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的葬礼

剧情片日本1969

主演:池畑慎之介  土屋嘉男  东惠美子  栗津洁  藤田敏八  原正孝  小松方正  仲村纮一  蜷川幸雄  筱田正浩  

导演:松本俊夫

播放地址

 剧照

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2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3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4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5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6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3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4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5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6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7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8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19蔷薇的葬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2:43

详细剧情

  跟所有的先锋电影一样,《蔷薇的葬列》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男同性恋异装者在镜头前演出自己。男主角Eddie是一个年青的男同性恋异装夜总会的招待(电影并没有明确说他是娼妓),同夜总会的经理(madam)不和,同经理的男人,也就是俱乐部的老板有一腿。Eddie总是处于一种很压抑的状态之下,在不断的闪回中他的童年往事逐渐清晰: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于是他对妈妈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及很强的占有欲。他本来想和妈妈相依为命,但是妈妈最终还是出去找了个新的男人。于是有一天,Eddie把妈妈和妈妈的情人用刀刺死,并在妈妈的身上捅了很多很多刀。故事回到现在时。俱乐部的老板终于把原来的经理甩掉,导致经理为情自杀,Eddie晋升为新的经理。在夜总会改朝换代之后,Eddie和老板开始双宿双栖。一天晚上,老板在Eddie新搬进来的行李当中发现了Eddie小时候的照片……结果是老板在厕所里刎颈自尽,Eddie用老板自尽的刀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长篇影评

 1 ) 《蔷薇的葬礼》:菊花与刀的性别美学

题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日本社会正处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动荡与转型时期,那些青年人拿起共产革命偶像的语录,奔走在喧嚷和喋血的街头,和巴黎学生们一道冲击着社会赋予人类的权利潜规则,而这一切在二十年后又再度重演。 故事从一个烟洞说起,那是一个异常骇人的烟洞,强悍的母亲为了彻底地阉割儿子对于父权的幻想,将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烫出了一个恶心的烟洞,父亲的脸被抹去,留下异常丑陋的母子两。 如同俄狄浦斯寓言一般,Eddie爱着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有成熟的男人体征,而Eddie却潺弱的一碰就头发昏,稚气未脱的脸颊上,浮现不经意的少年气息。他穿异性的服装,大摇大摆地走在东京街头,对学潮的不知所措,但是吵架时逗乐的表演,让人发笑,他(她)象征野菊花,美丽,端庄,生机勃勃。 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日本社会,逐渐走出了战败的阴霾,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文化和思想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动,Eddie作为一个异装演员,和许多被采访的同性恋者一样,生长在流变不拘的这样一个时刻,挥霍汗水,供人解嘲和消费着,对此他们浑然不觉,打扮、内讧、争风吃醋,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在同性恋变装俱乐部里,他们倒要看看说谁才是最香艳且至高无上的女皇。 Madam是俱乐部老板,一舂腐败的大观园里,他(她)和Eddie共同拥有了一个男人,像极了权利高度集中的宫廷四壁,国王和一群贵妃之间的故事。Eddie和父亲交合的片刻,脑中出现的无数个断片,无父无母的孤儿,带着假面的行为艺术者。 片中交织了无数个一闪而过的短镜头,展现了复仇精神极其可怖的一面。少年Eddie弑母又将母亲的情人绝杀,年少不经却哀怨重生,举刀杀害母亲的同时,也将自我锁定在一个永不更替的躯壳里,同时堕入万劫不复的洪荒。片头Eddie和父亲的做爱镜头用了大特写,身体的细碎被描画下来,黑白影像若是为了增加真实的效果,强调皮肤的质感倒也说得过去,鲜血和菊花,交织/崩裂/融合,在鞘门间残酷地叫嚷。 Eddie的一群朋友在自设的地下俱乐厅里观赏学潮的纪录片,画面变形又扭曲,一伙人大笑,诗人不关心政治,因为社会抛弃了他们,同性恋,易性癖也不关心政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少数派,苟活而已,只有学生走上街头,以示威和反击的方式,向社会表达着自我的不满情绪,他们拿着chairman毛的画像,和巴黎学生们一道冲击着社会赋予人类的权利潜规则,而这一切在二十年后又再度重演。 性别作为个体的社会基本属性,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占据着个人的私生活,践行着不可逾越之底线的价值判断。打破性别的二元神话,势必就与反叛媾和,而权利和权力的界限在性别美学的维度上,显示出泾渭分明的伦理观。变装人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得悬踏在这种极端美学之上的战栗之花,他们的下场如何取决于这个社会锱铢必较的细节末梢神经,他敏感而又脆弱,却依然地吊诡,就如同胯下的巨物,坚硬地勃起又快速地疲软掉。 Eddie得知自己强暴了父权之后,自插双眼并夺门而去。他要让这个异常丑恶、寡廉鲜耻的社会看一看这个异端份子的下场,这让笔者想起贾樟柯的小武,一个是流血的呼号,一个是带伤的黎明。 片中主人公的命运延续了西方神话的立场,包含宿命、因果和社会伦理规则,一部西方主流意识的先声电影,开启了日本电影同性恋文化,27年之后,天朝也出现一部谈论同性恋关系的电影,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影片资料 名 称:蔷薇的葬礼.Bara no soretsu (1969年) 类 型:剧情 地 区:日本 导 演:Toshio Matsumoto 演 员:Shotari Akiyama Kiyoshi Awazu Emiko Azuma 评 价:艺术性6.8,欣赏性7 作 者:俗人•李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22时41分 鹏城

 2 ) 时间。空间。经度。纬度。

   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时代,是一个全世界的年轻人用热血和理想去企图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日本街头充满着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高涨的斗争情绪甚至不亚于中国。1968年—1969年间的“全共斗”学生运动尤为著名,这场运动波及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蔷薇的葬礼》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1969年在日本艺术影院行会(ATG)的支持下诞生,这部影片也成就了日本导演松本俊夫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尽管这只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1962年,日本艺术影院行会(ATG)的成立“对日本的独立制片公司发行其作品具有重大意义”。大岛渚的《白日凶魔》(1966)、《日本春歌考》(1967)、《归来的醉汉》(1968)等一系列实验作品都是通过此行会的扶持下推出的。《蔷薇的葬礼》作为日本电影新浪潮的先声之作,开启了日本电影正面关注同性恋文化的先河。在这部充满非议、充满实验味道的影片中,暴力、色情、反叛等情绪随处可见,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同性恋者,导演通过叙述和纪录交叉剪辑的手法上演了一出弑母淫父的带有反俄狄浦斯情节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
   主人公艾迪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这个从小跟着母亲生活的男孩儿,渐渐发现自己有同性恋的倾向。父亲给他的印象来自于一张照片,而这张家庭合照中的父亲的脸却是被烟头烫过的,无法识别。艾迪无意间发现母亲与陌生男人通奸,一气之下,他持刀将两人双双捅死。这便是艾迪的过去,也是跟随他一生的心理阴影。之后的艾迪在新宿红灯区的一家同性恋酒吧里工作,并与酒吧老板相爱,酒吧老板的前任相好勒达得知了此事,通过一系列手段欲将艾迪赶出酒吧,最终却遭老板的抛弃,自杀身亡。艾迪成为了酒吧的“女”主人,不幸的是,酒吧老板在与艾迪的一次约会中发现了那张照片,他猛然意识到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居然是亲生儿子,无法接受事实的他用尖刀刺穿了自己的胸口,艾迪也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这段剧情简介是笔者通过自己的观影体验将影片中的片段按传统故事结构重新排列组合而成,松本俊夫对时空结构的处理可谓是复杂多变。“所有电影的概念全没有了,所有的门都开启了。”这句话是影片中一个角色面对摄影机陈述的,从另一层面讲,这段陈述也是导演通过此影片所要传达的第一层含义——对电影时空结构的反思。
时间与空间的断裂
   弗里克斯·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十分荒谬的事情。”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对哲学的研究,电影同样是依附于空间和时间而存在。“电影空间的本体就是镜头空间。”
   松本俊夫对于时空处理的理念却是建立在打破传统观念的基础之上,在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时间与空间的断裂。
   主人公艾迪每次做爱都仿佛是获得了重生,导演在剪辑上将高度曝光的照片随意地插入,插入点并不在镜头与镜头的连接处,而是在单个镜头之间,空间不再是连续的整体,导演对于时间的把握也同样如此。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时间的存在,松本俊夫将西方经典音乐通过变奏处理,不断地停顿、继续,造成了时间的断裂。这种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处理方式在整部影片中有几十处之多,其中艾迪母亲临死的镜头、艾迪的失真照片、几个裸体男人背对着摄影机、一个裸体男人大腿之间插着一朵蔷薇、烟头烫掉照片上男人的脸、一系列字幕等等,这些短暂的时空存在构成了影片中一处处的断裂面。
   对于一部影片的评价标准不是在于表现内容具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也不是在于影片结构有多么的复杂,而是这两者的融合,内容与结构从来都是相互影响,却又不可分割。松本俊夫将本来就富有反叛色彩的剧情内容与几乎神经质的时空结构处理方式巧妙融合在一起,最终体现出了这部影片的实验精神。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导演自己聪明才智的体现,还不如说是观众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经验的积累与导演共同完成的作品,因为要理解此片,观众不仅需要跟随导演的节奏,更需要随时随地地重组时间和空间,将这些时空碎片有机地组合,才能体会其深意。
   
谁说必须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文字符号系统中的辅助性书面符号,电影符号学用于研究镜头段落衔接方式的术语……电影‘标点符号’的所指是对标书内容的一种分节,可以暗示时间的流逝、无形的情绪、忧伤地凝视、无语的告别、情节的转换等。”④毋庸置疑,在文学艺术中,标点符号虽然只起到辅助性作用,但是缺少或是不恰当的运用标点符号首先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其次也会导致叙述的不流畅。电影对于“标点符号”的运用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或者说,不同的导演对其看法颇有不同。
   淡入淡出、叠化等等这些在乔治·梅里埃时期就已经发明的空间变换手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有完全抛弃这种传统的先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导演就提倡使用跳切的手段处理空间的变化。松本俊夫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从影片中可见一斑,他将所有这些手段拿来,为己所用,影片中不仅有刻意通过物件细节意图达到流畅变换空间的手法,又有直截了当的跳切做法。
   主人公艾迪同友人来到高塔上,此时一对夫妻领着两个孩儿从旁边经过,镜头插入艾迪儿时的照片,随后就是艾迪在家里翻看自己儿时的相册。这两个空间的转换是建立在“孩子”这个具有联系性的物体上,给观众自然流畅的感受。而在这部影片大部分的空间转换的实例中,导演均采用跳切的手法,不顾叙事的逻辑性与完整性,丢给观众的却是跟剧情故事有关、跟电影创作有关、跟社会现实有关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如何重新组合成完整的带有特定含义的单元和段落,似乎又成了观众的工作。
   
时间的压缩
   根据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71年推出了《发条橙》这部作品,由于其中有大量的暴力和性的内容而被美国电影审查委员会评定为X级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的段落,场景表现的是主角亚历山大和两个女人在房间做爱。库布里克运用了降格的拍摄手法,将这一本身俗不可耐的桥段表现得喜剧性十足,再加上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的变奏处理,节奏感十足。
   回过头来看这部1969年上映的《蔷薇的葬礼》,其中主人公艾迪和情敌勒达打架的那场戏以及奥苏米在好友勒达的唆使下联合两个女性朋友与艾迪和他的两个友人斗殴的那场戏几乎和库布里克的处理手法如出一辙。“加速镜头常在戏剧电影中出现,成为制造喜剧效果的有利镜头手段。”⑤降格的处理让打架斗殴的动作速度加快一倍,现实的时间被压缩,生成了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场面。松本俊夫同时将音乐的速度加快,画面与声音的时间同时压缩,另外配以动画形式的吵架、粗口,将本来粗俗、低级的剧情表现得充满戏剧性,耐人寻味。
   
空间的层次
   “电影在处理空间时,有两种方式:一是限于再现空间,并通过移动摄影使我们去感受……另一手法便是通过视线(内在)与心理活动进行蒙太奇联接。”⑥松本俊夫在《蔷薇的葬礼》一片的空间层次处理上采取了近乎极端的做法。
   影片叙述故事的主线索是艾迪和勒达之间的爱情斗争,这个线索始终贯穿整部影片,空间也大部分为这条故事线索的发展服务。主人公艾迪的过去(刺杀母亲)的镜头片段时不时地穿插进故事主线索中,这部分展示的空间属于艾迪的心理空间。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和对影片演员、同性恋、吸毒者的采访构成了影片的第三重空间。影片中随意插入的跟剧情发展几乎无关的短片画面、失真照片以及影片即将结束时导演用电视节目的方式向观众陈述的镜头又构成了另外一层空间——导演的主观空间。松本俊夫正是将这几类空间交叉剪辑在一起,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框架。

 3 ) 看过5000部,三推100部——日本电影篇

1、想要了解东方古典文化,可以去日本;想要学习西方现代文明,也可以去日本。纵向的继承,横向的移植,日本都做到了极致,古典与现代在日本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2、放眼全球,能把极度的单纯与极度的变态集于一身的,只有日本人可以做到。这些在日本的电影里都有体现,或者天然萌如清水芙蓉,或者变态得直指人心。前者如小津安二郎,目光向上,人性美好的一塌糊涂;后者如今村昌平,目光向下,书写蛆虫,至死方休。 3、日本的电影,在整个20世纪,都是亚洲电影的龙头,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水准,都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对人性的探索,对人内心幽微之地的挖掘,更是无国能及。中国的很多导演,都从日本导演那里偷师学艺,像侯孝贤之于小津安二郎,张艺谋之于黑泽明。 4、还有一点不能不提,日本的床上动作片,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屌丝,对中国的性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依照惯例,选片子,先选导演。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有:今村昌平;松本俊夫;寺山修司;小津安二郎;吉田喜重;园子温;实相寺昭雄;若松孝二;大岛渚;汤浅政明;中岛哲也。 6、本片单推荐的日本电影,始于1949年的《晚春》,止于2014年的《0.5毫米》,时间跨度65年,入选导演51位,电影佳片100部。 7、对于日本电影,我其实最想说的是:我的观影量还远远不够。 话不多说,片单如下: 1、今村昌平5部:楢山节考;诸神的欲望;日本昆虫记;猪与军舰;复仇在我 2、吉田喜重5部:女人之湖;水书物语;英雄炼狱;秋津温泉;女优的告白 3、宫崎骏5部:幽灵公主;龙猫;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 4、寺山修司4部:死者田园祭;抛掉书本上街去;再见箱舟;上海异人娼馆 5、小津安二郎4部:东京物语;晚春;秋刀鱼之味;麦秋 6、园子温4部: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神秘马戏团;纪子的餐桌 7、松本俊夫3部:蔷薇的葬礼;脑髓地狱;修罗 8、实相寺昭雄3部:曼陀罗;D坂本阵杀人事件;无常 9、若松孝二3部:无水之池;墙中秘事;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见山庄之路 10、大岛渚3部:感官世界;青春残酷物语;日本春歌考 11、高畑勋3部:百变狸猫;岁月的童话;我的邻居山田君 12、沟口健二3部:雨月物语;西鹤一代女;山椒大夫 13、北野武3部: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坏孩子的天空 14、三池崇史3部:杀手阿一;拜访者Q;切肤之爱 15、岩井俊二3部:情书;燕尾蝶;梦旅人 16、中岛哲也2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告白 17、黑泽明2部:罗生门;七武士 18、成濑已喜男2部:女人步上楼梯时;情迷意乱 19、内田贤治2部:遇人不熟;放课后 20、是枝裕和2部:无人知晓;步履不停 21、新藤兼人2部:裸岛;鬼婆 22、高桥伴明2部:禅;东京新爱人 23、今敏2部:千年女优;红辣椒 24、蜷川实花2部:花魁;狼狈 25、原田真人2部:涉谷二十四小时;狗神 26、汤浅政明1部:心灵游戏 27、合田经郎1部:可玛猫 28、石井岳龙1部:梦幻银河 29、今石洋之1部:落叶 30、泷田洋二郎1部:入殓师 31、深作欣二1部:大逃杀 32、冈本喜八1部:大菩萨岭 33、小林正树1部:切腹 34、敕使河原宏1部:砂之女 35、五社英雄1部:薄化妆 36、市川昆1部:细雪 37、相米慎二1部:台风俱乐部 38、竹中直人1部:东京日和 39、押井守1部:攻壳机动队 40、伊丹十三1部:蒲公英 41、山田洋次1部:黄昏的清卫兵 42、山下敦弘1部:天然子结构 43、降旗康男1部:魔之时刻 44、蜷川幸雄1部:蛇舌 45、广木隆一1部:东京垃圾女郎 46、大庭秀雄1部:雪国 47、西河克己1部:伊豆的舞女 48、安藤桃子1部:0.5毫米 49、小泉尧史1部:阿弥陀堂讯息 50、川尻善昭1部:兽兵卫忍法帖 51、塚本晋也1部:铁男 看过5000部,推荐100部——百里挑二 看过5000部,再推100部——华语电影篇 看过5000部,四推100部——法意德电影篇 看过5000部,五推100部——欧洲电影篇 看过5000部,六推100部——美国电影篇 看过5000部,最后100部——小国电影篇

 4 ) 他带蒙娜丽莎逛夜店,把马桶玩成万花筒 | 松本俊夫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华仔的一首歌,叫《马桶》。

“我的家有个马桶,马桶里有个窟窿,窟窿的上面,总有个笑容,笑人间无奈很多。每个家都有马桶,每个人都要去用,用完了以后,逍遥轻松,保证你快乐无穷。”

华仔性感的声线诠释出关于马桶的惊悚废话,格外悦耳。

歌是不错,但用马桶创作像在玩火,和俗挂了钩。而日本有位影像大师,竟把马桶玩出了逼格,玩出了境界。

松本俊夫

Toshio Matsumoto

这位影响了库布里克创作《发条橙》,引领了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的艺术家,在此前介绍“鬼畜”之父伊藤高志的时候就有提到过,而刚说的马桶之作也让伊藤高志等一众艺术家入了影像的坑。

Metastasis 1971_腾讯视频

▲《新陈代谢(Metastasis)》1972

它叫做《新陈代谢》,名字倒是挺隐讳的。短短8分钟的影像,将马桶玩成了万花筒,格外skr。

除此之外,蒙娜丽莎也难逃他的法眼,1973年,这个没有PS的年代,名画里的蒙娜丽莎被他抠进作品里,仿佛只是将马桶换成了蒙娜丽莎,五彩斑斓的灯光,犹如蒙娜丽莎放飞自我在夜店。

▲《蒙娜丽莎(Mona Lisa)》1973

看似“恶搞”,实际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要知道,他既是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力军,又是6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的弄潮儿,与大岛渚齐名,同寺山修司比肩,日本电影史最生猛的那几年,没他不行。

日本电影新浪潮

▲《青春残酷物语》1960

日本新浪潮运动与法国新浪潮,波兰电影运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而“新浪潮”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说的是一群青年导演反对体制,挑战权威,企图引领不同的电影风潮,以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和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为起点的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运动下的实践者们

法国与波兰电影运动的盛行,同时影响了日本电影界。

60年代初,日本由于电视的兴起,电影工业效益很不理想,新东宝电影公司也宣布破产,大制片公司也都萧条衰弱,因此新浪潮导演不得不进行独立制片。

▲爱看日影都该知道的东宝

同时在当时政治背景下,日本与美国签署了安保条约,日本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反美情绪高涨。

▲1960,时任日相岸信介(左)和时任美国国务卿霍特签订条约。

年轻人对日本政府做法表达强烈的不满,在政治上表示极度失望。而新浪潮导演又都是从这帮大学生,年轻人中产生。

▲大学教授与学生组团示威

因此,种种原因导致日本新浪潮运动的必然发生。

日本新浪潮又叫“松竹新浪潮”,是因为年轻导演主力阵容均来自同一家电影公司——松竹电影公司。

▲大岛渚

1959年大岛渚作为旗手,逢《爱与希望之街》公映后,在反对传统电影体制下,还加入了对当今社会,政治层面的批判与探讨,开启了日本新浪潮运动。

▲《爱与希望之街》

此后,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铃木清顺、今村昌平、增村保造等年轻导演纷纷加入新浪潮的行列。

这些牛鬼蛇神可都是不好惹的,而其中寺山修司和松本俊夫的身份更为特殊。

我是伤口,亦是刀锋

▲寺山修司

狭义的日本新浪潮是1959到1961年,仅3年寿命,广义的日本新浪潮则是以1983年寺山修司的去世为终结。

寺山修司与松本俊夫共同的特殊点,既是电影人,又同为实验影像,独立电影艺术家。

▲松本俊夫

松本俊夫一生仅执导4部长片,《蔷薇的葬礼》,《脑髓地狱》,《修罗》和《十六岁的战争》,量少而质精。

在《电影的变革》中,松本俊夫总结,“艺术必须对抗政治现状。”

▲《蔷薇的葬礼》1969

他在1969年执导的《蔷薇的葬礼》是日本首部讨论同性恋和异装癖文化的作品,被称作日本新浪潮先声之作,同时也是ATG的开山之作(ATG是活跃于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日本先锋电影制作公司)。

▲《蔷薇的葬礼》1969

它改编自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是关于一代君王俄狄浦斯王为逃避弑父娶母的预言与命运抗争的悲剧故事。

松本俊夫则将这个古老神话搬到现实舞台。

▲《蔷薇的葬礼》1969

同性恋少年艾迪是异装酒吧的头牌,与酒吧老板偷情,老板娘因被横刀夺爱而自杀,艾迪在最终发现,酒店老板原来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最终自戳双目,陷入无尽的深渊。

▲《蔷薇的葬礼》1969

“我是伤口,亦是刀锋”是片头引用的波德莱尔的诗句,其指艾迪。弑父娶母变为弑母恋父,两性关系改成同性爱恋,本身就很“新浪潮”。可松本俊夫除了在剧本上下功夫,还结合自己的实验影像经验,用极其前卫先锋的拍摄手法,让电影得以升华。

▲《脑髓地狱》1988

另一部《脑髓地狱》也赚足了噱头,《脑髓地狱》原著被誉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是日本作家梦野久作倾尽毕生心血撰写的作品,在松本俊夫之前,无人敢挑战这部奇书,而他却用15年时间做到了完美消化。

▲《脑髓地狱》1988

但自70年代后,松本俊夫便专注于实验短片,独立影像的制作。

日本实验电影第一人

▲《银轮》1955

其实在新浪潮之前的1955年,松本俊夫便确立了自己为日本影像艺术的开拓者身份。

其当年创作的实验短片处女作《银轮》被称为日本最早的彩色实验电影。神奇的是,这只是给日本自行车协会拍的广告片。

▲新浪潮时的阿伦·雷乃、阿涅斯·瓦尔达、雅克·德米(左起)

早期其作品没有拼贴式镜头,但在看到阿伦·雷乃的《格尔尼卡》之后,松本俊夫深受启发,于是拍摄出了《西阵》(1962)以及《石之诗》(1963)等记录影像,开始运用拼贴式镜头拍摄了诗意下的纺织,石材厂。

▲《西阵》1962,《石之诗》1963

70年代后,他先后制作了《新陈代谢》(1972)、《Atman》(1975)、《气=Breathing》(1980)、《伪装LES》(1992)等崭新的实验短片,后被人称之为日本实验电影作家第一人。

▲《Atman》1975

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览会(Expo’70 Osaka)是日本录像艺术创作的重要拐点。因为这次世博会关注艺术与技术的融合,艺术家们被鼓励采用新的媒介去进行艺术实践。

▲“视频广场”成员在索尼大厦,东京,1972

因此艺术家们开始行动,于1972年一个叫“视频广场(Video Hiroba)”的组织成立,这是日本录像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视频广场”存在的目的,是以低廉价格出租摄像机等设备,共一些热爱电影,8mm胶片的普通人去创作艺术作品。松本俊夫则作为元老级人物游走于包括“视频广场”的各个组织。

▲《新陈代谢》1972

同年6月,松本俊夫在另一个录像艺术组织“视频地球”制作了三部彩色录像作品——《新陈代谢》(Metastasis),《自治》(Autonomy)和《扩张》(Expansion)。这些作品探究了录像艺术称之为“数据色彩系统”的表现潜力。

▲《色即是空》1975

2017年4月12日,松本俊夫病逝,享年85岁。

今天,包括伊藤高志在内的许多日本影像艺术家都视他为精神支柱,延续着其浓烈前卫的创作风格,

▲《幻影》1975

松本俊夫曾说过:“电影变得像电影一样就是它的局限性。它正在自己步向死亡。”

前人早悟透的问题,延续至今依旧明显,人们需要自省,需要改变,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一代,也是尴尬的一代,但不至于为垮掉的一代。

大家可都是追逐潮流的新新人类,极富创造力的一帮年轻人。

相信不久的将来,鬼畜视频也可以作为艺术品展出,人人都可以用马桶玩出万花筒,属于我们的新浪潮运动不是正在进行吗?

▲《色即是空》1975

—End—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打破艺术家与工匠壁垒的领航员 | 奥斯卡·施莱默

大魔王布兰切特背后的男人|朱利安·罗斯菲德

嫉妒别人,不如让别人嫉妒自己 | 蜷川实花

立志成为漫画家,却“沦落”为鬼畜之父 | 伊藤高志

 5 ) 被爱和加害

“我是剑

也是被剑气所伤之人

我是刽子手

也是被害者”

蔷薇的葬列是一首挽歌,也是一首激进的交响曲。

导演松本俊夫与寺山修司、大岛渚同为日本新浪潮的先驱。其中,大岛渚靠着几部惊世骇俗的电影,以及跨国际的制作和发行而世界闻名。寺山修司的作品只听说过《上海异人娼馆》,然而他的爱好似乎不只在拍电影上。这三人当中,好象只有松本俊夫一直执着的创作实验性质的映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松本俊夫似乎更具备“新浪潮”的精神。

黑白片的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通过反白过度暴光等手法将具有底片感觉的映象生动的呈现在荧幕上。重复多角度的事件叙述错乱了时间感,却又如剥粽子的感觉,将事件的内核一层层同外在剥离开来。剩下可能赤裸裸也血淋淋的本质展现给人看。演员以角色和自己的身份交叉出现,故事外的故事,引人思索。至于后来库布里克是否受这部电影影响,才想到用快进和经过处理的背景音乐造成讽刺效果的方法运用到他的《发条橙》当中,那就不知了。

他从镜中走来,像魔女一样摆动着腰枝在舞池中摇曳。一个平凡的男孩,却是酒吧里最妖艳的陪酒女。他杀死自己的母亲,和父亲相恋,最后如殉葬的白色蔷薇,带着一身班驳的血迹,向这个世界控诉。

被大麻稀释的意识,被恋爱腐蚀的心。无论多么疯狂,也要活下去。这个世界需要改变,它已经腐朽不堪。政治也好,性别也好,性取向也好。对新的东西的渴望从来没有这样强烈过。它像一根跳跃的血管,在身体某处强烈的搏动,以至于全身的血液都因此而沸腾。回忆的照片被伤痛反复提起,被侵犯的自己和残酷弑母的自己。是剑,也是被剑气所伤者,是加害者又是受害人。公平与不公平之间,“正义”的天平时时倾斜,他们的人生加加减减到最后,竟归为零。

流着血的双眼,手上沾满既是父亲又是情人的那个男人鲜血的刀,染血的纱质睡裙遮掩不住的光润肌肤。

这样的你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一个人的精神是不断否定的过程

和身体是绝对不同的”

 6 ) 这个时期日本导演有够喜欢讨论面具这个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具,这是经过长时间的雕刻形成的。有些人一生只有一副面具但是,有些人有很多。有些人的特征很明显,但是有些和原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些能轻易地就被辨认但是,有些很难。人们相互见面的时候,总是带着面具。所有看到的只是面具。甚至如果他们,摘下他们的面具,他们仍然不能暴露自己。因为他们还有第二张面具。甚至第三张。藏在第一张下面。因此你看到别人的面孔只是面具而已。而别人看到你的也只是,面具而已。爱和恨也可以成为面具。

人忍受着孤独。
人们试图逃离。
然后制作新的面具。


我们去哪里?

 短评

库布里克发条橙确凿无疑的东瀛源流.重点不在乱伦、异装癖、性爱等各种类别标签之上,亦不在所谓纪录片手法或者先锋电影手法诸如自然灯光、现场录音、模拟采访、快速剪接、快进、多次闪回、黑白等等,重点仍放在情节上,松本俊夫用一切影像手段表达出的是毫不晦涩的、具体的情绪,扭曲的绝望,爱与死亡

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一个人的精神是通过反复的自我否定而到达极致。”……松本俊夫,高开低走,总在实验,也不愿自我否定踏入主流一回。父亲的扮演者土屋嘉男是七武士中那位妻子遭山匪掠辱的农民,儿子的扮演者池畑慎之介则“将”在十余年后出演乱。同为新浪潮代表的筱田正浩客串出镜演他自己。

11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其实我没看懂,但是电影的感觉我还是很喜欢。

15分钟前
  • 白阿毛
  • 推荐

娇萌美少年!!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个先锋怎么怎么个牛逼,不好意思!!!我只看见那个美少年了!!!我看见那个美少年之后我就看不见其他剧情了!!

20分钟前
  • Aki
  • 推荐

如果宝冢戏剧《凡尔赛的玫瑰》通过全女班扮演的男性提供了一个少女臆想中的梦境的话,那么《蔷薇的葬礼》则是其反向版本,它建立了一个全男性的酷儿乐园,其中男性成为了女性,混乱,毒品,以及焉指不详的政治激进,这同样是一个美学的世界。但《蔷薇的葬礼》通过重置俄狄浦斯神话构成了一种回溯——“父亲的回归”:另类的是,异装癖在语境中更亲源于拉康,弗洛伊德而非“性别搬演”的酷儿理论,“门缝的”母亲与镜像面前的少年,弑杀母亲,以便取代她,当Gay吧老板(与原文本对应的“另一个父亲”)再一次倒下时,我们终于发现了命运的另外的必然性,特尔斐的神谕赤裸裸地曝露在我们面前,最终,她(他)选择不再抵抗,以一种唯美的死亡走向自我之消亡,如同地上的蔷薇。

2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人,都是戴面具生活着

27分钟前
  • La Roca
  • 力荐

丝毫不觉得主角是美少年,难看的要命!从来不喜欢这类题材,无论话题有多刺激,观念有多激进,手法有多先锋;作为承上启下的探索过渡,此片形式大于内容。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悲剧啊。。。

29分钟前
  • Ex
  • 力荐

9.5;won't u follow me down to the rose parade?

34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在不断自我否定以寻找自我的途中,我是伤人的剑,也是剑伤的人;希腊悲剧的东瀛版本,弑父娶母变成弑母睡父,更突破底线,也更触动人心;导演在艺术手法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跳接、拼贴、快进、闪回、静态图片、仿纪录片……从心所欲不逾矩,令人目不暇接;扭曲的倒错之美,绝望的同性之爱。

36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以为老男孩够狠了,朴赞郁放到这儿还是保守了啊。

38分钟前
  • 深邃
  • 推荐

令人回味悠长的一部片,充盈着种种实验镜头,导演的才华是超赞的!

4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我一直觉得,同性电影中,无论是0还是T,毕竟还是男/女性,这是本质的东西,如果0就是伪娘T就是男人婆,那么根到底还是异性电影,根本就不是什么同性爱

45分钟前
  • 佛米
  • 还行

60年代是《广岛之恋》的年代,这样拍电影,不坏,但也好不到哪里。

47分钟前
  • Yuki
  • 还行

果然卸了妆都丑

49分钟前
  • 饕餮狐狸 可你别怕啊我比你更傻
  • 推荐

看的有点不认真,总之没觉得哪里美~

52分钟前
  • 人可
  • 还行

非常西化的日本浪潮

57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一点都不实验呀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可能也是被预告片骗了)。剧情甚至还比较老套:童年阴影,消失的父亲,失足的母亲,出柜,为男人撕逼,撕逼撕出人命... 但是画面和叙事方法都很先锋(好了付兰兰我知道你学的谁了),演员也很大胆犀利令人印象深刻,结局更是惨不忍睹。。#修复版

5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影片被称为日本新浪潮先声之作,也是开启日本电影同性恋文化的第一部作品。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男同性恋异装者在镜头前演出自己。我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戈达尔、阿伦雷乃、克里斯·马克等法国新浪潮名将的痕迹,一部很新很浪很潮潮潮潮潮潮潮到爆的电影。影片也被许多评论家认为对后来库布里克的《发条橘子》有直接影响(人物造型以及里面的暴力场景)。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如果是彩色的也很好

1小时前
  • Yoland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