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5

主演:张粟,李幼斌,涩谷天马,丁宁,吴天瑜,罗二羊,薛山,张竞达,史兰芽,李梦男,冯千,张弓,钱志,李宏伟,祁映诺,张博,安东尼·加瓦德,德拉戈·拉泽蒂奇,丹尼·萨莱,伊万·波诺马连科

导演:何流,白杨

播放地址

 剧照

邮差 剧照 NO.1邮差 剧照 NO.2邮差 剧照 NO.3邮差 剧照 NO.4邮差 剧照 NO.5邮差 剧照 NO.6邮差 剧照 NO.13邮差 剧照 NO.14邮差 剧照 NO.15邮差 剧照 NO.16邮差 剧照 NO.17邮差 剧照 NO.18邮差 剧照 NO.19邮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21 12:05

详细剧情

徐仲良因为地下党员也是邮递员的父亲遭到日本人暗杀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担任邮递员传递情报的过程中,他相继失去了他的同事——地下党员也是邮递员的周三,失去了同情并帮助革命的神父布朗,失去了他的第一个妻子——除奸队员秀芬。但仲良没有退缩,并与当时埋伏于敌人身边、为我党传递情报的苏丽娜共同努力,一次次出色的完成各种重要情报的传递。在上海解放战斗中,仲良因当向导遭到敌人的伏击受了重伤,仲良在这个环境中将自己锤炼成一个彻底的革命者。

 长篇影评

 1 ) 邮差札记

知道凯文科斯特纳的《邮差》,不知道意大利也拍过《邮差》;看过意大利的《邮差》,才知道它就是淘碟时时常从我手边流过的《事先张扬求爱事件》;通过《邮差》,知道了智利诗人聂鲁达,才想起艾青那首著名的《在智利的海岬上》正是献给他的。一连串惊奇的收获,衬托出我的无知,而无知使得收获那么的不期而至,令人欣喜。

    《邮差》好美,美得纯粹而健康。寻觅想象出段被历史遗忘的小故事,勾勒几个简单的场景,睿智简洁的对话,再配上清美的音乐,意大利人(不过此片导演似乎来自英国?)总能这样信手拈来,展示出人性晶莹美好的一面。“你的笑容就像蝴蝶舞动双翼”,是比喻让邮差赢得了贝阿特丽采的芳心;“父亲忧愁的渔网和那教堂里哀伤的圣母……”,是比喻让邮差描绘出自己心爱的小岛。如果问聂鲁达究竟教会了邮差什么,那便是比喻,用比喻表达内心的感动,抒唱自然的华彩。是比喻让邮差的心灵变得丰富,发觉世界是如此的美妙……

    福克纳说班吉闻到了阳光耀眼的冷的气味,巴尔扎克说伏盖太太的人品足以说明公寓的内容,正如公寓可以暗示她的人品,阿城说威尼斯两岸华丽的楼房像表情过多的女人。不用说诗歌,单是文学大师们这些行文间随意的比喻都让我拍案叫绝,愉悦不已。

    可是同一天,我也在眉头紧锁地读着罗伯格里耶的《嫉妒》,读得咬牙切齿心中暗骂:“这是什么呀?这也叫小说?!”年前看格非的《小说叙事研究》,将其新小说分析得精彩纷呈,便有了阅读的冲动。待到真正拿起,才知晓为何格里耶会自嘲“文学界都知道我的名字,但却都不读我写的书了”。在我实在忍受不了他耐心计算香蕉林的数目和对蜈蚣喋喋不休的描述后,美美地进入了梦乡。一觉起来,竟奇迹般地将《嫉妒》翻完了,颇有成就感。回头想想,这部令人头疼的小说着实值得咀嚼,而它的干涩不忍卒读正来自于其憨实烦琐没有丝毫比喻的描述性语言。当然,这是格里耶刻意为之的小说策略,旨在挫败任何诗情画意的引入,同时断绝叙事性的吸引力。

    让我感到惊异的是,格里耶在一段时间内无比憎恶和反对一切美丽的比喻。“一旦接受了这种以人易物的原则,我会进一步说到风景的悲戚,岩石的冷漠以及煤桶的愚昧无知。这些新的直喻并不能对我所观察的物件补充什么有分量的知识,物的世界倒会彻底被我的感情所浸透,以至它从此便可以容纳任何一种感情和任何一种特性。而我也会忘记,事实上感到悲哀或孤独的是我自己,而且只不过是我自己;我反而会把这些悲情性的因素看作物质世界的深刻的现实,看作惟一值得我注意的现实。”(《自然,人道主义,悲剧》)显然,格里耶要放逐比喻,是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已把人类放逐,卢卡奇所宣称的“伟大的叙事时代”早已过去,物化的世界里任何人格化的比喻都丧失了意义……

    对于这样惊世骇俗的观念,学界自然莫衷一是。我无意也无力去评判它,只是在一日之内既欣赏了比喻的美妙又看到了对比喻无情的批判,大大的有趣。而从福柯到德里达再到格里耶,看法国人肆无忌惮地挑战权威,总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从大脑爽到脚趾。

    一连串惊奇的收获,衬托出我的无知,而无知使得收获那么的不期而至。这大概就是读书与看碟的乐趣吧……

http://spaces.msn.com/members/cub18/

 2 ) FIFF1丨DAY2《邮差》但愿悲伤的人能把太阳画进白天

第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邮差》,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邮递员快乐崇拜的诗意评价了!

果树:

太美好的一部电影。开篇音乐一响起就已入戏,这段旋律每次出现,我便爱这部电影多一分。世外天堂般的小岛,单纯善良的人,简单又动人的友情,由诗打开的新世界,由诗人所改变的人生轨迹……通篇透着干净的电影,干净得仿佛能看见创作者热爱这个世界的初心。

墨夜轩:

虽然是文学人物传记电影,但是一点都不闷,很美好的友情和爱情,表演都很优秀,配乐十分的突出。 一个本该碌碌无为的小邮差,受伟大的诗人的影响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薛Tony:

用生命去追寻开始对于诗歌的理解的诗人,电影营造的氛围很浪漫,但触动不大,可能需要过一段时间回顾。

Candice:

友情胜于爱情,诗歌大过人生。被启迪的渔夫,不再出海随波逐流,一生乘着诗歌的小船在文字里晃荡。

飞扬独霸:

配乐完美,全片也有极具诗意,拥有意大利电影的独特魅力,男主表演满分,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更是让人敬佩。但是本片视听老套,剧情编排刻意,结尾强行煽情,政宣意识浓厚,让我觉得遗憾。

橘的大橘:

但愿悲伤的人能把太阳画进白天,也总会有人走过海边。

我们敏熙:

聂鲁达症候群。与其说是聂鲁达给男主角个人带来的点醒,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启蒙”,一次文化开化,生命流淌成诗,最好的诗除了无法解释,或许也无法用言语文字写出。

法罗岛岛主:

知音之情,巍如高山,知音之感,柔似流水,钟子期死,伯牙亦绝弦。世人只赞伯牙情深义重,无人知晓子期思念深深。诗歌之力,穿透山河,于人如此,于国也如此。

我略知她一二:

从我的窗户中我已经看见在遥远的山顶上落日的祭典,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颜色。当蓝色的夜坠落在世界时,没人看见我们手牵着手。——聂鲁达

大大大大大白猫:

最近看的第二部有聂鲁达出现的电影了,但是电影所展现的并不是聂鲁达本身,而是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演员的表演是动人的,但是诗歌-诗意对一个人的影响有这么深切吗?我持怀疑态度。邮差有着一部意大利电影应有的优点,也有着一部意大利电影固有的局限,总体还是显得有些太保守了。

Pincent:

“他说我的微笑,像蝴蝶展翅掠过我的脸庞”,然后主旋律就出来了,配乐太美了,一度看到想流泪,路易斯·巴卡洛夫在这部的作曲完全不输莫里康内。不知以后还会不会被这类浪漫所感动,且这类电影都是传统的视听,而波涛汹涌(就是你想的那种意思)、纷纷情欲、海滨小镇、愁绪、音乐、诗意、暖阳等杂糅在一起就有种很强的独属于意大利电影的魅力。某些情况下,政治是文学的对立面,当权者总是希望民众是保持愚昧的,文化开化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怀疑的过程。结尾和现实男主的情况一联系,还是无比伤感啊。

#FIFF1#DAY2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聂鲁达:诗歌是荒瘠土地上最后的玫瑰

在这小岛,大海
多少大海
自流而来
无时不在
                            
       ——聂鲁达
 
    诗人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终极代表,因为只有诗歌才能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形象、血液与灵魂,记录这片土地深邃的历史和丰厚的精神。所以,普希金是俄罗斯的太阳,马尔克斯成为哥伦比亚的代名词。大英帝国只能日不落半个世纪,莎士比亚却至今照亮着地球的光辉。当然诗人写诗的方式有多种,除了文字,建筑、绘画、电影都是诗歌的载体。梵高使人遐想阿姆斯特丹,高迪让人向往加泰罗尼亚,小津安二郎吸引人去北镰仓。

    对于美洲大陆一隅的小国智利,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世界地图上细小狭长的一个图标。然而因为大诗人聂鲁达,智利这个国家获得了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名声和赞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格瓦拉和他的朋友那场举世闻名的摩托之旅就有一站是在智利。格瓦拉当时形容自己是到了聂鲁达的国家,可见在聂鲁达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二十年,他的诗意就让他成了自己国家的形象代表。等到聂鲁达享誉世界之后,他的影响更是延伸到了不同的领域,尤其是对文学创作的后辈起到了启迪导师的作用。

    聂鲁达去世十周年之际,智利文学界发起了一场纪念他的特殊活动,很多作家为聂鲁达创作了一部作品。其中一部长篇小说《邮差》尤其引人瞩目,描写聂鲁达在黑岛上与当地邮差结下深厚友情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题非常俗套,情节也比较简单,全书总共不过100余页。作者却用精妙幽默的语言为友情与爱情披上了诗意的外套,书中完美的把聂鲁达的诗句和人物故事进行了无缝对接。既完成了自己致敬聂鲁达的初衷,同时使得作品本身也成为一部优秀的小说。
    
    故事中的邮差小伙是十七岁的青春少年,他不想像祖辈一样从事打渔行业,幸运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份给聂鲁达送信的工作。小邮差和其他同龄男孩具备相同的内心特点:羞涩、迷茫与胆怯,却对外界的一切尤其是异性充满好奇与渴望。虽然每天都有接触大诗人的机会,小邮差却不敢轻易的打扰聂鲁达,等了很久他才鼓起勇气向诗人索要签名。那是在上班的一个多月后,邮差用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买了聂鲁达的《元素的颂歌》,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签名,更是大胆提出要向诗人学习作诗,而他在这之前甚至不敢直视诗人和他的妻子跳舞。

    在一个诗意的国度,诗人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职业,巴勃罗•聂鲁达最初开始写诗比邮差的年纪还小,创作享誉世界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也不过才二十岁。他父亲也像其他父亲一样认为诗歌不如法律和医学有实用价值。聂鲁达之所以为聂鲁达,就是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执着的坚持诗意的生活,乃至抛弃父亲的姓氏选择与19世纪捷克诗人扬•聂鲁达同宗。

    也许是在诗人的熏陶渐染下,邮差不经意间就学会了诗歌的比喻性质。海天一色的小岛沙滩上,诗人和邮差并肩而坐遥望着大海。聂鲁达朗诵朗诵着自己的作品,声音随着荡漾的海浪波动起伏,邮差产生了晕眩的感觉,随口说出“我像一只小船在您的词语中颠簸”让大诗人惊叹不已。 聂鲁达告诉邮差,比喻都是偶然而得,也就是说诗歌都是灵感而来的偶然,还有如诗歌一样美好的爱情当然也只能在不知不觉的偶然中邂逅。邮差从诗人家里回来后鬼使神差的来到了一个小酒吧,就在狭小空间的那一瞬间,里面玩桌上足球的姑娘深深击中了小邮差懵懂的内心深处。

    在同名改编的电影中,意大利男演员精致准确的还原了书中所写的那种一见钟情的难以自拔和欲罢不能。每个经历过十七岁的少年都能体会那种美好又难受的感觉,男孩往往目光呆滞、行为木讷。反而是女孩能相对沉着的掩饰内心,或者说以一种抗拒的姿态作为手段吸引对方更进一步靠近。 法国诗人兰波有一句诗写到:“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小说原名《火热的耐心》,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邮差的心力路程和行为挣扎。 苦闷的邮差为了获得姑娘的芳心向大名鼎鼎的聂鲁达求助,不知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或者是两人相熟之后交情加深的缘故,邮差居然人性的耍起了小脾气,拒绝领取诗人提供的小费。可能诗人在年轻的邮差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也可能是拗不过一个痴情少年的固执,他并没有介意自己受到尴尬的无礼。堂堂大诗人帮一个小邮差撩妹的动人故事就此开始,诗人无偿提供了自己的诗歌作品,邮差却蛮横的宣称“诗歌不属于创作者,而属于使用者。”

       幸亏那是一个诗歌比房子和车子管用的年代,女孩的耳根子能被一句句美丽的诗歌所打动。“你的微笑犹如一只蝴蝶展现在你的面庞”“你沉默的时候叫我喜欢,因为你好像不在我身边”“你笑得像玫瑰花,似利箭的破碎声,谷粒般纷纷落下……”如果拒绝这些浓浓深情的诗句,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只有自己身临其境爱情的美好之中,才能理解夏目簌石把“I love you”翻译成“今夜月色很好”是多么贴切,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多么的动人。穿越数十年的时光隧道和浩瀚太平洋的空间距离,彼时智利的丈母娘居然也是男女结婚之前最凶猛的拦路虎。不过略有差别的是,智利丈母娘能够发现女儿收到的情诗是抄袭自聂鲁达。这应该也能从侧面证明智利浓厚的诗歌氛围吧。母亲劝说女儿的话都是那么充满诗意:“孩子,河水把石头卷走,好听的话让姑娘怀孕。”

    千辛万苦过了丈母娘的关,邮差如愿以偿收获了爱情。可是给了他最大帮助的诗人却要远去巴黎当大使了,书中穿插了电影中没有的聂鲁达帮助共产党竞选的情节。就是在巴黎期间,聂鲁达以后的命运证明,政治在诗歌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诺贝尔奖的荣誉在伟大的诗歌面前其实也是微不足道,虽然哪怕如聂鲁达也在收到瑞典的来信时激动不已。小说与电影的结尾大相径庭,书中再现了聂鲁达在军事政变后所受迫害直至死亡,而在电影里死去的变成了邮差。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诗人与邮差都是死于政治的残酷漩涡。 无论死的是谁,诗歌永远不朽,而政客与商贾早就灰飞烟灭。

    邮差为聂鲁达录下的声音:“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第二,海浪,大声的;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第六,教堂的钟声;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以上一段,电影与文字结合的魅力让诗意更加丰满厚实。

    不必去追问邮差是否真实存在,我们愿意相信美好的存在,因为生活需要真实与虚构的诗意。同理,也无需在乎真实的黑岛不是岛只是圣地亚哥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电影拍摄地却是那不勒斯附近的地中海小岛。 小说作者在欧洲流亡十几年,为了创作专门跑到黑岛居住体验聂鲁达的经历。聂鲁达当初来到黑岛也是为了寻求诗歌的灵感,人们后来他的故居墙壁挂着惠特曼的画像。诗歌就是这样诗意美好的得到传承。 电影中邮差的扮演者为了出演本片推迟了心脏移植手术,因为他想带着自己的心出演本片,而在完成最后一个镜头12小时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4 ) 更像是一个传说

记得看过一个人说,这个片子应该叫做一个聂鲁达的超级粉丝,嗯,很贴切
聂鲁达,流亡诗人,革命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邮差,一个普通渔夫的儿子,他不喜欢船上的生活
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美丽的意大利小岛,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封封来自遥远南美洲的信,一段温馨动人的友谊,就在蔚蓝的海边,陡峭的山壁间,渔夫手里忧愁的渔网中默默开始了
他第一次去见诗人的时候,紧张得不行,在门外搓着手,不停地练习怎样开口,而风度翩翩的诗人,在花园里与美丽的爱人调情,却读着来自各地的女人的情书,这让马里奥艳羡,他说我要写诗
嗯,要从隐喻开始,诗就是你看到这片地中海的湛蓝忍不住绝望地赞叹
马里奥有那么多要问的,可是聂鲁达说:诗无法解释
直到他见到了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马里奥写出了自己的第一句暗喻,要是我也会发疯地爱上这个女人,想起了在<恋爱小说>中他们三人重复<邮差>里的这句台词:
我恋爱了,怎么办?恋爱很痛苦,但我想要继续痛苦下去
她用微启的嘴唇衔起他递过来的小球,她把他写来的字条塞进了深深的乳沟,她不笑的时候已经能够摄人魂魄,那美妙的曲线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他们的婚礼上,聂鲁达接到了结束流亡的喜讯,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来不及忧伤
他走后的几年里,马里奥总是间接听到关于他的消息,可是诗人朋友太忙了,好像忘记了这个小岛和岛上的那个平凡的邮差,要知道是他开启了马里奥的另一种生活
马里奥开始写诗,为了诗人朋友,为了革命,在一次共产党的集会上当他准备上台朗诵诗歌时,意外发生了,惊慌失措的人群,飘起但终于落地的诗签,血腥镇压的警察
多少年后,诗人回到这个意大利小岛,马里奥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他没有见过爸爸
他的爸爸为了这个伟大的朋友,搜集这个小岛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为了不要忘记

看得哭了,心里涌起一股很美好的惋惜,为了马里奥,也为聂鲁达,为了友谊
    就是那一年谬斯遇见了我
    我不晓得它从何而来
    来自冬季?源自河流?
    何时何地?
    不是声音,不托文字,更非沉寂,
    而是来自我走过的街道,
    来自漫漫长夜,来自旁人的启发,
    在烈火中,或归途上,
    她没有内容,但触动了我。——聂鲁达

 5 ) 《我在这里爱你》 聂鲁达

我在这里爱你
在黑暗的松林里,风解缚了自己
月亮像磷光,在漂浮的水面上发光
白昼,日复一日,彼此追逐

雪以舞动的身姿迎风飘扬
一只银色的海鸥从西边滑落
有时是一艘船,高高的群星

哦,船的黑色十字架
孤单的
有时我在清晨苏醒,我的灵魂甚至还是湿的
远远的,海洋鸣响并发出回声
这是一个港口
我在这里爱你

我在这里爱你,而地平线陡然地隐藏你
在这些冰冷的事物中,我仍然爱你
有时我的吻借这些沉重的船只而行
穿越海洋永不停息

我想我已被人忘却,犹如这些破锚一般
黄昏时分停泊
这些码头显得格外凄凉
我对这种饥寒潦倒的生活已经厌烦
我喜欢我没有的东西,你是那么地遥远
我的厌倦与那缓慢的暮色在争辩
但是黑夜来临,它开始为我歌唱
月亮转动起它那梦一般的圆轮

借助你的眼睛望着我,那些最大的星星
因为我爱你,风中的松树
愿意歌颂你的名字,借助它们那钢丝针叶

 6 ) 片尾诗

And it was at that age…Poetry arrived
in search of me.I don't know,I don't know where
it came from,from winter or a river,
I don't know how or when,
no,they were not voices,they were not
words,nor silence,
but from a street I was summoned,
from the branches of night,
abruptly from the others,
among violent fires
or returning along,
there I was without a face
and it touched me.

——Pablo Neruda

 短评

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慢慢觉得自己年轻时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都没有深刻理解,或者说觉得现在可以深刻理解一些东西了。其实十几年前这部电影公映的时候我就去看过,还记得那张海报很吸引人,另外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的脸型,他呆憨的笑容,悬崖边上的海,以及女主角的胸。那时对聂鲁达的诗一无所知,也分不出剧中对白哪些是意大利文,哪些是西班牙文。最要命的是我记忆里一直认为这个故事是个浪漫喜剧,直到今晚重新看一遍,才发现我的选择性记忆,让我生生忘掉了电影的最后三分之一

5分钟前
  • dotann
  • 力荐

在《天堂电影院》送胶片给托托的老头在半片中变成接受别人录音带礼物的诗人,奇妙的身份转换。另外片中的邮差扮演者拍摄完毕后随即去世,也许连正片都没看上,可惜。

7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故事其实挺克制的,但看得我泪奔了。不要随便教别人认识美,因为那个人可能真的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美。

8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用你给我的暗喻实践一生

10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她的笑容像蝴蝶飞,她的乳房像两团燃烧的火——偷诗、求爱、得逞。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感谢诗人与诗,赠与生命这些色彩与纯净。

18分钟前
  • shu
  • 力荐

有个很特别的译名: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人生在世,唯有爱情与诗歌不可辜负。小岛邮差马里奥与大诗人聂鲁达相遇相知,逐渐领略到了诗歌妙处,并触发了天性中的诗性,最终收获爱情与信仰。诗圣聂鲁达因政治原因流亡意大利确有其事。由于以诗人为主角,所以全片的人、事、物无不与诗有关,甚至连思想境界也是诗意的。马里奥的诗性是与生俱来的,聂鲁达作为精神导师更像是一个挖掘者。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23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美的大门通向死亡,可是谁能说傻乐着过一生更好……

27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推荐

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看电影总是会哭了,是因为他们心里有事儿~

32分钟前
  • L***
  • 力荐

4.5星。到底什么是暗喻 诗人说是用一件事来类比另一件事 比如天空在流泪 那是下雨 笑像蝴蝶一样绽放 那是迷恋 我和你如同干瘪的海绵吸收海量的水分 那是师徒 我和你犹如星星一样互相照耀 那是爱情 身心像海浪一样起伏无常 那是人生 把所有情感像渔网一样撒向大海 那是诗 没有诗 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 有了诗 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 这一句不是暗喻 PS:我踏马也搞不懂什么是暗喻,可能每一句都不是,管他呢。

36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诗歌不属于写作的人,应该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4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大师不经意间进入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展示出一点点温柔,却改变了其命运的方向。整个氛围和感觉让人不知该哀伤还是欣喜,到底什么算是诗怎样又算作诗人呢?“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4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如果没有聂鲁达的闯入,马里奥也许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暗喻”,什么是“诗意”,也许一辈子不会写出一行诗句。但这并不代表诗歌没有意义,诗人写出来的固然是诗,但那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和美好的地方,它们才是诗歌真正源自的地方,这些何尝不是优美动人的诗?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48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聂鲁达的脑残粉。为了抄好他的诗,嫌自己字太丑,去练字,再去找各种版本的翻译,有些不通的地方发邮件问了很多译者,他们总告诉我「聂鲁达曾说,诗的被过度阐释总是通向乏味」,在片子里听到这句就像他亲口告诉了我一遍,我只在夜晚读,读得到星辰的时候,也嗅得到大海。

52分钟前
  • drunkenstain
  • 推荐

“即使它讲的是海,这首诗是献给你的。你若没进入我的生命,我也永远不会写这首诗”

55分钟前
  • andhkwtllwx
  • 推荐

去年南美洲讲学时参观过诗人聂鲁达的两个故居,印象深刻;今年讲课查资料又发现本片是IMDB网上80年代以来北美电影市场上最卖钱的非英语电影TOP100中的头10名,因此找出来重温一遍。 确实经典!

6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我不仅为聂鲁达的情诗折服,也为他和马里奥的友情感动。他们在离别时刻的拥抱,令我落泪。那是彼此共度的时间,那些时间令残酷也变得柔和。

1小时前
  • mon babe
  • 力荐

意大利式的幽默与哀愁,即使是在暴乱的结尾也缀合着舒缓的音乐。这是一部能用"纯洁"形容的作品,即使嫌恶诗歌的自己也会在此寻找到情感的美妙,领略镜头的精致,是继《黄金三镖客》之后最让我喜欢的意大利电影。唯一的遗憾是,这位面容英俊而口音淳朴的男主角在拍摄结束的第十二小时因心脏病逝世。

1小时前
  • 小易甫
  • 推荐

爱情、共产主义和身份,都用诗歌做了很好的联结,诗是最有力有效的语言,既能在影像中加具各种力量与情感,又能做衔接一切区别的桥梁,这个故事无论怎么拍都成立,在于它透露出了诗歌以及供人去感受的本质。

1小时前
  • Morning
  • 推荐

爱情→缪斯→诗歌→死亡。用真诚的情怀和诗意的暗喻重新解构生活。聂鲁达相关。又名: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你曾问我岛上最美的是什么,我为你录下海浪、风、父亲忧愁的渔网、教堂忧伤的钟声、星空和新生命的心跳。当你听到这些,会想起我。”

1小时前
  • 水仙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