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花旦

记录片香港2018

主演:内详

导演:魏时煜

播放地址

 剧照

古巴花旦 剧照 NO.1古巴花旦 剧照 NO.2古巴花旦 剧照 NO.3古巴花旦 剧照 NO.4古巴花旦 剧照 NO.5古巴花旦 剧照 NO.6古巴花旦 剧照 NO.13古巴花旦 剧照 NO.14古巴花旦 剧照 NO.15古巴花旦 剧照 NO.16古巴花旦 剧照 NO.17古巴花旦 剧照 NO.18古巴花旦 剧照 NO.19古巴花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2:49

详细剧情

  在古巴首都夏湾拿(今称哈瓦那)出生、自小学习粤剧的何秋兰和黄美玉,既是独生女儿、又是舞台姐妹。何秋兰的养父方标因爲家人反对他学戏而由广东远走古巴,黄美玉的中国父亲则是华人街有名的裁缝。两人生长在三、四十年代繁荣的夏湾拿,小生黄美玉学习过功夫和舞狮,花旦何秋兰则以俏丽扮相 和婉转歌喉红遍古巴各个华埠。1959年卡斯特罗的一场革命带走了一切繁华,何秋兰做了收银员,黄美玉做了外交官。两人进入花甲之年后,在被时间磨蚀的华人街,试图重新排演粤剧,她们是否还能找到当初少女梦幻的舞台?

 长篇影评

 1 ) Diaspora

电影看完的时候很想写点什么,但却不知从哪里下笔,脑中只有diaspora这个词在清晰地回荡。Diaspora,那些离散的人。

不久前看徐浩峰的《师父》,金士杰演的天津武学老泰斗,在天津待不下去了,带着白俄舞女要离开,一戴帽,一仰头,说,我去南美种甘蔗。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派。但他背转身来,一切又哪里是那么简单。永不得回天津是《师父》里陈识的赌约,老泰斗虽没有打这个赌,可他也只能有去无回,离的还是自己的家乡。当他远渡重洋,也不知种不种得成甘蔗,但是没有回头路的他,不也就是千千万万个何秋兰,黄美玉之父。

何秋兰和黄美玉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他们出生成长在一个家乡,却总有一个从没见过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要怎么面对这个故乡呢?他们的父辈,有的如何秋兰的父亲,办剧院,听粤剧,余生沉在最喜爱的也是最亲切的粤剧里;有的如黄美玉的父亲,在古巴成家,故乡变成一个很遥远的词汇,和女儿说不说中文这类的事情,又能怎么样呢?

到现在我记得最清晰的话,是黄美玉讲她搬出中国城后的事。导演问她和中国城后来还有联络吗,她瞪大了眼睛,声音往上提,“没有,我三十年都没有回去了”,说到末的时候眼神又淡下去,声里带着颤。她又说她回古巴后站在中国城街口,说她看到记忆里那么繁华的中国城,都只剩下残垣断壁,她看着看着就抹起了眼泪。人总是回想过去,尤其是自己开始的地方,青年想离家,人老愿还乡。

 2 ) 纪录片《古巴花旦》映后:流散、移民史和广东大戏

20180619上海电影节 《古巴花旦》没有辜负我的预期,没有浪费这么好的题材故事。镜头处理非常感人,叙事也很流畅。作为戏迷当然不会嫌粤剧唱段多,导演用得也很巧妙,都有结合具体情景与情绪。但其实可以少一点,不妨碍电影的表达。 看之前想了很多,包括潮剧、粤剧在越南、泰国的变种成为当地语言演唱的地方戏,这些戏剧史料,我一直极感兴趣。广府是侨乡。海外华人的生活面临的巨大文化氛围的差异和冲击,其实外人还是不能理解和想象。胡马首北丘,越鸟巢南枝。唐山二字之沉重,再热烈的语言去赞美反而显得苍白造作。看电影前,我听过大佬官白驹荣一首南音《竹伯返唐山》,深深感动,下南洋、过番邦的一百余年,亲人骨肉生离死别似是寻常,疼痛却不减一分。美国排华法案之下,纵使名伶小燕飞、张月儿申请入境,也要被关入监牢,受尽刁难。这是不容忘却的伤痛,先人泪水流尽,后人倘无知识,岂不忘记?也要多多地写。 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是基于我们父母的诚实、正直、爱和美丽。何秋兰的养父方标把粤剧移植到古巴,把孙子孙女抚养成人,他的乐观、坚强、责任感、智慧、艺术天赋和对孩子的爱无一不是家族血脉里强有力的刻印。当已成老妪的继女来到墓园,用手指蘸着唇泽,吻着父亲、母亲的墓碑遗照时,我们落着泪,很自然地联想到了Coco 。先人的灵魂在星辰间庇佑我们,太平洋割不断对故乡的认同。人间的永决只是暂时分离,当我们结束自己的一生,将与他们永远团聚。 当秋兰和美玉唱起《百花争春》时,她们最幸福、富足的童年从六十年前被召唤回来了。那是站在台上,看着下面几百双渴盼的眼睛的荣耀,是众星捧月的风光日子,与名伶们过从,为他们配戏。社会主义革命确实改变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海外华侨本来是支持推翻满清政权的国民革命的重大力量,不可能凭空转向社会主义认同。旧金山花车上悬挂孙中山的像,但是唐山并没有变,家乡的泥土并没有变,中国GCD说我们是中山先生继承人,也表达了对华侨的支持和重视,不过加勒比海还是太远了,考虑到美苏争霸的敏感,更是难以顾及。 中央政府是谁其实不重要,因为文化的血脉不会变质,更不可以消亡,它牵着万里之外的何秋兰和黄美玉。汉字没了,粤语没了,广东大戏不唱了,中国,对于她们,就没了。中央政府真的能理解这一点吗? (文/慕棻)

 3 ) 古巴阿婆-中国乡情,粤剧梦

秋兰和美玉这两个名字,像极了传统,朴实,隐忍的中国妇女,明明白白列在家谱上,挂着东方女性温柔的笑。

可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里的秋兰和美玉,却都是拉丁裔的美女。秋兰年轻时候太美,那张少女时代的照片极具梦幻色彩,乍一看仿佛是《洛丽塔》的合适人选。

可顶着这样两张脸的闺蜜两人,却唱粤剧,讲粤语,嬉笑怒骂讲王宝钏,郎情妾意,让观众好奇,新鲜又惊讶。

对她们来说,中国非故乡而胜似故乡,缘分多奇妙!

秋兰的养父方标好粤剧,却因家人反对远走古巴,秋兰小时候变教她唱粤剧。美玉的中国父亲则是华人街裁缝。三、四十年代夏湾拿繁荣昌盛,唐人街欣欣向荣,更让少女时代的秋兰和美玉学以致用,观众票友无数。少女时代总是美好,更何况是那么如梦似幻,光影交错的青春年华。可惜时代的洪流卷走繁华,两人回归普通大众。秋兰去做收银员,美玉去了外交部,和其余民众一样,再平凡老百姓不过。

我喜欢的,是两位古巴阿婆即使高龄80上下,有时候跟导演聊天眼光依然如少女孩童。“卡斯特罗,他又高又帅!我们都很喜欢他!” 更令我惊讶的,老太太远渡重洋来到广东,探望养父的家乡。没有中国血统的秋兰,中国的根却深深扎在心里。

有惊喜,也有伤感。惊喜的是两位老人可以来到中国,切身在这片非故土的故土唱粤剧,唱的时候精神矍铄,双眼有神,观众齐齐喝彩,那场景多年不见,仿佛回到了”梦一般的少女时代“,多感动! 可唱完也伤感,毕竟还得回到古巴,每月拿不到10美金退休金吃老人餐,溜溜达达度过晚年生活,华丽总是一瞬间。秋兰让自己孙子去孔子学院读书,却不想读的都是普通话,和粤语又是两个世界,况且弹吉他总比唱戏能撩妹,代沟无可避免,秋兰眼神里不乏落寞。

庆幸导演发掘了她们的故事,更庆幸能和导演在当代MOMA现场面对面交流。女性的力量无穷,移民故事讲也讲不完,悲欢串联的真实故事最最动人。

 4 ) 对粤剧的执着

#2019艺穗# 百老汇电影中心8号厅。导演魏时煜的作品11年看过《红日风暴》,13年看过《金门银光梦》。从两位老人的生世讲起,其中何秋兰的笔墨最多,也最为传奇,她没有中国人血统,白人的面孔,还是婴儿时,妈妈带着她流浪街头幸得收留,不久那人得重病,她妈妈怕传染,重又流落街头,此时认识了华人方标并组织了家庭。养父方标很疼爱她,虽然方标没生养自己的孩子,但家庭幸福美满。黄美玉皮肤黑,虽然她有一半中国人血统,父亲在家也不讲中文。卡斯特罗的一场革命使生活回到“解放前”,黄美玉见到卡斯特罗本人,似乎也见过切·格瓦拉,述说时满脸的崇拜。她们直到晚年才相逢。Q&&环节监制罗卡、策划汪海珊到场介绍影片情况,我到影院时刚好碰到策展冯宇在电梯厅接他们,离影片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两位老人家从香港过来也辛苦了。对古巴的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概念,只是听到如果没有资助她们是不敢想能来中国寻根之旅的,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黄美玉好歹做过多年外交官。她们今年还被邀请到香港参加艺术节登台表演。她们去佛山浏览大庙,即兴登台唱剧,在香港与粤剧大老倌对唱,还拍了一套戏服的艺术照,令人感动,如果不是导演、影片制作人及其他热心人士,她们不能梦想成真。

 5 ) 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对貌似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强调核心、强调向心,另一方面却又对所有的事物表现出强大的“理解能力”。落实到艺术上,一方面一些张扬、鼓动的东西,能够深入人心、世代相传——如岳武穆的《满江红》,另一方面,尘世的诸多细节被各色人从各种角度理解同情,亦能够深入人心、世代相传——如红楼、团剧与三体。

这种表面的矛盾,其实恰恰是互相成就的:正是因为有核心共识,才能有理解同情;又是因为有理解同情,核心共识才愈加坚实。

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深刻的共识,以及丰富的细节,是源于中国文化看世界的方法的精深:这种方法有着可以延展到无限的思维半径,又以能够于天地间保持中正庸和的人作为圆心。

有幸多次间接听到魏导演耗八年功力独立拍摄纪录片《古巴花旦》的初衷——“把这段故事展示出来”,“并不是在讲边缘”,感觉魏女士无论在自觉还是不自觉中,都是在做着这样一种叙说“有内核的细节故事”的事,从纪录片受众角度,相对于流行的纪录片套路,它的意义恰恰在于“展示”本身。

 6 ) 《古巴花旦》意外的親和近

文/高琳達

原文刊於《城市文藝》

遙遠的古巴一向令人聯想到閒散奔放的拉丁風情,因此,流傳於當地兩位非華人婆婆唱淒美温婉的廣東大戲故事就顯得十分意外和傳奇。2018年初,紀錄片《古巴花旦》上映,影片通過主人公何秋蘭這位古巴婆婆的眼睛反映了古巴華僑的歷史,反映了粵劇文化如何在北美流傳。我第一次進入百老匯戲院欣賞魏時煜導演這部新片時,很難不被主人公何秋蘭深深打動,也驚訝於影片獨特的親近感。

將鏡頭對準八十多歲的古巴花旦何秋蘭,是此片與前兩部題材相似的紀錄片不同之處。2009年,美籍華人攝影家劉博智教授拍攝了二十三分鐘短片《古巴唐人》,首先發現何秋蘭的故事。她從小被第二任養父方標培養為花旦,十五歲紅遍全島,後因革命中斷了粵劇戲伶生涯。退休後,何秋蘭聯絡到兒時唱戲的玩伴黃美玉,又重新唱起心頭割捨不下的粵劇。然而,劉博智教授簡單的敘述並不能充分展現何秋蘭的魅力。2016年,香港電台系列紀錄片《華人移民史》的第一集以香港歷史學者雷競璇教授為主角,影片走到破落又不失美麗的古巴首都夏灣拿,走訪住在華人街療養院裡十幾位想回鄉而不得的老華僑們,梳理華人移民古巴的歷史。但是,講述何秋蘭粵劇經歷的,依然寥寥幾筆,讓人意猶未盡。

《古巴花旦》開頭交代故事背景,我看到的是用了雷競璇教授編寫的《十九世紀古巴華工》書中的圖片,一幅十九世紀的夏灣拿,還有劉博智教授本人和他的古巴華僑攝影作品,前後的連接給我親切感。《古巴花旦》把相關人物聯繫,造就了老友相聚般親切的氛圍 [繼續閱讀...]

 短评

很好的题材,但学院气略重,直白的历史讲述后退,成为背景,更加聚焦于两姐妹的生命和关联,或许更好

4分钟前
  • 阿吱
  • 还行

世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5分钟前
  • 芒星.
  • 力荐

银幕上出现何秋兰年轻时代靓照的时候,全场“哇”的一声。没有中国血统的粤剧花旦,八十多岁寻根开平,自谓一生无憾,孙子上孔子学院学了中文,这才叫“梦圆中国”。在影像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导演广泛征用各种图片和声音材料,尽其所能地还原了当年唐人街的盛况和两位花旦在不同制度下的坎坷人生。滞留旧金山的粤剧伶人为躲避兵役多人轧一角,演到自家老豆都不认识那段最好笑。

10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古巴唐人街的衰落是个好故事 也有很多人好奇 但是魏时煜始终还是不会讲故事

13分钟前
  • GA
  • 还行

SIFF 第四场# 有种打开新世界的感觉,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寻根问祖真的是在中国人血液里的。

17分钟前
  • 眯眯眼的敏敏
  • 推荐

Louisa的作品给我感觉就是,细腻但不骄煽、平隽但不陈乏、考究但不絮繁

22分钟前
  • Nomad_RK
  • 力荐

马上就把《金门银光梦》下好了

2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整个故事最被触动到的是何秋兰的养父方标,为学戏远走古巴、在哈瓦那街头收留异族母女、然后一生待无血缘的后人为子嗣,如果“家庭”真的有某种崇高价值的话,那一定首先是亲密关系的实践领域。所以真的不是寻根或离散,而从母国一整套生活方式中剥离出来后,粤剧也被净化为一种家庭情感仪式。(昨晚中大放映会见到卡叔了,真的很有风度!)

29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粤剧版乐满哈瓦那,长寿真好啊

32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These ladies are touching strangers

35分钟前
  • 没有理想型
  • 推荐

叙述和剪辑有点乱,但是扎实的口述历史总是很动人的…其实与其说主角是两位古巴老太太不如说是何秋兰的养父方标了,尾声处两位老太太来到佛山寻根,登上古戏台对着路人唱出70年前学下的大戏,眼底不禁一热

40分钟前
  • willow
  • 推荐

感觉剪切得有点散,前半讲历史的部分看得我有点困,中间讲到革命开始了两个老奶奶回忆说卡斯特罗好啊又高又帅格瓦拉好啊又高又帅我就笑了,后半段奶奶们追梦的部分很动人,“想回到当初梦一般的少女时代”,真好啊

45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9.1/10 做大戲的古巴美少女, 教她的是她的繼/養父, 她媽媽身世飄零, 兩人故事用劇情片拍應叫 亂世佳人.......

48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ADC牛逼...老了也想捧碗茶听戏文

52分钟前
  • minorones
  • 推荐

siff2。不看这个片我可能永远不知道会有这么一群人。片子拍的有些散,也有点闷。

56分钟前
  • 芋头
  • 还行

两位古巴阿婆实在太可爱了。监制罗卡、策划汪海珊也都已年过七旬,难得他们到了这个年纪,还那么爱“玩”!如果我老了能活到他们的境界,此生无憾了。

1小时前
  • Clyde
  • 推荐

只能说没有超出题材的有趣,作为对粤剧和古巴都一无所知的观众,前半有点难以进入状态,只是看到她们讲到当年的卡斯特罗,那种少女感好好笑哈哈哈。。后面“回乡”的部分能看出她们对粤剧和从没去过的中国“故乡”的真爱,还是挺感人的。。

1小时前
  • 橙子换马甲
  • 还行

革命之后没戏唱,两位姑娘青春已逝,但声音依然铿锵有力。魏导演擅长让材料们相互对话,感谢赠票,SIFF第一站!

1小时前
  • 星三岁
  • 力荐

#SIFF2018# 我心中的五星纪录片,有亮色的人物主角素材,时代大背景的史实素材,现实生活的素材,清楚的故事线素材,合成了这部古巴华人移民史和粤剧文化海外传播的集大成者!全程观众都极为投入,尤其唱粤剧的桥段,可以肉眼看出的中国人深厚的文化认同啊!

1小时前
  • 筆刀当炮
  • 力荐

#BJIFF#【导演剪辑版】加入了2018年展映纪实和2019年再次造访哈瓦那的部分,对于自己来说对粤剧在影视范围的认识停留在《新不了情》中冯宝宝的唱段,很温情很动人,这部片中展现以古巴为社会时代背景的粤剧传承确实让我很惊讶很震撼。涉及的视角有历史和政治层面,对于文化和家族都很注重追根溯源,导演的思考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听导演说剪掉的内容也挺精彩的,期待看到两位奶奶在中国的圆梦演出。

1小时前
  • [已注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