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

剧情片大陆2007

主演:郭晋安  涂黎曼  谭安业  卢惠光  

导演:曹荣  何建军  

播放地址

 剧照

藏龙 剧照 NO.1藏龙 剧照 NO.2藏龙 剧照 NO.3藏龙 剧照 NO.4藏龙 剧照 NO.5藏龙 剧照 NO.6藏龙 剧照 NO.13藏龙 剧照 NO.14藏龙 剧照 NO.15藏龙 剧照 NO.16藏龙 剧照 NO.17藏龙 剧照 NO.18藏龙 剧照 NO.19藏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7-17 12:25

详细剧情

  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平田正夫领事刚得手的一尊明朝年代的夜光杯被“飞鹰”抢走。平田领事只听说过来去无踪锄奸惩恶的“飞鹰”,却不知道“飞鹰”到底是谁,更没有见过“飞鹰”长什么样。为找回包藏着惊天秘密的夜光杯,平田领事兴师动众地向巡捕房报案,恐吓巡捕房蒲勇队长限期交出“飞鹰”。巡捕房蒲勇队长不卑不亢的态度让平田悻悻而归,平田只好依靠自己那帮手下不断制造血案,然后留下“飞鹰”的标记,栽赃于“飞鹰”,试图激怒“飞鹰”,从而达到让“飞鹰”现身的目的。平田的如意算盘落空,日本天皇给平田领事派来顶尖高手小野一郎,协助平田誓死夺回夜光杯。此时,夜光杯已经被“飞鹰”匿名送交给爱国人士叶百川保管研究。叶百川的爱女叶雯留学回国之前,叶百川手上的夜光杯被平田领事通过调虎离山之计夺走。夜光杯得而复失,叶百川百感焦急气血攻心,留下一腔爱国的热忱撒手而去。平田手段卑劣,栽赃于“飞鹰”,致使叶雯回国后认定“飞鹰”就是杀父仇人。平田惧怕“飞鹰”,巡捕房到处抓捕“飞鹰”,叶雯将“飞鹰”视为杀父仇人,殊不知早已有过一面之缘的打铁匠孟飞,就是上海滩传说中的“飞鹰”。孟飞担心叶雯的安全,以给叶雯做马夫的名义住进了叶雯的家,在叶雯化身“飞鹰”独闯平田领事馆时,孟飞暗中相助化险为夷,以其坦荡、热情的性格,逐渐获得叶雯的好感。巡捕房蒲勇队长的助手阿唐被平田手下杀害以后,蒲勇意识到要想对付平田,必须联手“飞鹰”。此时,蒲勇队长已经知道孟飞就是“飞鹰”。为让孟飞现身,蒲勇借助于叶雯,演了一出“双簧”,让孟飞从此揭开“飞鹰”的神秘面纱。既然“飞鹰”的秘密已经公开,孟飞决定配合蒲勇,重新夺回夜光杯。孟飞乔装成按摩的盲人混入平田领事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夺回夜光杯,巧妙地解开夜光杯上包藏的惊天秘密。按照夜光杯上包藏的秘密,孟飞等人在日月钟楼找到大批的国家宝藏。有投敌卖国的叶百川的学生子民的告密,平田领事随即赶来。经过一场生死恶战,孟飞成功地铲除了平田的掠夺野心,最终获得叶雯的爱情。

 长篇影评

 1 ) 《卧虎藏龙》: 我只看到了 男人对于女人的恐惧

李安也在四十几岁的时候拍摄了《卧虎藏龙》。

这部电影中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算是李安当时的同龄人。而我觉得李安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拍摄的电影都是在反思自己,这部电影尤为如此。

上篇:李慕白的心路

四十几岁往往是一个男人事业的巅峰时期,却也是中年危机的开始。相比对于未来的憧憬,人生的归途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李慕白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的上升,恰恰的说明他内心充满了这样的困惑。因为闭关中出现的困难李慕白提前下山。电影开始在他的言谈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困难让他非常的苦恼,此行下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它,然后重新开始修行。直白的说,这个困难就是三个字:放不下。

“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有些事……我需要想想”“什么事? ”“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

直白的说,让男人放不下的东西也就是权力和欲望了。李慕白把象征权威的青冥宝剑送人,说明了他放下权力的决心。可是另一方面,降服欲望的过程则是更为艰难的。

李慕白终生视欲望为仇敌,这应该与目睹了老师江南鹤的遭遇有关。他是如此的仇恨欲望,以至于对“女人”这个群体,也怀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可欲望这个东西是不能压抑的,越发的压抑,它就越发的强大。降服欲望,更需要正确的方法。而非凭靠蛮力。

但是李慕白毕竟是一习武之人,想有所成就就要经历极为艰苦的训练。青冥宝剑杀人不沾血,却依然是夺人性命的不祥之物。手握宝剑的人亦是如此,若没有一颗杀心,又怎能练就高超的剑法?可以说,李慕白的前半生正是通过这份执着,这颗冷酷而坚硬的心成就了自己。

说的透彻一点,也还是这颗杀心,固化了他的世界观。看待人世间的事情唯有是非二字,待人处事一不留神就会走极端。在李慕白观念里,杀死碧眼狐狸,调服玉娇龙,就是杀死欲望,驯服欲望的象征。这种思维再次暴露出一介武夫的粗拙的本性,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只会解决外面的问题,直到把事情搞的越来越麻烦。

人性就是这样,之所以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就是因为无法抗拒内心的非理性的力量。按照中医理论,心主定力。正如那句台词“紫阴针毒走心脉”,在电影的结尾,李慕白不幸中了毒针。随着心力的消耗殆尽,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他终于对俞秀莲说出了压抑了一生的话。

如果说悲剧就是通过人物的毁灭去描写真实的人性,那这一幕就是悲剧。在内心潜藏的最深处,我们看到了一个为情所苦的男人,在神坛上站了太久,麻木于众人敬畏的目光,却只感到微微的寒冷。在这个生死无常的江湖世界里,经历太多的刀光剑影,开始对人生有些失望。残酷无情的厮杀让他的心变得坚硬。可那坚硬的部分只是一层硬壳,里面毕竟是柔软而又温暖的。

情欲是让人沉沦的根源,是一种粘稠,滞重,放纵,催促人自暴自弃的力量。在道家思想里,人死时若沉溺于情欲,会落入鬼道,坠入地狱。在李慕白肆情放纵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个愚痴的男人,他愿意做一个环绕自己爱人的孤魂野鬼,愿意永远陪伴在她的身边。这一点都不浪漫,一点都不美,这只是悲剧。

所以说,人不能活的过于纯粹,不能在还没有看清自己的本性时候,就去特立独行的生活。透彻的说,大侠李慕白的问题根源在于他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好的,必须打败坏的,正义必须战胜邪恶,光明必须照亮黑暗。不去看透欲望,放下欲望,而是压制欲望,杀死欲望。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终日感到紧张。

中篇: 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秀莲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一再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慕白,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刚才你握着我的手你。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吗?”

显然,李慕白的话说的有点大,有点空。这么有智慧的话,暴露出的却是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切实际。俞秀莲实际上是在委婉的批评他。此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变化:李慕白的眼神像是一个胆怯的小孩子,他看着桌面对俞秀莲说:

“你的手冰凉冰凉的,那些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一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

这句话,是不是更像是一个孩子对母亲说出的?其实电影里从许多细节中我们都会发现,李慕白在俞秀莲的面前,更像是一个羞怯的男孩。这反映出他对于女人的心态是不成熟的。

首先,他厌恶女人,另一方面,在他与俞秀莲的相处中又能看出他对女人有一种母性的依恋。长久的相处,让李慕白对俞秀莲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她不仅考虑问题待人接物全面周到。而且更是一个非常敏锐、知性的女人,电影的一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她懂李慕白,能够很快觉察出李慕白在字里行间,言语之外的真实的想法。在他身心俱疲的时候,唯有俞秀莲能够帮助他放松下来,解除焦虑与紧张。还有一点就是,这句话表现出了李慕白的愧疚之情。作为武功高强的大侠不去赚钱养家,却跑到深山老林里搞什么闭关。所有的事情要俞秀莲一个女人来抗。此时看到挣钱养活自己的女人委婉地批评自己,哪怕语气再温柔,也难免戳到一个男人的痛处。从这点上来说,李慕白面露羞愧的神色也是难免的。

我倒觉得这段对话也掺杂着李安对于自己婚姻生活的反思,众所周知,他六年时间失业在家,其内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也许,在他感到苦闷,无所适从的时候,她的太太就是这样在开导、安慰他吧。

“秀莲,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我诚心诚意地把青冥剑交出来,却带给我更多的烦恼。”

这一点又回到了电影的开始讨论过的内容:权力与欲望。虎隐喻权力,龙隐喻欲望。李慕白直言人的心里卧虎藏龙,这正是他苦闷的情绪的自然流露。之所以苦闷,就是因为他放不下。他的语气中,倒还有几分无辜。仿佛“诚心诚意的”把宝剑上交,就真的以为可以一了百了了,就真的放下了权力。心是很复杂很深邃的,面对欲望执着,需要去觉察,看破,怎可能凭借一时的决心甚至冲动就可以一蹴而就?把宝剑送人,只是一个象征,人的执着,依然停留在那里没有改变。

俞秀莲看着桌面说,“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强烈。”这句话就足以看得出她的智慧,她是一个含蓄而又内敛,却能洞察问题关键的女人。

李慕白突然看着她的眼睛说:“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 (此时停顿了一会,接着目光一转)就像这样坐着,我反而能感觉到一种平静。” 俞秀莲的话触及了他的内心,他情不自禁的把心里话说了一半,却又话锋一转回到了一如既往的姿态里。人在社会上混迹久了,会懂得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浅尝辄止,不敢去成为一个真性情的人,并非因为缺乏自信,而是因为说出真情流露的话本身已经被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李慕白自欺欺人的人生里,他是多么的想成为一种自己不熟悉的人,摆出自己并不擅长的姿态,展示自己并不具备的品质。在电影的结尾,当大侠终于撕去佩戴了几十年的虚伪的面具,面对心爱的女人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李慕白,我们也随之看清楚了:李慕白,原来只是一个孤独而痴情的男子。

俞秀莲作为一个行走在男权社会体系中的女人,许多事情她处理的比李慕白要好。而且考虑事情也更长远周到。在电影的开始,她已经认出了碧眼狐狸。正是因为俞秀莲考虑的东西比李慕白要多,所以没有揭穿。如果李慕白能早点听取她的意见,所有的人也会相安无事。碧眼狐狸会孤独终老。玉娇龙也会安安稳稳的嫁人,慢慢的走过那个情绪化的年纪,李慕白心里的结也会慢慢的打开。毕竟江南鹤与碧眼狐狸的恩怨,是男人与女人间的事情。这种事情连当事人都说不清楚,李慕白凭着一把剑就能做什么呢,无非是徒增更多的伤痛,更多的恩怨罢了。

下篇: 漂亮的小梳子

李慕白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他把女性气质与人的欲望混为一谈,视作女人的原罪。

这把玉石制作的小梳子是玉娇龙眼里的自己。她早已经看明白了,打扮的漂漂亮亮,身着昂贵的服装的意义就是为了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在男人间的权力游戏中,自己只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在沙漠里,小梳子被一个放浪不羁的小伙子抢走,也正是从这个镜头开始,这个小饰品就成了推动剧情的重要的道具。玉娇龙的怨恨并不是因为丢失了梳子,而是看到了身为女人就要被左右,被决定,被夺走的人生。抢过一匹马,去追杀那个男人,更像是一个情绪宣泄的过程。只见她就像是一只被猎人俘虏小狮子,又撕又咬,直至精疲力竭。李安善于以眼神来描绘人物。电影开头,俞秀莲在管家的陪同下走入一间光线晦暗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玉娇龙瘦削的背影。这位身着华丽丝绸服装服装的官员的女儿缓缓的转过身来,俨然就像是一个精心修饰的漂亮的布娃娃。她面无表情,眼神空洞,说起话来就像在背课文一样,以至于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她的漂亮的眼睛后面的心理活动。导演刻意让房间里寂然无声,我们也听不到她走路的声音。深色调的墙面,以及阳光在房间里投射的阴影,仿佛让这种寂静的空气增加了几分寒意。

你看这一部分拍的那么淡,那么冷。反而更加衬托的她在电影后半部分的放纵、癫狂的行为更加的真实可信。人物的舞台张力也就此形成。在与玉娇龙的初次交手中,李慕白感觉到了这个姑娘狂乱的内心世界,同时在他的观念里,女人就是一种狂乱的、充满欲气的存在。李慕白认为,只有剥离了这个姑娘的女性气质,才算得上是对她的拯救。执着送这个女徒弟去武当山那个没有女人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为了“打败”欲望,“消灭”这个姑娘身上的女性气质。

二元对立、正义战胜邪恶的武夫的思想又开始了。他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不明白一个女人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承受的压力。他想降服、打败这种女性气质,却不去反思自己心动的根源所在。事实上,碧眼狐狸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的老女人,玉娇龙也不过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缺乏社会经验的、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个小姑娘与一位老仆人之间的隐秘的师徒关系,也是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人生中所能经历的为数不多的人性的温暖。很可惜,李慕白的成功,是碧眼狐狸的死亡,也是玉娇龙性格的毁灭。女性原罪的观念,伴随着李慕白在眉目间传授的心诀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武当山的一夜欢愉伴随着的却是强烈的悔恨。缠缠绵绵的爱意,只会让她对自己女人的身体徒增厌倦罢了。曾经被夺走的,象征自己女人身份的梳子,被遗弃在爱人的身边。然后带着前所未有的厌倦,从山上一跃而下。

影里的女人们活得率性而真实,男人们却略带虚弱或是猥琐不堪。在恋爱中罗小虎貌似强者,实则虚弱。别看他在马背上挥着小片刀很勇猛的样子,到了国都他真不算什么。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北京寻找心爱的女人。如同过街老鼠般被四处通缉。抢婚又被侍卫赶了出去。踉跄跄地爬上墙头,有很悲凉的声音喊着“小龙和我回新疆”说实话那个场景真是一个惨呀。

号称半天云的罗小虎初次出场的时候,那气场还真的有几分王者气概。之后的玉娇龙花费了好久的时间才慢慢的认清了现实,现实就是:自己深处一个讲究尊卑等级的世界。所以说罗小虎再次拜访的时候被拒绝也是个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当首先明白电影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人若要提高自己所处的等级,就要花费多年的时间,付出许多心血,通过学习,历练,考试、军功、荣誉等提高自己。显然罗小虎并没有处于这个体系之中,或者说是在这个体系的底层。往深里一点说,在那个年代男人的价值往往也是被这个封建社会体系赋予的。女性之所以被压制,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之外,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崇的尚自我压抑的生活方式里,男人对欲望的恐惧已经扭曲成为了对女人的恐惧。一个人的欲望再多也是自己的原因,把引人堕落的罪责推卸给女人这种观念本身就已经错了。李慕白也正是怀着这份偏执的信念走上歧途。从最初的逃避女人,慢慢开始怨恨女人,再后来为女人感到困惑,直到临死之前,他也没有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然了,问题出在他的心里。

杜仲 室内设计师 爱好看电影读书

维信公众号:杜仲电影评论

 2 ) 谁杀了玉娇龙?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是我在豆瓣影评上看到的一句古文评论,同时看到有影评从情欲的角度去解剖电影,我觉得有些偏颇,走了歪路。

如果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便能大概的揣测出其武功套数。欲望、性情与礼教从来都是李安摆弄戏耍的好玩具。看李安的戏在于揣摩出其刻意布下的虚虚实实,却又要留一层纸窗户不再穿透。

所以,李安的戏,不要解,要悟。说穿了,大家都没意思。

那么“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话讲出来倒真有点雾里看花的力道和余地。

只是我受到的辩论训练太多,凡事喜欢从结构的立场下去结构。既然提出了是谁杀掉了玉蛟龙这样的问题,年轻人锋锐好胜的本性还是不得不展现一下。到底不是谁都能像老子那样,简单几句话道出真谛。

言归正传,卧虎藏龙最后一幕,玉娇龙在武当山顶坠入雾崖,以她的死交待出了全片的结局。从一般的认知角度而言,大家会揣摩玉娇龙因错害了李慕白一条性命,悔恨过深,终究走向了自决的死路。

而如此般解释,却不大不小有些许疑问。

性情刚烈,高傲自私的玉娇龙,连自己拜把子的姐姐(余秀莲)都可以刀刃相向,虽然经历了人生之大变故(碧眼狐狸,李慕白双双阵亡),但其本性之旺盛的生命力何以突然熄灭?用愧疚与悔恨来解释是不是过于单薄了一些?

那么如果不以常识角度切入,那么当以何立足呢?

我想,碧眼狐狸最后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们,”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思。什么叫毒?这才是真正的毒”

碧眼狐狸死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她从小养大的孩子,在她眼里也不是具象的人,而是抽象的毒。

与其说是毒,不如玉娇龙是一种高传染度的疾病,名为欲望的疾病。

如果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自我的欲望有过反省和内观,就可以理解,欲望的特性便在于,如果你不控制它,它便会控制你。大多数时候你们俩之间淡漠无形,可在最关键的时候欲望却总会跳出来作祟。你想把欲望关入心底的大牢笼里,它便一起带走你的喜怒哀乐,让你心底一片焦空。

李慕白在一出场与余秀莲谈修道的时候变说他进入了没用空间和时间,只有一片焦虚的境界,可却没有欢喜,只有死寂般的忧愁。而他在结局时,又入了那般境界,又可以道出不再害怕,全因为有爱的指引。(说实话,有点恶俗。)可见生死瞬间,李慕白以可以分得清情与欲,抛脱欲望回归真情。这显然是他一开始修道时,做不到到的地方,那时的他,只能深深的把欲望缩在心底。

那么,在谁这一始一终之间引出了他的欲望?

没有错,是玉娇龙。

剑,在佛洛依德的力比多世界里,显然是生殖器与欲望的最好象征。李慕白闭关修道不成,萌生了封剑归田的想法。虽然他的剑只杀坏人(把欲望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可自己还是深感脱离不了欲望的影响和控制,于是干脆把剑交到那个灰暗压抑的北京城里去,借助最严厉、最承重世俗的礼法来镇压心头的小野兽。这是他主动表现出来的向封建礼教归乡的态度。

于是,贝勒爷的话就说的巧妙,“他送给我,我就给他看着。”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欲望又正正的碰上了玉娇龙。

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的话,玉娇龙是一个完全被欲望控制了的人,欲望已经不是她的一部分,而是她的全部。所以她已经不能够独存与尘世了。她像是寄生虫一样必须寄托在某个主体之上,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变强以及蔓延,这可以算的上是生命最本源形态。

那么她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的呢?还是碧眼狐狸的那句话:"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思。什么叫毒?这才是真正的毒。"

当身穿旗袍的她第一眼看到了那柄宝剑的时候,便已确认了下一个寄主,所以她抛弃碧眼狐狸的时候,可以做的那么冷静、洒脱。唯一露出的一点情感,都让人感到有些造作。这也皆因为她需要于寄住共生死,所以寄主越强大对她约有利和约有以吸引力。

 

玉娇龙寄附上了青冥剑,所以当李慕白弃剑的时候,她可以奋不顾身的去救。

 

可剑是李慕白的剑,余秀莲多次这么说。它是李慕白的一部分,最私密的一部分。(所以余秀莲不容许玉娇龙去摸。)寄附上了剑,就等于寄附上了李慕白。尽管玉娇龙不愿意承认,(宣称李慕白是她手下败将)但她还是不得不去与李慕白争夺对欲望的控制主权。

 

于是这种一来一回的争夺,也使得李慕白可以具象化的面对欲望,思考欲望,以及分离欲望,让自己变得纯洁和平静。

 

竹林小亭,他与余秀莲一番对话,可见他已经对欲望有了另外认识和把握。

 

“我也控制不了我的欲望,我想与你在一起。”此时的李慕白已经体悟到了,江湖规矩,封建是无法阻止欲望,反而会酿救欲望的泛滥。认识到爱与欲本为一体,能用大爱来化大欲望,才能换来平静。算是不小的进步,皆都是与玉娇龙交锋的主要成果。

 

而作为寄生体的玉娇龙当然不能满意对方渐渐的就欲望的主动控制,竹林的大战便是此番一系列的纠缠纠葛的爆发点。一般来说应当是劲道十足的去表现,李安却能做到举重若轻。武打尽头多在飘浮一种带过,其实也已经偷偷的暗示了此时李慕白已经快要步入空灵的境界。

 

有人把竹林大战,说成是两人之间的情欲纠葛,可能受到接下来在水帘洞中,玉娇龙的那句“你是要剑,还是要我”的启发。

 

但竹林的大战,并不只是情欲那么简单,全副的图景应该还包括了谁能成为欲望的主人,谁会变成欲望的俘虏的攻坚战。

 

而结局大家都清楚,李慕白手握剑诀,直指玉娇龙眉心的时候,便已经完成了主与仆的立项仪式。

 

而听说李安本来打算把水帘洞做成子宫的形状来暗示对母体的回归(联想到疯狂的石头了),在母体内,李慕白杀掉碧眼狐狸报了杀师之仇,可也身中毒箭。玉娇龙主动尽力去找解药,便已体现了仆人护主的意识。

 

其实碧眼狐狸要杀玉娇龙跟李慕白弃剑的原理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对于欲望会毁灭自己的惧怕。只不过水帘洞中的李慕白已能清楚的区分情与欲。而碧眼狐狸却还沉浸在那副被欲望破坏掉了的残破躯体之中,让人扼腕,没有爱的长年饥渴妇女,真是惨。

 

李慕白的死,算是对李安既有的妥协哲学的突破。本来故事发展到老处女死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与余秀莲两人相亲相爱,而玉娇龙在他的指点下于武功心得有了更高的提升,然后仗剑走江湖弘扬正义的good ending。

 

但这次,李安也极端了一把。他要让李慕白去得道。去克服在虚无境界里面的大悲伤、大孤独。反正李慕白已经从欲海之中,提炼出了真爱,便应该去更高的境界圆满。

 

倒是可怜余秀莲倒是成为了他提示的踏脚石。她不杀玉娇龙,反而把自己的玉钗插到对方头上,这里不像是谅解,倒像是理解。

 

你我两人,其实都是属于李慕白的一部分。

 

只不过,能够永生的是真爱,所以某种意义上余秀莲又可以说是幸运。而失去了最强寄住的玉娇龙,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这时我们可以清算一下她寄附的轨迹便是 碧眼狐狸----罗小虎(终于提到这个人物了!)---青冥剑-----李慕白。

 

她最后一场与罗小虎的性爱,表情呆滞,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死前对罗小虎说的那句心诚则灵,其实是欲望的另外一种特性: “执着” ,佛家称之为“我执” 。 (不知道为啥,大家都以为这词是梁文道发明的)

 

文思至此,到底谁杀了玉娇龙?

 

用武林外传里面秀才逼问姬无命的最后一句话:

 

我杀了我!

 

pia!

后话: 李安的语文能力真是不敢恭维,看见一代大侠讲什么没了时间没了空间这样的台词,我还以为是古希腊哲学家附体了呢?
这台词也太粗糙了点吧?

 3 ) 论玉娇龙为何跳崖

《卧虎藏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电影。李安在好莱坞学的是商业电影那一套,拍的片子很好看,但也是在好莱坞的经历使他的成长比国内同期的“艺术片”导演更为坎坷。他的电影并不那么“艺术”,但在历练过后无论他拍什么,无论是《理智与情感》还是《少年派》都是李安的电影,内在的精气神从来没变过,这是非常让人敬佩的。相对张艺谋陈凯歌的道路,李安的路更像是中国电影能走通的路。事实上无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都明白这点,他们都曾模仿过,甚至冯小刚也来插了一腿。只不过作为一个艺术家,当开始模仿差不多已经败了一半了。于是我们不幸的看到了《无极》,《英雄》还有《夜宴》。

人生在世,人的出身无非是庙堂或者江湖,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可江湖真的和庙堂分的这么清吗?李慕白和俞秀莲是江湖儿女,不过这两人和贝勒爷的交情可不浅。俞秀莲走镖,进京却直接住贝勒爷府上,这绝不是买卖大小的问题。李慕白武功和武德再高,想退出江湖,也要托俞秀莲把青冥宝剑交给贝勒爷以示金盆洗手,可见江湖上真正说的算的还是贝勒爷。另一方面,贝勒爷虽为皇族,却对江湖也不敢掉以轻心,从他给九门提督玉大人展示青冥宝剑的一段里可以看出来:“内城好说,外城就杂了,三教九流,往来人等,整治京畿不能只眼看着朝廷,江湖上也要有所联络,九门提督才坐得稳。刚柔相济,方得治道”。贝勒爷是想把这把宝剑做个人情送给玉大人的,拿着这把剑便不愁管不住外城。而玉大人听了只是笑笑,他是个正派人,不屑于去管那些江湖恩怨。他所不知的是碧眼狐狸一直就在身边,而自己的女儿的成长也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这一点还不如陕西神探菜九,相比之下玉大人更像是个军人而非警察。

所以,真正的顶级高手,无论是在庙堂还是在江湖,都要方方面面照顾周到,这其实是一个处事之道。用俞秀莲的话说“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江湖其实和庙堂一样,都有自己的规矩,按规矩来才能吃得开,相反功夫到不这么重要了。这就是贝勒爷不见得有什么武艺,但是江湖地位却无可争辩;俞秀莲,李慕白功夫再高也要按规矩办事,不能“出口伤人,出手伤人”,倘若天天有人上门踢馆,走镖要靠一路杀到京城,不要说青冥宝剑,就是手持壕金AK也难免不遭暗算。如果是玉娇龙,她扛得起“雄远镖局”的镖旗吗?

俞秀莲,李慕白,这两位是真正的江湖豪杰。他们是尊重江湖的规矩的,也是江湖规矩的捍卫者。

另外一方面,《卧虎藏龙》里面谁是虎,谁是龙?电影里说的已经很清楚,虎是罗小虎,龙是玉娇龙。这两个人在本质上是同一组人。玉娇龙虽生在官宦人家却无奈是个姑娘,姑娘家在那个年代可没办法有自己的自由意志。罗小虎则根本就是来历不明的土匪“半天云”。这两人既不在庙堂也不在江湖,所以他们两个人才会互相吸引,也不必遵守江湖的规矩。于是玉娇龙会去偷青冥宝剑,罗小虎会只身来京城抢亲,他们两个人是这个江湖的搅局者,在原本“平静”的江湖掀起了波澜。

与罗小虎这个纯粹的“局外人”相比(事实上整个青冥剑事件中他也是个局外人),而玉娇龙并不那么“局外”。

玉娇龙对江湖的想象是“好玩”,象许巍唱的一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没错,谁都向往自由,但由着性子来的人通常死的很惨,正所谓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试想正常人的成长轨迹,初出茅庐就扬名立万打倒一票豪强的少年英雄古今中外有几个人?即便是有,成名以后大多也便没了踪影,人生过早迎来了巅峰,成了忧伤的仲永。玉娇龙在电影开始是一个被娇惯坏了的小孩,她像阿Q一样“我喜欢谁就是谁”,我的东西别人就不能碰。于是在新疆为了一把梳子敢去追著名土匪“半天云”,也敢去偷那把象征武林盟主的青冥宝剑。偏偏凑巧她有这个能力,更巧的是即便通了篓子每每还总有人给她撑腰。她想去贝勒爷府上就去,想走就走,而且即便贝勒爷知道也无可奈何,只能借助江湖的力量调查,无奈的感慨一句“我这连外城的库房都不如”。玉娇龙有这个能力并非偶然。像前面说的,一等一的好手必须具备两方面素质,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都要吃得开才能坐得安稳。玉娇龙一方面是玉府的小姐,另一方面她的师父是碧眼狐狸,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邪派高手。一个朝廷大员的小姐,师从邪派高手,练正派武功,这样的资历已经比雄远镖局大当家俞秀莲高上一筹了,怪不得李慕白非要收她为徒弟。套用《一代宗师》里面赵本山的话,一个门派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玉娇龙面子里子都有,武功相反是次要的。江湖是这样,庙堂也是这样。只可惜玉娇龙是个姑娘,试想如果这个角色是个少年,那他大概就不必逃婚,也不必离家出走,有这个资历和本领,接过青冥剑,做个九门提督再合适不过,也就不会有这一大串的故事了。

玉娇龙真的对江湖一无所知而只有些书里看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吗?其实并不是,“说你不懂事吧,可又懂点”。作为碧眼狐狸“唯一的亲,唯一的仇”,至少碧眼狐狸的故事她是非常清楚,否则她不会说“武当山是酒馆娼寮,我不稀罕”,也不会说“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见得了本心”。但她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事实上她从未瞧得起她的师父碧眼狐狸,也并不知道碧眼狐狸在江湖上能排到多少,更不知自己在江湖上的位置到底在哪儿。她有的只是一个侠客梦,一个对自由向往的梦,于是她去尝试了这个梦。在与俞秀莲交(第一次交手),李慕白(第一次交手),碧眼狐狸纷纷过招以后,她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再加上罗小虎的意外到来让她终于下决心出走江湖,于是接下来的聚星楼一战成了她江湖梦的顶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在武术里武器是分等级的,最高等级的兵器是枪和剑,李慕白要用剑,玉娇龙也用剑,他们是优雅而阴柔的兵器。俞秀莲是这么称赞青冥宝剑的:“看来李慕白的武当玄牝剑法真是得用这把剑才行啊”。单单从兵器就能看出聚星楼一战中所谓的各路“武林高手”都是些什么货色,锤子,飞刀,算盘,扇子,禅杖,甚至还有戴两个铁护腕骗人的,那些都是不入流的货色,动起手来自不用说,还拿名号出来唬人,真的跟现实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很像。他们都是地上的人,打得笨拙不堪,只有玉娇龙一个人仗剑从楼上杀到楼下,从楼下杀回楼上,一气呵成畅快淋漓,中间还吟诗一首:“今朝踏破峨眉顶,明日拔去武当峰”,真是豪气盖天,这才像了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而接下来的问题却很现实,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似乎都是职业仗剑江湖的,从不愁吃穿。而现实中人总是会饿的,纯靠能打架是没有收入的,那叫打手,不是大侠。李慕白有武当派养着;俞秀莲走镖;菜九是辣手神探;刘师傅给玉大人看家护院;碧眼狐狸隐姓埋名做仆人;这里只有玉娇龙是纯粹的无业游民,走江湖还要穷讲究,再这么下去估计只能沦落丐帮拜洪七公为师了,于是她只得去向俞秀莲讨衣服。

俞秀莲和李慕白是江湖规矩的遵守者也是捍卫者。俞秀莲说得很清楚“我虽然不是出身于你们这样的官宦人家,可是一个女人一声该服从的道德和礼教并不少于你们”。他们都是服从的人,而玉娇龙是一个叛逆的人,我真觉得有点像中国版《rebel without cause》。当玉娇龙听李慕白连罗小虎都已经安排去了武当的时候她翻脸了,她离家的本意是逃脱束缚追求自由,而现在却从一套规则中进入了另一套规则,这使得她的逃走没有了任何意义,于是便有了和俞秀莲的第二次交手。这次交手也是非常精彩的,俞秀莲使出十八般兵器,玉娇龙手中只有一把青冥剑,每次俞秀莲都在武功上高玉娇龙一筹,却都在兵器上输一筹。从刀,到抢,到钩,到棍,兵器一个比一个厚重,最后胜过玉娇龙的兵器还是剑,不过那是一把接近西洋重剑的双手剑,走的还是厚重而非轻灵。这点从玉娇龙和俞秀莲的第一次交手就能看出,玉娇龙是不受道德和规则束缚的人,她是天上飞的。俞秀莲的武功虽然高,但她是讲究规则的,她终究是地上的人。李慕白作为一个讲究无为的道家的人,玉娇龙和俞秀莲谁对他更有吸引力到这里就不言自明了。

然后就有了精彩的竹林打斗和洞中的一幕。竹林一场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场景,这场戏中两人与其说是斗剑不如说是在互相斗眼神,打得很空。玉娇龙在这场戏中比李慕白更加无欲无求,不再急躁和执着,执着的人其实是李慕白。在洞中李慕白真是被玉娇龙弄得方寸大乱,真的不太象个大侠。最后青冥剑风波以李慕白和碧眼狐狸的同归于尽而告终,而李慕白的死也让玉娇龙明白了什么叫人在江湖,明白了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都没有她想要的自由,便最后有了那个跳崖的结尾。罗小虎讲的那个跳崖故事的原意是心诚则灵,他需要实现一个除非奇迹才能实现的愿望,而对于玉娇龙来说,回新疆并不是什么奇迹,曾经新疆代表自由,而现在已经不是了;另一方面,她已经达到了李慕白追求的无为和空灵的境界。这个境界对玉娇龙来说达到并不难,她只是无法忍受的平庸,而平庸的平静恰恰是李慕白和俞秀莲所追求的。

李慕白是个矛盾的人。他下山是因为在闭关中无法得道,可能也自知自己能力的极限,他还是对人世间的事儿放不下,放不下自己的门派,也放不下俞秀莲。既然修行大概已经如此,那不如下山来了却自己的心愿,于是就有了开头李慕白去雄远镖局的一幕。可是即便是这样,他也还是没下定决心,跟俞秀莲的谈话也是江湖上的一套,不明着说。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始终是有问题的,孟思昭只是一个借口,多少年来江湖上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也都认为他们没什么对不起死去的朋友的,但两个人依然小心翼翼。俞秀莲追求的是普通人的平静,而李慕白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平静。两个在竹林中喝茶的那场戏中,李慕白说了这样的话“你的手冰冰凉凉的,那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江湖儿女哪有手里干干净净的,不要说硬茧,这个级别的人物谁手上没有个几条人命?这份“不敢触摸”是对平凡生活的不敢触摸,你可以想象雄远镖局大当家俞秀莲去柴米油盐,但你不能想象白袍大侠李慕白下厨烧菜。想得道成仙,又不想放下世俗,这就是看似完美的李慕白。

在洞中,玉娇龙眼神迷离衣服凌乱的跟李慕白说“你要我还是要剑”这个并不矛盾的命题时,李慕白一下把玉娇龙楼在怀里,而他连俞秀莲的手都不敢触碰.....不知俞秀莲如果看到了该作何感想.....

终归李慕白的境界还是不够。在死亡面前终于肯面对自己,没有用最后一口气炼神还虚,却用这口气对俞秀莲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他这才明白自己浪费了一生。他死前得出的结论是别扯没用的,该泡妞泡妞,该喝酒喝酒,该打谁打谁。而这恰恰是玉娇龙一直实践的。

人生就是这么不公平,李慕白一生追求也没有得到的玉娇龙得到不费吹灰之力。我不禁想起红楼梦里面的《好了歌》。“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该了的时候了,该好的时候好。别看曹雪芹晚年落魄,年轻时候也荣华富贵过,书里写起那些排场和精致的生活可得意了,享受的那些东西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他该好的时候好了,该了的时候也能了。而我即便有朝一日真成了石油大亨,晚年荣华富贵,也了不了,也放不下rosebud,这就是李慕白和玉娇龙的差距。

李安真是太厉害了。听说即将拍《铁骑银瓶》有感而发,真的别拍了,没法再拍了。

 4 ) 玉娇龙为什么要死

因为她走投无路。

玉娇龙这个女孩子,从骨子里就是侵略如火的,面对外界的所有事件,她唯一会的应对方式就是,打败他们。所以你会看到她一直在打架,罗小虎抢了她的梳子,她打;俞秀莲几次找她要青冥剑,她打;李慕白要收她为徒,她也是打;更别提我最喜欢的一场打戏:江湖人来找她的茬,她一个人打十几个,从楼里打到楼外,身姿飘逸极了,潇洒极了。

在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尼的理论里面,人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感知到外界的威胁,会发展出亲近人、对抗人、回避人这三种方式来应对,并且以他主要倾向的方式为核心来发展自己的人格。其中对抗人倾向的人,会认为世界是遵循强者逻辑的丛林,所有人都不怀好意,我只要打败所有人,我就是安全的。

明知打不过也要打,绝不认输,这是玉娇龙应对世界的方式。

所以只有对李慕白这个她打不赢的对手,她生出了复杂的感情,也许有一点仰慕,有一点信任,有一点不服气,还有一点动心。但她是绝对不会屈服的,约好了三招被抢走青冥剑就拜师,结果一招就被打败,她哪怕耍赖不认也不屈服。虽然她在中了迷香的时候会无意识地问出“你要剑还是要我?”这种问题,但潜意识里,她也还是要争一争。

和谁争呢?和一把剑有什么好争的?

青冥剑,对李慕白、俞秀莲,以及江湖上的所有人来说,象征着武当正道,中正平和,是主持公道的止杀之剑。这把剑代表着李慕白在江湖上的名声地位,甚至是对武当派和整个江湖的责任,以及李俞二人相携归隐的约定。李慕白和俞秀莲要剑,是要守住这把剑代表的一切。青冥剑就是李慕白的屠龙刀,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但是对于玉娇龙,这把剑上寄托的所有东西,都是束缚住她的世间规矩的一部分,选了剑,就等于否定了她的叛逆和所有挣扎。

其实青冥剑更适合玉娇龙,在她手上,这就是一把利剑而已,峙之可以横行江湖,就像倚天剑,谁与争锋。剑就是剑,是杀器,意义都是人强加给它的。她就像这把剑一样简单纯粹,横冲直撞。

她也有情。和罗小虎之间原始的生命力碰撞的激情,和俞秀莲之间一依赖一包容的姐妹柔情,对李慕白的慈爱又抵触又渴望的复杂心绪,还有和碧眼狐狸之间的情同母女 。

但这些都敌不过她的本能——她要打破官家小姐既定的命运,去拓展自己的世界,跌跌撞撞也要走自己的路。

可是每条路都是死路。

在新疆她想自由自在地和罗小虎厮混,被说成了负累;

碧眼狐狸要带她走,她却发现师母是杀人不眨眼的匪徒;

闯荡江湖,结果江湖既不浪漫,还要花钱;

投奔俞秀莲,这个”姐姐“却也要带她回北京;

李慕白三番四次主动要收她为徒,但一出口全是道德教训。

而每段情,最终也都落了空。

碧眼狐狸是个极端自私的人,试想一个八岁的孩子是如何得知,说出心决会伤到师娘的自尊心?那一定是有明确的征兆。碧眼狐狸虽然在意玉娇龙对她隐瞒,但恐怕真说出来,碧眼狐狸又会反过来嫉妒玉娇龙比自己更强吧。这种人实在不少见。

玉娇龙拼着暴露身份从李慕白剑下救她一命,最终却被当成诱饵做成了死局,狠毒凉薄的碧眼狐狸,骗她时说的竟是”从此我们是彼此唯一的亲人。“

俞秀莲,是个把三从四德内化成了生存原则的女人。她武功路子刚强,性格也刚强,可处事手段却是婉转柔和,时时顾虑着官场规矩、家族规矩,还有女人的规矩。她的刚强,是背靠道德大山的踏实自信,是守节寡妇劝年轻姑娘”女人一辈子终究要嫁人“的骄傲,是从周围人那种”你熬的够了,足够追求幸福去了“的态度中获得的安心。也正是这种对规矩的认同,让她错过一生的幸福。

在和玉娇龙吵架时,俞秀莲不经意带出一句”你除了蔑视我,你拿什么来报答?“俞秀莲为玉娇龙的着想,全是为了她的名节,她的孝道,她父亲的名声和仕途,却一次也没问过她自己想要什么。她为什么会觉出玉娇龙蔑视她?不报答?因为玉娇龙所有的行动,都不拿这一套价值当回事啊。

徐皓峰老师曾经在影评里写,他认为李慕白是为了找女人双修,以便得道,才下的山。他先找了俞秀莲,又看上了更年轻美貌的玉娇龙,最后对俞秀莲说“我爱你”,是在骗她。我倒觉得徐老师又犯了老毛病,太想用自己的儒道理念解释这一切了,中国古典式的文人总喜欢把得道或是平天下作为最高目标,男性做出的一切行动想当然都是为此服务的,女人必须只能当个工具。

可卧虎藏龙的主角不是李慕白,是玉娇龙,因为她是唯一具有弧光的人物,唯一在故事中有人格发展的一个。

我想李慕白是个比徐老师想得单纯得多的人物,他修道遇到阻碍,是悟到了自己放不下和俞秀莲的一段情,所以他要去和师父道歉。他对俞秀莲说的“握住手空空如也,张开手得到全世界”,不是渣男的毒鸡汤,而是他的了悟:追求得道,谨守礼教,得到的只是寂灭,放开胸怀,接受自己的情,才是师法自然。

他全片的终极目的,是了断江湖事,归隐于儿女情长,为此,他必须完成自己的责任,报师仇,收徒弟,顺便拯救一个可能走歪路的好苗子。如果他的终极目标是双修得道,俞秀莲只是一个可以用完就丢的炉鼎的话,李慕白何至于要去给师父扫墓道歉呢?他那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和碧眼狐狸双修了的师父,应该赞赏他的志气才对啊。

但是对李慕白的慈爱教导,玉娇龙是什么态度呢?听到李慕白安排罗小虎去了武当山,她突然暴怒,指责俞秀莲“你们都是一起的,给我下套儿!”最后在迷药效果下见到李慕白,她的“要剑还是要我”,何尝不带着反抗的挑衅意味。

李慕白将死,玉娇龙突然变得十分顺从,是因为李慕白死于帮她挡了毒针,那毒针是碧眼狐狸为杀她而发的。她终于明白了谁才是真的对她好。哪怕那好是她之前十分抗拒的。而且她也终于明白,所有的情都从此破灭了,所有的路都走到了尽头。

玉娇龙的反抗都失效了。她曾经以为所有人都要用礼教或感情来绑住她,把她送回那些规矩中、正道上去,所以她不服,她要打败他们。可真相是大家都只是命运的玩物,每个人的愿望撞碎在了一起。

等等。我知道你想问。还有一个罗小虎啊,他要带玉娇龙回新疆,从此自由自在的啊。

可对玉娇龙来说,那不是胜利,那是逃避。

还记得开头说的三种人格倾向吗?罗小虎就是回避倾向的人。这样的人,会远离人群,沉浸在自己的天地,尽量不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小时候,罗小虎追着星星,离开了家和村子,开始在戈壁上流浪;长大成了悍匪半天云,他游离正常社会之余,和自己的兄弟们也不住在一起;玉娇龙父亲的军队找来,他说这给他造成了麻烦,要玉娇龙回家;他说要出人头地,明媒正娶她,最终却因为到处被认出来,就放弃了目标,来找她私奔;抢婚不成,李慕白说让他去武当山,他就真乖乖去了。

从他说要私奔的那一刻起,玉娇龙就对他失了望。这样的罗小虎,即使在武当山等到了他的小龙,又有什么用呢?

即使他们彼此相爱,也敌不过本能。

所以最后那一幕才会仿佛一记重拳,轰在我的心脏上。

因为玉娇龙说,小虎,许个愿吧。

罗小虎说,一起回新疆。

他知道玉娇龙要跳下去了,像那个传说。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明了自己命运之后的,无可奈何。

开了个公众号写影评:immature_star 欢迎来玩

 5 ) 成长与命运

也许是被人骂得多了,所以才觉得有点话要说。
竟然还是关于成长。

章子怡演得不算好,这个我承认,但是这个角色让她演不算选错人,而章演得也不算不用心。
本来么,玉娇龙也就是一个长坏了的孩子,出身豪门,受压抑,等等这些发生学上的心理分析都省了吧。关键是既定如此了,怎么办呢。
我想这是一个死局。我跟母亲经常为一些事情激烈争辩,其激烈程度令偶尔见到的旁人会怪罪我不懂得体谅母亲。我该怎么对他解释呢?说我 其实很爱我的母亲么?恐怕无济于事。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予取予求,颐气指使。我想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我就不能让母亲明白我自己。而正是这一点不甘心,令我在最亲的人面前始终是一个孩子。读中国古人的书有一个体会:做君子其实就是要领会何处该用力,何处不用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也渐渐地知道不必去追求虚荣的东西,关于礼义,关于信守,我也能渐渐懂得它的界限。可是,我仍旧不明白君子该当如何爱一个人,不明白君子在何处可以介入另一个人的人生。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我能体会,那是一种彼此心照的距离。可是倘若你爱上的不是君子(通常不是君子,而是女子或小人),那么该当何解?我想我同母亲争论,是因为我失却了我的平常心,关心则乱了。我想介入母亲成长的历程(这并非匪夷所思的事情),试图让她哪怕是在原先的基础上稍稍有一点点的改变。我寄望她改变并非寄望她更为迁就我一点,而是寄望她能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够向我再现自己的成长。我渴望能够体会那一切,渴望交流的确发生,而非各行其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间的所谓交流均是如此)。别人不理解我,那没有关系,我并不为他背负什么,可是母亲,我希望我她能够尽可能地明白。那也许不是言辞可以解决的?我知道自己很可以说些令争辩停止的话儿,可是我看不破,就是看不破。

我想母亲是一个成人,尽管她有孩子气的一面,但是她的成长已经完成。这多少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又想到了村上的那个“水泥桶”的比喻)。那么孩子呢?玉娇龙是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天分极高的孩子,这就尤其难办。我在这一点上很欣赏导演的设计。我最喜欢两段。

其一是杨紫琼在镖局和章子怡的对决。杨紫琼对章一再包容,可是章却说翻脸就翻脸。注意:这里不是谁的品质好坏问题,导演一上来就突出杨处事的成熟稳重之风,突出杨的能力,这都不是某种技能(比如武艺),这都是岁月历练的东西。显然杨在她的人生中修行得比较圆满,虽然她的天分可能远不如章。而章则相反,她不懂得杨为她所做的一切,她不是知恩不报,不是品质恶劣,而是根本不知道她领了别人的情。或者说,她觉得杨所做的固然是为她好(就像很多父母为孩子做的那样),可是那根本不值一提,是她自己只要技能完善(武功高强)就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所以,她固然性情乖张、心机歹毒,但是那都不是她最根本的问题,那些只不过是一个派生的问题。导演设计最终杨和章还是翻脸了,但是杨却发现她奈何不了面前这个孩子。杨换了诸种武器还是奈何不了手持宝剑的章。这个设计好。

我相信碧眼狐狸可以轻易要了玉娇龙的命,而不需要去试宝剑的锋芒,甚至那些看上去愚不可及的江湖武夫也可以。但是杨却奈何不了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杨对章的那份关联之情才是章手中无往不利的宝剑。想想父母奈何不了孩子就会明白。插一句,导演就算怕人看不明白杨和章的优劣,也该让一个血性武夫去问杨为何不下杀手,而导演却找了如此和蔼可亲的过来人吴妈来问“干吗不一剑杀了”!我。。。没想法了。

当然周润发是第一高手了,他也许可以在不动声色之间制服章,似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是问题其实只是开始了。
显然导演对此后的问题抱有迷惑。他显然知道章总有一天会行不通的,但是却对周能够改变章抱有怀疑。他想了一个办法挽救章,却让周送了命,似乎章的转变非发生点石破天惊的事情不可。关于这其中的道理,《卧虎藏龙》说的没有《暗花》透彻,但是,这固然可以因为李安拍这个片子不够真诚或者功力不深,但也可能是因为李安也有那么一点不甘心,或者说看不破。毕竟,看破比起看回来还是要容易,《暗花》的成功就表明做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虚无主义者总比做一个有所坚执的人要容易很多。当然,这个虚无是假的,不会彻底的,就像章什么也没有经历过就可以在翻脸时对杨说:“反正友情都是骗人的。”她看得好透,可是她懂什么呢?屁。

导演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最后要做出什么来,于是就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结局。这也好。因为这样纵然比较偷懒,但是也比较诚实。可是我也看重那些拼却一试的努力,虽然用错了力,做不得君子,笑。
是的,担当一些什么需要勇气,存在的勇气,而不是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般的任性妄为。他李安怕站错了位置遭人耻笑,所以干脆不给答案,他的确没有勇气。人年纪大了,好像总会变得懦弱一些的,这不足为怪,所以我们需要年轻人出来闯天下,出来立新法,订新规则。可是看完《卧虎藏龙》却有种感觉,成年人的懦弱有时候的确好过孩子的任性妄为,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妄为的确太具有伤害性,而且伤害的往往是为他好的人。

江湖是要你死我活的,平常的生活里不是。成人若是被一个孩子笑话了,最多生点闷气而已,而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至于就死。可是真的这样吗?也许,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还在延续,但是精神生命大概早已终结了。一个孩子长坏了,入门不正了,他的一生也许就会这样了,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命运?循环了。说到底,这不是要问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发生学问题,这就如同宇宙发生始终不是哲学问题一样,哲学家询问宇宙发生,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回到我自己的困境中来吧,若是我遇到一个孩子,若是能够参与他的成长,或多或少给予他帮助,那么倒也罢了。可是,如果要试图参与甚至改变,那是要付出我自己的时间为代价的,这不是在说耐心问题,而是说你要付出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就是生命。正是因此,我开始让自己尽量不要同情心泛滥,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去关注那些与自己生命无关的人,可是,对我自己爱(不是专门在讨论爱情)的人呢?我回避得了么?

世间相爱的人们,很多时候他们毕竟不是为了对方而生的,若是我们不能接受对方身上那些长成的东西,那么他人就是我们过不去的关。我们将在其上耗费我们毕生的时间,当然,也许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自身这么耗着。想到这里,多少还是有点悲哀的。

我说我喜欢两段,还有一段我不是忘记了,而是我正要放在这里说。周在闭目之前杨对他说:你不是要追寻最高境界么?那么别为我浪费时间。周说:我已经浪费了我一生的时间,此刻我要用最后一点力气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最高境界。除此而外,除了我们所在其中生长的生活之外,哪里还有什么别的最高境界呢。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并不是在追寻最高境界,而是一直在为自己的局限付出代价。那些界限有时候是在我们成长前被决定的,有时候是后来的遭际和自己对遭际的领会、领会后的选择等等所决定的,总之,一生耗费在自己这里,过不了自己的关,没有办法可以自我实现。周最后也许看到了什么,如果真是那样,那么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外国人是不懂的,可能李安也难说懂了,不过他是中国人,生长在其中,虽然不懂,但是在无形中分享着。但是外国人一定会从理性主义根基处的虚无去理解的(至少还有《暗花》的领会),若是理解为“爱情至上”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总而言之,虽然通篇是谄媚的,做作的和毫无必要的情色的(也就是色情的),但是为了那么一点体会,还是可以一看的。

 6 ) 李安的电影都是拍给中年人看的

十二年后再看才看懂了一些。玉娇龙最后为什么要跳下去?因为她已经万念俱寂。也就是李慕白跟俞秀莲所说他闭关时到达的新境界。碧眼狐狸和李慕白,分别代表玉娇龙心中邪念和善念。经过一番纠缠恶斗,两人皆亡,其实象征着玉娇龙已经心无一念,是虚空,从「道」上来说,这才是真正解脱。李慕白之所以到达这种寂灭的境地时感到的是悲哀而不是喜悦,是因为他心里有俞秀莲,心里其实还有「念」,不是真正的「空」,所以他闭关失败,破了功。临死前也是用了最后一口气向俞秀莲吐了真意。他没有得「道」。而玉娇龙经过心中正邪两念的纠缠、消逝后,对罗小虎所代表的尘世仅存的一点留恋也放下了。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悲不喜,是真正的解脱。这也是为什么她在跳下去之前会对罗小虎说,许个愿吧。罗小虎的愿望是一起回新疆,一是因为他想和玉娇龙在一起,另一个原因是他在试图抢亲时说的:跟我回新疆,去了新疆你就舒展了。所谓舒展就是解脱。当然他的「解脱」指的是从父母、礼教中挣脱出的「小解脱」,而此时的玉娇龙,已经达到「大解脱」的境界了。也就是「空」。李慕白说,我们所触摸到的,没有永恒,所以玉娇龙最后跳下去,完成「得道」的最后一步。同时也呼应心诚则灵的传说,因为她让罗小虎的愿望实现了。

 短评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这次才算仔细地看了。这句印象最深:压抑只会使感情更加强烈。青春与成熟就这么不可调和?没有成熟,这个世界不会稳定,没有青春这个世界失去活力

10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才发现跟我小时候看过的不是一回事了。李安长得风神秀朗一身仙气的,电影里各种情欲啊。倒是王家卫大大一张每周大保健的脸,总是出乎意料地纯爱……

12分钟前
  • 手冲咖啡是骗局
  • 推荐

心理变态的师娘教出一个心理变态的傻姑娘,俩人一通作死,弄得人家黄昏恋没搞成

17分钟前
  • 百思不得畦解
  • 推荐

章子怡在这部电影里算是不错,瞧那小脸和身手,扮个样似个样。听着老周和老杨撇着腔的说那普通话真是别扭的要死,还有玉娇龙和小虎算是什么,一把梳子引发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18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较差

为什么中国人反而会不喜欢? 整部电影的节奏控制非常出色 配乐和摄影也绝对称得上经典 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遗憾是周润发和杨紫琼的国语很吃力 在台词上容易让人产生不适应甚至反感 但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很棒很棒的影片

22分钟前
  • Bill
  • 力荐

近年最棒的武侠片,当之无愧。|| 十年之后再重看,在意的竟然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对打,而是片中略带生硬的对白。人至中年的苍凉心境,已经能慢慢体悟。雨夜,走心,留念。(2015.5.6)

2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真正有文化的动作电影,希望其他各位中国的大师级导演们能够放下架子好好学习

25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获奥斯卡奖的李安导演又一部力作,蛮有意思的电影,身轻如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玉娇龙,玉娇龙的叛逆,任性,倔强和悔悟,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沉稳大气,包容,小虎的自由不羁洒脱,碧眼狐狸的阴险毒辣,竹林那场拍得很美,还有最后娇龙的纵身一跃。

29分钟前
  • 青山绿水
  • 推荐

章娘娘那个时候还有些稚气,但又有玉娇龙这个角色骄傲、逞强、自作聪明的特点,人物内心真的是演出来了。这是看的第一部李安的片子,知道有这么个有才华的导演。

32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姜大卫说得好::“武侠世界不一样的,除了李安那个《卧虎藏龙》还有武侠片的感觉,拍得蛮武侠片的,后边张导演也好,陈导演也好,冯导演也好,他们那个我不觉得是武侠片,只能是古装片。但是他们绝对有他们的才华。”奥斯卡最佳,当之无愧!

35分钟前
  • Mark解影
  • 力荐

李安就是有本事把任何类型片——不管多大的制作,不管是武侠还是美式漫画英雄——都拍成文艺片,而且都闷骚得一逼。十年前我还小的时候看这个只觉得闷得要睡,现在回头看真觉得出些不一样的意味。张震章子怡的线实在奇怪得紧,四星是给竹海、武场对打、马友友跟袁和平、和李安的闷骚情欲叙事的综合分。

39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爱看电影而不喜欢这部的真是太遗憾。

4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卧虎藏龙]的唯一问题是剧本中的台词,这是一种尚未进化完全的、有缺憾的现代汉语,导致人物塑造有些不足。但指责它中国符号向西方兜售则毫无根由,这是一个纯粹中国的类型和故事,但"理智与情感"式的主题确是东西贯通的。真正的亮点显然在武打场面上,这是些诗意的、富有想象力的、充满个性的舞蹈。

43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多少人梦想着做肆意的玉娇龙,结果一不小心做了忍了一辈子的俞秀莲。到死的时候像李慕白一样叹一句“这一辈子都浪费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像罗小虎,即使拿掉,也不影响别人的故事。

44分钟前
  • 肖恩恩恩恩肖
  • 力荐

真心不喜欢,动作太假了。

47分钟前
  • 西门吹花
  • 很差

西方人看得懂的中国片 我就看不懂

49分钟前
  • |
  • 还行

非常文艺的武侠片,当年的章子怡虽然还带着稚气但已经非常惊艳了,那片竹海印象深刻。

54分钟前
  • 偏要勉强
  • 推荐

虎龙本在心中,潜伏已久,有的胎死腹中,有的虎啸龙吟。自古多情,英雄难免,你我凡人,遵照本心。

55分钟前
  • B&H™Chrome
  • 还行

李慕白带她去武当规诫心性,俞秀莲带她回北京冰释前嫌,碧眼狐狸带她去宫外潇洒放纵,罗小虎带她回新疆天涯浪荡。玉娇龙没跟任何人走,她心里装着一块玉簪、一把宝剑、一抹情仇的血和一缕自由的风。恩怨尽,情事了。浪费这真气又何妨,为这恩义他已浪费一生;跳下这山谷又怎样,为这自由她早遁入江湖。

6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1