,氛围足,很到位。摄影大气,痕迹少,镜头含蓄却表达丰富,清冷色调符合故事题材。剪辑顺滑,节奏张弛有度。虽不是院线发行,却有极端正的电影感,整体印象是润物细无声的高级。 再就是演员表演。选角并无大红大紫的明星或大腕,但主演和配角都很在线。尤其主演黄县长的田小洁,把一个临危受命的文人官员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与驻军司令和师长过招,在军人眼里,初见他是酸腐,再见他觉得有辣劲不好对付,最后被他的睿智和大义折服,从矛盾到同仇敌忾的几个来回做得干脆利落,铺垫到位。而当他预见大战即将到来,决定破釜沉舟之时,与家乡同道前辈和挚友诀别,那份坚毅并不张扬,反而是十分隐忍,把文人的风骨和气节,心怀大志者的豪气和决断,推到极致。最闪光处是,不多的剧情空间,仍不忘刻画他为人夫为人父的柔情,平日对妻儿极力爱护,却因为顾全大局要以身作则,不得不把他们留在战火中心,他也有心痛和歉疚,甚至在噩梦后心悸惊惶……这便打破高大全的偶像设置,又把他拉回到现实,让人感受到来自血肉之躯的不易,为其命运产生悲悯,也更敬重其行为伟大。 总之看完片子,于唏嘘感慨后,从中学习到专业内外的东西,受益匪浅。觉得,对本片已不能简单贴标签、定义为抗战片,它更像一部有态度、有情怀、有主张、有针砭的艺术电影。

 短评

2017年3月8日 20:15于CCTV6首播。城破投河。上高老表,罗司令,黄县长

5分钟前
  • 李白乘舟不给钱
  • 力荐

故事挺好的,但作为电影这分数太虚了吧……

6分钟前
  • 食野之苹
  • 还行

朴实无华的故事与镜头,传递着真情。

1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此剧最大问题是,县长那套修身合板的中山装!唉..........其他的嘛,演员用力,剧本用情,历史用真,观众用心!

12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央六,娓娓道来,好县长!

17分钟前
  • keke
  • 力荐

君子的风骨与力量,和军人的交锋还挺有意思的。

18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还行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啊!” → “后世的人们,你们还会记得那些战死的兵吗?你们还会记得那些淳朴的上高老表吗?” → 一度把我看得泪腺触动,可惜电影受于成本等条件的限制没能拍得更精致考究一些,尤其是战争场面,只是用一些稀少戏份或台词字幕交代。尽管如此,《我的上高》作品的诚意于我而言依然胜过某些大投资国产战争片。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拍的什么啊!

27分钟前
  • 小猪佩奇
  • 很差

出乎意料,这部电影虽然一看成本就低,但拍得还挺用心的,前半部虽然有所粉饰,但填补了抗战戏的空白,甚至有点历史影像志的意思,而看到结尾,虽说肯定是我多心,居然想起了《七武士》……

32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1 意外的好看。2 影片节奏、影像都很节制,可是传统文化得以空前呈现。

35分钟前
  • 狂飙柔情
  • 力荐

cctv6两会期间放的,居然讲的是国民政府的清官,这种主旋律电影居然看的极其过瘾,在任何时代任何政权下这种官吏都是人民的福气。

36分钟前
  • 三千叫兽
  • 力荐

上高会战,文系为主的战争片,以文人的视角、以文雅的方式、以家乡的情怀表现战争。

39分钟前
  • Zola
  • 推荐

所谓仁政,就是轻徭减税,让百姓精做土地,教导子弟孝悌忠义。感受仁政教化的人,有忠信,知廉耻,遇事才能向前;而不施仁政者,人民就不支持政权,就会背叛。故仁者无敌,唯有仁义。形而上主题,竟从一部小制作得以体现,且完成度极高,让人惊喜感慨。烂片原因各异,好片却必然是各方面都好。五星鼓励。

40分钟前
  • Olivia
  • 力荐

1941年3月 江西南昌,闻名中外的“上高会战”又称“上高战役”或“锦江会战”,被称为是上世纪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选材角度很不错,没有讲前方战场战斗有多么激烈,也没有描述后方老百姓有多么困苦,而是用儒家思想的县官怎么维护战乱时老百姓的生活,之后如何安排老百姓支援官兵打仗,军民同心的故事

41分钟前
  • pepper 安
  • 还行

风骨,耿介,高傲,克制,缓慢,古雅,全都是:赤子情怀,青山英烈。

43分钟前
  • 荆棘鸟
  • 推荐

黄县长的说话做派,温文儒雅,有礼有节,上高的老表们也很淳朴,有着真正的民国范儿 。每每想到,历史上有过这般国家虽内忧外患,民众却民气十足的年代,就觉得真心的向往与怀念。最不能忘的是,黄县长说,很多年以后,会有人记得我们吗 ? 他的声音里,有种淡淡的悲怆。

44分钟前
  • 冬青树
  • 力荐

非常难得的本土题材+传统主旋律+战争电影,导演用100分钟告诉大家什么叫克制, 几乎能与市面上所有的商业电影形成鲜明对比,但也没有落入文艺片矫情造作的俗套,我非常喜欢!

49分钟前
  • eva
  • 推荐

怎样用最少的经费拍出来一部好作品。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说,可以给到满分。

53分钟前
  • 竹傲风
  • 力荐

不太写实~

55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同样是在王阳明立功的江西,战争中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功、德、言,用电影语言描绘了读书人的理想。

57分钟前
  • 山中行者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