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

大陆剧大陆2010

主演:陆毅、张博、陈建斌、于和伟、林心如、黄维德、陈好、何润东

导演:高希希

 剧照

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2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3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4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5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6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3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4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5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6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7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8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19新三国演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12:02

详细剧情

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内有董卓(吕晓禾 饰)巨奸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外有黄巾军起义,撼动社稷。时有曹操(陈建斌 饰)韬光养晦,欲为国除害。逃出京城后,曹操与各地诸侯袁绍、刘备(于和伟 饰)、孙坚等二十路豪杰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几番征战,董卓最终死于义子吕布(何润东 饰)之手。此时大汉气数将近,英雄豪杰皆觊觎天下,因此上演了群雄逐鹿的争霸大戏。关羽(于荣光 饰)、张飞、诸葛亮(陆毅 饰)、周瑜、夏侯渊、陆逊、姜维、司马懿(倪大宏 饰)等风云人物相继入世,魏、蜀、吴三分天下,千古传奇流传至今……

 长篇影评

 1 ) 这片必须给5星

最近在网上发现有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乱的发动分子在叫嚣着说新拍的《三国》烂如shit,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蒙蔽。
其实广大人民群众只要擦亮双眼,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不给新《三国》5星的理由。

1 有人污蔑说新《三国》意淫历史,强奸罗贯中。这分明是赤果果的造谣和中伤。人家高导都把名字写得那么清楚,人家拍是《三国》不是《三国演义》更不是《三国志》。猪大编剧(唉,都是拼音输入法的错)都跟你们明说了他连《三国演义》都没有读全过,你们怎么能说人家是改编自《三国演义》呢!根本就是毫无根据的造谣中伤么。

2 根据本人在纳美尼克星的线人提供的内部消息,其实新《三国》是猪鞭菊(拼音输入法就是不好用) 改编自三国无双的。听到这个消息,相信任何一个玩过三国无双的淫民都应该立刻对猪编剧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鞭菊同志分明是在三国无双的基础上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将诸葛亮还原成为了文人,更将貂蝉的武器由锤子变成了眼泪,还删除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日本战国元素,使得新《三国》成为的我国的经典国粹艺术。

3 还有部分屁民公然指责猪编剧的语文功底,病句连篇。这些人分明是站着说话不知道菊花疼。猪编剧才只是初中毕业。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能写出这种效果么?你们现在上初中的儿子和孙子能写出这种长篇剧本么?连孙子都写不出来你们凭什么要求我们敬爱的猪编剧能写出来?更何况,猪编剧是作鞋的,而且是江苏作鞋的副猪席,文学大师一集写几十个病句用错千八百词能算什么,懂什么叫瑕不掩瑜么。诸位屁民能有幸欣赏到猪编剧的作品,那真是纵做鬼,也幸福啊!

4 虽然有部分反动分子与美帝国主义相勾结,大放厥词。但是我们的妓者们还是十分有职业道德的。著名的王小峰同志就很支持我们的新《三国》。有人说三表同志拿钱了,虽然大家都知道高导一向喜欢买枪手赞自己,但是你有证据么?你看到三表同志拿钱了么?还有人说三表是拿了钱说反话,你凭什么说那是反话,我看那就不是反话,分明是发自内心的赞美的热爱么,一如三表对贵国党和政府的一腔赤诚之心。


基于以上理由,咱家强烈认为,这部分片子必须给5星。并且对于咱家在打分时一时手抖不小心给了一星深感歉意。

免责声明:
以上文章中错别字由搜狗拼音输入法负责,与咱家无关。

 2 ) 其实编导老师想:《三国演义》太端庄陈肃了,还是《三个王国的罗曼史》吧!

正史里吕奉先“便弓马,有膂力”,有“虓虎之勇”;演义中吕温侯“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坐下嘶风赤兔马”,所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各类游戏动漫中的定位,大略武勇天下无双,嚣桀傲兀之类。陈凯歌当初《蝶舞天涯》另类一点,但至少把吕布懵懂和动物性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总而言之,要表现吕布,骁勇、傲兀、轻躁、桀骜,甚至于鲁莽,都可以。但温侯再怎么简单化,至少得有那么一两丝锋锐气度吧?
何润东暂时忙着做白面郎君,温侯的华丽装备不见。手提画戟,远看三分郭盛,七分薛丁山。似乎在努力表现出吕布式的狠恶嘴脸,一张嘴细语温声,立刻泄真气了。
到昨天看见吕温侯含泪屈膝:“义父,请让我见貂蝉一面。”瞬间把千年温侯的名声全跪没了。拜托连马景涛演琼瑶剧时都还敢硬闯豪宅救女朋友被无数人按住还青筋暴跳的吼,偏这吕温侯低声下气泪光莹莹。





当然,这样软玉温香吕奉先,镇住对面还不如刘备高的关羽、笑出酒窝的张飞,还不成问题。看他们三位交相辉映,不由让我置疑:关羽看去如此深谋远虑谨小慎微好象个职业会计师,张飞如此娇憨如此甜美如此和蔼可亲,将来白马裂围斩颜良和长坂仗矛吓曹操时,怎么培养杀气呢?



袁绍暂时看不出四世三公的贵胄之气,也不知道将来如何让海内倾心河北扫平。孙坚带着九岁儿子孙权出征,大概是为了引出这小子高瞻远瞩的“玉玺不重要论”,外加曹操提前二十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论”。可是孙坚死时年方十七的孙策,容貌居然早熟到了吕布档次。
当然,容貌不论,单看沙溢憋着不冒东北口音念孙策台词,总觉得他要张嘴蹦出句“葵花点穴手”来。具体到人物塑造上,孙策会为了得玉玺就喜笑颜开,祝贺老爸能够登基——像是他说的话么?相比起来,老版《演义》濮存昕版孙策跟袁术抵押玉玺前的一番见识要开阔得多。英锐冠世的小霸王成了莽夫,还不及九岁弟弟有见识。一叹。



袁绍令刘表截杀孙坚,许以“冀州的三座城池”,刘表眼馋之。的确,他老人家坐居长江,居然有人要送他三座黄河以北的城,多新鲜啊。刘表居然还杀到前线,亲自列阵和孙坚对话。似乎所见三国题材电视/电影/小说/漫画里,刘表第一次上到前线——居然还没穿戎装。轻裘缓带,儒将之风俨然矣。



为了渲染孙权是神童,沙溢活生生平板化了。边哭边闹,仰天长啸,《武林外传》里都没见他这么喧腾。本来,沙孙策东北口不易遮掩,该给他点感情平和的戏,偏导演为了捧孙策,要他哭天抹泪。

孙权自命“刘表见了我,难道不感动吗?”真把自己当甘罗+呼延丕显了。还一头投入刘表怀抱,“刘伯伯!”神童剧情狗血化。




“孙坚将军,我乃袁术帐下谋士范进。”妙名字。接下来是不是大吼一声“咿,我中了!?”


董卓欢乐的拍打李儒:“李兄弟,你真是一个好兄弟!”身为女婿的李儒大概无所谓,但李太太看着丈夫和爹称兄道弟是不是压力很大?董另外再封:“封你为大司空,位列三公。”众所周知,罗贯中瞎扯胡编神鬼妖怪,唯一不敢在封官称王这类事上糊涂。本版编导成功突破极限,进入架空三国阶段。



当然,以上这些都能理解。看曹操戏份的加重、陈建斌老师努力将曹操表演得诚恳厚实苦心孤诣毫无奸雄之气就知道,叙事任务太重啦,所以要拼命将能脸谱的角色脸谱化,将能串联的线索串起来。问题在于,如今这个非演义、非正史的三国世界,有着网游般繁华但轻浮的场面,以及一些过于脸谱、难以自圆的内涵。这里带点历史的重,那里带点虚构的轻,像没和均匀的面疙瘩。在这个三国世界里,越脸谱越简单的角色越好。所以,迄今为止,最可爱的角色是袁术:在这个集体猥琐化的三国世界里,只需要演好猥琐的人最幸福了。


黄仁宇老师以前调皮过一句,说《三国演义》的西语译法再译成现代汉语是《三个王国的罗曼史》(Romance of 3 kingdoms)。这个名字拿来形容本片,极为合适。



有分教:
关羽不如刘备高,蹙眉眯眼多思考;
张飞娇憨兼甜美,十八诸侯开心宝;
孙策一口东北音,容貌倒比吕布老;
曹公喉中常带痰,人大代表做报告。

 3 ) 背影 不可追见 英雄——于和伟版刘备的新三国断想

于和伟,在新版《三国》里给了刘备一付样貌和肉身,再添血气、心机和信仰。我在电视前和他照面,时而信以为真。
用一个多月的夜晚目送刘备竭尽一生。多少次仓促羁旅,多少次寥落行役,看他在收敛悲欢背后,悲欢。然后,怆然托孤,溘然而去。穿越一千八百年早已板结的红尘,于和伟的表演在那一刻让我深信,白帝城永安宫里垂危的刘备亦是如此,把英雄末路的无奈,重重放在了轻轻抚过阿斗脸庞的掌心,然后按捺,也按熄了生命的最后一握流光,撒手离开了他的——沙场。刘备所得这几分天下,至死也不尽是王土,依然只是他的沙场罢了。
当白帝城披上重孝,远在涿郡故里的桃园也一定败落了。那几年人间三座遥远的新冢,盛放着两个身首异处的英雄和一个未及治政的国王。仗义天下的蜀刘阵营,那支曾经华丽的将相团队,最后还是在义气用事里杂沓谢幕。
    刘备,是曹刘孙三雄中唯一客死征途的。他终其一生,都在路上。

因为这个刘备,去读了《三国志》、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回的罗贯中原著和张作耀先生的《刘备传》。想看看这个一千八百年前的男人走过的路。这是于和伟的功德。好的艺术让历史起死回生,爆发出新鲜的好奇。
不乏乱世的中国历史长卷中,快意恩仇的三国时代总是最常被后人追思的章回。英雄豪杰们栉比起立又鳞次没落,人浪般起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终其一生不过在刻板的正史里攒千八百字,更多的民间记忆在民间故事里失真——比如,刘备。
刘备这个名字,一路坚忍地走进青史,千年过后,却是带着哭腔和眼泪从歇后语俚语里戏谑出来——那些鞍马劳顿,倥偬军旅,抛洒过青春与热血的河川都成了哭下来的江山。
读书的时候,突然想,历史其实是没有真相。那些长辞的人,留下最清晰的多不过一张背影;面目不清。更何况一千八百年了。字里行间,那些河北江东快马飞舟上的热血男儿断不会转过身来,和我们四目相对,以告生平。在回忆里,在记忆里,永远没有写真。
历史,其实只是背影罢了。

三国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一代啸傲江湖的男儿大概不曾想到,他们从沙场落到书场。几卷话本几出戏文,养活了一代代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羽毛扇后的诸葛亮,以各色流传和后世不曾间断得打着照面,向我们敛去了挂名历史的出场费和香火钱。
无法追考是谁第一个把脸抹白,还用高耸的双肩,架起曹操高大的奸像。但从毛泽东那一句磅礴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这个名字,在近五十年来是被用来“翻案”的。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里,勤政爱民的曹操睡着一床打满补丁的垫被,知足的说:这被子够厚,老百姓还餐风露宿呢。据说陈赓将军看完话剧后打趣郭老,曹操如此,愿意介绍他入党。
其它各路英雄,比如关羽,更在三柱香后上了莲花座,被泥雕木塑金装得神圣美好。不知道这个骄傲的将军如今要如何虚怀若谷,才能承担得动天下华人关于生意、性命和形形色色心事的托付。
时光继续,三国的他们与我们相见的成本似乎与日俱增。从天桥下几个铜板听戏听书到动辄亿万筑庙造城或影视巨制。然后在走进一座座修旧如旧的假庭院假城廓,或坐进影院、打开电视¬——他们长成了梁朝伟、金城武、张震或是陈建斌、于荣光、陆毅的样子。
然而此前总有一个人间杂其中,面目糊涂。或者说,水分太重。就是泪涔涔的——刘备。

新版《三国》优秀得重塑了一批三国人物,比如袁绍的无术,孙坚的顽勇,曹丕的阴戾,荀彧的善谋,鲁肃的忠正,还有汉献帝的懦弱苟全都十分生动新鲜。
陈建斌的曹操虽略输文采,但足有舍我其谁,霸道天下的胆气;张博的孙权用功得表现了一个实用主义者的周旋成长;黄维德给出了周瑜英豪自负;倪大红的司马懿真正演出了“冢虎”阴鸷的腥臊,渊博可怖,凛然生畏!陆毅赋予了诸葛亮令人信服的英朗品相,但不够委屈。从全剧的故事里明显看出编导这次给了诸葛亮最大化的人性释放,把民间演义成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还原回他应该的样子,那些拔汗毛一样层出不穷锦囊妙计外,他的一生多有委曲回旋的权益之计。陆毅略显单纯,尤其诸葛亮暮年的劳碌磨损在他身上只见其形少见其魂。特别是和陈建斌、于和伟、倪大红的老年戏相比,陆毅的诸葛亮晚年少了一层功力。
我觉得失望的还是陈建斌没有演出曹操洒酒酹江横槊赋诗那一夜的狂逸雄魂,陆毅没有演出吊丧周瑜时那份惺惺相惜的郁结——试想周瑜在孙吴帐下所受的尊与忌,以及他选择的一生不苟安奔袭求进的个人与家国命运,敏感的诸葛亮怎会不心有相照?在那副灵柩前,他应该有一份隶属于自己的感喟与悲伤。
当然,新版《三国》有一个不可不说的形象,刘备。这个名字,终于藉由于和伟有了他除去眼泪以外,更多的样子。一个乱世英雄的样子。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后的一千年,河山余半的南宋王朝,一代军事家、政治家辛弃疾年逾六十。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新春,他匆匆赶任镇江知府,踞长江之险抵御金兵。此时此地,壮伟激烈的老人登上北固山巅。这座镇江城北的名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留下了千古名篇自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破阵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京口,镇江古名,是十八岁的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后建都的地方。即使迁都建康(南京)后,这里仍是称霸江东,北拒曹魏的重镇。赤壁大战后,刘备来过这里。这是有史可鉴的刘孙唯一一次见面,他们的身份是郎舅。那是公元209年,刘备49岁。孙权27岁。
在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的三国故事里,都有这一章节:甘露寺。
2010年5月末的一个晚间八点档,荧屏上的新版刘备顺着电视剧铺陈的时间线索,如约走进北固山上的甘露寺,践行刀光剑影的婚约。这一段,于和伟演得最是慷慨铿锵。精彩得像一头雄性动物在群兽与母兽面前沉静得散发出它咄咄的吸引力。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对孙权嫁妹,刘备赴京口一段,只给了区区16个字。到《三国演义》小说,尤其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刀削斧砍的清初一百二十回版本里,刘备更是没胆,全仗着诸葛亮笃笃定定神仙兮兮的给出三支锦囊和赵云贴身护驾哆嗦着去的。(毛氏父子对三国志演义基本上是再造,鲁迅先生说他们是将“旧本遍加窜改”,以至于罗贯中的原著和毛氏父子的改编连反映的具体历史信息都大不一样,毛本三国是哭泣版刘备的始作俑者。)京剧《龙凤呈祥》“甘露寺”一折,刘备的性命则有一半靠乔国老脍炙人口的“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段唱保全下来。至于吴宇森的《赤壁》,被赵薇版孙尚香一拳点了穴的尤勇版刘备,干脆就像死马一样毫无美感得倒在甘露寺相亲的宴席上。这样一个刘备,只能拿来哄堂大笑。

新版《三国》的甘露寺这一折前后,既有刘备痛斥关张,密令孔明的政治智慧,也有试剑洞房、情动新娘的成熟情感。更有在甘露寺里反其道而行,向死求生的大义勇。他起身,抢过赵云的青釭剑,交给吕蒙,然后背对他,朝吴国太跪下。他说:是的,我不是来还荆州的。此刻的陈词无比诚恳,即使目的并不高尚。于和伟版的刘备在此一节里慨当以慷地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得要为荆州而前进。于是甘露寺中青釭剑气之下,刘备是昂首挺胸的。他不是躲在赵云一侧的那个,不是等直乔国老亮嗓的那个,他是字字掷地有声的陈述者。这场陈述有立场有气节,即使立场和气节是他的集团私利,不过扶汉大志和仁义情怀仍然撩动了孙小妹的心弦,便有了那一曲箫声释刀兵。

荆州,是刘备一生中最复杂的命题。甚至是刘关张三兄弟的命门。我们站在历史的后面,看到刘备的全部身家起于此又尽归于此,到底是送掉性命。如果知道结局惨烈,刘备是否还会有甘露寺这一趟赴死求生。想来,刘备还是会去。一定。
新版《三国》里刘备阵营没有任何一个人打着保票怂恿他亲身赴险迎亲,包括诸葛亮。这也符合史实。在《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里,刘备与庞统对话中明确显示出,当时孔明认为刘备此行可能危及性命。义者无畏,仁者无敌。于和伟表演了命悬一线下的泰然,使刘备这置之死地的一跪,具有强大的御敌力量。——如果是舞台表演,我坚信这一段落必定是满堂彩。即使在电视机前,箫声响起那一刻,我还是为于和伟鼓了掌。——那一刻,断不是一个虚伪的政客搏命下注。年近半百的马上英雄,不是用他的双膝在跪乞领土或者生命。他是要和他的前半生作别。

刘备的前半生,依曹操,依陶谦,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每一次被所依的那些明公们宣至帐前,他并不知道接下来的会是青梅煮酒,还是辕门射戟,或者,就是死了。刘备的心境草草,一如当下的我们,总是没有安全感——因为,无地自容。
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刘备选择面目平静。就象动物学家告诉我们,在野兽面前,如果不想成为猎物,至少你绝不能表露出畏惧。
无立足之地的英雄,在年近半百的岁数走进荆州。有了他的用武之地。——再说荆州,它不仅是刘关张的命门,还是魏蜀吴三方强弱进退的赛点。从赤壁大战到夷陵之战,曹、刘两军都曾为此地漫卷旌旗浩荡直下,而战役的结局,都被孙吴一把火烧尽骄傲与霸道。此是后话了。
甘露寺那集后,一个向来不苟言笑的大朋友,突然给我发了条短信,说:“我相信了,刘备一定是个真性情的男人。如果在现世,我会爱戴他。要知道,爱戴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时下都不多见了。”与其说我当时很想把这条短信转发给于和伟,不如说我特别想把这条短信发给刘备。
浮世滔滔,确实,谁还在被爱戴。
我当晚回那个大朋友对刘备的印象,三个字“老男人”。他“哈哈”大乐。
这一章回里刘备尽显一个“老男人”掌握全局的能力。无论是诚服关张,心悦诸葛,还是不卑不亢地化解孙权、吕蒙的武威,有礼有节地赢得吴国太、孙小妹的青睐,于和伟赋予了已过不惑之年大半的刘备,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情怀,张弛间从容游刃。

吴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羁旅。艺术还阳历史,有时是拨乱反正,更多也是无中生有。
生动再现的甘露寺里刘备与孙权相见的那个清早,是不是当年的样子,当年是不是有这般样子,无处拷问。三分天下的英雄们佚失样貌,谁主山河的戎马金戈,在史志诗赋的故纸堆里敛尽刀光,只等着读书人。
“汉室支庶”。“少有大志”。“乱世发迹”。
——这是张作耀先生《刘备传》里对这个涿州少年最初的介绍。刘备,涿郡涿县人。一千八百年前,在他二十四岁那年,和同乡张飞,结交了一个“亡命徒”死党关羽。确实——死党。正史之外,所有的中国人都坚信不疑那块故土有一座图腾式的“桃园”,高度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情感关系“义结金兰”。至今,义气多现身江湖,但不能否认几乎每个中国人一如等待爱情般,憧憬着这样一份情感际遇。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刘备离开故乡后,终其一生也没有再回到那里。不过涿州,当年的涿郡,如今有比刘备故里更出名的是一座影视城。那里每天都上演着古今穿越,相信还会有各种版式的“刘关张”们假道于此,开始一段戏说或正说的桃园故事。这是件很有趣的事。

生于河北小县城的刘备,一生的名片上永远的第一行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据史记,刘胜妻妾成群,生育能力旺盛,有子一百二十余人。这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子嗣种群。刘备的先祖从百余个兄弟间传播薪火到他,已是汉景帝后第十三世。
所以到底,刘备不过是汉皇室的远系支庶而已。但是刘姓是他的旗帜,他是一个忠烈的擎旗手,从不曾让那面旗帜倒下。新版《三国》里,刘备去世前仍在教育阿斗背诵《高祖本纪》。这一幕实在深刻。我望着荧屏上于和伟版刘备那皴裂的唇,游丝却如流得熟诵,突然心生疼痛。试想一个弥留之际的老人仍烂熟于胸的文字,要具有多么铭心刻骨的能量,甚至连死亡在争抢生命之机也无法抢去那点记忆。
姓氏呵,是刘备的信仰。是他的旗帜。

新版《三国》中,刘备正式的亮相是在十八镇诸候讨董卓的群英会上。于和伟表演的默然,曾一度受观众诟命。其实是时的刘备,却也该如此。年届而立,正是血气方刚。他其实和关张的表现一样,都是目中无人。只不过关张表现得刀光凛冽,锋芒毕露,而刘备不形于色。
那时的刘备是年轻的,无知无畏。他不觉得自己是没命号没旗幡的无名小卒。一上场他就告示天下群雄,我乃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我,姓刘。——你们没有听见吗?
这是年少轻狂的沉默。O.S.应该是:你们没眼色,我也不一定想吊你们。
如果于和伟版的刘备能在关羽扔过华雄的头那一刻,面色不动得挑下眉毛,以示内心冷笑大惊失色的诸候,恐怕就更能显一个河北脾性的青年英雄那股浑不吝的劲儿。

二十几岁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徐州牧陶谦临终将徐州交给了刘备,那一年他34岁,离开家乡已经整整十年了。
代领徐州牧的刘备,用张作耀先生的话来说,也算作一方封疆大吏。那时的刘备,政治和军事上都并不老道,虽有权谋——他领徐州牧后作出的选择是示好袁绍,而公然与公孙瓒、袁术对立。张作耀先生在《刘备传》里认为他此举“捐弃旧谊”。毕竟公孙瓒不仅是他的少年同窗(共同师从大儒卢植),还是出道时的重要推手。正史中,刘备是带领乡党镇压黄巾起义起家。首尝失败时就投奔了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向朝廷请封刘备为别部司马,也算是一个武将职备。而且正史上,刘备可不是那么“拽”得就领着关张去了十八镇诸候讨董卓的现场,而是作为公孙瓒的一部,随从而去。——所以他在徐州屁股还没坐稳,就连招袁术、吕布的攻伐,并从此开始了十多年的颠沛、逃亡和寄生。
公元196年,再遭吕布进攻的刘备,战败投靠曹操。这一年又逢他的本命年,36岁。曹操对刘备是有英雄相惜的情怀,青梅煮酒就是千古史话。
大一时候读过李宗吾的《厚黑学》,首先就抓曹刘出来当论据,说“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首推曹操,特长全在心黑,其次刘备,特长是脸皮厚;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就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李宗吾说,刘备曹操可称双绝,他们煮酒论英雄时,心黑皮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如今再看来,其实对历代政治家来说,厚黑是一种必须的权谋。厚黑定义也是哲学范畴,未见得是一种批判。刘备在皇权封建的朝代,自然有他特定的世界观。

199年,39岁的刘备接受了汉献帝的血诏,不久以借兵灭袁术之由离开许昌,等于是反了曹操。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他举起刘姓的旗帜,并不仅仅是自尊,重振这姓氏的崇高就此成为他终生事业。
在汉献帝哭倒在他怀里,喊他一声叔父的时候。刘备从此不同。于和伟用进出宫门的一个上下场,表达了刘备价值观的彻变,这段表演已经得到公认。如果我们回味一下,进门时的刘备对门禁说,你得让我进去,否则我告诉曹操。你吃不了兜着走。这时的刘备耍的还是急智,算是点小聪明。他没有料到孱弱的傀儡皇帝,不是夜来无事,找叔叔续续族谱,而是毫无罅隙得将刘汉兴亡事一股脑托付过来。这一刻刘备那些少年壮志全部贲张出来,是的,我是刘皇叔。他坚定的要掮这个侄儿、这个皇帝的重托,扶佐即倒的江山。出门后,他断喝门禁的那一声“放肆”是忘形的。他完全在义愤、兴奋和激动中。这一声同时也喝醒他自己,然后他很快张开手臂,噙住眼泪,不动声色,这时的刘备开始了他性格新的历史。所有的屈辱对他而言,都是一种磨砺。他开始驾驭自己的情绪。这是智慧。

离开曹操的刘备投靠了袁绍,那一年他40岁了。一年后逃出袁营又投靠刘表,此后在刘表软硬兼施的高度防备下,在新野一待数年,脾肉横生得急出英雄泪。于和伟版刘备哭戏不少,但相比传统意义的刘备来说,肯定是不多。作为刘备经典哭戏的“脾肉横生”一集,在新版《三国》里是有这个引子,刘备被刘表请去喝酒,单人独骑而至,门口遇到阴阳怪气的蔡夫人。此时的刘备被圈在新野多年,如惊弓之鸟一般,一个妇人两句怪话让他惴惴不安,并不知道这顿酒席又意味着什么。然而刘表也无太多心机,话家常的一句“胖了”,他居然流下泪来,又慌忙拭去。那是自惭形秽。这也是刘备一生少有的一次自卑。下马而生的赘肉如心魔一样,他不知道何时才能上马啊,更不知道马上的前方是哪里?
然后这次哭泣并没有让刘备沉沦。他开始奔走求贤。他的人本情怀和治政纲领也在那时日渐成熟。一直到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那一年他已经47岁了。放在当下,一个47岁的男人如果屡战屡败,一事无成,要事业没事业,要房产没房产,要钱要粮还要看人脸色,基本也会选择自暴自弃了。半世蹉跎,什么理想,都别想了。但刘备没有放弃,他奔走求贤,到处求教。这就相当于一个人50岁的人还在到处上补习班,学电脑、学金融、学新媒体,总之什么代表先进生产力就学习什么。
这是一种伟大的人格。在《三国志》,陈寿给他的赞语是:折而不挠。

折而不挠,是刘备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尤其是当下这个多元的社会。在一元的社会,人缺乏选择,学习、工作、生活大都从一而终,也没有太多可能性。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随之纷纭复杂,选择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甚至是生活观。休学、转系,跳槽、离婚,甚至居家啃老,等等。一夜暴富、嫁入豪门、我要成名,从傍大款到追逐富二代权二代,信息爆炸下物欲横流,很小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就先有了价值观。值不值得?他们问。如果我们说:要坚持,他们就说:哦,那不值得。
当机会看似越来越多,选择也就变得容易,从性价比看来,坚持反而成本过高。于是放弃似乎是最便宜的方式。坚持到底,好累的。会成功吗?不成功的话,为什么要坚持呢。
如果不坚持,你怎么知道会成功呢。

西方有句谚语:patience is passion tamed. 坚韧是被驯服的激情。坚韧也是一种激情,是一种强烈的、具有力量的情感。而最重要的是,它是被驯服的。人作为高级动物,就在于对于情感的可驭可术。坚韧,是驭驶情感的高级境界。
如果从功利来看,刘备一生不能算成功,但是他在成长成熟之路上具备了高级的情感管理能力,这也是非凡的品格。在物质的计较以外,其实人类有一种精神的修为。除了物质的财富以外,其实人类还有一种财富是精神。

屏幕上的刘备在入川后,须鬓染霜,妆在于和伟容颜上的苍老,竟让我凄惶。自古英雄同美女,不许人间见白头。
晚年的刘备,于和伟演得呕心沥血。声台形表,他和那个不安的老人身心合一,在焦虑里任性。西进的刘备已过半百,壮士暮年。他深感去日无多,开始一条道走到底,想改变自己大半生来曲线救国的亡命颠沛,崎岖的蜀道在他眼里是宽阔的。于和伟表演出了五十岁以后的刘备收与纵之间冲突的野心。
刘备和庞统的几集戏,其实表演痕迹是比较重的。因为改编太过,既不同于《三国志》,也不同于《三国演义》。新编故事串在耳熟能详的前后桥段里,就难免轻了一点。但长期以来凤雏这个人物总是语焉不详的,好象就是一个面目丑陋,恃才放旷,在七夕之夜,被乱箭射成刺猬的形象。他为什么是与卧龙齐名的凤雏?新版《三国里》给了他足够的立场。编剧让这个凤雏有了一个精彩的死法:舍生取义。于和伟的两声“还我军师来,还我军师来”,如果放在话剧舞台上一定是裂帛之声,可以绕梁。

师出有名,一定是刘备夺刘璋疆土的必须。在电视剧里是庞统自作牺牲,给足刘备一个理由。而历史上,庞统也确实是给刘备“松绑”的一个人。《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里对于凤雏的刻画是比演义更生动些。如果说卧龙出仕的首功是夺得荆州,给了一直在马上的刘备一个停马立足之地。那么凤雏的加入是推动了刘备实现隆中战略,西取巴蜀。庞统,这个个性完全不同于诸葛亮的思想家,使刘备摆脱了之前一些小节的束缚。心胸的吞吐更加宽阔。所以说,诸葛亮帮助刘备有了地盘,而庞统则推动刘备在人格上完成了以霸道称王的必要拓展。
在《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里十分著名的一段记载,就是涪城大捷后,刘备在军中置酒作乐,志得意满。庞统劝他:“你是打自家人,可不算仁义之师。不要喜形于色。”已经酒醉的刘备发怒道:“我现在就如当年武王伐纣。怎会不是仁义之举呢?你给我滚出去!”庞统起身就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位坐下,也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如。刘备就说:“刚才那番话,咱俩谁失态了?”庞统说:“君臣俱失。”(你我都失态。)刘备大笑,酒宴又恢复了欢乐气氛。从这番对话来看,刘备此时对于仁义的理解,已经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权霸道,并且自比武王,有了千古一帝的野心。
新版《三国》是借用刘备在庞统灵前修正诸葛亮宽以治蜀政治纲领,要求从严治政,来表达一个君王的诞生。史实其实恰恰相反,《三国志》里记述得比较清晰,诸葛亮是严政的主要制定者并且向刘备强调了以此治蜀的必要性,说服刘备最终采纳了这一施政意见。但遗憾的是,刘备登基不过两年就中道崩殂。张作耀先生在《刘备传》中对他的评价:未及建树。
确实,刘备称帝前后,君臣上下都被一种复仇的情绪激励着,急于谋兵东伐,最终导致军事上的惨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也没有重大建树。

关羽丢了荆州又丢了命后,张飞急于复仇也不幸遇害,在噩耗中称帝的刘备,皇权膨胀起的不是治国安邦之志而一个铁血男儿的义愤。义气一但聚变成义愤,往往就埋没了理智。于是就有了六十万蜀军伐吴的夷陵大战。这是三国历史上第三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大战役,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样,战争的发起者都是最终的失败者。而最悲凉的是,它意味着刘关张三兄弟的完全谢幕。

于和伟把称帝后的刘备饰演得入木三分。一是在政治上对诸葛亮的制衡。《三国演义》曾经给了我们一个言听计从的刘备形象,这是后世那些潦倒的知识分子无比美好的意淫罢了。真正的历史要冰冷得多,刘备加封诸葛亮为丞相后,至死也没有授权他“开府”。这就意味着,让诸葛亮当了总理,却不允许他组阁国务院。所有军政财权刘备独揽,诸葛亮不过是他的秘书长而已。张作耀先生在《刘备传》里分析得比较中肯,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刘备对诸葛亮功高盖主的忌讳,另一方面也是当时蜀中刚刚安定,人才选拔不能一蹴而就,没有条件建立更为民主或者说更方便权利均衡的三公制,所以他只能握权于一统。于和伟版的刘备在处理王与相之间其实明显又十分微妙的关系时,把节奏拉得非常紧,比如和诸葛亮讨论治政纲领后,说:你去喝酒庆功吧,我在这里陪陪庞士元。这也是一种暗示,暨我在精神上我是独立的,或者我是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的。再就是以李严来钳制诸葛亮,从政治的角度,安抚蜀中降仕是稳定政局的重中之重,而另外防止诸葛亮大权独揽确实是刘备作为领袖必须要具备的手段。
二是晚年刘备在军事上穷兵黩武。夷陵之战无论是史说还是戏说,都是刘备孤注一掷的作为。蜀汉的精华人物几乎都损失在和东吴的较量中,方兴未艾的蜀汉陡然而衰,此后再难中兴。这样的格局都是由于刘备一意孤行造成的。夷陵之战在战略上缺乏大局观,战术上连营百里更是错子昏招。不过,于和伟版刘备在火烧连营时,蓬乱了满头白发,疯狂得扑往吴军的方向,声嘶力竭得咆哮着对孙权的仇恨,那困兽犹斗的泣血一幕实在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刘备形象。于和伟把刘备具有领袖风范的铁血男儿气,从当年十八镇诸候前沉默中血气方刚的青年豪杰,一直贯穿到夷陵败阵前那个悔恨穿肠的泣血英雄,实在可圈可点。

我很喜欢那年明月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儿》里写于谦时,对英雄的一番论述。他说,其实真正的英雄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踌躇满志的少年时常梦想着将来一展抱负,天下之大,任我往来!但真正融入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自然有不如意,有挫折。在艰难面前人们选择畏惧。英雄也就在此时出现。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刘备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在残酷的历史现实和坎坷的人生阅历里,他折而不挠、锲而不舍,终有一方天下。

钱钟书先生说过:历史是人写的。但人在写历史时是经过心灵选择韵,那么这种经过心灵过滤的历史,其实不再是真实的历史。
我们站在历史的背后,看到的永远不是他们的真相。我们只是感谢好的文学和艺术,萌生出我们新鲜的好奇,藉由这棵探索的根苗,去发现我们与那些远去背影之间,与物质无关的那些继承与关照。
最近读刘备,每每想起辛弃疾那首著名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觉得是送别这位英雄的挽歌,不如就此作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谢谢于和伟的表演,在千百年后让全民重有了对刘备的好奇。好的艺术也是多年后历史。

 4 ) 新《三国》开局印象:心有余,力不足

        新版《三国》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片名,因为这里不是叫《三国演义》,说明这一版《三国》主要依托的蓝本不是罗贯中的小说,而是陈寿的《三国志》等真正的史籍。这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对历史的演绎角度和剧情选材上,与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不宜放在一个话语体系下来考量;二是摆脱了经典文本的束缚,新《三国》得以在一个更自由的平台上来构建自己的历史观和表达方式,相形之下,94版的《三国演义》更像是原著小说的机械图解,而陷于当时的制作水平和创作理念,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个图解略显低劣粗糙。
        导演高希希曾多次声称新《三国》中有大量的颠覆内容,这个颠覆自然也是相对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言的。因此新《三国》摒弃了桃园三结义而代之以董卓乱政作为开篇情节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也将意味着小说中全局上的蜀国视角将被打破,尊刘贬曹的价值体系也将被重新审视,在这个基础上,历史上的三国风云将更加客观全面地得以呈现。有人质疑新《三国》开局部分实则为曹操传,这从尊重历史原貌的角度上来看,是完全合理的,而且一直到官渡之战灭袁绍,曹操都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头号风云人物。如果事事都抱着罗贯中的演绎来对照观看新《三国》,可能会看得很纠结,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那些脱离了《三国演义》的文本而重新编写的台词对白,雷人也好,啰嗦也罢,我觉得总归是好过照搬《三国演义》半文半白的原文念白的,不过让刘备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穿越性台词就有点问题了。
        所以说,新版的《三国》是一次更具原创精神的经典翻拍,这绝对是值得鼓励的,当然这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观众用最熟知的文本去对照现实演绎的长短,而创作者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掉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毕竟作为一部很成熟的历史传奇小说,那里可借鉴的东西很,比如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的情节,在《三国志》中是没有的,但这又是确立曹操个性最关键的一笔,于是也得以采用。但是有好的出发点未必就能达成理想的结局,至少从目前的荧屏呈现效果来看,新《三国》远低于我的期待。
        高希希是电视剧导演中的多面手,题材尝试很多,也很高产,也不乏像《历史的天空》这样的精品,但对于新《三国》这样的鸿篇巨制,他在创作理念和手法上都显得过于平庸了。可以说,从叙事到人物,从画面到音乐,从动作到节奏,从对白到表演,新《三国》无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其实跟央视老版的三国比起来,除了立意上的突破,基本上没有实质的进步,可现在的观众已经不是16年前的欣赏水平了。也许有人要说这样的判断应该等到看完全剧再下,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电视剧开局阶段必须发力,抓住观众,美剧的首播集往往是最精彩的,一开始就水水的,谁还跟你耗时间?以新《三国》95集的超长篇幅,如果掌握不好情节高潮和兴奋点的均匀设置,观众的流失是必然的。
        新《三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营造出一个风云际会、豪情干云的历史氛围来,只停留在不温不火地讲故事的高度。《三国》是一部群像戏,其吸引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共同交织成了一副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但是新《三国》中的人物刻画,基本上是靠人物对话来带出人物内心的,曹操压着嗓子装奸诈,刘备压低声音装谦卑,关羽一言不发装清高……中国的电视剧普遍的缺点是严重依赖对白而忽略人物外部动作和细节设计,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叙事缺乏节奏感,只能靠语气和声调来调节情绪和节奏。这一点在新《三国》中表现得尤其没追求,基本上都是人物对话和反应的堆砌,即使是开局阶段浓墨重彩的曹操也是很流于表面化的描写,张扬的对话和表白实在是太多了,这个人物的性格一开始就被披露殆尽了,以后那么长的篇幅,我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渐进式的挖掘空间,因此这注定了是一个没有层次感的男一号,陈建斌的演技和台词功力都不错,可惜导演赋予他刻画人物的手段只能是用各种语气和声调咆哮对白了。
        对于新《三国》来讲,感觉在很多本来能弥补平庸的环节上都搞砸了,于是整体显得愈加黯淡无光。拿配乐来说,我觉得对于中国影视配乐来说,属于赵季平的“主题歌年代”已经过去了,新《三国》的片头片尾曲都很难听,没有传唱的可能,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首好听的主题歌也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对作品本身的质量没什么影响。影视中的配乐,是为了配合剧情推进而存在的,用于烘托情绪,制造气氛,引导节奏,在这方面,新《三国》的音乐太缺乏表现力了。
        关羽温酒斩华雄一场戏,可以说是《三国》战争戏的第一个高潮,但却拖泥带水地演了20分钟,本来就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情节,没有任何悬念可言,戏还平得要命,失败与胜利都来得很轻易很敷衍,反作用力不足够大,而且没有任何音乐和细节的有效辅助,全靠没营养的对白来造势,观众怎么可能有快感?最后关羽斩杀华雄之后回到营帐,响起了悲壮的人声配乐,让我觉得很可笑,根本就没有营造出那个惨烈情绪,你以为哼哼几声观众就热血沸腾了吗?此外,这也应该是新《三国》中第一场动作戏,但效果相当差,过招的动作毫无想象力,也许当时两军对垒上将搏杀也就是比力气比出刀速度的,但作为一部带给观众审美快感的艺术作品,稍微酷炫一点也不是什么太高的要求,央视版的《水浒传》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观赏性也大大增强,没想到新《三国》又退步回上世纪去了。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华雄第二阵斩潘凤,将潘凤挑起抛入空中,立刀待潘凤落下传腹而过,穿肠裂骨的声效都清晰可闻,其实这样的血腥场面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三国》以后的战争场面还有很多,如果都充斥着这样的限制级场面,家长们要注意让孩子们回避一下了,一部合家观赏的八点档电视剧,怎么拍片的审片的都没点公德意识呢?少儿不宜难道仅限于色情吗?
        也许新《三国》在立意上是先进的,但在手段上和意识上是全面落后的,而且制作上有赶工和敷衍的痕迹。比如说片尾字幕的演员表,把三国中所有上百号人物都罗列出来了,这是一种对演员和观众都不尊重的做法,因为在这一大堆人名中,观众无法准确辨别出出现在本集中的人物及其饰演者,特别是一些出场较短但又比较重要的过场人物,基本上就被湮没了,当然做后期的省事了,一版片尾复制粘贴就行了。其实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每集片尾只列出在本集出现的人物,在这点上老版都比新版要好。
        当初最早唤起我对新《三国》的期待的,是去年制片方放出的超长版的片花,深感其中宏大的战争场面的震撼,对冷兵器年代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还原得有声有色,甚至感到比吴宇森的《赤壁》中的战争场面都有超越,这里真正是一个乱世风云的生死场,而不是角斗场中的个人秀。当然我现在仍然对此抱有期待,但却真正感到了畏怯——新《三国》在精简了情节链条的基础上还长达95集,这里要兑多少的水分才能凑够这个长度?为了官渡之战,为了长坂坡,为了火烧赤壁,为了夷陵之战,我们要忍受多少无聊剧情的折磨?其实这样的长度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投资方为了确保收回投资,在这个目的下,观众的时间和感受是可以被忽略的,这就是中国电视剧病态的逐利方式,在这个体制下,孕育不了真正的高水平创意产业,只能是低水平的作坊工业,兑水是他们最擅长的工艺。
        现在的主流观众,是经历了日本动漫和电子游戏所带来的三国豪情和《魔戒》《阿凡达》所传达的视觉理念洗礼的一代人,你们知道他们想要从《三国》中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和激荡吗?也许你们在创作之初就放弃了这个群体,专心服务那些可以在西皮二黄的节奏中品味那段传奇年代的观众群去了。

腾讯娱乐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5 ) 春秋大义新《三国》+人物评论

今天终于把新《三国》95集都看完了,从开始的期待,到初看时的失望,再到在电视机上零零散散地看出了一些味道,最后买了一套盗版DVD在厄瓜多尔把三国一气呵成,感觉还是对得起我在豆瓣上给的5星评价的。

只看了一眼就狂喷不止的还是闭嘴吧,历史剧是需要慢慢品的,不要一眼不符合你大脑的印象就觉得是垃圾。觉得和原著不符的也闭嘴吧,这部电视剧叫《三国》不叫《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很奇怪,只看一眼会觉得天雷滚滚,但是因为是三国题材还会忍不住看看,跟下去就看出了牛逼之处进而一发不可收拾,让人觉得又是一代经典,慢热慢热。

我很惭愧,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看过一遍完整的《三国演义》的书,小时候是看不懂,现在是没心思看,但是三国的故事却是耳濡目染,8岁的时候看过白话文改编的《三国演义》,大一点的时候就跟着看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再大一点开始看一些三国人物的评论,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看易中天的《品三国》,有的时候真感觉对三国人物有种厌烦,但是三国这个东西就像酒瘾一样隔一段时间就会把三国梦勾搭起来,欲罢不能啊。

其实我也喜欢老版的《三国演义》,那种考究的服装和文言文的对白让人觉得三国就应该是这样,但是整个老版的三国就像是王晓峰所说的就像一副连环画,永远奸诈无耻的曹操,软弱的刘备,白痴鲁肃,小气周瑜,无耻全靠运气的司马懿,大胡子2B孙权,还有永远羽扇纶巾的妖人诸葛亮,从小到大的印象就是这样。就像网上所说,说《三国演义》是1.5演义完全没有问题,我小时候就不解,吴国之众那么无能为啥就能建国称帝,火烧赤壁难道真就是诸葛亮一人的功劳?魏国没一个好人为啥就能一统天下?诸葛亮那么牛逼为啥还是英雄迟暮,难道就是司马懿运气好?

这种印象直到易中天的《品三国》出现才开始逐渐改观,我才明白《三国演义》只是演义,很多人完全不像小说中说的那么不堪。

新《三国》比之老三国胜在何处,首先就是紧紧抓住了当时三国的主要矛盾——庶族和士族的矛盾,从历史观就比之老版三国就胜了一筹,之后的事情就好解释了,老版三国还是强调正统,一国英雄其余皆是傻逼,新版几次提到天命,其实就是提到庶族和士族谁在上峰的问题,曹操赤壁兵败,见到司马懿,司马懿对曹操大谈天命,然后一语道破天机——丞相之所以兵败实际应归于天命,天下士族之心并不在曹操这里,精彩之极。新三国强调的是新旧两种势力交锋,所以主要人物都拍出了英雄气概。再者新三国拍出了《史记》那种春秋大义,拍出了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古典美,也拍出了《左传》《战国策》那种上兵伐谋的策略感,这点比之老版三国强出了不知道几倍。每有大战最先展示的双方主将的心理历程和实力分析,还有展示主将如何采纳谋士的建议,以及主将如何分析博弈,基本胜败在战争之前就基本确定,比如官渡之战荀彧分析曹操与袁绍的实力对比,总结出了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此段异常精彩,我当时大有难道我看的是《左传》的感觉。再次就是新三国把人物拍出了立体感,每个人不是简单的脸谱,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每个人都是一个“人”。最后,新三国表现出了战争很残酷,不像原著或者老版那样把战争描写的像是小屁孩打架,随便用一下智谋几十万大军就没了,那是要流血死人的,从本质上讲还是反战的。

新三国的故事还是忠于原著的,原著该有的桥段基本上都有,有些我甚至觉得真没啥必要拍出来,但是都有,有些丰满了很多,比如吴王和四任大都督在我心目中都有了不同的感官,有些直接舍掉了,比如七擒孟获,这个我就觉得蛮好,三国大战那么多,为啥就抓住诸葛亮平定了南蛮暴乱使劲描写,我当年看老版《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就觉得没啥意思。

其实导演的用心很良苦,我看过高希希的访谈,他说他也想拍出点史实感,但是史实感太多老百姓不买账,不拍出史实感学者不买账,最后出来成这样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但是毛病还是不少,这部电视剧只要出现女人必定狗血,貂蝉,小乔,还有最后出现的静姝都让人觉得很不和谐。三国的铠甲都很傻比,有时候我真想说美术人员就没玩过三国无双的,还有娘的魏国和蜀国的铠甲常常是一个样,还都是黑色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史实,但是打起来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看得那叫一个难受。音乐太难听而且太单调,就那么几首,反反复复的,看到后期完全是噪音,片头曲和片尾曲是失败中的失败,老版的片头曲则是经典中的经典,一下子就很难让人对新三国产生好感。

其实通篇看完,感想不少,还是从人物入手吧。

曹操,小时候喜欢刘备和诸葛亮,万万不会对曹操产生好感,但是越大越觉得曹操其实才是三国中最牛逼的,最近打穿了《曹操传》,对曹操这个人物又生了不少好感。新版三国开始的主线就是曹操,这点难能可贵。曹操一步一步转变成奸雄的心路历程拍得非常精彩,几段感人的篇章一是华容道遇关羽,二是曹操杀荀彧之后的独白,三是曹操对关羽首级的独白,四是曹操死前的独白,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曹操作为一代霸主的嚣张与无奈。曹操反复地强调天下人看错了自己,但是他本人并不在乎,也透漏了一种孤家寡人的凄凉之气。电视剧对曹操的评价:曹阿瞒知错改错不认错,也比较中肯地评价了曹操。其实电视剧的曹操不论台词还是演绎都不错,就是陈建斌那个傻逼演技有问题,装得太厉害,台词念得也太假,说话像是日本人,闹心得厉害,哎~~~凑活着看吧。

刘备,我一直觉得刘备这人没那么简单,要不18路诸侯称帝的也不能就这老哥一个,在我心目中,刘备绝不是烂好人,而是像这厮祖先刘邦一样的老流氓。电视剧基本上把刘备的流氓气息拍得淋淋尽致,刘备对仁德的推崇也不是表象那么简单,如果说曹操是下天子以令诸侯,那么刘备就是持正统以争霸业,就像电视剧曹操对刘备的评价:你的武器是雌雄双股剑吧,在我看来,你的武器一把是仁之剑,一把是义之剑,两把剑都可以杀人。刘备这人虚伪的可以,也无耻的可以,但是以把持仁义还是聚落了一群人为之效忠,也说明此人极不简单。演刘备的演员演技非常好,电视剧中刘备称帝前和称帝后判若两人,称帝前还是一虚伪又装老实的老流氓,称帝后一代雄主风范一览无余,这才是真正的刘备嘛。

孙权,看老版电视剧时,我一直以为孙权是40岁即位的,新版的孙权才有18岁即位的江东英主的样子,新版孙权很有易中天《品三国》中描述的样子,靠感情拉拢人,军事才能一般,但是极会识人用人,政治天才。孙权上台根基不稳,政权依靠张昭,军权依靠周瑜。但是孙权居然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稳定了政权,打赢了一场大仗。电视剧对孙权和吴国四大都督的恩怨刻画很深,最精彩的一段是,孙权弄死了吕蒙之后,逼陆逊自己辞退了副都督的职位,孙权对张昭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受这些大都督的制约,现在,我终于可以当一次真正的主公了。

说完主公,说几个谋士。

鲁肃,此电视剧最大的亮点,《三国演义》和老版电视剧把鲁肃拍成了个白痴。新版的鲁肃识大体顾大局,有勇有谋,有原则,有底线,跟诸葛亮一样,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有时候冒着被孙权和周瑜的排挤还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跟诸葛亮那方面始终维持着自己的政治利益但又不撕破脸皮,跟周瑜,孙权,还有诸葛亮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需要何等的智慧。说实话,赤壁之战拍得有些拖沓,但是整个电视剧基本靠鲁肃撑着,但凡鲁肃一出现就非常精彩。给人感觉这才是真正可成大业的‘好人”。

周瑜,也拍出了英雄气概,但是电视剧中的周瑜执着于诸葛亮而目光短视,拍出了周瑜之死的深层原因,周瑜与孙权的矛盾处理的十分好,也把周瑜立体化了,赤壁之战的桥段还是忠于原著的,但是周瑜就不一样了。

诸葛亮,与老版的永远的羽扇纶巾不同,新版的诸葛亮从赤壁之战之后就开始紧锁眉头,新版的蜀国也不像是老版描写的团结像是铁板一块,从一开始就刻画了诸葛亮与关张的矛盾,直到关张兵谏诸葛亮才看出了诸葛亮的难言之隐,夷陵之战展现了诸葛亮功高盖主到不能说遭到刘备的猜忌,但是君臣也有不合,白帝城托孤刘备对儿子说你只有把诸葛亮视为亚夫才能自保,这才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更是愁眉不展,性格跟出师表写得一样:夙夜忧叹。老版电视剧的诸葛亮还是羽扇纶巾,星落五丈原给人感觉是暴毙。但是新版的电视剧就有说服力多了,丞相是被耗死的。最近在玩《三国杀》,三国杀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迟暮的丞相,真实不谋而合啊。其实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喜欢诸葛亮,这家伙整个就是一个战争狂人,国力已经倾颓,6出祁山啊,堆积的都是白骨啊。当然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理由,如果我不灭了魏国,魏国必然会灭了蜀国。但是这又是我对中国文化厌恶的一个理由,谁必须灭了谁不可,要不然就没有活路,有时候谈谈真的那么难吗?成王败寇,联想到近代太祖的种种事迹,中国不能走进现代化从古时候就决定了。当然我的论调不堪一击,但是比起北伐的白骨,我宁愿做一个不负天下兴亡的匹夫。陆毅演的诸葛亮还凑活,扮相不错,就是有点撑不起来,但是强大的剧本还是赋予了诸葛亮很大的说服力。

司马懿,倪大红的司马懿真是太惊艳了,我看了一大半的时候才意识到这居然是三枪里的那个傻逼,这个司马懿才真是真实的司马懿,够厚够黑够能忍。就想李宗吾所说,以司马懿的厚黑,一统天下的人必然是他。新《三国》后期的主线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非常有勇气。此版的司马懿极其复杂,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一点点转变的心路历程,甚至可以看得到司马懿跟曹操曹丕的时候绝没有反意的,至少是不敢。此版的司马懿遭到曹氏三代的猜忌,又遇到诸葛亮这种战争狂人居然活了下来,实属不易,也为最后一统天下买下了伏笔。最后与诸葛亮惺惺相惜也拍出了英雄气概,非常好看。值得一提的是倪大红的笑,毛骨悚然……

荀彧,此版三国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荀彧审时度势,在官渡之战大放异彩,这才体现出了曹操谋士集团的牛逼之处。有的时候荀彧荀彧对曹操阿谀奉承,但是又不卑不亢。在曹操立储问题上的小心谨慎,表现出了荀彧高度的政治智慧,此时荀彧又近乎于小人。最后荀彧为了正统而死,又看出了荀彧的铮铮铁骨,让人为之扼腕。演荀彧的演员居然是演电视剧《手机》的娘娘腔段大可,这哥们是什么演技啊,可塑性太强了。

许攸,袁绍四世三公,手下的谋士怎么可能除了小人就是白痴,以前的许攸一直是个小人,但是新版的许攸才有了一个转变过程,从忠心耿耿到阵前叛变,是由袁绍一个个错误的决策一步步推动的。最后许攸真是对袁绍绝望了才投奔了曹操。最后许攸内心也绝对是承受了极大的痛苦,才借酒消愁,才对曹操大吹牛逼,被许诸斩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此时的许攸也是生不如死,不如选择死图一个痛快。

陆逊,此版的陆逊造型挺搞笑,但是也挺有说服力,陆逊算得上是三国后期的军事天才,夷陵之战陆逊大智大勇,27岁的时候在鄙夷的目光中成就了大业。哥今年也27了,怎么还这么没出息……

谋士唯一的遗憾是把三国第一聪明人贾诩给搞没了,很多戏份放到荀彧和司马懿身上了,怎么想的啊……

武将没啥可说的,所有的武将还是一个个脸谱化的人物,不过不失,不过新版的武将都壮的要命,这才是出来打仗的,想想老版很多瘦猴单挑……扯了点吧。简单的说,吕布很失败。张飞很欢乐。曹仁是亮点。关羽很写实。赵云很符合大众审美。许诸最符合我心中的印象,虎痴,虎逼呵呵的,但是一根筋而又听话,当武将的最佳人选。

一路看过来,想起易中天所说的,三国就像是三个公司,三个公司用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刘备的像是一个黑社会起家的公司,手下皆是兄弟,大家平起平坐(有时候名义上如此),最后公司的倾颓也是为了兄弟义气。孙权的像是一个家族企业,儿子掌权,张昭是叔父,周瑜是大哥,鲁肃是大哥,陆逊是小弟,一家人在大敌入侵的时候同仇敌忾,在没事的时候不免勾心斗角,但是碍于亲人的面子又不好翻脸,这也是家族企业做不大的原因。曹操的更像是一家比较现代化的公司,曹操是老板,手下有谋士集团和武将集团,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人品问题不重要,有能耐就行,很多事情曹操睁一只闭一只眼,关键时刻用得上就行,要是实在不成还老挑战老板的权威,曹操就把丫炒了,但是这毕竟不是公司,还是杀了了事。曹老板也不跟手下装逼,整天仁义道德的,就一句话跟着我有肉吃,不跟我你自己看着办吧。最后公司找到了CEO司马懿,没防住,老板换人了,也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律。

所以,要是穿越到三国,我必定跟着曹老板混……

 6 ) 非常不幸,看了两集新版三国

首先说明,我对老版电视剧《三国》没有什么怀念的情绪,基本观点和胡小伟老师差不多:“作为古典小说的爱好者,我的看法是该有的情节人物差不离都敷衍到了,只是‘戏’太差,不过是一部‘电视连环画’”。——胡小伟《陈酿三国》之《疯子和傻子》。
单说老版里大意失荆州那批整齐的白(bai)衣白裤——白(bo)衣不是这个意思好不好?!再看刘老大的人马扛着“蜀”的大旗满地球窜——老刘的棋上要是打出“蜀”这个字,他就是乱臣贼子了!人家是“汉”好不好?!就冲这两点,我也没法怀念那个老版电视剧。
当然,有怀旧这种情绪,就像83版《射雕》,我觉得它情节拖沓调度混乱,但是一想到郭黄,我脑子里就出现黄翁;东邪?曾江是绝代东邪!对老版《三国》,我的看法是曹操、张飞、老年关羽、某一个赵云等等,这几位都大致靠谱,有些时候甚至很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
对于热爱老版《三国》的人,我当然尊重那种情绪。各有所好,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对于新版,我没准备惊艳——中国电影都没什么可期待的,更不要说一个破电视剧了。只是希望看到大致靠谱,另外武斗的场面漂亮一点。在现在这个小孩被捅死当地报纸还能登出《本市近日三喜临门》这种屁文的妖兽时代,跟电视剧叫劲很明显是犯傻。
但是,很不幸。这部新版三国辜负了我的麻木。

3日才知道新版三国开播,第三集,前两集没看,现在是灭门逃窜。看了一会,觉得自己疑似胃炎。因为,曹老大和陈公台实在有点碎嘴——废话太多!!我感觉扯扯淡是我这种普通人的特权,英雄豪杰,最好别当话痨。曹操还勉强,陈宫在那十分钟里纯粹就是个弱智愤青,我听得头大如斗胃酸难耐。
我觉得原著拿捏得很好。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接下来,就是“默然”,只能默然。在逃亡的混乱中突遇惨烈与残酷,只能如此吧。这时候不适合围着肉汤辩论谈人生谈理想。
接着陈宫欲杀曹转念又放弃,电视剧里,老陈的拔剑声、插剑声那叫一个响亮,难为曹老大睡得如此之沉稳。而且,你陈先生弃曹而去,还要留剑示威。我F一个!你以为这是《蜀山剑侠传》?!咱不带这么矫情的好不好?!

我真是个犯傻的话痨。罢了,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继续扯淡。

接着曹操父子相见。有个肥胖侍妾的老曹长得那叫一个仙风道骨,惊艳。父子的对谈也是废话太多,其实曹嵩是一个小小的龙套,这段戏应该两句带过,请卫弘(《世语》里称卫兹)出来。
下面乐进李典与二夏侯“四人一伙”前来投奔曹操。?!?。曹大人看见二夏侯淡然一笑,似曾相识。我真有点为二夏侯不值,大哥这还没混好呢就倨傲如此?我不知道编剧何以如此安排,我总不能认为他不识字吧?曹操对二夏侯的亲厚与重视,识字的中国人都该知道吧?
没看清夏侯惇,但是夏侯渊长得着实龌龊,很难相信该人今后能够“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曹仁长个白痴脸,很难想象该人会使“三军服其勇”。

前面这些都还能容忍,刘关张出场,我崩溃鸟。你编剧把刘大与公孙的交情一笔勾销也罢了,但是你让这这哥仨摆出一副无门无派的江湖异士闯少林的姿态,就tm 太过分鸟!更重要的,张三鲁莽张三粗豪,但张三不是弱智。您哥仨闯少林奇袭武林大会想要一举成名并且要表现出戏剧性以便在人间留下永不磨灭的传奇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张三同学在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局面下,就准备把武林大会的盟主和副盟主分配给刘大关二,你分配你话事,你是tm太上盟主!!编剧大人,您以为这是网页三国游戏?花两分钟注册一分钟组盟然后您就可以当盟主了?!你可以侮辱自己,没人拦着您,张三没招您!
另,张三的造型,真叫一个妩媚。赞老版张飞一个。
再另,张飞嘴里“鸟人”不断,非要往《水浒》的路子上凑。编剧大人、导演大人,请查《辞海》,“鸟”在这种场合通“屌”,该字的发音不是“niao”。您如果觉得粗俗可以不用,没必要献丑。不胡编乱造能死啊?!

还有一个事件是曹操矫诏。书里也提了:“今奉天子密诏”。那就是矫诏,但是这事不能像电视剧里那么大鸣大放大字报,现在还不到这么猖狂的时候。而且,先骗一堆诸侯给自己下一跪,马上淡然一笑用表情曰:“我这就是矫诏,不是小皇帝的,你们刚才其实白跪”。下面那堆诸侯也是淡然一笑平身,脾气真好,曹老大真牛!
其实演员中曹操的细眼和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我看着都还顺眼。但是编剧毁掉一切,曹操努着劲表现:“你看,我是个奸雄。”其实很多话现在还不能说,很多念头曹老大现在也未必有,要说他阁下在虎牢时还是想着做个忠臣义士混个汉故征西将军曹侯就可以了,我相信。
至于曹老大一进武林大会就发帖贴图作出三军统帅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能说,袁绍脾气太tm好了。

开打,华雄,伟大的死跑龙套的,披头——包括后面一堆西凉武将都是披头,john lennon很欣慰啊。扮演这个死跑龙套的演员,在马上有一个眯眼的神态,很有阳痿患者的神韵。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是金句。但是在“上将”后加个“军”字,文气就乱了。潘华武斗,华把潘挑得腾空飞舞,然后潘自由落体撞上华那从容不迫的刀尖,对!《蜀山剑侠传》就应该这么拍!

关二出场。看剧照觉得关二很不顺眼,在剧中看还行。但是编剧一定要让他煽情矫情温情。我们都知道你的兵器是宝物,能加5点武力,但是您也没必要骑在马上狂奔顺便把刀刃在地上狂磨,青龙偃月刀跟九齿钉耙不是一个系统,八戒那个家伙还可以用来耕地,您的不合适。煽情不是这么煽的。
罗贯中那段经典,“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温酒斩华雄”,被拍成又鸡劣又蛋定的《蜀山剑侠传》之“杯酒斩华雄”。好吧,你们有作孽的权力。

让幼小的孙权随军上前线这种事我都觉得都tm匪夷所思,我甚至无法认为这是编剧的疏忽,我只能认为这是编剧藐视我们这些看客的智商。就算您挂靠着《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却不顺南不顺北地贩卖私货,人间基本的情理总该尊重吧?你爹打仗时会把学龄前的你带上战场?你确定你那个是亲爹?

对新版三国,基本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批判。继续这么写,我会很累,看客也会很累。

我翻看了豆瓣一些评论,才知道高希希曾经导演了《历史的天空》——很抱歉我几乎没注意过所有电视剧导演,惊。虽然《历》剧里有一些我不喜欢的态度和观点,但是我仍然很喜欢那个片子,看着很舒畅。所以我感觉晕眩——同一个人的作品居然会有这样疯狂的优劣差别。我很愿意给《历》打出四星甚至五星,但是这部《三国》,我给一星,然后高导还欠我三星。
回忆下《历史的天空》,我想到一个问题,我看出的这些缺点——它们如此明显以至于显得很有肆无忌惮的意味,高导朱编他们难道就感觉不到?!我实在不能相信我比他们还要高明,这会显得无耻。那么,我只能理解为这部电视剧是高朱们对我们这些看客表达了一种肆无忌惮的藐视。

我也看到一种说法:不应该拿《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去非议这部《三国》。
但我是中国人,识字,于是不可避免地,我心中有“我的三国”,所以像我这种个人修养不好的,看着看着就有点想骂人了。于是扯扯淡娱乐一下。
“我的三国”当然不是真理,但是,高导和那些高编,他们是厨子,我是食客,饭钱已经给了——有线电视费、接受广告,那么,对他们烧出来的东西说点批与评,我有这个权力。

最后,想要欣赏新版三国的基本条件:从来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想要欣赏新版三国的完美条件:从来没有看过《三国演义》、《三国志》以及所有与三国有关的文字,不知道五虎是谁,不认识汉字,不懂汉语,一句话,如果您是一位对中华文化没有一丁点了解的外国人,请看外语配音版或者原声字幕版,您会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

最最后,我怎么始终感觉新版三国有种浓郁的张纪中味呢?

——————————————————————————
这个帖子4号我用“凤舞酒天”这个id发在了一个三国论坛,这里稍作修改。提一句,如果这儿也有那个论坛的坛友,这些文字不是剽窃。

我懒得有年头不泡论坛了,那天看了这《三国》觉得有些恼火,于是第二天去那个三国论坛打字发泄一些,但是很快版主把我这个帖子与他人的帖子合并了,曰“可以方便大家更好地讨论”,我感到轻微的别扭并且用温和的方式表达出来,版主没有直接回应,他的答复是把我在这个大合并帖里的三个新回帖再次合并为一个回帖,这就让我有点不愉快了。但是,以我这个年龄和精力不济的体质,也不能去争论这些问题。想起豆瓣有个帐号,发在这里,只要不是反D反SHZY——咱也不敢——的文字,应该不会被合并编辑改动吧。
顺便说句,豆瓣《三国》这个条目最新回复的张佳玮也在那个论坛。我03年注册的时候曾经动过念头写点什么,看了张公子的《三国闲话》,觉得自己就不必献丑了。我非常喜欢信陵公子张佳玮的文章。

 短评

天下终归司马家族啊!

8分钟前
  • Saul Goodman
  • 力荐

导演或许有些对不起罗贯中,但是并没有对不起观众。

12分钟前
  • liquidhclo
  • 力荐

剧本是三国志、三国演义交织而成的,与以往版本相比争议更甚。台词也许稍欠考究,杜撰也许稍多。但是改编的部分不可谓不合理。总体来说是一部好剧。每个角色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13分钟前
  • 秘密工厂
  • 推荐

虽然有很多缺陷,但仍然是一个好剧,比老三国强多了

14分钟前
  • 世外
  • 推荐

平庸之作,几乎所有演员全部被老版演员实力碾压,尤其是陈建斌的曹操,跟鲍国安一比真是烂得没法看

18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还行

新版的人物刻画更加写实,少了老版传统民间小说的那种脸谱化的感觉。很多地方也绕开《三国演义》而还原了历史,可以说更有深度(历史没小说读着爽)。不过在少有几处情节的表现力上感觉没有老版功底深厚,比如多余的台词之类的。PS:而四大名著其他几部翻拍,与老版真的是相去甚远,不足评论!

19分钟前
  • zhiqi
  • 力荐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 说新三国烂的人都说不出烂的理由 说不错的都认认真真的评价着

21分钟前
  • marney
  • 力荐

最有诚意最有技术含量的一次翻拍,如果说老三国是对原著毕恭毕敬的参拜,这部三国就是敞开胸怀与原著的一次促膝谈心。感谢高希希导演朱苏进编剧,和所有用心的演员。

26分钟前
  • 信誓旦旦
  • 力荐

向来不看好翻拍的大陆版连续剧,特别是“辣手摧花”张纪中的杰作。但最近新版三国演义,看了几集后感觉拍的确实还可以,虽然有一些败笔。里面有很多人物演的很出彩,特别是儿时版的孙权和吕布演的很传神! 郑伟小朋友把儿时版的孙权角色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

27分钟前
  • aaa追梦人
  • 推荐

比较推崇唐国强那个版本。

30分钟前
  • 绛珠公子
  • 还行

我觉得,看了两集,演员没有我讨厌的,视觉效果不错,造型没有后现代,台词没有很雷,情节基本无逻辑BUG,实乃华语电视剧中的翘楚

34分钟前
  • clover
  • 推荐

现在的人不去批评就会觉得自己没品。可是瞎批评就有品了么。。。我喜欢这部三国,不是很完美,但不逊于老三国。很多人喜欢老三国的台词,可是现在的电视剧还要那样简陋的摄影棚么?就如同你不能因为怀念翁美玲就否认83版射雕的布景实在太烂了吧。。。

38分钟前
  • Colin Mahler
  • 推荐

这部陈建斌演的曹丞相尤其喜欢!

40分钟前
  • 想瓜子的仓鼠
  • 力荐

曹操看着赵云说:“我爱死他了”。。。。。。。。。

41分钟前
  • BBS
  • 力荐

难道我的品位有问题,我觉得还好啊,至少不沉重,能看下去,不闷,至少让青少年温习下了历史。翻拍的片向来没有翻身的,这是定律。

44分钟前
  • 沈书君
  • 还行

拿书对照这电视剧可以玩玩纠错,以此来巩固自己的三国史

47分钟前
  • 枕草子
  • 还行

我看到第5集 话说就三英战吕布这场就该给高分。太精彩了。别轻易就定义它不如老版,至少要全看完才有点资本说话

50分钟前
  • 化名为琦
  • 力荐

看了一集军师联盟,觉得新三国的评分实在是对不起这边剧。。。太不公平了

51分钟前
  • FJJ
  • 力荐

终于不是蜀国演义了~赞~

55分钟前
  • 占卜阿里巴巴
  • 还行

为周郎看的戏,却迷上了孙权。不是历史迷,只是觉得就表演来讲,张博出乎意料。台词非常好,张弛有力,各种年龄段的分层也做到了起承转合。阴鸷的东吴君主,杀气霸气皆有之,最难的是他给我一种痞滑内敛结合的沉重感。然后是添了胡子完全就成了我的菜。为了他,也必须四星。吴蜀之争很好看。

57分钟前
  • 萤火虫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