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尾狗

剧情片美国1997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德尼罗,安妮·海切,丹尼斯·利瑞,威利·纳尔逊,安德列·马丁,克斯汀·邓斯特,威廉姆·H·梅西,约翰·迈克尔·辛吉斯,苏西·帕尔克森,伍迪·哈里森,Michael Belson,苏珊·克莱尔,Jason Cottle,大卫·科恩查内

导演:巴瑞·莱文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摇尾狗 剧照 NO.1摇尾狗 剧照 NO.2摇尾狗 剧照 NO.3摇尾狗 剧照 NO.4摇尾狗 剧照 NO.5摇尾狗 剧照 NO.6摇尾狗 剧照 NO.13摇尾狗 剧照 NO.14摇尾狗 剧照 NO.15摇尾狗 剧照 NO.16摇尾狗 剧照 NO.17摇尾狗 剧照 NO.18摇尾狗 剧照 NO.19摇尾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5:16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评《摇尾狗》

这部影片幽默而辛辣,通过一个颇有些荒诞的故事,讽刺了政客与媒体双方狼狈为奸的丑恶嘴脸。舆论被幕后的手操纵,而大众在舆论的浪潮中总是盲目又健忘,新的覆盖旧的,大的覆盖小的,每一个人在浪潮中浮沉,永远疏于辨别真伪。这在每一个时代都颇具现实意义,甚至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愈加深刻。当下时代,几分钟就有新的事件爆出,屏幕后的普罗大众立即转发评论,群情激奋,几小时后事件淡去,不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点波澜;或者出现反转,于是大众立马反水,枪口调转,沸沸扬扬。“真实”永远不在大部分人的考虑之中,大众永远在媒体的操控之下随波逐流,成为幕后人手中听话的棋子。想来真实、可怕,又难以矫正。

 2 )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媒体造势的时代了

97年的片子,本来是要讽刺克林顿的,但是如果不告诉你时代背景我想你更可能会觉得是讽刺小布什竞选连任的,因为那个时候小布什正好在打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帮他赢得了竞选,这和片中的总统竞选班子请来好莱坞制片人捏造一场反恐战争正好时一致的。

我印象里面每次达斯汀 霍夫曼 (Dustin Hoffman)和 罗伯特.德尼罗飙戏总是达斯汀 霍夫曼胜出。这个片子也是一样。片中Dustin Hoffman饰演一个偏执而非常厉害的好莱坞制片人,而罗伯特.德尼罗演一个老谋胜算的狗头军师。每次他们的阴谋遭到挫折,罗伯特.德尼罗和他的女秘书就在想着退休或者要把房子卖掉(没工作就供不起房子了),而达斯汀 霍夫曼则很执着的力挽狂澜。这份执着或者是偏执最后也让他送了命。

电影里面反应的美国总统竞选非常容易被电视媒体的造势而改变。不过那是97年到了上次小布什竞选连任的时候就不是电视风光而是blog打出风头,N多blog上爆内幕发评论;当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电视媒体就不是那么容易影响大众了。

总之这个片子还是非常搞笑的,全世界被一个制片人欺骗了,还是非常过瘾的。响马大日报:http://niuma.blogspot.com

 3 ) 谎言世界

一系列荒诞的表演仅仅是为了在大选前掩盖总统的性丑闻,而真相则是充满讽刺的:战争根本不存在,对战的国家和宣战理由都是临时选择的,甚至选择“战争”这个主题也只是因为它有冲击力;前线报道中战火里的少女是请演员拍的,连她怀里抱的猫都是后期加的;战争英雄是虚构的,其本人是精神病患者兼强奸犯。完美的表演转移了民众注意力,总统博得了更多选票。至于战争是否真的则没有人关心。正如男主布里恩所说,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最终被人们记住的只是几句口号、一段视频罢了。而且,总统的性侵丑闻这么容易就被遮掩了,它是真的吗?真相被永远地掩埋在历史尘埃里。影片结尾,想要说出真相博得名誉的斯坦利被暗杀了,而新闻中又说,阿尔巴尼亚某恐怖组织宣称对这个子虚乌有的战争负责。这是假戏真做,还是又一轮表演?到此电影结束了,真相不得而知。

普通人在政治和媒体操纵下沦为工具。纪念英雄的音乐会上,观众发自内心地流泪;斯坦利的演讲把秘书们感动到痛哭;酒馆里的人们穿着的衣服上印着象征着英雄的“旧鞋”、对阿尔巴尼亚的咒骂。人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感、同情心就是这样被当做消耗品利用的。一方面是民众的能力微小,消息传递渠道完全被媒体控制,而媒体又被资本和政府控制,所以民众没有能力探明真相;另一方面是民众可能并不在乎真相是什么,看新闻只是凑热闹。于是舆论只是任媒体揉捏的橡皮泥。

影片讽刺了竞选、媒体、舆论、傀儡总统、皿煮制。虽是20多年前的老电影,但是令人惊恐的是内容完全紧跟时事。前天(11月11日)晚上6点左右传言学校对面有人感染了,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甚至说我们要封校了,一时间人心惶惶。几个小时后又被证明是谣言,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作为普通学生,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只限于媒体,有时觉得我们的思维甚至被媒体操控了。最近恰逢美国大选刚刚结束,现在回想川普对中国、对疫情的一系列迷惑操作、疫情期间有些国家莫名其妙的fanhua行为,突然觉得自己活在这部电影里。

最后,这部电影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是否也是一个骗取观众情感的故事呢?


附记:因为担心疫情(其实是因为懒、不愿戴口罩),所以这次没有去线下看。寝室用电脑看也很舒服~ 希望中国疫情得到严格控制、美国不要再乱来。——11月13日于寝室

 4 ) 四两的鸭子半斤嘴

人世道理,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很难说个清楚道个明白看个真切想个彻底,雾里看花水中观月自相矛盾前后抵触皆为常态。比如要不要换工作,你说“滚石不生苔”,我说“树挪死人挪活”。这些陈述貌似矛盾,却在不同的前提下各自成立。诗人惠特曼自我解释:我自我矛盾吗?是的?因为我伟大,我包罗万象。(Do I contradict myself? Yes. I am large. I contain multitudes.)

当年布什和克里辩论前,有人就嘲笑说,布什不需要和克里辩论,从前的克里拉出来和现在的克里,就有得好辩论。

很多道理有两面性,讲起来要想一剑封喉制服敌手,恐不容易,其实连一下子把观众听众吸引住都难,更不用说让他们去理解,消化,分析,评估。人们习惯了让一些所谓博学的pundit来给自己去思考,自己成了十分被动的消费者。这时候你去问大部分选民,奥巴马、麦坎、佩林、拜登的政见是什么?一般老百姓都很难跟你说出个一二三四来。

而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噱头,你若是问起来,大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比如奥巴马的牧师如何在讲道中攻击美国911是报应,佩林十八岁女儿未婚先孕,麦坎如何做战俘,水管工Joe要不要加税, 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逸闻,这些八卦,打败了“政见”,成为最引人关注,最能左右选情的因素,因为用故事包装起来的道理、信息、暗示,就如同包裹了糖衣的苦药一样,更易服用。

在美国看大选,所谓“选情”,只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选举故事。有时觉得这简直都像是好莱坞包装出来的一样。好莱坞的特点不是说道理,而是讲故事。

有这么一部荒诞影片,叫Wag the dog,说的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脱困,在选举当中起死回生的故事。中文译名似乎错误,叫摇摆狗什么的。Wag the dog, 来自The tail wags the dog这个俗语,意思是手段大过目的,喧宾夺主。

片中的总统选举(election)变成了一个制片(producing)的宏大策划。选举前11天,美国总统访华期间,后院失火,爆出了性丑闻来。为了在短短时间之内转移视线,改变选情,总统幕后高手策划了一场针对阿尔巴尼亚的“战争”,以形成“不可中流换马”(Don’t change horse in mid stream)的局面,好让总统连任。从策略上讲,这是围魏救赵。

为了将事情做实,总统的策划人去找到好莱坞的名制片人。制片人给了他故事,给了他激动人心的画面,给出了一首首人人传唱的歌曲,给出了人人难忘的意象:比如四处挂着的旧鞋(象征有待营救的伪英雄)。为了遮掩一个丑闻,扭转选情,制造一个一个危机和故事。

可是如此捏造,人们怎么就会上当受骗呢?美国人不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英雄,而说:People are stupid. 他们对事物真相的反应是:“电视上都这样说了!”(Of course it’s true. It’s on TV!)这还能有假?电视上都说了。一般人不会去政客的黑屋里,看着(甚至策划)黑幕如何铺开,于是也就容易被忽悠。

大部分人接触事物的渠道是传媒,是宣传。他们接受传媒的一切灌输,并不带多少思考。别以为大家都会去思考。要是大家都去思考,怎么各家商店里都会在卖那些显然不管用的保健品?群众雪亮的眼睛盯着电视,作为大后方的脑袋就空虚了,商贾和政客乘虚而入。他们只要去宣传,余下的事情不要动手,这些人会帮着去做,这叫操纵民意。此影片中,一个Redneck模样的选民,还印制了“操他娘的阿尔巴尼亚”文化衫来!在体育场,成千上万的球迷自发地将自己的球鞋扔到体育场,以体现自己的爱国热情。

片中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制作人是个自信乃至于狂妄的家伙,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特别本领。他最终通过精心虚构,导演了选战的最后一役,扭转了选情。

至此,我们看到的政治,是一场大秀,是包装,是策划,是故事,是一个接着一个绑架观众注意的噱头。政治的实体内容很少,做政治原来是在做舆论,做宣传,做展示。《辛德勒名单》里的犹太经理问辛德勒,他们生产,我帮你管理,你做什么?辛德勒说:Presentation. 也就是做表面文章。

罗伯特•德尼鲁扮演的总统策划人足智多谋,但不显山露水。他很现实,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什么样子的人能帮他实现这个目标。他用人,用得淋漓尽致,让人放手去发挥所有才智,只要这一切,都是用于他的目的。影片中从来没有透露他具体的职位,他是幕僚,又是爪牙。他藏在幕后,可是他才是真正的producer, 把个好莱坞的精英团队都玩得团团转,还让他们一个个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好莱坞的那些人物,就如同风筝一样,飞得再高,时间一到,他说收就收回来。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领导,你看看这片子,学习人家如何收放自如。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下属,你也看看这片子,从反面看看如何进退有度。好莱坞制片已经不辱使命,却不见好就收,非要青史留名,那就成了摇狗的尾巴,本末倒置了,结果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折,人死于非命。做人得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你给人做事,完事后轻轻地走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进一点麻烦。不然的话,壁虎尚可断尾求生,不要说狗尾。狗尾尾大不掉之时,对方只会挥刀不挥泪。

 5 ) 炒作的力量

蝴蝶效应能够造成飓风。这部片正式显示了与时俱进炒作的艺术,死马当活马医,只要找准了切入点,何尝不可,政治就需要这样的偶然因素掺和,才有意思。

 6 ) 聪明的少数服从愚蠢的多数

不管是民主政治还是集权政治还是社会主义政治,其不一样的只是外壳和形式,其内核其实都一样的,少数人的意志统治整个群体的意志,形式可能几十年几百年可以改变,但内耗亘古不变!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只有被动的接受改造的命运!通过近几年经验感觉到权利这个东西为什么一直有人追逐了,它的力量超过金钱和一切,因为拥有它,你就仿佛有了造物主的能力,一切都是可控的,呼风唤雨变得极其容易!所以男人压迫女人获得这种权利,父母压迫孩子获得这种权利,资本家压迫工人获得这种权利,不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被他者恐惧,被他者崇拜,被他者服侍!用给他者带来不安的方式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纵观整个世界史,经济史,资本总是政治的工具,而亦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不过也是舟能沉浮的工具!

权利是过于“迷人”的毒药

很少有人能抗拒它的魅力

 短评

Election campaign equals show business. Propaganda feeds patriotism. Public opinion can be easily manipulated.

6分钟前
  • Alan Sum
  • 推荐

每次看到对这类反应民主阴暗面的电影的影评中,少不了什么“看看,中国的虽然不好,但美国的民主也很烂”这类言论我就忍不住想骂他们sab。能有这样的电影公映,就是民主优良的明证!那些以为民主是万能灵药的人请去面壁。国际歌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其实也就是在说,没有万能灵药。

7分钟前
  • 天草树虫
  • 还行

天啊这剧本太妙了。“Produce a War”媒体的阴暗,政客的伪善,公众的盲从,艺术工作者的无奈,面面俱到。全片没给总统一个正脸镜头,因为总统不过是团队过度包装的傀儡。“狗为什么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如果要是尾巴比狗聪明,就是尾巴摇狗了。”故事看似夸张,天朝不少有。2848

9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阴谋论」集大成者,甚至可以消解 / 嘲讽 一切政治活动,所有的国家制度下全体人员行为都因为某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任何人都是可被牺牲的——不可见的总统本人以及必须维护的总统成为超越道德审判之上的「道德正确」,好莱坞在这种意淫和自我消解中既是「上帝」也是「走卒」,这也是娱乐至死时代的唯一答案。

11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They don't shut down our picture!""Fuck my life!Fuck my life! I want the credit!"

15分钟前
  • (⊙v⊙)
  • 推荐

哈哈哈哈哈,某人被黑粗翔了。年份刚刚好的同时天才般的编剧也预知了一年之后的事。

16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黑色的政治片,说不定PB也曾受其启发。

19分钟前
  • 铁皮骑士
  • 推荐

一部NB的吐槽喜剧,既吐槽政治又吐槽电影(movie)和传媒,德尼罗鲨鱼般的笑容真是精湛。当然“总统不可见”,同时又道出了“战争不过是一场秀”这种波德里亚式的表达。当然这个故事的前提是尚没有Twitter这种东西(即使有也好不到哪儿去)。此片堪比《S1M0NE》。

2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此片让我想起了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的名言,你负责提供图片,而我负责制造战争。可悲又可笑的是,当我看到用摩丝码写的Courage,Mum,听到那煽情的乡村音乐时,我竟然感动了。。。

26分钟前
  • MIO
  • 推荐

这片子几乎把所有出现的元素都讽刺了个遍,包括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当然这个奥特曼已经黑过了!),不得不服。好莱坞和媒体业,其实怎么黑都不过分的,因为再匪夷所思的剧情,回头想想可能真的是那么回事的。。。难得一部不错的美帝非屎尿屁政治喜剧!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将惊人的批判力度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尖锐的变为可接受的-但仍然尖刻,而娱乐也具有了某种深刻-但还是娱乐),美国电影最大的创造力也许就在于此。produce a war,make a hero,invent a history,极富创造力的三幕剧。霍夫曼与德尼罗真是璀璨生辉。

31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歪打正着地预演了一遍克林顿的拉链门。达斯汀·霍夫曼扮演手眼通天的大制片人,中长发、热衷美黑、戴深色眼镜的细节都在贴近派拉蒙制作部总裁Robert Evans。拍《教父》时Evans曾强烈反对帕西诺出演,嫌帕西诺个子太矮,没有明星相。等他自己独立制作第一部电影,结果找来更矮的霍夫曼做男主角。Robert Evans做女装发家的哥哥Charles Evans,80年代曾玩票做电影,第一部片也找霍夫曼来演,就是《窈窕淑男》。

3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The war is a show. The President is a product. A producer can get his credit just when he dies.

35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太棒了~ 什么时候电检卡不掉这样的片 中国就真的算是开放了 真是比楚门的世界好看太多了

39分钟前
  • 陶陶四
  • 力荐

为了掩盖总统的性丑闻,公关团队不惜联合好莱坞制片人发起了一场莫须有的对外战争。对于政治和媒体地讽刺值拉满。难以想象如果是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该如何面对此等嘲讽。无巧不成书,本片上映的同一年,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丑闻曝光。电影变成了事实的寓言。上帝的筛子透过屏幕掷中了他们。德尼罗和霍夫曼两大老戏骨都有喜剧基因,看他们在讽刺喜剧中飙戏别有一番风味。

42分钟前
  • 十一月的雨
  • 推荐

总统也差不多是个营销号...威利尼尔森超好笑,指挥群星录爱国歌曲特别损!最狠的是录好应景炒作歌做旧唱片塞进国会图书馆再假装偶然发掘出30年代民歌。霍夫曼的幽默表情比较假仙儿我反而没觉得很好笑

44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The tail wags the dog. 港译:作大英雄,霍夫曼和德尼罗的表演延续两人惯性角色,一个絮叨神经质一个狡诈,画面平静、台词超棒。没有激动人心的大起大落,平铺直述里却蕴藏着强大的思想反讽。

47分钟前
  • 海鸥的天空
  • 推荐

兼具电影艺术自反性与好莱坞商业模式的电影,故事叙述方式依据好莱坞固有的脉络,一波三折、行云流水,运镜多变、机位多改,但未超出好莱坞的连贯性系统,明星制(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德尼罗),制片厂制(新线出品,华纳发行),类型片(悬疑架构,双雄合作经典模式),这三板斧,斧斧挥的漂亮,招招砍的致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电影本身对于电影自身的指涉和对政治的揶揄讽刺,后者撕破了美式民主的表衣,显示了操纵下民意的随波逐流,以及美国人自身对于家国的认识状况。前者则描写了电影人呼风唤雨,涂抹现实的能力,且最为精彩的是,将制片人带到了荧幕之前。而在前后两者的联系上,电影贡献了最为精彩的好莱坞媒介论述——第三次技术革命下媒介对于大众的操纵与蒙骗,也揭示了那些处于黑幕下的故事,以及刻意呈现给我们的“真相”。

48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好牛逼 咱们看着老美的选举眼馋 老美直接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选举也是bullshit 这个世界神马才是真的 战争 英雄 什么都都能靠媒体里的两片嘴凭空制造 民众 只是一只狗任意摇着的尾巴罢了 其实我觉的那个old shoe有点像雷锋。。。

51分钟前
  • pabu
  • 力荐

双向吐槽:政治和好莱坞,这编剧得有多大怨念?最后回看片头那句"为什么狗要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否则就是尾巴摇狗"看上去太黑了:幕僚都是为总统服务的狗,而总统充其量就是条尾巴。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