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

剧情片大陆2007

主演:李连杰,金城武,刘德华,徐静蕾,郭晓东,顾宝明,石兆琪,王奎荣,汪汐潮,周波,魏宗万,余皑磊,李崇霄,张优,吴优,向佐,叶福生

导演:陈可辛

播放地址

 剧照

投名状 剧照 NO.1投名状 剧照 NO.2投名状 剧照 NO.3投名状 剧照 NO.4投名状 剧照 NO.5投名状 剧照 NO.6投名状 剧照 NO.13投名状 剧照 NO.14投名状 剧照 NO.15投名状 剧照 NO.16投名状 剧照 NO.17投名状 剧照 NO.18投名状 剧照 NO.19投名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02

详细剧情

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大哥(李连杰 饰)被同僚出卖,所带军队无一生还。因为装死而活下来的大哥遇见了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 饰),二人一夜取暖后,莲生不告而别。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饰)发现并带回村,发现竟是二虎(刘德华 饰)的妻子。被贫穷饥饿所折磨的农民在憨厚的二虎与忠诚的三弟的带领下,劫抢官银,导致官府半夜报复。大哥乘机鼓动大家参加军队赚来军饷粮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莲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长篇影评

 1 ) 全世界都是你的配角。

昨天以前,我从未爱过你,一点也不。
昨天以后,我的世界里,有你。
《投名状》只是简单的讲了故事,
不简单的是,故事里的人。
我们生就是庞青云或者赵二虎或者姜午阳或者其他戏里面的每一类人。
我们不能因为谁活的好,谁的模样好,谁的结局好,而变成谁。
从电影一开始,庞青云就踉跄的宣布,他是一个做大事的小人。
一千六百个兄弟倒下的时候他装死,隐忍后仍和纳了投名状的兄弟的爱人继续偷情,撺掇简单的无害的土匪们在受欺凌后投军复仇,濒临绝迹时与不共戴天的魁字军联手,夺到权利时仍然不理解投名状的真正含义。
他活生生的坏,活生生的小人,活生生的野心大,活生生的禽兽不如。他为了一言九鼎杀了兄弟的小兄弟时说不能欺负穷人;他为了不分粮食继续向权利中心靠近而杀了兄弟的兄弟们时说兵不厌诈;他似乎是爱了但仍然要实现欲望与野心时说如果我活着回来,娶你;他抛弃一次义气时都说以后,你会明白我是对的;他只要胜利不要兄弟时说记住,军队里只有一个是头儿;他说跪就跪不择手段时说攻下南京,我们一人一半;他终于知道自己不能再活着时说快,头名状!……他说的每一句以及他掉下的未掉下的每一滴眼泪,都让我觉得,我该恨他。恨他还有情却真无情。只有在第一场战争中,他受伤后被二虎午阳拼命保护做好必死的准备时,我才似乎看到了他唯一一点一闪而过的简单。他千算万计,忘了自己也不过是炮灰而已。
被打败了依然笑着说“你这么能打,跟我,我带你见大哥!”的简单的帅气的要命的姜午阳,是我最喜欢的。想必导演也喜欢,所以一直让他活着,让他看到该看到的,做该做的。
看这片子,我一直哭,每次哭,都因为午阳,我为他哭,也似乎为自己哭。
他从头就是一个孩子,一直都是。看到在二虎被射死的尸体时,他爬向前,又退回;再向前爬两下,又向后退无数。这是什么样的行为,哀恸,绝望。据我所知,只有狗在看到同类的尸体时,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动作,任何生物以及动物,都不会。他不会扑向二虎,失声痛哭,抱住僵硬的躯体信誓旦旦的喊出报仇宣言。如果是那样,那么他便不再是他。他就这么简单的告诉我,他没有变。于是,他在纳投名状后听从大哥的命令咬牙流泪的射杀了那么多曾经的兄弟,在二虎险些军变时他站出来誓死保护二虎,在以为是偷到的感情破坏了兄弟义气时杀了二嫂的种种种种,我都不怪他。如果是我,我也该这样。所以他活着,活着待到一切完结。
接下来,我要说,我错了,大错特错,错到自己梦里咬牙切齿。
当初应该爱你,刘德华。
不是爱赵二虎,爱的是刘德华。
在你的面前,全世界都成了配角。
赵二虎告诉我,只有他身上有一种东西,叫义气。
刘德华告诉我,只要不放弃,我们就不该怕老去。
电影里的你虽然有很大的责任,很多的烦恼,但不能否认,你是最幸福的一个。
直到最后,安心上路后,你依然不知道你的爱人的背叛,也不知道自己死于自己的兄弟。就这么不后悔,不遗憾,不离不弃的了了自己纳下的投名状。
你连一个转身,一个眼神,一个笑,一句话所有的一个一个,都不放过。每一个的一个,都是二虎做出来的,和你无关。你演足了别人,根本没显摆自己。这就够了,我甚至挑剔的不服气的坐稳了看后半段里面那个我不曾爱过的你时,我都不得不爱上你。
如果世界上的爱情都丢了,我们仍然相信它存在。
如果世界上的友情都丢了,我们仍然相信它的存在。
只是,义薄云天,四个字,我们忘了。或者我们从来不曾拥有。
匪变成兵,所谓的坏人变成好人,孩子变成大人。
可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幸福”呢?
我从这戏里,分明品出了不甘心的扭曲。
该势利、该虚伪、该算计、该狠毒……
都该,该了之后,才能得到活下去的权利。
可我和很多的我,在不该该、不想该、不得不该的一点点恶化中,还妄图握紧自己。
我们要么成为坚持自己的那群,被乱箭射死;要么成为丢了自己的那群,把自己杀死。
我们渐渐不再是我们,而成为了你和我。
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
下辈子,我要当男人,我要有兄弟。死,得其所。

这片子,一遍只能看个大概,我要继续看下去,看到下档。

 2 ) 《投名状》的血酬世界

陈可辛是位什么样的导演,大家都很熟悉。《投名状》本质上还是一部文艺片,一部有大场面的文艺片。

故事讲得很成功,但并不复杂。小而言之可以看到兄弟情义,大而言之可以看到政治寓言,每种解读方式都一马平川,不需要“解谜”。如果我能从中看出点什么新东西,那首先是吴思先生的那本书:《血酬定律》。

血酬,既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这兄弟三人所处的生态环境,放眼望去是一片红海。在这样一个血酬的世界里,如何用自己的血换取更多的酬报?如果用别人的血来为自己换取酬报?如何用一次大规模的出血来最终摆脱血酬世界?……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兄弟三人各自给出不同的解答,却最终都被划上血淋淋的红叉;他们的血,最终都成为别人换取酬报的资本和筹码。



如何用自己的血换取更多的酬报

直到攻打舒城,兄弟三人都共同面临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他们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因此在影片的这一部分,兄弟三人最能生死与共,肝胆相照。

做匪?做兵?兄弟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推演几乎完美再现了《血酬定律》的第一章:《匪变》。时局动乱,百姓赤贫,仅有的资本就是自己的血。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看看《匪变》一章的几个小标题就能窥见大概:

现象之一:土匪种地
现象之二:土匪保民
……
第一推想:匪变官
第二推想:官变匪
第三推想:匪变民
第四推想:民变匪
……

既然是用《血酬定律》解读《投名状》,而不是用《投名状》解读《血酬定律》,那么此处就不再多转述《血酬定律》中的理论了。总而言之,厉害分析的结果清晰明了:赵二虎之流当初活不下去,就只能由民变匪;如今做匪也活不下去,就只能由匪变兵。

——我没想到自己会写出如此冷冰冰的文字。面对这样一部血肉饱满的电影,面对兄弟三人纳投名状后轰轰烈烈的结拜,面对舒城血战中孤注一掷的搏命……我本想写得更加感性一点,煽情一点。但或许事实就是如此冰冷,当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热血冷却,剩下的不过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而已。

所以影片借姜午阳之口描述庞青云的心思:“他说他不相信投名状,但他相信我和二哥”。庞青云信另外两位兄弟什么?信他们的人品?才干?忠诚?义气?或许都对,但都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庞青云很清楚,赵二虎和姜午阳在此时此刻和自己的利益诉求完全一致,他们要生存,他们要用自己仅有的血来换自己的命,他们背水一战因而意志坚定,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绝无可能背叛。庞青云最信的,是这个。

非但这兄弟三人如此,他们带出来的一群土匪也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冲在最前面的两百人会势如疯魔甘当肉盾;为什么一个小土匪会用肉身挡下轰向庞青云的一炮。一起打舒城的另一个将领瞠目结舌:“疯子!”——如果他能了解庞青云们的生存状态,他就会知道:庞青云们一点不疯。为了活下去,这群亡命之徒做出了最精明的选择。

把帐算得更细一点:当赵二虎当匪时,偶尔分一次大米就能让村里人欢天喜地,而且还难说被官兵剿杀。而一旦当兵,只需一次胜仗,村里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分钱了。死者的亲属哭哭啼啼接过白花花的银锭,——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不难看出,那些银锭足够几位老人衣食无忧安度晚年。如果继续当匪而不当兵,如果当了兵而不搏命打胜仗,银子从哪里来?那个拿肉身挡炮的土匪,他不是为了救庞青云,他只是为了救自己全家。血酬的极致就是命酬,他早已精确的算出了自己这条命的价格。(在召集两百肉盾时,赵二虎一句“有安家费!”,顿时应者云集。大家都愿意用这个价格卖掉小命一条)——而“命价”,正是《血酬定律》第二章的主题:《命价考略》。



如何用别人的血为自己换取酬报

兄弟三人的第一次分歧,是在攻占舒城后不久。

“抢钱!抢粮!抢地盘!”,——据说这句台词原本是“抢钱!抢粮!抢女人!”,在大陆公映时才改成了现在的版本。无数史实证明,对城破后肆意掠劫的允诺,是率兵攻城最有效的激励手段。肆意掠劫,意味着对命价不设上限;不设上限的命价,最值得人们为之卖命。

然而两名士兵在破城后例行公事的强奸妇女,却被庞青云拉出来砍头。不但这两个兵苦苦喊冤,赵二虎和姜午阳也一头雾水:“为什么啊?”

赵二虎和姜午阳哪里知道,用自己的血换取酬报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庞青云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别人的血为自己换取酬报。可以抢钱,抢粮,但不能抢女人,这意味着对命价开始有所限制。从不设上限到有所限制,这其中的差价到哪儿去了呢?不言而喻。——至于苏州杀降军,更是赤裸裸的以降军之血,换取攻占南京的酬报。

可惜这只是庞青云的选择,而不是赵二虎和姜午阳的选择。兄弟三人当初是因为别无选择而站到一起。一旦时过境迁有了选择的余地,三人分歧立现,投名状所代表的利益共同体也就不那么坚不可摧了。

其实庞青云的判断是最理智的。赵二虎自以为有了选择余地,实则未必:你真的可以做到“回家过好日子”而不必用别人的血换取酬报么?杀苏州降军之后,赵二虎坚持要带兵回家,是这一阶段矛盾的大爆发。从表面上看,他最终的回心转意是因为庞青云的信誓旦旦和最后一跪。可这一切并不比一句话来得更有力:你现在走,就是率众叛变,我会杀你的哟。

赵二虎有选择么?

他只能继续向前走,否则一切又会倒退到卖血求命,甚至卖血求不到命的境地。

只是正如庞青云所言:“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么?”——庞青云当然有野心,但他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既然没有退路,那就不要再瞻前顾后,决绝的一路走到底吧!

杀降军,是这种决绝的一种表现。能屈能伸,主动和魁字营做交易,是这种决绝的又一种表现。做完交易再攻南京,将魁字营一脚踹开,庞青云决绝得有够彻底。



如何用一次大规模的出血来最终摆脱血酬世界

还是那句话:“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么?”

血酬世界无比凶险,在一片红海中,庞青云貌似如鱼得水,实则如履薄冰。他太渴望上岸了。

现在,庞青云心目中的“对岸”隐约可见:出任江苏巡抚!向太后提出免税三年,是他对“上岸”后生活的憧憬。毫不犹豫的允诺“山字营带头裁军”,更意味着和血酬世界彻底决裂的决心:军队是血酬的资本,我庞青云现在连本儿都不要了,我是真的不在这个局里玩了!

而赵二虎对局势的判断总是出错:当初不能回头的时候,他要回头;现在能上岸了,他又不愿上岸。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当然很好,只是早了几十年。——这一刻,投名状所代表的利益共同体彻底土崩瓦解。

影片的最后,庞青云和姜午阳在泥水中殴斗。一度不忍下手的庞青云瞥到巡抚宝座,顿时痛下狠手。巡抚宝座意味着什么?名利?野心?不,那是庞青云孜孜以求的对岸。——老子要上岸,你却拖我后腿,你他妈的算什么兄弟!

庞青云杀赵二虎,错了么?可难道赵二虎拖住庞青云不让他上岸就对了?不让庞青云上岸,和杀他有什么区别?如果能和兄弟一起上岸,庞青云何乐而不为?就算兄弟不愿上岸,我自己上岸还不行么?

不行!我们纳过投名状,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嘛!

那就毁了投名状吧。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可以“但求同死”。现在目标南辕北辙,但求同死就成了你死我活。为了最终摆脱血酬世界,庞青云需要一次大规模出血,包括裁军(那些血没有流出来,但不再属于自己了),包括杀赵二虎。江苏巡抚,是庞青云的最后一笔血酬。



二嫂就是投名状,投名状就是二嫂

很多人认为二嫂(徐静蕾)这条线索在《投名状》中太过苍白无力,我却觉得这部分情节设置恰到好处。

先从别处讲起。

以血酬的观点来看,或者说,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庞青云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如果庞青云能对赵二虎和姜午阳阐述厉害关系,那么就算这两位兄弟迟钝一点,也不至于不能理解。

问题就在于,庞青云不能赤裸裸的挑明真相。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了达成最终的利益目标,我们需要太多道貌岸然的道义外衣。而为了不同的利益目标而苦心营造的不同道义外衣,又往往自相矛盾。利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道德准则总要一以贯之吧?于是乎,道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把双刃剑:当它和眼前利益一致时,它能够成为逐利行为的华丽外衣,为逐利行为提供内在动力;而当它和眼前利益背道而驰时,又往往成为内心的羁绊。

赵二虎和姜午阳就是这样被道义捆绑,不得脱身。

庞青云何尝不想为他们松绑。在这一点上,姜午阳显得“开窍”一点。有人认为姜午阳比赵二虎“圆滑”,我看未必。如果要说“圆滑”,那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而姜午阳不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也曾在现实面前低头,——比如跟庞青云一起去和魁字营做交易,比如听完庞青云的厉害分析之后忍痛杀降,——但他不仅没有放弃道义,而且始终需要在道义上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以前那套道义准则不适用了,为什么在新的情况下需要新的道义准则,为什么前后两种道义准则能并存而不矛盾。

兄弟三人最早的道义准则很简单,就是三个字:投名状!这一道义准则在捉住强奸妇女的士兵要杀头时,做了第一次重大修正:“我们以前受人欺负,现在我们不能欺负别人”。多么冠冕堂皇,多么理直气壮,而且和投名状所代表的道义准则毫不相悖。姜午阳最早接受了这一解释,并主动担任刽子手:

“你们的命是谁的?”

“大哥的……”

无论这一解释在事实上多么牵强,但在姜午阳那里是合理的。这一重大修正成功的为“用别人的血为自己换取酬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甚至后来的苏州杀降,姜午阳一方面固然是迫于时势,一方面也是接受了庞青云那套道义上的说辞:“他们是兵,是兵就会死。”——姜午阳觉得这套说辞通顺合理,然后才能说服自己,放箭杀降。

庞青云解释得很辛苦。面对两个“喻于义”的兄弟,他几乎无法“喻于利”。他只能从道义角度不断提供注解,而且要自圆其说,不能和“投名状”这一道义核心自相矛盾。他苦苦维持了很久,最终还是不免破产。——在上岸这件事上,他理屈词穷;奸情暴露,更让他无法解释。

庞青云在道义上的破产,让姜午阳对他的全部信任都化为乌有。他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姜午阳而言,道义是目标;而对庞青云而言,道义只是工具。姜午阳一直以为庞青云是在和他们一起玩一场关于道义的游戏,其实他连庞青云到底在玩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无知在杀二嫂一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嫂子已经死了!你没有杀二哥的理由了!”

多么可悲,又多么可笑。到了这个关头,姜午阳居然连矛盾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还一厢情愿的以为是为了女人。

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嫂就是投名状,二嫂就是道义的象征:在姜午阳眼里,它(她)很重要,很关键,是一切矛盾的核心。但在庞青云眼里,它(她)虽然也有点分量,但终究无关紧要,而且早就操过很多遍了。

如果你是庞青云,当你坐在屋里,听到姜午阳在门外喊那句“嫂子已经死了,你没有杀二哥的理由了”,——你是该笑呢,还是该哭?

本来就无足轻重的二嫂,在影片中被放到那样一个轻描淡写的位置上,又有什么不合理呢。



谁会玩,谁最会玩

正如前文所说:姜午阳很可悲,他连庞青云到底在玩什么都不知道。赵二虎也和姜午阳一样。

那么庞青云就很会玩吗?他知道“陈公”们在玩什么吗?

在血酬的世界里,庞青云纵然如履薄冰,但还算得上游刃有余。可浪里白条上了岸,就好比李逵下了水。当他在朝廷上朗声请奏免税三年,不知衮衮诸公们是何等心情,——会不会和庞青云听到那句“你没有杀二哥的理由了”时一样哭笑不得?

巡抚宝座,庞青云以为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对岸,却不知那只是海市蜃楼。他只看到眼前兄弟的刀,却没看到背后朝廷的枪。他只知道杀人会流血,却不知道什么是杀人不见血。

谁会玩?谁最会玩?

其实这兄弟三人都有“上岸”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只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判断,不同的选择。他们需要用各自的实践来证明谁对谁错,这其中的你死我活并不是背叛。可惜苦海无边,无人能渡。《投名状》竟隐隐有了点《无间道》的意思。

 3 ) 三个老头子和庞青云的政治派系:再谈《投名状》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应该像《Matrix》第二集那样,从电影院出来大家都是一头雾水,谁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理解了Matrix, the one, 和Zion 之间的哲学和逻辑关系,谁也说不清为什么Neo居然在"真实世界"中也能阻挡电子八爪鱼,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电影是个好片。

这就叫雅俗共赏,实在看不懂情节看看打斗追车场面也过瘾。然后为了彻底看懂,认真的观众只好再买票再买DVD多看几遍,再赚你一遍钱。然后真以为自己看懂了再去论坛讨论,免费做口碑广告。

投名状就是这样的好电影。

通过反复研究《投名状》的情节和对白,我认为庞青云是清廷高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关于庞青云为什么会被杀,很多人持的看法是片中的一句台词,"朝廷怎么会信任一个外人"。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也是这个看法。但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朝廷想要除去一个官员手段很多,暗杀自己的官员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庞青云这样的官员,有理想有能力,对国家忠心,甚至主动裁军,连自己的左膀右臂赵二虎都杀了,朝廷难道还怕他造反不成?如果他真的"在朝廷不属任何派系"(陈大人语),慈禧再糊涂也应该喜欢这样的官员,难道当头的不是最恨自己手下拉帮结派的么?

庞青云是有派系的。而电影里几乎总是同时出现的三个老头子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

三个老头子:
顾宝明扮演的"狄大人"
魏宗万扮演的"陈大人"
王奎荣扮演的"姜大人"

这三个老头子每次同时出场,其座位顺序必然是狄大人在中间,从观众角度看,右边是陈大人,左边是姜大人。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座次是天大的事。我们看新闻照片,每次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永远都是胡总居中,右边吴总,左边温总,以此类推。座次告诉我们,狄大人在三人中地位最高,而陈大人的"军机处排名",要高于姜大人。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排名高的人不等于实力也强。姜大人的实力就远远高于陈大人。何魁的魁字营正是姜大人的嫡系部队。庞青云劝土匪们去投军时说,【魁字营嚣张,势大力强。我们这点儿人,他们根本看不上。倒是军机处的陈公,正缺人手。他的绿营兵常被魁字营欺负,一直想壮大势力,如果我们投他,那正是雪中送炭。】这段话似乎同时暗示我们姜大人手下的魁字营有可能是八旗兵,有可能陈大人是有地位没实力的汉臣,而姜大人是表面地位略低实则掌握实权的满臣,但证据不足,不好多说。

陈大人的实力有多惨呢?他的嫡系陆大山跟庞青云说,【我不赌。这一千五百兵,是陈公的家底。打没了,陈公在朝廷说话就没底气。】才1500人的家底。把这点人给庞青云用,又出不起军饷。庞青云苏州围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宁可去找何魁借粮也想不起来陈大人。可见陈公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确是够惨啊。难怪姜大人不服这样的人排名在自己之上,要打击他。

这样以来我们就完全理解陈大人对庞青云的全力支持。先是1500人倾囊而出,等庞青云舒城取胜,索性把自己的心腹陆大山直接给庞指挥。言下之意以后你庞青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取代了陆大山。陈太需要庞这样的人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庞青云自己认为自己不属任何派系,其他所有人也会一致认为庞是陈的人。政治斗争一旦到了高层,一般都不直接翻脸,而是打击对手的羽翼。所以打陈就要打庞。

在陈姜斗争中,地位更高的狄大人本来是取中立态度。电影中舒城取胜之后,陈大喜,狄大人立即给庞青云增加五个营。这时候姜大人突然让何魁负责接防,陈大人先是惊讶,然后有点不满,又有点无可奈何,表情很有意思。这时候姜说【狄大人,陈大人,不会有意见吧?】,先狄后陈,为我们进一步点出三个人之间的地位关系。按理说何魁接防这种安排应该在幕后博弈,但电影的特点必须把所有剧情冲突放在一个时间地点表现。

庞青云要速战速决,就连原本应该代表清廷利益(看庞能打,给他五个营)的狄大人都不太满意。战争结束了老头子们怎么在太后那里邀功请赏?这就好比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每个队都希望自己拿冠军,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联赛过早进入垃圾时间,又损害联盟的整体利益。但三个老头子的态度也不一样。陈大人原本在这场战争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现在有个庞青云,他还能得点分。姜大人显然坚决反对庞速战。而狄大人要考虑"联盟"整体利益,也反对速战,觉得庞太不上路,但不至于特别恨庞。三个人的心态在陈姜下围棋的那一场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庞青云来说,为了国家百姓利益,也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他必须速战。

等到庞青云真把南京打下来了,姜大怒,跟何魁说【打南京你给他粮,进了南京,你成要饭的了】。何魁这时候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们把赵二虎给拉过来。江苏巡抚他肯定做不长】。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二虎对庞青云是多么重要。如果庞青云是一个土匪,或者是一个旧式军阀,他绝对不应该杀赵二虎。可惜这个片里的庞青云就好像一个受过最好的教育的现代人一样,他没有山头主义,不但认为国家利益至上,甚至还玩儿点爱情。

陪同庞青云上朝见慈禧的正是他的"保护人"陈大人,可见庞是陈的人,连慈禧都知道。对庞这样的青年才俊,同样很年轻,需要在大臣中培养"自己人"的慈禧是要拉拢的,所以李莲英才说【太后说,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然而这时候完全不懂政治的庞青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居然要求【免除苏州辖区三年税赋,修生养民】。苏州辖区历来都是纳税大户,现在好不容易夺回来百废待兴,朝廷正需要这笔钱呢,你说免就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错误。庞的最大错误是作为下级,不应该代表百姓给上级提要求。试想如果慈禧准奏,那么苏州老百姓必然说这是庞青云的功劳。如果慈禧不准,百姓也会说庞是好官,慈禧是坏人。慈禧不管怎么做都当不了好人。钱让领导出,好人你做,有这么做下级的么?这个道理本来是官场常识,满朝文武听见之后都愕然,只有庞不懂。慈禧权衡利弊,片刻之后准了奏。
 
但此时慈禧心中,庞已经成了"外人"。
 
狄大人和陈大人代表组织和庞青云谈话这一幕,非常有意思。狄先夸【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啊】。陈马上说,【那是因为庞大人和朝廷不属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这句话有点一语双关的意思。首先陈向上级狄说官话,说庞不是我的派系,当然官话中朝廷上不应该有派系。其次陈也是说给庞听,有点抱怨庞遇事从来不跟自己商量,确实不像个自己人。这时候狄大人的话【南京是给了你,可姜大人气得是卧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动。你镇得住吗?】有点让庞表态的意思。现在姜大人不在这里,你愿不愿意做我们俩的人?但这是一个只有不到一秒的机会,因为狄早就料到庞不会入伙。同时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姜已经去南方准备对庞下手了。
 
庞不接这个话茬,狄马上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这时候大家注意陈的脸上一动!说明陈意识到狄已经决心默认姜对庞在那个时候下手了。于是陈给了庞最后的暗示!【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我看陈大人这个人还是很有良知的,这句话说的有点书生意气了,当着狄,太过。

庞仍然不懂形势的险恶:【我有公务在身,告辞了】,竟离席而去。这时候狄痛下杀手!【你山字营姓赵啊?!】在赵二虎拒绝背叛庞青云的情况下,除庞先去赵,符合姜、何的策略。
 
在这一幕中庞青云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党,完全不屑于这些龌龊斗争。试想换一个俗人,可能狄一说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动,早就跪倒在地请求帮忙了。
 
作为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人,庞青云面对斗争选择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协退让。狄要求杀赵,庞就杀赵。只要你们让我实现理想,我什么都听你们的还不行么?结果赵死庞亡。
 
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姜大人亲自出手组织了对庞的刺杀行动。狄默认,陈没办法。姜打击陈,但陈只能吃哑巴亏,何况庞对他也不怎么亲近。
 
姜杀庞的一个证据是姜在南方"卧病",实际却没有病。另一个证据是最后一幕三个人在一起喝茶,狄说【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这里的"一个篱笆得三个桩",有人认为是说庞青云没有了两个兄弟的帮忙,其实考察语境是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热闹,少了一个姜大人就不热闹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庞被杀的时候姜到底是在跟另外两人喝茶,还是独自在南方组织刺杀?"姜大人不在"这句台词,在DVD英文字幕里面也没有使用过去时态。我的猜测是当时姜应该在南方。因为姜自己的特写镜头里面,他面前有一盘点心;而三人一桌喝茶的镜头,狄大人陈大人之外的"第三人"面前只有茶没有点心。一个可能是喝茶的蒙太奇戏实际上发生在刺庞之后,另一个可能是"第三人"不是姜,这里没有交代清楚。
 
总而言之,当所有人都把庞青云看做陈大人嫡系的情况下,庞青云保持"君子不党"的作风,没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自始至终,真正非杀庞青云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跟比自己排名高的陈大人斗。陈对庞一直是极力拉拢扶持的,总帮他说好话,可能真的把他当自己人。本来太后和狄大人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中立,但庞青云的不智行为使得这两人改变了中立立场,默认了姜大人组织对庞青云的刺杀。
 
如果没有高层的政治斗争,庞根本不必死。如果庞在政治斗争中正确应对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应该为民请命要求免税,不应该面对拉拢不为所动,更不应该杀赵二虎自断臂膀。
 
国家,朝廷,兄弟。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可是旁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如果你要打击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办法是打击他的手下。姜对陈如此,对庞也是如此。庞想"不党",但谁相信?清朝官场藏污纳垢,根本不配出现庞青云这样的人物。
 
本文全部台词从这篇文章(http://www.mtime.com/my/953729/blog/897659/)复制粘贴,在此致谢。

 4 ) 《投名状》:一小步的快感到一大步的喜悦

1.
基本上,没怎么留意过《投名状》的拍摄进程乃至预告片问世,整体感觉炒作不多,不像好大喜功的某些人。但这不意味着多喜欢陈可辛,多期望《投名状》的问世。打从见到金城武乱军中手抓人头海报起,就不能说喜欢,至少这第一印象,真和预告片里硝烟四起的凝重阴郁一样,见不得又喜欢不得。三大男主角眼噙热泪的封面更是受不了,总之,对影片直到提前上映的那一天,都没特别鲜明的认识,即事(中国大片)已至此,没太多期待。各大论坛上等待《投名状》问世的帖子也是很多,不过没有恶心的托文,曾几何时,法西斯般的宣传机器疯狂制造过口径统一的宣传,也很遗憾,经过普通观众的检验,它们也露出了真面目。

2.
十三号刚过,身边的影迷朋友立刻反馈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没突破,不过尔尔,甚至需要习惯性的骂上几句,比如啦,怎么开口闭口一个南京,怎么李连杰一刀可以齐斩人腿十来条,群众演员如何不敬业且可笑细节如何躲不过他们冰冷的鹰眼。但另一种令人喜悦的声音则是,《投名状》终于做到了迄今为止中国式(华语)大片的“最好”。但从他们谨慎的、带有推荐意味同时又适当保留的语气中,很难得到影片的真实信息。毕竟,这是以前所说的,一小步的快感乐死上头(《太行山上》到《云水谣》),还是一大步的喜悦满足观众,这绝对是一个问题。那不用说,结果就是在《铁三角》之后,自己进一次电影院。

3.
做些必要的功课,三个不同版本的预告片,“刺马案”的历史背景,想及小斑在姜大卫豆列中对《刺马》的评价,说道:片中兄弟反目,双生辉印。对于刺马案的不同解读,本来就是合理之事,与其说翻拍《刺马》,不如说改编刺马案。既然杨乃武与小白菜可以改编成电视剧,也可以成为标准的港产三级片,那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方向,却一样有大批的受众。那《投名状》之尝试,却是对兄弟情一次彻底颠覆,即便只是长久以来银幕上的兄弟情分。

4.
昨日蹲守电视机,无聊地反复换台,居然看到了教育频道在放《水浒传》。林冲在柴进推荐下奔上梁山,为人小心眼的白衣秀士王伦假惺惺地答应,称说庙小容不下大佛。朱贵几人给林冲出点子,最后是下山纳投名状去。结果林冲守了三天,碰上了诸如老母弱子等过客,均无法下手。最终反捡得一担财物,却也由此认识了杨志。抛开林冲的性格局限性不说,由此得知,纳投名状有时候也是会下不了手。杀一个无辜的人,证明兄弟情深似海,听着很是壮烈。不过在电影院中,中国内地观众都一样,看不到小煤窑里三兄弟恶狠狠的杀人(被删)。

5.
长沙王府井影院,前后三次观察(看场次、买票、入场),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看《投名状》,因是周六,人有极度密集趋势,电梯门口至少几十号人上楼。可能是 18点场的时间缘故,进影厅处更是形成长队。除了前面两排,大厅基本坐满。观看过程中,以扬州瘦马徐静蕾出现的场面微有笑诧,其余时候均被剧情带动,观影气氛甚佳。环看周围,唯一不表兴趣、游离银幕之外的是个玩手机游戏的小孩。说回来,即便是暴力压抑,但影片流血的画面也不是很多,但为何容易被震撼?从场面到镜头,从激战的表现到人物的刻画,《投名状》的确是目前为止,前后也就5年的大片中做得最出色,一个简单的对比,你觉得它强于思想幼稚、整齐划一的团体操式表演——很明显的事情呢。

6.
然而,这并不是个人认为《投名状》最出色的地方,什么乱军中勇取敌方头目首级,也不是晓之以情的守城煎熬,而是《投名状》对华语电影传统中兄弟情一次最好的解读,即便它是对道德价值体系的表述,悲剧绝望。吴宇森时代的当年兄弟情一直到《天堂口》被笑掉大牙,依然没逃脱被老外看出同性之噱头,到《投名状》中,基本就是源于底层传统的结拜之举,并不另走捷径。一起杀人一起砍人,为名为利为女人,跟着大哥什么都是对的,这简直就是毒害过万千青少年的某经典系列港片。影片从根底就消除了“投名状”的存在意义,庞青云对它并不看重,恰恰相反,一根筋的姜午阳坚信至死,甚至赵二虎也是如此。大哥害小弟,《投名状》又充满野心地加入了朝廷官场争斗,也算是中和了兄弟色彩的浓烈。

7.
中午吃饭,邻桌十号人,他们也凑巧地讲到了《投名状》,如实形容下,没有很夸赞影片,热泪感动对于讲话的少妇来说,恐怕是催泪剧才能完成的任务。她只是反复强调每个人都煤矿里爬出的脏兮兮,说到好多人“秃头”(应为用词失误,或指李连杰),大哭大笑都极其个人化的刘德华,还有帅到只剩将投名状等视为兄弟情的金城武,总之言语里也没有批评呢。对他们而言,《投名状》只是刚好在一个偶然时间所见到的电影院里的一部电影,他们不需要看完片尾字幕,看到真正黑幕。陈可辛名字不说,程小东、奚仲文、黄岳泰或是李栋全,可能都是不同的看不到的名字,老实说,在见到李栋全的一刹那,真是感慨,原来真正掌握了大片要素,还是一班香港人,期待明年金像奖的收获还有票房的真正丰收,那么钱,物有所值。

 5 ) 《投名状》:还是剧作有问题

    看完《投名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片子每一场戏都拍得很好,可是连起来情感说服力却不强?为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还是剧作有问题。

    简单地概括,《投名状》是一个关于兄弟之间情谊和背叛的故事,它着眼于男性之间超越性的爱以及现实诱惑导致的最终背叛。这类故事已经有一些现成且杰出的例子可作参照,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美国往事》。与那些成功的例子相比,可以看出《投名状》在剧作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铺垫不够厚实。从导演意图来讲,这部影片最能打动观众且让观众心碎的,显然是男性之间超越性的爱。可是,在前半部分这种兄弟情谊的产生和积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表现,所以最后当背叛发生的时候,情感的爆发并没有如预期地形成。让我们看看别的影片,《美国往事》里面,Noodles和Max一起浪迹街头、一起玩妓女、一起被打得遍体鳞伤、一起混成黑帮老大,他们的情谊是这样形成的。《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和子豪在困境中互相帮助、互相依赖,他们的情谊是这样形成的。《喋血双雄》里面,一个杀手和一个警察因为互相欣赏超越了身份的障碍而互相合作,他们的情谊是这样产生的。在《投名状》里面,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战争场面,三兄弟虽然出生入死共赴战场,但是始终缺乏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他们的关系无法超越一般同僚、战友之间的关系。老三午阳为了维护兄弟情谊做出爆发性的行动时,似乎只是为了那一个空洞的象征符号“投名状”。这是缺乏说服力的。

    其次,逻辑的问题。苏州城内,太平军的首领是一个赤着脚在图书馆里面走来走去且充满性别中性气质的人。这样一个文艺青年气质的人能够当农民军的将领,是很可疑的。这个人为了保全城中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以自杀为代价把城让给了二虎。我看不出来他有自杀的必要。如果在他心中战争胜利为更高的价值,那么他就不应该让城。如果他认为保护生命为更高的价值,那么他就不应该以投降为耻,并且不太可能等到二虎去刺杀他时才让城。此处逻辑上的问题,影片并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另一个问题是,庞清云手下的军队攻城之前还喊着“抢钱、抢粮、抢地盘”(据说原版是“抢钱、抢粮、抢娘儿们”),攻城之后突然就要把奸淫民女的士兵斩首,这种土匪作风到军纪严明的转变没有任何铺垫,让人觉得很突然,并且感到庞清云这个人物喜怒无常。

    第三,视点的问题。《投名状》从头到尾贯穿着午阳的画外音。按说午阳是故事的讲述者,整个故事应该大致以午阳的第一人称视点展开。可是故事中大量的场景是午阳不在场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点的杂陈,不足以让观众认同午阳这个人物,使得画外音成为多余。比较起来,《美国往事》就比较严格地保持了Noodles的第一人称视点,并且把Noodles的主观视点作为一种叙事策略,遮蔽了兄弟情谊中的不和谐因素,使得最终的背叛更具爆发力(参见戴锦华:《<美国往事>:美国梦的正反面》)。假如《投名状》还能修改的话,我建议参考《美国往事》使用第一人称视点,这样叙事难度增加,更有挑战性,但也许效果更好。

    第四,认同的问题。前面说了,画外音不足以让观众认同午阳这个角色。遗憾的是,戏份最多的庞清云这个角色也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同。问题在于他的表现缺乏一个清晰的逻辑,一会儿坚持处决奸淫民女的士兵、号称不愿意让穷人受欺负,一会儿又强调“兵不厌诈”、以战争胜利为最高价值。他的思想缺乏统一性,也就无法让观众看清他思想的发展脉络。我们说一个人物能让观众获得认同,并不一定需要是个好人,但需要让观众感受到他的变化。如果他是个坏人,那么观众应该能看到他是怎样被迫作恶,心灵有怎样的挣扎,观众才能产生移情作用。从头坏到尾、没有变化,或者看不清变化的人物是不适合做主要人物的。

    最后,对白的问题。虽然《投名状》不像《英雄》、《夜宴》充满让观众笑场的对白,但还是有一些地方能看出使用了过度书面的语言或者过度现代化的语言。特别是要为守城“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很像政治宣传的语言,还是应该避免的。

    拆开来看每一场戏,雄浑的战争场面非常成功,纪实感的影像也别有一种效果,该壮观的壮观、该煽情的煽情,都很好。京剧舞台和战场的平行蒙太奇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如果再精心修改一下剧本,陈导可能拍出中国古装版的《美国往事》,可惜出了种种问题。不过,相比近年其他某些古装大片而言,这部影片还是显示出了可喜的进步的。

 6 ) 港版与内地版区别

来自于皇甫的新浪博客

年初先去影院看投名状,后又买了三区版DVD,对比发现差别巨大,一直想整理一下这些差别,但都太懒了。昨天在时光网看到一个网友整理的资料,比我原来观察出来的还要全面,所以以他的文章为基础,再加一些自己的解读放在这儿,算是偷个懒,呵呵。

1.开头字幕港版称:太平天国期间,中国共死亡7千万人,相当于二战期间全世界死亡人数云云,大陆仅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等词句概括。这句话被删除有明显政治考量,还有就是大陆版极力避免太平天国的出现,下面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修改。 2.纳投名状过程,“兄弟结义,各杀一个外人,以绝后路,从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的,皆可杀”,这是金城武的旁白,这句旁白大陆也有,后面各杀一人的过程就被全部删掉了。此过程约半分钟,金城武不做声地做了,刘德华杀的是开始叫得最欢的人:“兔崽子们,我们怎么招你们惹你们了,不就打你们村儿口路过吗”,只见“庞青云”李连杰面无表情,眼前那被缚的人不断筛糠:“求,求……求……你们把我放了吧……”李连杰手腕一翻露出利刃:“记住我这张脸,下回投胎找我报仇”。大陆版本将杀人过程剪掉。 3.庞青云带兄弟们投军,面见三位大人,姜大人说:“听说,你带一营兵在鹤川伏击太平军,居然全军覆没……”大陆公映版中改为“……在鹤川一带伏击敌军”,大陆公映版全片未提太平军或者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在大陆版只能从庞青云进南京时士兵刷洗墙壁上的基督教口号的镜头中看出。 4.“抢钱抢粮抢娘们儿”改成“抢钱抢粮抢地盘”,该口号始自舒城一战前夜,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人合作进行战前动员,小姜喊:进舒城!众人赶紧配合齐声喊道:抢钱抢粮抢娘们儿!后山字营攻下某城,魁字营将领何魁进城接防,声称:“进城接防,让兄弟们逍遥三天,抢钱抢粮抢娘们儿。”看来当时三抢政策已经形成军中共识,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内战之时终于不再屠城了。就在此城,山字营的兄弟再“抢娘们儿”的时候,被庞青云斩首。这句话在预告片中还是娘们,到正式大陆共赢时就成了抢地盘了,官兵何来抢地盘一说? 5.**画面被删。山字营两个小卒强奸民女,被庞青云斩首示众,在两个小兵凌辱那个小姐时,其中一个已经扒开姑娘胸前衣襟,露出了**,而在大陆公映版里,**画面被删去;**被删属于“惯例”,也“可以理解”,谁让咱没分级制呢。 6.庞青云政治理想被降低。斩首两个奸淫民女两个小兵那场戏里,庞青云给赵二虎和众兄弟讲了“捕快和穷人”的故事,然后说出自己的政治理想:“你们投军是为了不被人欺负,现在我告诉你,不光你们,全天下的百姓都不能让人欺负。我们要做的,是这样的大事!改为:“你们投军是为了不让人欺负,不被人欺,也不能放纵手下欺负百姓!你们知不知道,这样会毁了我心中的大事!”这句被删不仅是降低了庞青云的政治理想,而是把庞青云从枭雄转变为了奸雄,港版中有多处提到庞青云的理想是为天下百姓而战,包括后来多次提到减税三年的事也被大陆删掉不少次。 7.生怕观众被庞青云骗了,赶紧揭露出来。庞青云执意杀两个奸淫民女的小卒,并讲了一番大道理。这时候金城武的旁白说:“直到那一天,他才说出了他心中的未来,他说以前不做是时候不到,怕我们不懂,我懂。”在姜午阳斩了两人之后,说:“要是我能为这个未来而死,那该有多好。”大陆公映版本金城武的画外音改成:“那一刻,我们都给感动了,后来发生的一切我才知道,他骗我们。那一天,只是他野心的开始。”这句被改同样是为了降低庞青云的认同度,让观众以为他只是一个利用兄弟的卑鄙小人,而忽略他的雄心壮志。这样降低庞青云的人格恐怕还有很多非艺术的考量。 8.杀二小兵戏简化。庞青云讲了一番大道理,赵二虎还是不让杀,这时候姜午阳站了出来:“你们的命是谁的?”狗子说:“大哥的”,另一个小顺子说:“你跟我娘该怎么说?”姜午阳说:“眼睛闭起来,我会很快。”小顺子又说:“午阳哥,你跟我娘该怎么说?”然后两个人开始哭嚎,在姜刀落下的一瞬间,还喊:“别告诉我娘!”大陆公映版本中,两次问“你跟我娘该怎么说”都没了,其中一句改成:“大哥,我们再也不敢了。”两个人在哭嚎中被斩首,哭嚎嘎然而止,是远景呈现;大陆版本的效果远没有这种凌厉,只是一个中近景,有姜午阳挥刀镜头。 大陆电影局怕大家在情感上产生误解,讲许多类似这样表现人性的台词都改了,改成了非常简单的善恶对比。 9.削减对战争残酷的渲染。庞青云围苏州已经成死局,镜头从苏州城外满目疮痍开始,被扔在战壕外的重伤士兵临死前凄厉地喊叫,有几句台词:“……你们都在干什么,你们再不来,我就卸了你们的腿……”,到大陆版里,镜头删减了几处,而且只剩下几声叫喊,没有台词。消解这种渲染对陈可辛的艺术表达是非常不人道的,也弱化了影片的思想性。 10.避“耶稣先生”讳。庞青云围苏州苦苦撑着,兵士已经饿得面黄肌瘦灰头土脸,一个士兵说:“听说,听说有个叫耶稣的先生,每天中午,都给苏州城姓黄的五张大饼、两口肥猪,随便就随便那么一分,就能让五千多个人全都吃饱了,饼怎么分都分不完,猪……猪每天都在下崽儿……”到了大陆公映版中,第一句给改成了“听说有一个很神的神仙……”,应该是为了避宗教讳。还有避太平天国讳,政治宗教都是高压区。 11.不许煽情。还是苏州一役,山字营陷入绝境,庞青云带姜午阳去找狄公要粮要炮,狄公不给又去找何魁,这边厢赵二虎下了死心,要进城杀苏州太平军首领黄文金,临行前与众兄弟告别,莲生忽然出现在眼前,二人缠绵了一番之后,赵二虎进城前对莲生说:“告诉大哥和午阳,二虎想做英雄”,到了大陆公映版里,被改成了“二虎是条汉子”,乍一看并无不同,而原版中是为了呼应前文,姜午阳曾经回忆庞青云的教诲:“他说,土匪只会为自己的兄弟杀人,而英雄却可以为别人牺牲,我想当英雄。”所以赵二虎也“想当英雄”,而大陆大概没看明白片子,就觉得“是条汉子”更符合大陆说法,而英雄不英雄的过于文绉绉和煽情。我认为这句不是煽情的问题,而是为了巩固赵二虎的耿直形象,想当英雄证明了二虎并非只有鲁莽耿直,也有雄心壮志,而是条汉子就可以证明二虎的简单单纯。我认为大陆版自始至终都奸雄化庞青云、简单化赵二虎,以达到批评庞、颂扬赵的目的。 12.黄文金的台词,略有改动。赵二虎潜入苏州城,见到苏州城首领黄文金劝他投降,郭晓冬饰演的黄文金说:“十三年前,我卖了祖业,关了生意,投了太平,从那时起,投降两个字就永远消失了!”大陆版却成了:“十三年前,我卖了祖业,关了生意,投军反清,从那时起,投降两个字就永远消失了!”这应该跟大陆的历史观里,太平天国一直是个正面形象有关。大陆公映版里一直在模糊太平军的身份。 13.苏州本来杀了四千降兵,可大陆版硬是不让数字具体化。 所以有关这个具体数字的台词都被改掉: “四千个俘虏,四千张嘴,你打算动用多少军粮喂饱他们?”改为,“那么多俘虏,多少张嘴” “这四千人拒绝收编”改为“这些人,拒绝收编”; “这四千人拿起枪就是兵”改为“这群人拿起枪就是兵” “这些馒头,本来是给我们兄弟们吃的,现在你要分一半给这四千人……”,改成“……分一半给这些人” 这句的修改最直接的作用也是弱化了观众对俘虏的情感认同,从而弱化影片的艺术效果,至于为什么修改,我就搞不清了。 14.再一次深刻揭露庞青云嘴脸。在港版中,庞青云不让开城放粮,石锦标等太平军把馒头扔了上来,骂道:“庞青云,早知道你什么人。”在大陆公映版本中,改成:“庞青云,早知道你是个骗子!朝廷的狗!”这只是贬低庞青云一系列台词修改的一句。 15.金城武的四遍“大哥是对的”改成了一遍和一句“我不后悔”。山字营围苏州弹尽粮绝已入绝境,赵二虎进城杀了黄文金纳降苏州军民,庞青云却对四千兵士拒绝收编:“你看看这馒头,本来是我们兄弟们要吃的,现在却要分一半给这四千人,再分一半给城里的百姓。兄弟们围城围了九个月,饿了九个月!你说,这馒头,是给我们还是给他们?”赵二虎“啪”把馒头打飞:“我不管!放粮!”庞青云说:“就一顿,让他们吃饱。”二虎急了喊道:“我答应了要让他们活着!”庞青云铁青着脸咬牙怒喝:“兵不厌诈,这是战争!”二虎几乎歇斯底里地喊:“人无信就是畜牲!”这时候姜午阳皱眉瞪眼横插过来,面对赵二虎说:饿(二)哥,大哥是对的。饿哥怒斥之:闪开,你给我闪开!午阳又说:大哥是对的。饿哥被陆大山一闷棍打昏,午阳愣在那里,喃喃说道:大哥是对的。庞青云射杀苏州四千太平军,而将赵二虎锁进祠堂,二虎痛吼:“不能杀——”,声嘶力竭后瘫在地上。后被偏将扶起开锁,姜午阳旁白:从那天起,饿(二)哥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我难过,可是,大哥是对的。大陆公映版中,苏州城头姜说的三遍“大哥是对的”被删减成了一遍,而“我难过,可是,大哥是对的”也改成了“我难过,可是,我不后悔。” 港版的效果可以让观众更认同庞青云,大陆版还在尽一切可能贬低庞青云的形象。 16.坏人干坏事是不可以流泪的。射杀四千降兵,庞青云流下了一行热泪,在大陆版中这行泪没有让流下来镜头就切过去了。同样是为了贬低庞青云的形象,同时弱化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 17.四千降兵被杀然后坑埋,赵二虎要反走苏州,庞青云来劝,二虎说:“你还记得你过去给我们说过什么?你说要找一个地方,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不受欺负。现在你做了什么,你就在这里杀了四千个穷人你知道吗?”改为:“……你说要我们记住,不准欺负老百姓。现在你做了什么,你就在这里杀了那么多穷人你知道吗?”数字的修改,我搞不懂为什么。港版“让全天下百姓不受欺负”更彰显了庞的政治理想,修改之后再次弱化了对庞青云的认同。 18.庞青云被电影局降职,两江总督成江苏巡抚,,原来所有的“两江总督”一职,在大陆公映版本中均改为“江苏巡抚”。历史上的马新贻是两江总督,港版尊重历史,大陆版则有意淡化历史。 19.徐静蕾被金城武杀了之后,有一个短暂的死状的镜头,大陆版本删去。没有分级制我们看不到这样直面死亡的镜头。 20.设计杀害赵二虎,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有一段很精彩的独角戏,这个心机重重的枭雄摆下酒席表白心迹: 五年前,一百零百个人从一个小村子里出来,打仗拼命,就为了一口饭吃,这就是山字营最早的兄弟,领头的就是我们三个。今天我选了一个好地方送你走,我跟你说过,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是对的。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请你喝酒,告诉你我这一年都作了什么。我刚从京城回来,为咱们的百姓免了三年征税。明年,明年我保证每一个百姓都吃得饱。你迟早会明白,小七,狗子,死得都是值得的,苏州那些人,死得也是值得的,你,你,也是值得的。苏州你要造反,我本可以杀你,可我不舍得,可是现在朝廷,朝廷要你,你说,我怎么办?好兄弟,二虎,安心上路。 大陆公映版本改成:五年前,一百零八个人从一个小村子里出来,打仗拼命,就为了一口饭吃,这就是山字营最早的兄弟,领头的就是我们三个。今天我选了一个好地方送你走,我跟你说过,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是对的。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请你喝酒,告诉你我这一年都作了什么。我刚从京城回来,我想跟你说,大家吃了5年的苦,今天我们的愿望真的快要实现了。你迟早会明白,小七,狗子,死得都是值得的,苏州那些人,死得也是值得的,你,你,死得也是值得的。苏州你要造反,我本可以杀你,可我不舍得,可是现在朝廷,朝廷要你,你说,我怎么办?二虎,安心上路。 从红色部分的台词可以明显看出,大陆版再次弱化庞青云的正面形象。 21.多出的一段旁白。在庞青云上任大典即将开始的时候,大陆版凭空多出以下画外音:他竟然杀了二哥,他以前说杀狗子杀那些俘虏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受欺负,他撒谎。他只为他自己。但他忘了,我们纳了投名状。这个不用说了,直接用姜武阳的话来批评庞青云,还是在贬低庞的形象。 22.姜午阳刺庞之后,被官府逮捕,处以凌迟之刑,据传完整版本中将鲜血淋漓的凌迟场景展露无遗,而所有公映版本尽数删去,港版有字幕云:“两江总督庞青云于1870年7月26日遇刺身亡。刺客姜午阳两个月后被凌迟处死。”而字幕在大陆版本中也未出现。这个我不确定,有人说大陆版也有,我记不清了。 总结一下,大陆版贬庞青云,颂赵二虎,模糊化姜武阳(大陆版姜武阳对庞的态度变化很大,转折也不够自然。);模糊太平天国;由于没有分级制而进行的删减等等。我们花了这么贵的票价,看到的确是一个人物形象被简单化、故事情节被删减、思想性艺术性被阉割的太监。哎……

 短评

赵二虎和姜午阳脑子都有问题

5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很好看的片,喜欢这脏兮兮的颜色和赤裸裸的人性。真的要看港版的。

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李连杰表演亮眼,其他的太一般了

1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怎会依仗一个外人”。。。 现实艰难,价值模糊,选择两难,都是困境

13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作为一个商业片 已经很不错了 忽略那些删减

15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改编自1973年张彻版本的刺马,而其事件历史上确有其事,马新贻被刺一案也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1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这评分是豆瓣水准?我心中的十大华语佳片之一啊!

20分钟前
  • phatter
  • 力荐

雄性的贞洁牌坊

21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政治是永远的dilemma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杀了女人,大哥二哥还能回到过去,其实不过都是天朝的棋子。

24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帝国主义分子戈登哪里去了?

25分钟前
  • Die Katze
  • 较差

那个时候大家眼格高,如果知道后面十年电影有多烂的话会更珍惜点。

28分钟前
  • Tangent
  • 推荐

最令人尊敬的是导演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庞青云入南京之时,路边正用石灰浆抹去太平天国之标语,同时路边百姓纷纷剃发,即此一细节,大陆电影界无人可及。

32分钟前
  • abing
  • 力荐

怀疑了友情等很多东西,通过庞青云这个角色对中国历史做了点令人刺痛的反思。李连杰跟陈可辛说,他觉得庞不会找三公,他一开始就会直接去找何魁。“李连杰其实更懂得在这种四面楚歌的环境中,如何求生。”陈可辛说,到那时他才明白,人年轻的时候的生活真的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李连杰比自己懂庞青云。

35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赵二虎死于忠义 庞青云死于不被懂得 姜午阳死于知道得太多又知道得太少(PS:金城武终于会演戏了)

37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有了这句老话垫底,所以老二认为只要杀了坏事儿的女人,大哥还他大哥,日子还能踏实过下去。然而大哥却不想做他大哥了,故事是不是很讽刺!

39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这样的电影真的只有6.8分吗?可怕…

44分钟前
  • Hunk
  • 力荐

不理解为什么这片只有6.9分,完全是8分的电影啊。

45分钟前
  • 呆鱼
  • 推荐

不知道好在哪儿。

49分钟前
  • keso
  • 较差

午阳刺杀庞青云的时候脚上穿着的 正是庞青云当年送给他的鞋子。这个细节值三颗星了。

52分钟前
  • 来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