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长到来之前

喜剧片大陆1956

主演:李景波,苏剑锋,浦克,陈光廷,韩焱

导演:吕班

 剧照

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2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3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4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5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6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3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4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5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6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7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8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19新局长到来之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23

详细剧情

  在中国的官场,自古就有溜须拍马的风气存在。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官的不受用这些,那么马屁精们又有什么市场呢?你看这就发生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某局老局长休养,新局长即将上任。在这个关口,总务科牛科长担负起迎接新局长的重任。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表现出众的话自然不难取得新领导的欢心。牛科长深谙此道,他调动全科力量为新局长打造宽敞舒适的办公室,他事必躬亲,认真仔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也许你认为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可是与此相对的是,他对单身职工宿舍漏雨等事宜则能拖就拖。  未过多久,张局长走马上任,谁知阴差阳错被牛科长当成了张老板,由此上演了一出了“官场现形记”……

 长篇影评

 1 ) 疯狂为这部老电影打call!

2021年第一部5星满星作品!40多分钟的电影简直没有费镜头和尿点,影片以一种先抑后扬又幽默有趣的方式对当时官场上的不良风气进行了呈现和评断;此外,演员们也是个个都演绎得很出色,无论是女主为了公共财物而不惜得罪科长的正义的形象,还是张局长的亲民以及作为都表现得很到位,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牛科长的表演,简直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演,根本就是一个真实的对于下级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对于上级谄媚跪舔的官场人的淋漓尽致的展现!这部片子的导演也是一位才子、能人!影片中多处对比式的衔接剪辑,真的算得上是特别有想法特别厉害了!不仅如此,其安排的影片最后张局长对着摄像机说出的那一翻肺腑之言,那种打破影视作品“第四维”的方式在那个年代看来真的是又有想法又前卫了!疯狂为这部电影打CALL!(PS:真的很喜欢那个年代里人们之间那种流动着的纯真的主动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2 ) 历史会证明什么是经典

影片采用喜剧手法,丑化党的领导,猖狂攻击党和社会主义,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思想的特大毒草。

摘自《毒草及有严重错误影片四百部》

红代会北京电影学院井冈山文艺兵团 江苏省无产阶级革命派电影批判联络站 江苏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一九六八年元月

推荐看看这本书,当年所谓“四百部毒草”,简直是“新中国优秀电影top400”

 3 ) 《新局长到来之前》:新中国第一部讽刺喜剧,吕班生不逢时

《新局长到来之前》 是新中国第一部讽刺喜剧。作家何求 1955年创作了一部独幕剧,1956年于彦夫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著名演员李景波、浦克主演,摄影王春泉。该片栩帮如生地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欺上媚下、自私自利、自吹自擂的马屁精牛科长形象。他在科里不关心职工的冷暖,官僚主义习气极为浓厚。为了取悦新来的局长,宁可让300袋水泥推在院子里被雨水淋湿;还命令手下人把新局长的办公室墙壁刷成冷色调;吹嘘自己曾和新局长是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在平易近人的新局长面前洋相出尽,落得众生谴责的结局。该剧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虚荣自私、拍马逢迎、官傲习气浓厚的小“官僚”,又从正面树立了张局长、苏玲爱护国家财产,艰苦朴 素、刚直不阿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影片公映后,好评如潮。 该片在几个方面体现了可贵的探索精神:首先,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发挥了喜剧的战斗作用。《新局长到来之前》的思想内容与1956年整党的主旨一脉相承,对旧社会封建思想遗毒进行了有力清算,提倡廉洁奉公、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新道德风尚。影片从总体上来看,只关涉到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不牵连政治阴谋和敌我斗争,对牛科长这类人也只是采用了温和的冷嘲热识,以达到规劝和教育的目的。文艺工作者在经历了5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关于《武训传》的批判后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吕班在创作《新局长到来之前》时的一番话说出了他创作时的矛盾心情:“要拍好一部讽刺喜剧不大容易,怕弄不好,怕弄巧成拙,怕讽刺地不准确,怕尺寸掌握得不好,怕轻重配制不当,怕歪曲了事实……”而正是这部畏首畏尾、束手束脚的讽刺喜剧,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揭露官僚主义不良习气,正视人民内部矛盾的优秀影片。 其次,通过影像空间的拓展,揭示主题内涵,刻画人物形象。《新局长到来之前》由独寨剧改编,影片突破了舞台剧侠小空间的限制、冲破了“第四堵墙”采取了多视角关照生活的方式,使人物在现实环境的真实生存空间里自然演绎。此外,精影的场紧和情境设置,进一步增强了艺术表现力。通过崔底务从门外的“唐蜜”,牛科长在办公室里大吃鸡腿的吃相被导演表现得一觉无余。当牛科长得知家具店的老板就是新局长时,手足无措,以至于陷入将痰孟当作茶杯给新局长倒茶的窘境。牛科长的扮演者李景波出色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他在表演时本色、自然,表情和形体动作稍显夸张,将一个惯于阿读奉承、欺下媚上、自吹自擂的小“官僚”形象跃然于荧屏。

(节选自《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4 ) 六十多年,官僚依旧

这部电影讽刺力度够浓的,可笑的是当时的科员可以或敢于和科长面对面的提意见,大家对公家财产的重视和保护力度大,而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于给领导开特权。60多年前的电影放到现在看也毫不违和。

讽刺1.小苏一次又一次的去找牛科长,她的科长呢?为什么没有行动,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视而不见?

2.新局长最开始看到宣传欢迎标语,面带笑容,最后得知牛科长借着他的名头大动土木修理局长办公室,引发科员们不满。(我是邪恶了,我怎么觉得张局长是觉得自己名声被破坏了,一开始就没落下好名声,牛科长马屁拍到马腿上。)

3.牛科长花着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壕气十足。但是一旦变成花自己的钱,就心疼的不行。

4.牛科长挂着局长的名头,狐假虎威,嘴上说着自己和局长很亲密,以此来谋取福利。

5.一个总务科科长,局长说罢免就罢免,这个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6.牛科长、崔庶务和老崔前后两个脸,对上一个脸,对下一个脸。

 5 ) 五十年代初的青蘋之末

吕班不是一般人,被称为“东方卓别林”“新中国讽刺喜剧的开拓者”,这部《新局长到来之前》与《不拘小节的人》《未完成的喜剧》并称“讽刺喜剧三部曲”,要全面评价,需要放置在整个中国讽刺喜剧电影乃至红色电影的脉络里把握,而要评价电影与导演的命运遭际,需要回顾前十七年政治与文艺的复杂互动,这里权且记录一些碎片感受。

一、官僚

牛科长是典型的老官油子,下属评价为“官僚主义+主观主义”。

第一权力很大。一方面马局长病了,各科科长经常开会或者下去检查,对牛科长缺乏制约;另一方面总务科长是个位卑权重的位子,掌握各个科室的经费计划,比如职工宿舍修缮,公车分配等。

第二官僚主义严重,对上则溜须拍马,对下则敷衍塞责。装修新局长办公室异常积极,修理职工宿舍和盖好院子里的洋灰却能拖就拖。做事双标,要求工程队早点来,按时到就是雇佣观点,同志反映问题却说没到上班时间。熟悉政治话语,总路线挂在嘴上,却荒疏理论学习。

第三个人腐化享乐。出行都要小汽车;给新来的局长装修办公室,既是逢迎,也为了独占旧的局长办公室。最戏剧的是当群众撸起袖子在大雨中奋斗,他在办公室里撸起袖子偷吃大白馒头配猪蹄,“我有要紧事,半个小时内谁也别找我”。

电影是温和批判,牛科长虽然可厌,罪不至死,物质匮乏的年代连腐败也不过是蹭点油水。但这样一个有革命资历(胸口一堆胸章)、口头政治觉悟高、工作灵活有手腕、甚至有一定审美能力(知道春末夏初要刷冷色)的干部,无疑是建国初期干部队伍里少见的人才,同时也是执政党产生腐化变质危险的基础。

崔庶务:基层办事员,牛科长的跟班,没有文化和政治意识,只知唯上媚上,是受了老官僚毒害的年轻人。所以年轻人不要以为接近权力是件好事。他贡献了电影里唯一一个可怕的细节,通过局长写的便条纸张找到相同的日记本,进而找到苏玲。很多事往往坏在小人手里;官僚对于打击报复挑战自己权威的人一向不遗余力。

二、时代

观影时无论本人还是弹幕,都有一种“电影情节和现在好像”的共感。因为这是一部充满了“商品交换规律”的非典型红色电影:存在被雇佣的装修队、建材公司、百货公司、“买沙发钢丝床就用了六百多块”“不要老是提钱”……总务科长的权力猫腻也在装修建设、材料采购中显露无疑,这些和当下并无二致。历史发展的曲折,使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对接五十年代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中间失落了二十年。

没有查证更多资料,但这种“非典型”至少说明后来对电影批判其来有自。电影中的装修采购与牛科长的微腐败,一而二二而一,都是接下来人类历史狂飙突进的青蘋之末。

倒有一处能体现时代差异。牛科长对待院子里的洋灰毫不在意,不做防雨准备,青年们纷纷站出来维护国家财产,“哪怕开除了我 也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现在人们或许会为了经济利益、人格尊严而站出来,但很难理解这种有公无私。

三、叙事

电影有舞台剧感,像小品。年轻人们说要将牛科长的事编个喜剧,构成自反。

叙事上开始是两条线:修新局长办公室是一条,院子里的洋灰是一条,下雨后新局长带领大家将洋灰搬到新办公室,两条线收束。

新来的局长撸起袖子,和小年轻们一起热火朝天搬洋灰,无疑是领袖和群众融合的经典场面,也是红色电影中的传统叙事:代表正确路线的特派员,和当地的进步群众,形成上下联动,一起打倒当地的掌权官僚。大雨中干群交融的热烈场面,赋予/再次强调了这种联合的政治合法性。在自由主义的叙事里,会被理解为“能打倒权力的只有更高的权力”,比如一条弹幕“更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展现权力的时候到了”。

结尾处门卫“你还没填会客证”,这是迷糊的群众,虚晃一枪,制造些调和的笑声。

 短评

前半部分还觉得“演员很棒”、“细节好评”、“太敢说了”,但越到后面越觉得变味,这已经不是正派反派的问题,因为所谓的“正义”的一方,也不过是一群看热闹的“看客”和一边倒的“掌权派”,本质上还是崇拜权力的投机主义、披了“民意”外套的官僚主义,和牛科长的所想所做没有本质区别。

4分钟前
  • 安妮王子殿下
  • 推荐

喜剧啊喜剧,半个世纪又过去了,照样在各衙上演

9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8.0/10 讽刺官僚主义喜剧短片。“牛科长,这戏是演完了,你这个主角,也该下台了吧。”然而若是换个牛局长上任,这戏也不会是这样演了吧。

13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十七年讽刺喜剧的初次勃兴,入木三分的人物对比与刻画。叹吕班人才,生不逢时。

1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一句话就罢免了牛科。这种没有法律抑制的权力很可怕。残酷隐藏在喜剧之中。

16分钟前
  • 盐lyn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