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大饭店

喜剧片英国2011

主演:玛吉·史密斯,朱迪·丹奇,汤姆·威尔金森,比尔·奈伊,佩内洛普·威尔顿,戴夫·帕特尔,罗纳德·皮卡普,西莉亚·伊姆里

导演:约翰·马登

 剧照

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2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3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4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5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6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3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4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5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6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7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8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19涉外大饭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6:16

详细剧情

  人生已至暮年的七位英国老人辗转前往印度斋浦尔度假。七人中,善解人意的伊芙琳(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试图在丧夫后独立生活;患心脏疾病的大法官格雷厄姆(汤姆·威尔金森 Tom Wilkinson 饰)怀揣着无法启齿的秘密;道格拉斯(比尔·奈伊 Bill Nighy 饰)和琼希望能改善僵化的夫妻关系;老顽童诺曼和老来俏玛琪则时刻期盼着艳遇;至于穆瑞尔(玛吉·史密斯 Maggie Smith 饰),等待手术的她总是显得有几分冷漠刻薄。  各怀心事的七人被异域风情广告吸引,不约而同下榻在玛丽戈德饭店。但是真实的饭店并不如广告宣扬的那般舒适,这趟印度心灵之旅也不似预想般尽如人意。在陌生的国度里,众人对余下的人生展开了新的思考,不希望抱憾终身的他们向着皆大欢喜的结局努力着。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Deborah Moggach的小说《These Foolish Things》。

 长篇影评

 1 ) Welcome to India

观影的感受,说白了还是带着自身经历和认知的解读。印度是我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尽管时间不长,但我在那里艳遇过,裸泳过,疯狂过,也伤心过,做了无数前所未有以后也不打算再尝试的事。当时结交的朋友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而我人生最离奇最美好的回忆也留在了那,一去不返。电影中旅馆所在的Jaipur是我在印度主要活动的城市,而举行葬礼的白色之城Udaipur则是我在印度时第一次旅行去的地方。不得不说,如果这篇影评能够中肯,那一定是我说谎了。

主题和故事意料之内,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的危机,老年期可能面临的状况,死亡,孤独,恐惧,告别,乏味的婚姻,无止的欲望,诸如此类,编剧都概括其中,分给每一个角色一一介绍。时不时抛出的小意外,不管是情节上还是台词上的,都突显了英国人既保守又开放的态度,一贯的黑色幽默,带着骄傲和自嘲。英国喜剧向来如此,从‘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到‘海盗电台’,即使有陈旧的段子,喜欢的人会一直喜欢,不好这一口的也很难在这部戏里品出新味道。

老戏骨们平分秋色,激动时的颤抖和偶尔卖弄的小聪明都让人敬佩。他们走过的大街小巷,经历的文化差异,可笑的和尴尬的,我一样不少的体会过,往事一股涌起,让我过于入戏,以致数次被触到泪点。几十年后重逢的拥抱,像极了《追风筝的人》。原以为已经遇到了影片的高潮,却又为紧接而来的告别,隐藏的真相和突如其来的告白而感慨。被安排的婚姻和在婚姻中朋友式的坦诚,也是我在印度挨家挨户做文化访问时听到过的故事。眼泪掉了,哥们儿在一旁偷笑,但从不爱英国片的他,一刻不感到闷地走出了电影院,至少说明本片的节奏感恰如其分。极具异域风情的音乐和所有光怪陆离的色彩光线一样有力,声音先于画面出来的剪辑应该是一大功臣。

高二时省上有作文比赛,我写了一个故事,是一群少年的旅行。他们中有亲人离世的,有刚刚失恋的,有父母离异的,有高考失败的,凑在一起的这群年轻人最终在丰富的大自然和全新的环境中获得新生。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保守派,当着全班同学批评我写的题材不健康,谈恋爱婚外情写出来,不知轻重。他没收了我的作文本,从此取消了我参加所有作文比赛的资格。后来作文本被抛在脑后,我也摆脱了年少的诸多纠结困惑,而今看到了一个老年版的它,出生在装载了我青春,友谊和梦想的地方,不可能不惊喜。治愈系总归还是要有针对性的。

最欣喜的是,所有老套的道理和被重复过千万次的叮咛带来的,不仅仅是能立刻飞去想去的地方爱和生活的勇气,也是能留在原地继续兢兢业业并不惧怕改变的气魄。这亦是一种恩赐。

 2 ) EVERYTHING WOULD BE ALRIGHT IN THE END

我们是否已经离家够远 足以尽情流泪
我们已经老去 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慢慢来
成功的指标是如何应付失望 真正的失败是未曾尝试
或许我们唯一害怕的只是一成未变

EVERYTHING WOULD BE ALRIGHT ,IF NOT ALRIGHT ,TRUST ME ,NOT THE END.

她一直都套着纱丽一样的袍子 似乎一下子便融入到了那样的一个异域国度 手拿小册子 带着平和而亲切的微笑 找到了一份工作 教会那些机器人一样的电话接线员应该带着感情地 去适合聊天 因为她曾经是接听电话的人 曾经被突然戳到了伤痛却等不到对方的一句im sorry 其实有些事情倘若努力一下便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实现 那些总是指责你太过理想主义的人 其实只是懒于去付诸实践地成就意愿罢了

小奥说着本想着今年暑假去一趟的印度 结果没有实现 可是音乐响起时便让我明白 这辈子一定会去的一趟国度 香料 咖喱 纱丽 豆蔻年华过去了 却依旧可以寻回的一些记忆 停留些许久一点 便会慢慢融入其中吗 所以当他与妻子告别回到hotel 她刚好准备出门去上班 他们自然地告别 问何时回来 大概五点吧 正好下午茶时光 想要茶点里加点什么吗 一些牛奶吧 如此道别然后走那条熟悉的路出门 依旧灰尘漫天飞黑乎乎的孩子满地乱跑 转角时却分明看到她嘴角隐藏的笑意
我们总该遇见个什么对的地方 不是因为一个人 而是纯粹因为一个地方的空气 居民区 喧扰的人群中 静谧的自然里 让心可以真正的安静 可以很真很真地做自己 无关乎的纷扰评价庸人自扰都丢地远远 如此便是真正的归属了 暂时逃避也好 不管怎样时间飞逝 再次投入到俗世的河流里 骨子和血液里也至少融入了一份镇定静谧的沉淀

所以我才会总时不时在午夜时思念那段阳光洒满的国度吧 那个距离家真的很遥远的地方 却让我的心搁放在一个从未那么踏实的高处 只有自己伸手便可以够到 做了这辈子很多第一次的勇敢和疯狂 无怨无悔的 似乎是找到了无比充足的理由和借口 身边的人在放任挥霍着那份自由 我却更愿意一点一滴地把他们收藏起来 在最喜欢的时候享受 如此便没有惋惜后悔也没有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如此穿着尼泊尔彩虹大裤子招摇地走过八廓街时 看见那些特别的脸庞带着赞许的目光 心里也开出了大大的花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听自己的心总不会有错的
多感谢 曾经我的勇敢疯狂

 3 ) bye bye,高跟鞋

这是一部腐国老年群P版的《饭祷爱》,关于心灵长大。我曾经一度相信内在跟外在一样,到了某个年纪上——say, 18岁——就完成发育只待几十年之后再缩水了。

片子的第一镜特别好,在不断重复的机械等候音中,从一群在户外嬉闹奔向镜外的幼童身上一点点拉高拉过窗框拉进室内停在白发苍苍的Judi身上,一趟生命旅程,从无忧无虑充满无限可能,到困圄于一个既有的框架一方狭小的天地。

然后突然笼门打开了,笼子撤走了,被迫着要去别处,因为生命还没有结束,一开始或许满心不愿意,但是一朝走出去,既然还活着,未来仍然充满无限可能——好吧,不再是无限的,但毕竟有选择的余地。

而“别处”恰恰在印度,曾经一个是趾高气扬的殖民者,一个是辉煌不再的古文明,前者代表着新的技术引领着新的时代,后者意味着过时的制度被淘汰的生产方式。今天恰恰倒转过来,人口严重老龄化经济危机缠身的英国vs年轻人口比重占多市场蓬勃经济腾飞的金砖四国。一队廉颇老矣的腐国退休人员带着各自扛了大半生的枷锁来到印度一家亟待重获生命融入时代的古老建筑里遭遇满怀浪漫理想敢向旧习俗制度挑战的当地年轻人。

腐国人民擅长subtil的程度,直追我朝政府对和谐的掌握。这次颇与世俱进地于”If I need your opion, I’ll give you one”的英式幽默中加入了印度小青年欲与女友行啪啪啪之事不幸被其母“捉奸在床”的闹剧,意在老少通吃一网打尽。在寂寞花痴二人组老骥伏枥地猎艳中,Tom千里寻基友的深沉(腐国男真是不搞基不成活啊),Bill和Judi夕阳婚外恋的含蓄,Maggie从轮椅中站起来的一小步在自我治愈中的一大步,就像在英国早餐茶里泡到刚刚要化的饼干,既不会严肃到干口,又不至谐趣到稀烂。

置角的idea也很妙。有Bill爷爷在阵又有一个基友角色,一般想法就是二合为一再好不过。偏偏这片里就要让一脸精干强势的Judi奶奶去演资深家庭主妇,再把举止温油言语吞吐的Bill爷爷配给她,然后让一脸直男相的Tom爷爷搞基……这也算老菜新煮,跳出既定意料之外,别有一番妙趣(角色导演哭ing:腐国就这么俩演员,配出一个常青树钻石阵容来我容易嘛我!)

要说遗憾的话,印度小青年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囧二男向妹纸表白的这一段——过于套路化,在这样一部几乎每句话都只说到七分剩三分给对方猜的大人式电影里显得格外set up,加上印度小青年跟他妈妈和女友,他女友跟他未来大舅子之间全用英语对白(这点我百思不得其解,电影中出现过印地语,显然不是对语言问题毫无认知。如果说囧二男跟女友不是同族系不讲同一种语言所以需要英语沟通的话,母子、兄妹之间讲英语是要闹哪样?!)非常不自然,更说不上感人了。
再者是Judi的画外音属于编剧上的硬伤——这部电影完全没有“私人化”的诉求,而且单单只在过渡的地方使用画外音,那只能说明编剧技穷(另外这一招最近这几年被用得过于泛滥)而到了Tom追忆需要一点flash back让观众进入“别处”的另一个时空,就像开片的那一镜拉一下时间轴的点上竟有满足于当事人的平铺直叙,直接导致Tom爷爷与基友久别重逢的煽戏魔力大减。

PS:附赠一个大人式说话法的ex:刚刚回旅馆的Billy爷爷跟正要出门的Judi奶奶撞上,爷爷问奶奶几点下班,奶奶说大约五点回来,爷爷于是问”tea time?”,奶奶意许,爷爷问她“你喜欢怎么样的茶”,奶奶答了。两人心领神会地分手,这就是约了一个date……

14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会在30岁之前死掉——皱纹橘皮肚腩这种东西不允许出现在我身上,这不科学!!!我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兴高采烈地拿着disney提供的诞辰免费票一个人去儿童主题公园玩,一切安好。只是第二天醒来后,意识到没有一件事情会来得太早或太迟,爱情或者事业或者爱情或者事业(come on,人生只有这两件事可忙是不是!),难的是从心所欲。

电影中的这些人为别人活了大半生——Maggie打理别人的家事,Judi听从别人的指示,Bill照顾别人的感受,Tom屈服别人的眼光,即使搞笑花痴二人组也默默遵循着某种“让别人喜欢我”的说话之道游戏之法。但是别人,会变会死会离开,而自己却总是活着。大概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个“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的阶段,死命折腾自己的身体因为别人觉得这样那样才漂亮,和一个没神马火花的结婚因为别人觉得那人优秀出众而你当婚不当剩,做一份不肿么有兴趣的工作在别人看来这份工作体面,我们想在别人的世界里成功——于是吹嘘于是攀比于是遮掩于是死撑,直到别人走开之后,我们自己还剩下神马呢?
姐在年轻时候为了讨好别人,为了达成别人的标准,所做的蠢事真是数都数不过来。母上趾骨内折是因为常年穿高跟鞋所致,姐还是偏爱恨天高的鞋子,除了因为平足确实不耐久穿完全平底的鞋子之外,也总是存一个“骗别人说我比实际这点身量来得高”的小心思。现在回想,真是二逼得可以——又不是要当模特做空姐,人家觉得你有多高so what了,每天踩高跷难受的那个不是自己么,将来有什么后遗症吃苦的不是自己么,犯得着么?就是今年,当巴黎气温终于达到准夏天的高度时,姐终于加入了满街的平跟鞋大军。
前两个月去古德堡玩,在自然博物馆里用声纳量了一下,一年里长高了0.5公分,总算和母上平等了。即使过了发育期,只要还没蹬腿,一切皆有……呃,很多事还是有可能的。假使更关注自己的感受而非他人的话。我一直很怕将来变成Penelope演的那个角色——看神马都不顺眼,看别人开心就不高兴,整天垮着一张脸到处辐射负面能量。

 4 ) 印度不是答案

周四下午场,4磅的票,整场就我一个人,看完有点失望。

片子的背景设定非常惊艳,一帮英国的退休老人,各种不如意,阴差阳错来到一家印度旅馆准备长期度假,到了却发现所谓的豪华饭店只是个遍地长草的半截子工程。结局相当励志,老人们要么完成心愿撒手归西,要么扎根印度开始生命第二春,顺带还帮助印度有为青年实现了非常俗套的爱情逆袭。平心而论,老年人生和文化碰撞,都不是容易演绎的话题,一部轻喜剧,拿捏到这个份上算是合格。主要角色都是些熟面孔,演技上无可挑剔,笑点足够,印度气息拍的也还算地道。那么,何谈失望呢

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印度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强烈的“异域感”。一方面,一座典型的印度城市绝对不会缺乏肮脏的环境,遍地的乞丐,混乱的街道,拥挤的人群,人们存在的唯一理由仿佛就是为了成百万成百万的挤在一起。女人赤脚在布满粪便的小巷里行走,孩子裸身在垃圾堆边玩耍。人际交往同样是一种灾难,来自陌生印度人的诚意通常是值得怀疑的,这一切足以令一个富裕国家的普通居民感到震惊与困惑,很可能还伴随着极度的不适。然而另一方面,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印度对于西方又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那些关于印度的西方文艺作品往往流露出这样一种思想:在这个国家的所有这些混乱,脏臭,拥挤,贫穷的背后,在那些泥泞,灰尘,牛粪,破屋之中,隐藏着一种东西,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伟大的神性。。。而这种东西,正是西方式生活中所缺少或丢失的那块拼版。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成千上万对于西藏一无所知的中国人不是同样相信,他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失去的灵魂么?

本片的平庸之处正在于无法跳出这个框框,导演甚至替这种神秘的生活哲学作出了注解:“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我在印度似乎从未听到过这句话)当一切围绕着这句话展开时,真实的印度也就沦为了一碗咖喱味的心灵鸡汤,成为了一群英国老头老太寻找人生真谛的舞台,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一块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而已。即使导演勉强插入了一个俗气无比的爱情故事,也无法改变印度形象在本片中的花瓶定位了

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反倒是那位最后返回英国的女士,片中她坦率的问另一位英国老人“how can you bear this courtry”,尽管后者给出了非常小清新的答案,但直到最后,本片都没有给这个问题一个足够有力的回答。片中这位女士最终被处理成一个反衬,固步自封,无法拥抱全新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真的像片中所展现的那么简单,那么理所当然么,若是结局颠倒一下,大多数人最终返回英国,只有一人坚持了下来,至少对我而言,可能会更有感染力

看完电影去饭店吃饭,吃了一半突然觉得这片子就像是英国烹饪,极其难得的食材,最终做成的饭菜却实在平庸了些

 5 ) 既然都快死了,就把那些后悔都消灭掉吧

尽管早已听说了这名头,但若不是因为Swindon雨雪交加零上四度的天气,智障到只穿了一件衬衣和一件风衣的我,除了躲进影院之外剩下的选择也就不多了。一开始我无非是冲着一群老戏骨飚演技而去的,对于剧情我早就盖上了“老年人专用”的印记没抱什么希望,而结果,说老实话,TBEMH是个从各种意义上都给人惊喜的电影。印度的异国风情,角色之间的冲突,剧情的走向,都有一部分情理之中,而又有一部分在意料之外,考虑到100%上座率的影厅里大部分是退休老人,一边照顾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思想开放程度不能太出格,一边又给了阅历丰富的他们一点新鲜感,倘若这的确是编剧有意为之,那么我只能为这种深思熟虑深深地顶礼膜拜了。

主演们的演技都是让人直接给跪了的程度。尽管片长超过两个小时,但由于出场人物太多,就算剧本还算紧凑,导演也感觉在尽量制造迸发灵感的瞬间,留给每个人大展身手的时间还是不多。就算如此,那些短暂的瞬间全部被利用到了最大化,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就冲这点,这片子都值得一看。

同性题材的引入再次证明英国人的节操都被冲进泰晤士河了,Wilko爷爷刚开始谈年少竹马情那会我还以为我又学到了一个对异性恋描述的新用法,接着重复There was a man的时候我开始告诉自己你想多了,最后I am gay出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掐大腿,恨不得当着一整个影院的爷爷奶奶就开始咆哮,结果人爷爷奶奶都笑得无比自然,最后重逢的时候还看到了很多人的眼睛里有了晶晶亮的东西——搞得我瞬间觉得我比一个保守党选区的老年人思维还闭塞的羞耻感……面壁去了。

总体来说笑点和泪点都是很多的,而且无懈可击的对白和表演毫无困难地把这些点传达给了观众。唯一的瑕疵是很多桥段可能的确有点陈旧,但我喜欢这片子,喜欢印度的喧嚣和光怪陆离,喜欢时而萌时而深沉时而搞怪的爷爷奶奶们,所以对我来说一切瑕疵都可以无视。

而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把我放在了一个以前试过去想但从来都想得不够的角度上,那就是:当我退休,当我老去之后,我的人生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而那时的我,又该如何利用起剩下的这段时间努力来粉刷我时日不多的人生。

其实不用活到知天命之年也能发现,人生就是一个错误积累的过程。有些能够一笑而过,有些却让人追悔莫及;有些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有些却是两方甚至多方心里一直都解不开的结。可能发现自己一直都在被欺骗;可能觉得自己忍受了太久不该忍受的事情;可能有些道理至今才明白,或者明白了至今才有勇气去实现。

但或早或晚,“我说不定明天就会死去”这个念头会把自己从最深的自我欺骗中扇醒。死亡或许真的是人最无法克服的恐惧,而这个恐惧有的时候确实也不是坏事。它驱赶着我们克服了其他的恐惧,去做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去一个不同的国家,体验从未有过的生活,再尝试一把年轻的感觉,终于找回年少时的爱人,重新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而一切不过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想带走快乐,带走喜悦,带走爱,带走令人珍惜的回忆,谁也不想留下后悔。可能现在来想这个问题终归是太早,繁忙劳碌的人生也迟早逼迫我们把这个问题弃诸脑后。而这部片子真正令人欣慰的在于,就算是在垂垂老矣之时才想起这个问题,终归也不会太晚。

永远不会太晚。

 6 ) 印度老人院版的遗愿清单,话说阿三还是开挂的民族啊~~

温情的英国电影,也只有处事幽默的英国人能够演绎出这样一个离奇的印度老人院。

几个老人,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相遇到了这个神秘国度——印度的“老人院酒店”,各自不同的生活在交织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碰撞。虽然故事的可信度并没有让人那么满意,但几位英国老戏骨的演技还是相当精彩的。

故事想来表层上是要批判一下资本主义的养老制度,确实这个难题对于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尚不能完善,更何况是落后的资本主义了(笑而不语)。所以,这里也不谈这个问题了,说说电影的另一方面;电影最后,每个人最终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古稀之年没有了更多的羁绊,没有了虚浮的功利,剩下的就只有自己和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抛开电影本身,故事的核心还是关于心灵的救赎,关于理想的执着。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等我老了以后我要去环球旅行,我要完成自己的梦想,我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然而,真的老了,又有几个人能收拾下行李,去追寻内心的愿望。电影里的老人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去追寻,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故事最后让人最意外的是解决了酒店倒闭危机的,居然是轮椅上的玛吉·史密斯,一个初看让人感觉傲慢,偏见,固执的老人,在打开心扉后,原来是如此的睿智,幽默和可爱。
顺便提一句,导演约翰·麦登居然把印度熙攘的街景和嘈杂的日常生活拍摄的如此美丽,可见导演寻求美的功力确实让人敬佩。本来诡异的阿三,在电影里却也都合情合理,让人不禁兴趣旅游一番的冲动。

虽然很早就打算要写写影评,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昨天因为看过《黑镜》后内心再次被打动,终于决定不能再浪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付诸行动。
没想到这豆瓣的第一篇影评,却也和电影的主题有些契合。关于梦想和行动。

打分:7.6

 短评

開場的精彩群戲到後面演化成了俗套的肥皂情節,還有無數兒戲純功能化的人物轉變……不太好

4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好看,治愈心灵,温暖的影片

6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touching

9分钟前
  • Halah
  • 力荐

Maggie Smith 永远都是终极大boss

14分钟前
  • 正在接力的99
  • 还行

一道名叫“中老年英国佬在印度寻找自我”的下午茶点心。爱在他们挑刺,拥抱,争吵,离开,微笑,甚至死亡的一切痕迹里。所以从后半部分我又毫无悬念地泪奔了。Maggie阿姨,我们都会be healthy.

16分钟前
  • 草猫想作读书人.我爱胡媚娘
  • 力荐

巧妙地隐喻英国和其殖民地印度的关系并不是一阳一阴、阉割和被阉割的问题、、而是一对互相亏欠/思念的好基友

17分钟前
  • 小转铃
  • 推荐

有一部分感觉略俗套,不过还是很感动的.........英国搞起群戏来我真是受不了,最感动的一节是老夫妇分手,结束40年婚姻....看电影里夫妇复合会感动,居然看分手也会感动....

18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烂剧本可惜了一班牛逼演员。

22分钟前
  • 长颈鹿小姐。
  • 还行

【我已经老到连绿香蕉都不敢买了】台词好棒!

26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Rich, colorful and spectacular! 老家伙们各自精彩,年轻一线则嫌不足。尽管剧情发展太过合乎预料,但印度市井背景+生死感悟的设置实在十拿九稳,想不喜欢都难。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整体还是一个蛮程式化的心灵鸡汤,一群老人前往印度的心灵之旅。开头很精彩,之后慢慢就套路下来了。包括包括几位老人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都没脱离固有的模式,个别还很生硬。好就好在一群演技精湛的老演员,总有几个你很喜欢的。老未必是终结,尝试新的生活,生命仍可精彩。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英国制造,印度拍摄!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亚健康老年人去第三世界国家寻找体面和自尊的电影,一半以上成员的婆婆妈妈故事,老公死了儿子逼迫卖房故事都能上老娘舅节目了,其实欧美老年人和中国老年人现状没有太大的不一样。几位银发巨星强赞无比,不正经的老头老头越发萌,唯有朱迪丹奇走正派路线

31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不错

35分钟前
  • 绿豆酥
  • 力荐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if it's not alright, it's not yet been the end.

37分钟前
  • 长个儿
  • 推荐

“我们是在哀悼他的过世,还是哀悼我们自己的失落?”这样像是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场景的电影,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了。

39分钟前
  • 邈邈
  • 力荐

英国人显然已经无法拍出一部正直的片子了,我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膜拜各位老戏骨的,居然出现了基情,更令我下巴脱臼的是一干老头老太太宁愿种族歧视也不搞性向歧视,全影院的英国爷爷奶奶们也是笑得无比酣畅,英国人的节操果然都拿来炸鱼薯条了……

43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

发生在印度的Love Actually

44分钟前
  • 意闲
  • 推荐

老戏骨们太情深意重了 这么单薄的剧本 明显担不起来就 跟预期落差有点大 ....不过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是bill nighy的nc粉...就真是看见爷爷跟筷子似的四肢跟那儿晃 姐就特开心

48分钟前
  • ドM
  • 推荐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Deborah Moggach的小说《These Foolish Things》。

49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老人家们都能这么有趣啊

50分钟前
  • 不侠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